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陆建强  张翊  刘晶 《浙江医学》2021,43(13):1424-1427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脊柱侧弯(DS)患者经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PSF)中大量失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武警海警总队医院行PSF的老年DS患者126例。根据术中是否发生大量失血,分为无大量失血84例(对照组)和大量失血42例(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各项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术中大量失血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BMI、PL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PT、最大Cobb角、手术时间、行胸廓成形术比例、融合节段数目、椎弓根螺钉数目、失血量、输注胶体及晶体量、输注血液制品量、使用氨甲环酸比例、使用右美托咪定比例、住院时间、引流量、输血率、低蛋白血症发生率及镇痛药物使用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18.1kg/m2、PLT≤186.5×109/L、INR≥1、最大Cobb角≥53°、手术时间≥4h、胸廓成形术及融合节段数目≥10节段均是PFS术中大量失血的危险因素(均P<0.05),而术中使用氨甲环酸和右美托咪定是其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老年DS患者PSF术中大量失血与其BMI、PLT、INR、最大Cobb角、手术时间、是否行胸廓成形术、融合节段数目、是否使用氨甲环酸及右美托咪定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门娴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21,46(10):1189-1196
目的:采用Clavien-Dindo/CTCAE并发症分类系统评估早期宫颈癌术后并发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412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未手术54例、不符合FIGO分期标准23例、临床资料缺失60例、随访退出27例,最终纳入248例早期宫颈癌患者,患者年龄44.5(25,85)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2.9(14.6,45) kg/m2,采用Clavien-Dindo/CTCAE分类系统对患者术中、术后进行分级评估,单因素分析患者基线资料,并将P<0.2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总体生存率并采用对数秩检验.结果:术后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CTCAE≥3)31例(14.1%)、非严重并发症120例(48.4%),无并发症97例(3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BMI>30 kg/m2是术中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4.90,95%CI=1.72~20.44,P=0.020);宫旁浸润(OR=7.39,95%CI=1.37~39.72,P=0.020)、术前放疗(OR=3.98,95%CI=1.29~12.34,P=0.016)是术后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BMI >30 kg/m2是术中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宫旁浸润、术前放疗是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心脏瓣膜手术后早期住院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1年1月—2010年11月,618例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在我科行手术治疗,其中男339例,女279例,年龄10-74(44.01±13.95)岁;风湿性心脏病387例,非风湿性心脏病231例;以手术后早期住院死亡为研究终点,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心脏瓣膜术后早期住院死亡率6.2%(38/618),死亡原因依次为低心排综合征,室性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衰竭。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P=0.000)、心功能Ⅳ级(P=0.000)、肺动脉高压≥60 mmHg(P=0.024)、体外循环时间≥3 h(P=0.000)、主动脉阻断时间≥2 h(P=0.000)、术后出现并发症(P=0.011)、输血量≥2 000 ml(P=0.000)是瓣膜手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65岁(P=0.042)、心功能Ⅳ级(P=0.019)、体外循环时间≥3 h(P=0.000)、术后出现并发症(P=0.000)、输血量≥2 000 ml(P=0.000)是瓣膜手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视心脏瓣膜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处理,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减少并发症,对降低瓣膜手术的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患儿围术期死亡的术前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围术期死亡的腹部手术患儿病例资料,并选择同期住院的小儿腹部手术未死亡患儿58例作为对照组,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选取有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筛选出7个可能与腹部手术患儿术后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低BMI、ASA分级、早产、急诊、凝血功能异常、饱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0.1岁(OR=303.501,95%CI20.553~4481.738,P=0.000)、低BMI(OR=17.870,95%CI1.514~210.976,P=0.022)、ASA≥Ⅲ级(OR=53.509,95%CI4.005~714.919,P=0.003)、凝血功能异常(OR=72.222,95%CI3.154~1653.967,P=0.007)为腹部手术患儿围术期死亡的术前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部手术患儿合并年龄<0.1岁、BMI<15kg/m2、ASA≥Ⅲ级、凝血功能异常时应警惕发生死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张琳  刘昊  刘玉玲△ 《广东医学》2021,42(11):1279-1284
目的 研究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患者行锥切术后影响HR-HPV转归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宫颈锥切术治疗的468例SI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HR-HPV持续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468例患者术后HR-HPV持续感染55例。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45岁、术前HR-HPV 16型、HR-HPV高负荷量(≥500 RLU/CO)及多重感染、病变点数≥3、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锥切标本厚度≤1 cm与术后HR-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术前HPV高负荷量(≥500 RLU/CO)、病变点数(≥3)及锥切标本厚度(≤1 cm)是术后高危型HPV持续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012、0.070、2.275,P<0.05)。结论SIL患者行锥切术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术前HPV高负荷量(≥500 RLU/CO)、病变点数(≥3)及锥切标本厚度(≤1 cm)。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后早期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行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患者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手风琴式"并发症分级系统进行分析,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73例患者中出现早期并发症者42例(57.5%),共发生并发症77例次.其中轻度29例次(37.7%),中度44例次(57.1%),重度4例次(5.2%).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为感染相关并发症、胃肠道相关并发症以及尿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有关的因素有体质指数(BMI)(OR=1.574,P=0.002)、手术失血量(OR=1.050,P=0.027)和CCI评分(OR=1.127,P=0.040).结论 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后早期轻、中度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患者BMI、术中出血量和CCI评分与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21年6月至12月收治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92例结直肠癌患者。收集所有患者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类型、TNM分期、既往腹部手术史、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中转开腹等临床资料,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按照患者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92例患者中有57例发生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发生率最高。两组合并肺部疾病占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使用抗生素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肺部疾病(OR=2.587)、手术时间≥180 min(OR=2.417)、术中出血量≥200 ml(OR=2.873)是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术前使用抗生素(OR=0.722)是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合并肺部疾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使用抗生素是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临床应做好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与观察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筛选老年胃肠道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胃肠道肿瘤切除术的老年患者221例。使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根据患者是否发生POCD分为POCD组和非POCD组;根据患者发生POCD严重程度分为轻度POCD组、重度POCD组和非POCD组。分别记录各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临床资料,并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POCD组吸烟率及饮酒率高于非POCD组(P <0.05),POCD组与非POCD组年龄、性别构成、BMI、ASA状况、受教育程度、术前MMSE评分和病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POCD组术前K+水平和术后30 d EQ-5D评分较非POCD组低(P <0.05),POCD组术后1 d疼痛[静息/活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 4分]发生率、术中失血量≥1 000 ml发生率、术后入ICU支持治疗率较非POCD组高(P <0.05),POCD组与非POCD组术前握力、术前白细胞(WBC)、术前血红蛋白、术前Alb、手术时间、是否选择TAP、术中保温差异、非甾体类药物和右美托咪定治疗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重度POCD、轻度POCD与非POCD组患者术前高血压病发生率、ICU支持治疗率、术前WBC≥10×109/L发生率、术中失血量≥500 ml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OCD组较非POCD组患者高。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1 d静息状态下VAS评分≥4分、术后1 d活动状态下VAS评分≥4分、饮酒和术中失血量≥1 000 ml是早期POCD的危险因素(P <0.05)。术后1 d静息状态下VAS评分≥4分、术后1 d活动状态下VAS评分≥4分、术前WBC水平≥10×109/L和术中失血量≥500 ml,是重度POCD的危险因素(P <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后1 d静息状态下VAS评分≥ 4分[R=6.445(95% CI:2.621,15.845),P <0.05]、术后1 d活动状态下VAS评分≥4分[R=6.037(95% CI:2.996,12.164),P <0.05]、饮酒[R=2.320(95% CI:1.091,4.937),P <0.05]和术中失血量≥1 000 ml[R=11.631(95% CI:1.172,115.464),P <0.05]是早期POCD的危险因素。术后1 d静息状态下VAS评分≥ 4分[R=9.583(95% CI:3.086,29.762),P <0.05]、术后1天活动状态下VAS评分≥ 4分[R=7.655(95% CI:2.576,22.743),P <0.05]、术前WBC水平≥10×109/L[R=11.952(95% CI:1.686,84.758),P <0.05]、术中失血量≥500 ml[R=7.235(95% CI:1.943,26.942),P <0.05]和高血压病史[R=2.753(95% CI:1.103,6.866),P <0.05]是重度POCD的危险因素。结论 术后第1天VAS评分高、饮酒和术中失血量>1 000 ml是老年胃肠道肿瘤切除术患者发生早期POCD的危险因素。术后第1天VAS评分高、术前WBC>10×109/L、术中失血量>500 ml和合并高血压病是老年胃肠道肿瘤切除术患者发生重度POC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侧卧位手术患者术中急性压疮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于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行侧卧位手术治疗的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急性压疮将患者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统计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侧卧位手术患者发生术中急性压疮的危险因素。结果 118例侧卧位手术患者中,13例患者发生术中急性压疮,发生率11.0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2h、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kg/m2、术前血红蛋白<60g/L、术中无保护措施、术中体温<36℃占比均显著高于未发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2h、BMI≥25kg/m2、术前血红蛋白<60g/L、术中无保护措施、术中体温<36℃均是侧卧位手术患者发生术中急性压疮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侧卧位手术患者术中易发生急性压疮,手术时间≥2h、BMI≥25kg/m2、术前血红蛋白<60g/L、术中无保护措施、术中体温<36℃均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针对高危因素制定干预措施,以降低压疮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脏外科术后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心脏外科术后接受CRRT治疗的患者45例的临床资料,男31例,女14例,平均年龄 (63.87±12.56) 岁。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45例心脏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接受CRRT治疗患者被纳入该研究,其中26例存活,19例死亡,死亡率为42.2%。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前白蛋白水平(t=2.343,P=0.025)、术中低血压(X2=11.068,P=0.001)、输血量(t=-2.232,P=0.031)和出血量(t=-2.366,P=0.023)、体外循环时间(t=-2.128,P=0.040)、单瓣膜手术方式(X2=4.555,P=0.033)、术后第一天肌酐水平(t=2.058,P=0.046)、术后出现肺部感染(X2=8.091,P=0.004)和多脏器功能衰竭(X2=9.012,P=0.003)、CRRT持续时间(t=-2.518,P=0.016)、术后体外膜肺氧合支持(X2=6.938,P=0.008)为死亡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术中输血量(B=0.001,OR=1.001,P=0.025),术前前白蛋白水平(B=-0.031,OR =0.969,P=0.004),单瓣膜手术方式(B=-2.231,OR =0.107,P=0.037)。结论 术中输血量是心脏术后CRRT 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需加强术中管理。术前前白蛋白水平及单瓣膜手术方式是保护因素,前白蛋白水平越高,手术方式越简单,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11.
背景 宫颈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生殖道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有开腹、腹腔镜及机器人等手术治疗方式。既往研究多针对各种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类型及高危因素,但对于经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经手术治疗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特点。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宫颈癌并经手术治疗的776例住院患者,比较不同年龄、户籍所在地及血型患者的结婚年龄、孕次、产次、初潮年龄、初产年龄、就诊原因、临床分期及病理组织类型等临床特征。结果 776例宫颈癌手术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9.8±9.8)岁,64.4%(500/776)为本省外市,88.5%(687/776)为鳞癌,7.3%(57/776)为腺癌,余为宫颈腺鳞癌及其他特殊病理类型(小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癌等)。≤35、36~49、≥50岁患者孕次、产次、初潮年龄、初产年龄、就诊原因、临床分期、病理组织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婚年龄、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脉管浸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省市、本省外市、外省市患者结婚年龄、产次、初潮年龄及初产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次、就诊原因、临床分期、病理组织类型、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脉管浸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型患者孕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临床病理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仍以鳞癌为主,多为中老年人,且本省外市患者居多。另外,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血型及地区分布无关,但与年龄相关,故应加强本地区及周边地区中老年人的宫颈癌筛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全身新辅助化疗(NACT)对Ⅰb2-Ⅱb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观察组初治宫颈癌患者49例,均行病理确诊并采用PT方案(顺铂50 mg/m2+紫杉醇135~175 mg/m2)静脉化疗1~2疗程,化疗后15~20天行子宫广泛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同期手术并术中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顺铂50 mg/m2)+术后紫杉醇135~175 mg/m2静脉化疗35例为对照组。在化疗有效率、术后病理及生存率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有效率为77.6%;两组术后宫颈深肌层浸润率、宫旁浸润率、盆腔淋巴转移率、阴道切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中出血量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新辅助化疗有反应者盆腔淋巴结转移及宫旁浸润率较无反应者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77.50%,对照组患者为72.75%(P〉0.05)。结论术前全身辅助化疗可提高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是治疗该病的一种新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NACT)对Ⅰb~Ⅱb期子宫颈癌的术前疗效及手术效果。方法:对13例我院2004年10月~2009年4月诊治的Ⅰb~Ⅱb期子宫颈癌患者手术前进行静脉全身NACT治疗,采用PVB方案,3个疗程以内完成,疗程间隔约3周。13例经NACT治疗后约2周再进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观察术中出血量、盆腔淋巴结清扫转移、全子宫切除率、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等评价指标。结果:13例Ⅰb~Ⅱb期子宫颈癌均为磷癌,且均能耐受化疗。NACT治疗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7例、稳定3例和进展2例,有效率61.5%(8/13)。13例经NACT治疗后手术中有12例成功进行了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例出现低估而仅做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全子宫切除率100(13/13);术中出血量350~1200ml;2例盆腔淋巴结转移;术后除1例切口脂肪液化外,余均未见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至今,均未见复发。结论:NACT对Ⅰb~Ⅱb期子宫颈癌的术前疗效较好,化疗后全子宫切除率高,手术近期效果好,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与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胆囊结石的效果。方法选择复杂性胆囊结石患者75例,分别行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A组,37例)与次全胆囊切除术(B组,38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及术后康复情况。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86.47±17.95)min、术中出血量(82.58±34.84)mL、术中补液量(786.57±128.65)mL显著低于A组的(103.72±22.56)min、(108.23±41.46)mL和(975.68±151.3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中转开腹率、术后体温、腹腔引流量、术后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与次全胆囊切除术疗效相当,但后者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对于耐受性差的患者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784例病理诊断为肺癌且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VATS)、系统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为2组,A组158例为发生术后并发症患者,B组626例为未发生术后并发症患者。对2组患者临床资料、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比较,并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2组患者性别、肿瘤淋巴结转移分期及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平均年龄大于B组,术前并发症所占比例较B组明显增多,且术前第1秒用力呼气量低于B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组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师行VATS手术≥50例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行VATS手术<50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淋巴结清扫组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高龄、术前有并发症、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多、术后住院时间长及医师手术经验均为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术前并发症、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者经验是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和长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1例连续三节段及以上病变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其中22例采取长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A组);29例采取分节段单个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其他椎间盘单独切除内固定术(B组),即分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3 d、3个月、6个月、12个月应用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改善率,复查X片比较两组植骨融合率、颈椎椎间高度、颈椎生理弧度恢复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组间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随访内固定均未发生松动、脱落、断裂,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术后随访角度丢失率A组高于B组(P<0.05)。A组有1例术后1年出现钛网下沉。两组植骨融合率于术后6个月时均为100%,但B组至术后3个月已达骨性融合,A组有4例至术后6个月时达骨性融合。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相对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创伤小、颈椎前中柱结构破坏少,同时能够长时间维持颈椎曲度和椎间高度,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结合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FIGOⅠb2到Ⅱa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9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FIGOⅠb2到Ⅱa期)患者86例,新辅助化疗后45例行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41例行经腹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新辅助化疗后总有效率为86.0%,两组间的年龄、分期、病理分级无差异,两组手术效果相当,但腹腔镜组出血少、术后病率低、住院时间短。结论新辅助化疗结合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FIGOⅠb2-Ⅱb期)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清宫术出血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达州市中心医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的收治子宫瘢痕妊娠患者110例,其中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55例为病例组,2010年10月~2011年9月收治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55例为对照组。病例组55例采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清宫术治疗,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清宫术治疗。比较两组年龄、孕龄、既往孕产次数、既往流产情况、术中出血量、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秩相关对后继清宫术出血量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采用逐步法多元回归分析对后继清宫术出血量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①病例组术中出血量[(64.7±24.0)mL]、血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15.8±4.1)d]、住院时间[(5.1±1.5)d]等均优于对照组[(153.4±60.1)mL、(24.3±6.2)d、(9.2±3.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孕龄(r=0.074)、既往孕产次数(r=0.024)、既往流产情况[有(r=0.112)、无(r=-0.054)]、后继清宫术与子宫动脉化疗栓塞间隔时间(r=0.217)、血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r=0.219)、子宫动脉化疗栓塞(r=0.741)与后继清宫术出血量具有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与后继清宫术出血量无相关性(P〉0.05)。③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龄(β=0.073)、既往孕产次数(β=0.495)、既往流产情况(有、无)(β=0.0.428)、后继清宫术与子宫动脉化疗栓塞间隔时间(β=0.335)、血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β=0.185)、子宫动脉化疗栓塞(β=0.781)与后继清宫术出血量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与后继清宫术出血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清宫术出血量与多种因素相关,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可有效降低后继清宫术的出血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在我院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术后83例出现胃排空延迟,发生率为39.90%,其中A级31例(14.90%),B级27例(12.98%),C级25例(12.02%)。保留幽门、Child法重建消化道、术中出血量≥1000 mL、手术时间≥360 min、术后腹部并发症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发生率更高(P<0.05),其中Child法、术中出血量、术后腹部并发症是胃排空延迟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年龄≥60岁、保留幽门、手术时间≥360 min、术后腹部并发症术后胃排空延迟病情更严重(P<0.05),其中年龄、术后腹部并发症是胃排空延迟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高,采用改进型消化道重建方式、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腹部并发症有助于降低发生率;高龄和合并术后腹部并发症的患者发生胃排空延迟的严重程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25例早期宫颈癌(ⅠA~ⅡB期)患者,分别施行腹腔镜(113例)和开腹(112例)广泛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二组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预后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有2例中转开腹。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175.82士21.04)min,术中出血(428.76±293.04)ml,清扫的淋巴结数(18.82±6.61)个;开腹组平均手术时间(133.81±18.20)min;术中出血(998.21±616.99)ml,清扫的淋巴结数(18.77±6.39)个。二组比较清扫的淋巴结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输血率低(P〈0.05),术后住院日短(P〈0.05),但手术时间较开腹组长(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45个月,腹腔镜组有4例死亡,而开腹组有3例死亡。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行广泛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早期宫颈癌患者有很好的安全性,可行且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