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区免费服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 方法: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均给予利培酮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社区定期免费给药及健康教育,对照组不给予社区免费给药及健康教育.两组于入组时、入组后6个月和12个月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集体心理干预时慢性精神分裂症自知力的影响,寻找提高患者对治疗依从性好方法.方法 将80例住院慢性精神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给予集体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对照组只进行药物治疗.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自制的依从性评估表,于入组前、结束时分别对每位患者各评定1次,共12周.结果 治疗结束时,干预组成员在自知力和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精神症状改善比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集体心理治疗可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改善服药依从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个体服务计划(ISP)社区康复管理模式对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个乡镇1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并分别实施ISP社区康复管理模式或现行的社区管理模式6个月。患者入组时、入组后3及6个月给予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服药依从性量表评定;比较1年后两组的复发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ITAQ总分、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3及6个月时两组ITAQ总分较基线显著提高(P均0.01);且研究组ITAQ评分及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随访1年研究组复发率(24.53%)显著低于对照组(43.14%)(P0.05)。结论:ISP社区康复管理模式对改善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 将我院精神科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精神科护理,研究组患者住院两周后增加认知行为干预,康复出院回归社区后每月组织患者集中授课、放松1次,持续2年.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ITAQ)、治疗依从性及复发率进行评价.结果 回归社区2年后,研究组GQOLI-74量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回归社区2年后,研究组患者自知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回归社区1、2年后,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回归社区2年后,研究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社区综合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12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进行社区综合干预,对照组只进行药物治疗。入组前后实施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以及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定。结果:治疗12个月研究组BP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GQOLI-74心理健康因子评分和社会功能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T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能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裂症病人服药依从性护理干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影响精神分裂症病人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并寻找有效的干预措施,对北京回龙观医院住院157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作对照观察。干预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的治疗护理,比较两组影响病人药物治疗依从性因素的变化。结果:影响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用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为自知力,幻觉妄想,药物不良反应,阴性症状。通过对精神分裂症病人采取干预措施,提高了病人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提示,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护理干预是提高病人药物治疗依从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复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常规药物治疗及药物合并心理社会干预后对药物依从的影响,探讨药物依从性预测指标。方法:纳入150例复发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常规药物治疗组80例,药物合并心理社会干预组70例,收集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并于基线及随访治疗3个月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PSP)、用药态度量表(DAI)、自知力问卷(SAI)分别评估患者精神症状、社会功能、服药态度及自知力。随访1年内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的时间没有超过1周定义为药物依从。结果:药物合并心理社会干预治疗组依从性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χ~2=20.56,P0.001);在随访治疗3个月时药物合并心理社会干预治疗组患者DAI、SAI评分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常规药物治疗组药物依从与否与基线SAI评分(β=0.225,P=0.19)及随访治疗3个月后DTI评分(β=0.302,P=0.4)相关联,药物合并心理社会干预组药物依从与否与基线SAI评分(β=0.264,P=0.027)相关联,与随访3个月时PSP冲动攻击行为得分(β=-1.031,P=0.027)相关联。结论:药物合并心理社会干预药物依从性更佳,良好的自知力及治疗早期较好的服药态度是常规药物治疗依从良好的预测指标,住院时良好的自知力、治疗早期较少的冲动攻击行为是药物合并心理社会干预药物依从良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阶段性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82例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阶段性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均采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服药依从性问卷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2组BP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NOSIE、ITAQ评分和服药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采用阶段性健康教育可增加服药依从性,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120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实验组在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基础上实施结构式团队心理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社会功能评分、治疗依从性和自知力恢复程度。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前2组社会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社会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依从性及自知能力恢复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实施结构式团体心理治疗,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和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社会功能评分及自知力,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许多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不规律因而很容易频繁复发。目的:评估自我管理培训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 :共纳入上海市城市和农村的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201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98)或自我管理干预组(n=103)。干预组接受为期6个月的每周一次自我管理技能培训,之后参加每月一次的加强小组会议,由社区卫生工作者检查患者的自我管理清单,共24个月。由两名单盲于患者治疗情况的精神科医生使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评估患者服药依从性并采用自知力评估量表(Scale to Assess Unawareness of Mental Disorders,SAUMD)了解基线时和30个月后患者的自知力。总共194人(95.6%)完成研究。结果 :基线时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但在30个月后,干预组服药依从性比常规治疗组好,对疾病的自知力提高,自我报告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相对高。在随访30个月里,干预组103例患者中只有2例(1.9%)复发(即一次或多次住院),然而对照组98例患者中有14例(14.3%)复发(X2=8.83,p=0.003)。结论 :本研究样本量大、随访时间相对长、随机设计并采用单盲法评估,研究结果的说服力相对强。本研究发现自我管理干预后患者复发显著减少、服药依从性改善以及自知力提高。这些结果拓展了我们先前的研究发现,显示自我管理训练可以有效改善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和社会功能。今后需要纳入成本效益分析研究,评估将自我管理干预扩大到其他更多社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认知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认知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平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接受系统的抗精神病药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治疗,而对照组仅限于一般健康教育,出院后随访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自拟服药依从性调查表,于治疗前、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及1年分别各评定1次. 结果:两组BPRS、ITAQ、服药依从性和再次住院次数差异有显著性,均以干预组显著较好. 结论:认知治疗能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87例免费服药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病程,一般情况调查表,自知力,服药依从性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的评定与分析。结果:服药依从者70.7%;病程>5年者依从性比≤5年者差;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服用经典抗精神病药组(包括氯氮平);自知力障碍重者依从性差;BPRS总分其思维障碍、敌对猜疑因子分越高者依从性越差;SDSS及TESS(严重度)评分越高者依从性越差。结论:提示患者文化程度高、社会支持系统好、药物不良反应小、有自知力者服药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精神分裂症患者84例随机分成药物治疗组(对照组)42例和药物加认知行为护理治疗组(研究组)42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末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测定。结果BPRS在2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NOSIE和ITAQ在治疗前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12周末研究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有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依从性干预护理模式对于精神分裂症(SCH)患者病耻感及自尊的影响。方法选择恢复期SCH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予以依从性干预护理模式。护理前及护理2个月后,采用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SSMI-C)、罗森伯格自尊量表(SES)、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服药依从性及个人社会功能量表(PSP)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干预2个月后,实验组的SES、GWB、ITAQ及PSP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SSMI-C量表各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从性干预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SCH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其病耻感、自尊及幸福感,对于改善社会功能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精神科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喹硫平药物治疗并给予常规心理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行为认知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经6月(2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阴性症状、总分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HAMD、HAMA评分较治疗明显降低,PSP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1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33%(χ2=8.7919,P=0.0030)。结论认知行为疗法配合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缓解抑郁、焦虑,恢复其自尊和自知力,促进生存质量的提高,同时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预防复发,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6.
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 探讨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80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及半定量评估,并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在α= 0-05 的水平上,进入回归方程的因子为阴性症状、药物剂量、服药依从性,标准化回归系数依次为1-378 3,-1-010 4,0-789 7;治疗后各亚型自知力恢复程度不同(P< 0-05),青春型与单纯型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增分值分别为(14-83 ±6-42)分和(3-73 ±1-29)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01)。结论 影响精神分裂症自知力恢复的首要因子是阴性症状,其次为服药剂量与服药依从性;治疗后以青春型恢复最好,单纯型恢复最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方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进行药物干预,研究组在药物干预基础上进行社区随访干预。所有患者均评定简明精神量表(BPR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并评定康复效果和冲动暴力行为发生率。结果 12个月后,研究组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GQOLI-74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ITA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随访干预能显著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子社区管理对出院后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临床"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6例按出院顺序交替分为研究组102例和对照组10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及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电子社区管理,观察1年。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Mom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服药依从性量表在入组时和1年后分别进行测评,评价患者的心理健康、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率。结果:经电子社区管理1年后,研究组SCL-90各项评分(t=2.31~5.72)、MRSS各项评分(t=2.19~5.1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χ2=12.67,P0.01),复发率(28.43%)低于对照组(42.30%)(χ2=4.33,P0.05)。结论:电子社区管理能显著提高出院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社会功能及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中医心理教育对精神分裂症康复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中医心理教育对精神分裂症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把120例精神分裂症痊愈出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研究组实施药物治疗和1年的中医心理教育,1年后随访,使用修改版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进行比较。结果 经1年的家庭心理干预后,研究组的BPRS总分及自知力因子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t=2.91~9.04,P<0.01)。1年后随访,两组患者的治疗率、复发率和病残率均有显著差异(x^2=6.00~20.49,P<0.25或P<0.01)。结论 中医心理教育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疗效,改善社会功能,对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方法对上海市虹口区8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在册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结果入组的2342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服药依从性好者为2159例(占92.2%),服药依从性差者为183例(占7.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起病形式缓慢(OR=2.230,95%CI:1.374~3.619,P=0.001)、自知力不全(OR=6.027,95%CI:1.769~20.533,P=0.004)或缺失(OR=9.306,95%CI:2.146~40.360,P=0.003)、病情严重程度评分 10分(OR=3.229,95%CI:1.765~5.910,P0.001)、就诊方式为未门诊(OR=15.413,95%CI:5.912~40.180,P0.001)、不定期复诊(OR=19.838,95%CI:11.914~33.032,P0.001)、监护情况差(OR=2.156,95%CI:1.402~3.318,P0.001)、近期有心理生活应激事件(OR=9.112,95%CI:2.854~29.085,P0.001)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不利因素。结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的起病形式、自知力、病情严重程度、就诊方式、复诊及时性、监护情况和近期心理生活应激事件,需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以提高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