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研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及需求度,并对不同岗位人员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 方法 本课题由上海市发展委员会立项,由专家组织对上海市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及管理行政人员四类人群进行调研。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地处城区3家,共发放问卷400份,有效回收数280份;城郊结合部7家,共发放问卷995份,有效回收数665份;郊区4家,共发放605份,有效回收数395份。 结果 在有效回收的1 340份问卷中,社区从业人员男女比例约为3∶1;学历以本科生和专科生为主,分别占48.0%及36.2%;在岗人员主要为医疗及护理人员,分为占38.3%及34.4%;职称以初级最多,占51.6%。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总体满意度较高,评分为3.13;不同岗位满意度存在差异且岗位间比较发现管理人员的满意度要高于全科医生、护士和公共卫生人群,其中公共卫生人群人员满意度最低。 结论 制定医院政策时充分考虑岗位因素,制定相应继续培养政策;并提高不同岗位人群对社区卫生服务(community health service,CHS)各类内容的重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文化,创造学习型组织;借助学习型氛围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体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2.
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工作满意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大连市现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251名从业人员进行现场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职工较不满意的项目是责任风险、薪水和福利待遇、工作负担、社会地位、工作自主性及执业条件等;影响社区卫生服务职工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赏罚严明、工作环境、领导尊重、职称晋升、工作自主性和领导工作能力。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总体满意水平较高,但在许多方面仍较不满意。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人员应尽力降低从业人员的职业风险,改善待遇和执业条件,并努力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研究以北京市某区居民为调查对象,调查其社区卫生服务认知度、使用度及满意度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 方法 本研究涉及北京市某区居民500人,随机拦截该区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边及附近小区内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500份,问卷回收率100.00%,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479份,数据有效率为95.80%。应用统计软件SAS 9.3对479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认知度、使用度、满意度情况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检验水准设为0.05。 结果 本次调查居民平均年龄为57.74岁。调查发现,预防接种(4.39±1.64)认知度得分最高,基本医疗服务(3.18±2.41)使用度得分最高,家庭医生式服务(4.76±0.43)满意度平均得分最高。就诊次数、户口类型、文化程度、疾病首诊机构为居民社区卫生服务认知度的影响因素,年龄、性别、就诊次数、户口类型、医疗保险类型、是否患有慢病、疾病首诊机构为居民社区卫生服务使用度的影响因素,年龄、性别、医疗保险类型、疾病首诊机构为居民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要首诊机构,服务可及性较好;居民社区卫生服务认知度有所差异,使用度整体偏低;居民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整体较好;认知度、使用度、满意度影响因素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职业紧张压力量表中的工作满意度问卷,对309名社区卫生服务(CHS)从业人员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工作满意度;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总体满意度水平为(68±12)%,CHS从业人员工作满意度水平与岗位、工作年限、年收入、努力被认可与肯定程度、工作激励程度、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空间、实现个人理想与抱负的空间、自己的薪酬水平以及工作量等有关。建议建立动态的满意度研究机制并制定综合、有效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张占岭  刘民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7):1649-1651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建立的5家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站的基本情况与需求,探讨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建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站的目的、发展方向、现阶段定位与职责.方法 调查北京市朝阳区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新建立的5家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站,采用横断面方法调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站的基本情况、组织结构、人员情况、仪器设备情况等;采用专家咨询与专家评议的方法明确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站的职能、定位与发展方向,找出制约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站运转及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 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均为兼职人员,现阶段各站由6~7人组成,现有人员共32人,成员主要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科的全科医师和实验室检验人员,平均年龄(34±9)岁,平均工作年限(13±10)年.制约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站运转及发展的前三位因素分别为现场检测设备、实验室设备、消毒设备.结论 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建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站使北京市朝阳区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实现区域化管理,实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重心下沉,更好地发挥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能力与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苏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现状及需求,从而为合理开发社区卫生服务人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分析了苏州市40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970名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现状资料.结果 主要表现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富余;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非常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57.20%,社区卫生服务站为80.05%;通过继续教育和学习,大专和本科的学历明显提高,但目前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站学历水平低、本科水平人员少;满意度普遍较低,其中对收入状况最不满意,其次是中心(站)的总体发展状况和工作状况等.结论 坚持社区全科特色教育和服务,调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富余人员,提高社区从业人员满意度,明确社区卫生工作预防为主的功能和定位等,才能合理开发社区卫生服务人力.  相似文献   

7.
背景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已经实施十多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业人员作为服务的直接提供者,研究其工作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有利于提高服务的质量与效率。目的 了解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业人员总体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 于2019年11-12月,从浙江省、山西省、重庆市3个省(市)分别选取2个市辖区作为调查地区,其次依据各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名单进行方便抽样,共抽取5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个机构至少随机调查10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从业人员。利用自行设计问卷对553例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工作总体满意度及10项满意度因子。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553份,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工作总体满意得分为(3.66±0.77)分,60.5%(334/552)从业人员对总体工作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在各项满意度因子中,医患关系得分最高,为(3.84±0.68)分,工作强度满意度最低,为(2.86±0.81)分。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尊重、绩效考核、工作能力和工作强度是基本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工作总体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工作总体满意度一般,应增强社会公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业医务人员的尊重,优化绩效考核制度,减轻工作负荷,提高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成都市某区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现状,了解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存在的不足,并分析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依据。 方法 使用自制调查问卷,于2016年6-12月对在成都市某区的全部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建档的60岁以上老年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910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864份,有效回收率为94.9%。采用Epidata 3.1数据库录入,使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分析老年人满意度现状和影响满意度的因素。 结果 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总体满意度为78.4%,各条目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是服务态度(95.2%)、解释交流(89.5%)、候诊时间(86.1%)、就医环境(84.9%)、服务价格(76.8%)、技术水平(75.7%)、医疗设备(74.4%)。影响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婚姻状况、是否患慢性病、医疗保障类型、自评健康状况、自评经济状况等因素。 结论 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但也存在薄弱环节,应从相关影响因素入手,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广东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员工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稳定性,分析其原因,为合理开发和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人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广东省粤中、粤东、粤西、粤北四个地区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335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广东省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中医护比例比较合理,专业结构不合理,缺少公卫医师、中医师和其他人员,学历、职称偏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满意度较低,有离职意愿的比例较高.结论 应采取多种措施,优化社区卫生人才队伍;满足员工的基本需要,努力提高满意度;提升工作满足感与组织承诺度,留住和吸引社区卫生人才.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泉州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满意度情况并探讨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泉州市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同时对中心负责人进行访谈。结果:调查的93名社区工作人员对社区的总体满意度不高,在工作报酬和福利待遇上表示不满意的人数较多(占22.58%),并且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稳定性。结论: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健全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立绩效考评制度;改善工资待遇,引入柔性管理理论,提高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加强团队协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上海市普陀区家庭医生工作满意度及职业倦怠现状。方法于2019年11—12月面向普陀区家庭医生开展问卷调查,将完成问卷符合要求的164名家庭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的问卷调查;将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参加过规范化培训分为规培组(103人)和非规培组(61人),比较两组家庭医生的一般情况、工作满意度及职业倦怠情况,分析影响工作满意及导致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结果家庭医生的总体工作满意度得分为(116.6±15.2)分,处于一般水平。规培组家庭医生工作满意的比例高于非规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9/103)比3.3%(2/61),χ2=9.759,P=0.007]。年龄(r=-0.161,P=0.039)、工作年限(r=-0.204,P=0.009)和职称(r=-0.217,P=0.005)是影响家庭医生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工作满意程度与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情绪耗竭(r=-0.202,P=0.010)、个人成就感(r=-0.158,P=0.043)、去人格化(r=-0.193,P=0.013)呈负相关。结论上海市普陀区家庭医生工作满意度不高、存在职业倦怠,建议建立合理工作制度、优化流程、提高待遇,加强家庭医生心理建设。  相似文献   

12.
张义辉  孟宪东 《四川医学》2010,31(9):1402-1404
目的了解急诊科非正式编制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水平现状,探讨人口学特征与工作满意度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在成都市二甲医院急诊科中抽取非正式编制护理人员168名,并采用工作满意度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工作满意度总分(48.56±15.35);工龄进入了影响工作满意度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决定系数是0.025。结论二甲医院急诊科非正式编制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水平一般,工龄对工作满意度水平有影响,但影响能力并不强。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研究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并探讨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因素,为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工作满意度量表对143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工作满意度得分为151.83±27.22分,影响因素按照对工作满意度作用的大小,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薪酬及考核公平、领导艺术、管理制度、工作氛围、工作压力、福利待遇、继续教育机会、和病人的关系及家庭支持。结论:护士工作满意度不高,建议从护士的薪酬、考核的公平性、工作氛围、工作压力及继续教育机会等方面予以改善和提高,管理者也有必要提高自身的管理艺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新疆某三甲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新疆某三甲医院内科、外科、门诊和其他科室工作1 a以上(含1 a)的女性护士688名,应用基本情况调查量表和职业倦怠问卷(CMBI)调查护士的一般情况、工作倦怠情况,比较不同工龄、不同学历、不同夜班频率护士职业倦怠水平的差异,并对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688名护士中以汉族为主(64.1%),工龄以<5 a和5∽15 a为主。不同工龄护士个人成就感降低、人格解体、情绪耗竭和工作倦怠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学历水平护士人格解体、情绪耗竭、工作倦怠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夜班频率护士个人成就感降低、人格解体、情绪耗竭和工作倦怠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工龄和夜班频率是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水平与国外M aslach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职业倦怠受个体特征因素影响;多夜班工作是发生工作倦怠的危险因素,应当在个人层面加强自身应对和组织管理层面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工作倦怠的风险,提高护士职业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社区医务人员同情疲劳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9—10月,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职业生命质量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上海2个区、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集中隔离观察点工作的213名医务人员开展调查,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一般自我效能感、领悟社会支持状态的医务人员的同情疲劳程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同情疲劳的3个维度中,213名医务人员同情满意得分为33.00(28.25,37.75)分,超临界值者141人(66.20%);职业倦怠得分为26.00(21.50,30.50)分,超临界值者96人(45.07%);继发性创伤应激得分为25.00(20.50,29.50)分,超临界值者192人(90.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0 h者相比,污染区工作日均时长>8 h者的同情疲劳程度较高(OR=7.787,95%CI:1.127~53.820,P<0.05);与工作较满意者相比,较不满意者的同情疲劳程度较高(OR=6.209,95%CI:1.474~26.157,P<0.05);与压力一般及较小者相比,压力较大者的同情疲劳程度较高(OR=2.567,95%CI:1.228~5.366,P<0.05);与自信心很高者相比,自信心偏低、自信心较高者的同情疲劳程度均较高(OR=13.519,95%CI:3.394~53.848;OR=3.462,95%CI:1.038~11.548;均P<0.05);与领悟社会支持感高者相比,领悟社会支持感低者的同情疲劳程度较高(OR=2.071,95%CI:1.027~4.175,P<0.05)。结论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医务人员同情疲劳状况待改善,应重点关注污染区日均工作时长较长、工作满意度较低、工作压力较大、一般自我效能感较差、领悟社会支持较差者的同情疲劳状况,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study the work satisfaction of general practice staf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ypes of staff, and the individual and organisation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work satisfaction. DESIGN, SETTING AND PARTICIPANTS: Cross-sectional multipractice study based on a self-completed job satisfaction survey of 626 practice staff in 96 general practices in Australia between 16 December 2003 and 8 October 2004. MAIN OUTCOME MEASURES: Job satisfaction scores for all staff and for general practitioners alon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the team climate, practice size, particular jobs within practices,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ipants, and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practices. RESULTS: The response rate was 65%. Job satisfaction was high, with a mean score of 5.66 (95% CI, 5.60-5.72). Multilevel analysis showed that all general practice staff were highly satisfied if they worked in a practice with a good team climate. Practice managers reported the highest satisfaction with their work. Practice size and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sex of the participant were unrelated to job satisfaction. GPs tended to have lower satisfaction than other staff in relation to income, recognition for good work and hours of work. Rural GPs were more satisfied. CONCLUSIONS: Most general practice staff are satisfied with their work. Facilitating teamwork may be a key strategy for both recruitment and retention of the general practice workforce, especially staff who are not GPs.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及满意度的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对蚌山区15岁及以上的社区居民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知晓率为83.60%(311/372),近1年内有156人(41.94%)利用过社区卫生服务.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保护个人隐私方面评价最高.相对而言,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就诊程序繁简程度、基本药品供应、药品价格、收费情况、基本设备配置、随访或健康检查、健康教育服务、妇幼保健工作方面的满意度较低,特别是对妇幼保健工作评价最低.影响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度的因素主要有月收入、医疗支付方式及其占家庭收入的比例(P<0.05~P<0.01 );影响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和职业(P<0.05~P<0.01).结论:尽管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率较高,但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软硬件的不足及居民不正确的就诊观念,利用率及满意度还相对较低.因此,相关部门应从主要影响因素入手,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杨红 《中国医院》2008,12(1):26-29
通过对442名员工从医院责任和员工责任两个方面三个维度对我院员工群体心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运用统计学原理研究分析不同年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员工身份群体的工作满意度状况,探索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强化员工正性情绪的体验,有效维系医院与员工群体心理契约的平衡性,对发挥员工群体的创造性、合作性、自主性,提高团队绩效,实现医院愿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全科医生离职倾向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拟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哈尔滨、大庆、绥化、黑河、大兴安岭和齐齐哈尔6个城市263个社区卫生服机构的全科医生,最终以参加黑龙江省卫生厅在齐齐哈尔举办的社区医务工作者培训现场的215例作为研究对象。于2015-03-21,采用基本信息、职业满意度、工作满意度、工作倦怠、工作嵌入及离职倾向6个问卷在培训现场对其进行调查,问卷填写后一次性收回。共发放问卷362份,回收有效问卷323份,其中全科医生填写问卷215份。全科医生离职倾向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2.3%(134/215)的全科医生有离职倾向。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年限、职业成就、事业进展、职业收入、目标实现度、技能培养、工作满意度、工作倦怠和工作嵌入对全科医生离职倾向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年限、工作嵌入对全科医生离职倾向有负向预测作用(b值分别为-0.05、-0.93,P≤0.05);工作倦怠对全科医生离职倾向有正向预测作用(b=0.74,P<0.05)。结论近2/3的全科医生报告自己具有离职倾向;工作倦怠是影响全科医生产生离职倾向的危险因素,工作年限以及工作嵌入是影响全科医生产生离职倾向的保护因素,缓解全科医生的工作倦怠、提高工作嵌入可有效降低其离职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