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乌梅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检索乌梅的活性成分和靶标蛋白。运用治疗靶点数据库(TTD)检索哮喘的靶标蛋白。通过Cytoscape软件对二者的靶标蛋白进行交集,得到交集靶标蛋白并在Unitprot数据库查询交集靶标蛋白的基因名称。将交集靶标蛋白输入STRING数据库中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使用DAVID在线分析工具对交集靶标蛋白基因进行GO富集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乌梅中筛选出8种活性成分,涉及哮喘的靶标有14个。其治疗机制可能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脂肪细胞脂解的调控、cAMP信号通路、利什曼病、胆碱能突触、TNF信号通路、弓形虫病有关。结论乌梅治疗哮喘涉及多种黄酮类、甾醇类化合物,可能与肾上腺素受体、肿瘤坏死因子、趋化因子、白三烯等有关,并涉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等通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当归芍药散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在TCMSP平台筛选当归芍药散的活性成分与靶点,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进行分析;在OMIM、GeneCards、DrugBank数据库检索原发性痛经相关靶点;构建韦恩图得到共同靶点;在STRING数据库对共同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用Cytoscape软件可视化处理并进行拓扑参数、cytoHubba、MCODE分析;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共同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经筛选,当归芍药散作用靶点共144个,原发性痛经相关靶点335个,共同靶点40个;蛋白相互作用degree的平均值为17.6,cytoHubba得分较高的关键靶点共10个,如PTGS2、ESR1、TP53、IL6、CXCL8等,MCODE分析共有3个模块;富集分析共涉及1 037个生物过程、19个细胞组分、68个分子功能及98条信号通路,如花生四烯酸代谢、雌激素信号途径、胆碱能突触、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结论:当归芍药散治疗原发性痛经通过激素调节、中枢镇痛、炎症、免疫及细胞存活等方面发挥作用,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为今后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巴戟天治疗抑郁症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出巴戟天的活性成分和对应的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OMIM等数据库筛选出抑郁症的潜在靶点;采用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的可视化网络;以STRING数据库对关建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最后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巴戟天中筛选出有效成分20个,得到可作用于抑郁症的靶点22个。GO分析富集得到65个生物学功能,KEGG通路分析富集得到48条信号通路。结论巴戟天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发挥对抑郁症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胆碱能突触、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等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葛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的潜在效应机制。方法利用网络药理学分析平台(BATMAN-TCM)数据库收集葛根化学成分及其靶标基因。通过Gene Cards、Drug Bank、HPO、OMIM、TTD等数据库获取CIS疾病靶标基因。将成分靶标与疾病靶标上传至String数据库,构建中药成分靶标-疾病靶标蛋白互作网络,并计算网络特征值,筛选出关键靶标。借助DAVID分析平台对关键靶标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取葛根成分18种,成分作用靶标467个,疾病靶标200个。葛根治疗CIS关键靶标180个,包括胰岛素、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Fos原癌基因、一氧化氮合酶3等基因,主要富集在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胆碱能突触、谷氨酸能突触、钙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结论葛根治疗CIS的效应机制多与基因调控、抗炎、抗氧化应激和抗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小陷胸汤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SymMap、TCMSP、DrugBank 3个数据库获得小陷胸汤的有效成分及其靶点;并与TCMSP、TCMIP、DrugBank 3个数据库收集的高血压的靶点进行比对,获得小陷胸汤作用于高血压的靶点。运用David数据库对小陷胸汤和高血压共同作用靶点蛋白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STRING数据库得到小陷胸汤作用于高血压的PPI网络;运用Cytoscape对PPI网络进行拓扑分析得到关键靶点。结果:小陷胸汤作用于高血压的有效成分有33个,相关靶点48个,关键靶点基因14个。GO富集分析显示,小陷胸汤治疗高血压的生物过程显著富集在对非生物刺激的反应、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信号通路、系统过程的调节、第二信使介导的信号、细胞增殖等;细胞组分主要富集在轴突、质膜部分、不对称突触、神经末梢、神经元投射、突触后膜、细胞外基质等;分子功能主要富集在胺受体活性、肾上腺素受体活性、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活性、G蛋白偶联的乙酰胆碱受体活性、α-肾上腺素受体活性等;KEGG通路富集显示小陷胸汤治疗高血压影响的通路主要有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血管平滑肌收缩、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节、色氨酸代谢等。结论:小陷胸汤治疗高血压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小陷胸汤黄连的成分槲皮素、小檗碱、R-氢化小檗碱,半夏的成分卡文定碱、豆甾醇、松柏苷和瓜蒌的成分菠菜甾醇等达到抗炎抗氧化应激,改善内皮功能等作用,通过调节相关靶蛋白的基因表达,调控血管组织重构与细胞外基质代谢,减轻炎性反应,参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血管平滑肌收缩等通路来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整合药理学平台联合GEO芯片差异基因分析的方法, 分析开心散治疗A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和Drugbank数据库, 获得开心散组方药物活性成分和相关分子靶点。通过GEO数据库获取GSE4757芯片数据, 使用R语言获取其差异基因, 绘制热图和火山图。通过Cytoscape 3.7.2构建开心散与AD的差异基因分子靶点图, 使用Bisogenet和CytoNCA绘制靶点拓扑网络, 并进行开心散与AD基因的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获得开心散治疗AD的活性成分86个, 与GEO共有的差异基因29个, 构建PPI拓扑网络, 筛选出核心的候选基因6个, 与KEGG通路富集基因合并, 获得治疗疾病的重要基因为CHRM1、CHRM2、ACHE、CHRM3、CASP8、PTGS2、DRD1、CACN1S、ADRB1。GO功能条目获得375条, 主要涉及血管收缩、突触后膜可塑性, 神经递质传递等。KEGG富集分析主要涉及胆碱能突触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神经-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等。结论开心散治疗AD具有多成分、多靶...  相似文献   

7.
基于GC-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益智仁挥发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利用GC-MS技术分析益智仁挥发油成分,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数据库(TCMSP)获取成分靶点,再通过DrugBank、STITCH、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等数据库查询AD的相关靶点。在Venny图取交集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筛选核心作用靶点。基于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 3.8.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筛选益智仁挥发油治疗AD的潜在活性成分,结合已有的益智仁挥发油治疗AD的药理学研究预测其机制。结果显示,GC-MS分析所得的益智仁挥发油成分经筛选后得到6个活性成分,TCMSP数据库中检索到6个活性成分对应的17个靶点,DrugBank等数据库检索到3 448个AD靶点。“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和PPI网络显示益智仁挥发油治疗AD的潜在活性成分有4种,核心靶点有4个;GO富集分析得到34个条目(P0.05),包含生物过程18条、细胞组成9条和分子功能7条;KEGG通路富集到5个条目(P0.05),这些通路主要涉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离子信号通路、胆碱能突触、5-羟色胺能突触等,表明益智仁挥发油可能通过调节钙平衡、胆碱能平衡、调节磷酸化等途径协同治疗AD。该研究为益智仁挥发油治疗AD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高耀  吴丹  田俊生  周玉枝  高晓霞  秦雪梅 《中草药》2018,49(15):3483-3492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研究逍遥散与开心散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生物学意义,探讨其"同病异治"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CMID、Batman-TCM、TCM database@Taiwan分别获取逍遥散和开心散的成分和靶点,通过TTD、Pharm Gkb、CTD、Genecard、OMIM、Drug Bank筛选抑郁症相关的蛋白,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通过Cytoscape的Network Analyzer工具进行靶点的拓扑属性分析,运用其插件Cluster Viz的MCODE算法进行聚类分析,DAVID通路进行生物过程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网络分析结果表明两方可能通过INS、AKT1、TP53、IL6、CREB1等关键蛋白,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c AMP信号通路、5-羟色胺能神经突触、Calcium信号通路和胆碱能突触发挥抗抑郁的作用。PIK3CA、BDNF、PIK3R1、NGF蛋白所在的PI3K-Akt、钙离子等信号通路为逍遥散特有的抗抑郁机制;CCND1、PRKACA、GCLM、GCLC蛋白所在的Oxytocin信号通路、胆碱能突触等通路为开心散特有的抗抑郁机制。结论逍遥散和开心散由于组方差异,在抗抑郁靶点方面既有相同也有不同;通过对靶点和通路的分析初步阐明抑郁症"同病异治"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当归芍药散治疗复发性流产(RSA)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寻找、筛选、预测当归芍药散中5味中药的化学活性成分和对应靶点,通过OMIM数据库、Gene Cards数据库获取与RSA相关的疾病靶点;利用Venny对当归芍药散药物靶点、RSA疾病靶点取交集、绘制韦恩图,从而预测当归芍药散-RSA潜在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当归芍药散—成分—RSA—靶点"网络;分别借助String平台、R软件对RSA药物-疾病潜在作用靶点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GO生物过程、分析KEGG通路。结果:当归芍药散主要通过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泽泻醇、儿茶素、川芎内酯A等30个活性成分作用于IL6、AKT1、JUN、TNF、PTGS2等84个与疾病相关的靶点。通过AGE-RAGE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TNF)、白细胞介素(IL)-17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脂多糖反应等生物过程和代谢通路,调节MAPK信号通路和NF-κB信号通路,以达到平衡机体TNF、IL等炎性因子含量,避免了过度自身免疫的发生,从而改善妊娠结局。结论:本研究反应了当归芍药散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为当归芍药散治疗复发性流产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刘静  郭欣  黄娜娜  吴恺怿  孙蓉 《中草药》2019,50(21):5145-5153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明确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TCMID数据库锁定柴胡桂枝干姜汤7味药的药物靶标,TTD、DrugBank、PubMed数据库查找失眠的疾病靶点,构建"疾病-方剂-靶点"网络,用STRING和Cytoscape分析软件对其关键靶点进行富集分析,明确作用机制。结果柴胡桂枝干姜汤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包含靶标640个,失眠的PPI网络包括靶标175个,富集分析得29个关键靶标和其间80条互作关系;GO富集分析及KEGG途径分析结果显示柴胡桂枝干姜汤中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槲皮素、碳酸钙、6-姜辣醇、山柰酚、汉黄芩素等171个活性成分主要通过CACNA1C、GABRA1、GABRA2、GABRB3、GABRA3等29个关键靶标及突触信号传导、膜电位的调节、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等生物过程,神经递质受体活性、离子门控通道活动、GABA-A受体活性等分子功能,质膜、突触等细胞组成作用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传导、5-羟色胺能突触等多条作用通路发挥治疗失眠作用。结论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等171个活性成分是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失眠的药效物质基础,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和CACNA1C等29个靶标构成了其发挥"疏肝健脾、调和阴阳"的功效作用网络,为临床合理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失眠提供了网络药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研究由当归芍药散合金匮肾气丸化裁而来的补肾和脉方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补肾和脉方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通过TTD、OMIM、DrugBank、GAD、PharmGKB、DisGeNET数据库筛选高血压靶点。基于补肾和脉方作用靶点与高血压靶点的交集结果,建立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交集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拓扑结构筛选关键靶点。利用DAVID 6.8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从补肾和脉方中筛选出110个有效成分,得到可能作用于高血压的83个交集靶点。进一步筛选出11个关键靶点,包括白细胞介素-6 (IL-6)、一氧化氮合酶3 (NOS3)、肿瘤坏死因子(TNF)、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前列腺素G/H合成酶2 (PTGS2)、过氧化氢酶(CAT)、乙酰胆碱酯酶(ACHE)、JUN、钠依赖性血清素转运体(SLC6A4)和凝血酶(F2)。GO分析得到28条生物过程,主要涉及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通路、药物反应、缺氧反应、磷脂酶C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血管收缩的正调节等;KEGG富集分析得到45条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钙信号通路、5-羟色胺能突触通路、环磷酸鸟苷(cGMP)-蛋白激酶(PKG)信号通路、环磷酸腺苷(cAMP)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结论:补肾和脉方治疗高血压是多靶点、多途径的直接或间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3):12-15,后插3-后插4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探讨中医血府逐瘀丸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在线数据库获取血府逐瘀丸活性成分和靶标并经Uniprot在线数据库转换为基因名称,通过GeneCard和OMIM在线数据库收集动脉粥样硬化靶标基因。经Venn工具获取药物-疾病交集基因,后于STRING在线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利用Cytoscape 3.2.1软件获得可视化结果。运用DAVID在线数据库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最终获得3812个疾病基因,药物活性成分151个、靶标基因94个及药物-疾病交集基因78个。GO富集分析认为血府逐瘀丸可能通过作用于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酰胺结合、类固醇结合、核激素受体结合、血红素结合、Hsp90蛋白结合、凋亡、雌激素受体结合等过程,影响DNA结合转录激活剂活性,RNA聚合酶Ⅱ特异性、核受体活性、直接配体调节序列特异性、DNA结合的转录因子活性、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从而发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涉及的通路主要包括:凋亡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内分泌抵抗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结论血府逐瘀丸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的调控,为进一步开展血府逐瘀丸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实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枳实芍药散活性成分-靶点-通路及其药理机制。方法利用网络药理学分析平台(BATMAN-TCM)获取枳实芍药散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利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依据度值和介数筛选关键靶蛋白;利用Bi NGO和MCODE插件对关键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过程富集和聚类分析;利用DAVID数据库分析靶点的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结果获得辛弗林、D-柠檬烯、N-甲基酪胺、没食子儿茶素、芍药新苷等26个主要活性成分及143个靶点,发现了DRD2、MAPK1、CHRM2、TNF、PTGS2、SLC18A2等35个关键靶点。聚类分析418个GO生物过程得到解热抗炎、神经突触递质、蛋白质分泌运输、转录、细胞代谢调控等10个子簇。KEGG信号通路富集主要涉及神经递质、信号转导、肿瘤、物质代谢及其他等5大类22条信号通路。结论枳实芍药散能作用于前列腺素内环氧合酶2、肿瘤坏死因子、乙酰胆碱受体、多巴胺受体、5-羟色胺受体、视黄酸受体α等靶点,参与抗炎、神经递质调节、抗肿瘤等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对炎症、胃肠系统、神经系统及肿瘤疾病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运用文本挖掘、生物信息学、网络拓扑学等方法,探究针灸治疗胃溃疡的分子机制。方法 检索文献发现针刺后产生的活性化合物,通过STITCH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其结合亲和力高的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物质靶点基因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对治疗的关键靶点分别进行基因本体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结果 共鉴定了37个与针灸治疗胃溃疡相关的基因靶点,筛选了7条通路。结论 针刺治疗胃溃疡与镇痛、促进平滑肌收缩、改善情绪障碍等有关,包括的通路有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c AMP信号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5-羟色胺能突触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芍药甘草汤治疗神经性疼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TCMSP、DrugBank、TTD数据库分别建立了芍药甘草汤的化学成分-靶点网络和疾病靶点网络,基于Cytoscape 3.7.0软件建立了芍药甘草汤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并进行网络拓补分析;利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构建了包含46个节点、2070条边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核心靶点GO功能注释得到24条富集结果,其中生物过程13条,分子功能4条,细胞组成7条;富集得到10条核心的KEGG通路,包含神经组织交互通路、钙信号通路、唾液分泌、胆碱能突触、脂肪细胞脂解调控、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控、含血清素的神经突触、心肌细胞肾上腺素能信号、cGMP-PKG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等。结论芍药甘草汤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钙离子传导、胆碱突触信号传递、肾上腺素信号传递等通路协同作用于神经性疼痛,分析结果可为芍药甘草汤在神经性疼痛的药理作用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有待进一步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红花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和数据库获取红花的有效药物成分,利用数据库预测红花的成分靶点与AD的靶点,并对红花靶标基因进行标准化。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红花-成分-靶点”网络,利用红花的靶标基因与AD的靶标基因的交集基因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利用Ledock软件对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获得21种红花有效成分和391个作用靶点,AD的疾病靶点535个,其中红花与AD的共同作用靶点有94个。共得到535个GO分析,43个KEGG通路,主要涉及阿尔茨海默病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5-羟色胺能突触、癌症中的蛋白多糖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结论:红花治疗由微循环障碍引起的AD的潜在作用机制,且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橘皮汤治疗呕吐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DTPS靶点预测系统,以及Genecard、DisGeNET、TTD疾病数据库,筛选橘皮汤治疗呕吐的活性成分及其靶点,并借助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应用STRING平台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BioGPS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组织器官定位分析;利用DAVID平台和Omicshare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橙皮素、川陈皮素、柠檬烯、辛弗林、6-姜酚、姜烯、姜酮等24个橘皮汤活性成分,以及5-羟色胺受体、胆碱能受体、组胺受体、多巴胺受体、GABA受体等158个止呕靶点;涉及神经元的组成、神经元投射、原生质膜的组成、突触膜、突触膜固有成分、突触后膜固有成分等生物过程及细胞组成;主要调控多巴胺能神经突触、5-羟色胺能神经突触、胆碱能突触、GABA能神经突触等信号通路。结论橘皮汤能够多成分、多靶点、多器官、多通路降逆止呕,从对症和对因两个方面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宋祯彦  陈易璇  余婧萍  贺旭  成绍武 《中草药》2018,49(24):5854-5864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钩藤散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SMP)、中药信息数据库(TCMID)中筛选钩藤散治疗AD的活性成分,并构建药物-靶标-疾病网络、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进行GO分析、通路富集分析和PPI网络分析。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出钩藤散活性成分65种,显示其活性化合物的预测靶点473个,215个靶点与AD相关,钩藤散活性化合物的药效作用靶点高度富集到与AD相关的信号通路和生物学过程,PPI网络结果显示JUN、TNF、VEGFA、ESR1、APP可能是钩藤散治疗AD的重要作用靶点。结论钩藤散活性化合物以协同的方式与多个靶点、多种途径相互作用,主要通过抗炎、抗凋亡、增强代谢和增强免疫系统等途径对AD产生重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复方苁蓉益智胶囊(CCYC)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BATMAN-TCM数据库、TCMID数据库、化学专业数据库查找复方苁蓉益智胶囊中5味中药的化学成分并进行活性成分筛选;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搜索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TTD数据库结合文献查找获取阿尔茨海默病的疾病靶点。取活性成分靶点和阿尔茨海默病疾病靶点的交集,得到复方苁蓉益智胶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采用Metascape平台进行靶点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3.7.1软件构建"单味药-关键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并进行分析。结果肉苁蓉含有最多的关键成分,荷叶有最多的潜在靶点。APP、MAPK1、MAPK3、ESR2、ESR1、EGFR、DRD2、ACHE可能是复方苁蓉益智胶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靶点,涉及的主要通路和过程主要包括神经递质受体活性、神经递质水平调控、多巴胺能突触、胆碱能突触等。结论肉苁蓉和荷叶在复方苁蓉益智胶囊复方中占主要地位,复方苁蓉益智胶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可能是减少Aβ的产生及tau蛋白形成、调节雌激素受体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调控多巴胺能及胆碱能系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皮肤解毒汤治疗湿疹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预测皮肤解毒汤中已知化学成分的作用靶点,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皮肤解毒汤中化合物与其靶点网络,并用DAVID 6.8平台对化合物靶点网络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分析(GO)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KEGG),揭示皮肤解毒汤治疗湿疹的作用机制。结果 TCMSP平台发现皮肤解毒汤中8个主要化合物作用于133个靶点蛋白,化合物靶点网络解析发现该受体辅激活蛋白2(NCOA2)、一氧化氮合酶(NOS2)、凝血因子Ⅶ(F7)、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是化合物-靶点网络中的关键节点蛋白,同时靶蛋白基因功能注释分析发现,主要与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调控、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的正向调节、RNA聚合酶Ⅱ启动子的转录负调控、G蛋白偶联乙酰胆碱受体活性、γ-氨基丁酸A受体活性、细胞外配体门控离子通道活性等生物学过程和分子功能有关。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大多数基因富集到了神经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等。结论本研究应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出皮肤解毒汤治疗湿疹的可能作用机制,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