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粒灸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凌燕  陈洪沛 《新中医》2018,50(7):174-176
目的:观察麦粒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麦粒灸治疗,于经前1周开始治疗,每天1次,直到月经来潮时结束。对照组于每次痛经发作时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后观察2组疼痛程度、痛经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痛经伴随症状持续时间(RSS-COX1)及伴随症状程度(RSS-COX2)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VAS、RSS-COX1及RSS-COX2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随访时,2组VAS、RSS-COX1及RSS-COX2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痛经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P0.01);观察组痛经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2组随访时的痛经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麦粒灸在缓解原发性痛经患者疼痛程度、缩短疼痛持续时间和改善痛经伴随症状方面均优于布洛芬缓释胶囊,且能产生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扶阳罐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应用扶阳罐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西药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痛经疼痛强度及其他症状体征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3.33%,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降低原发性痛经的复发率方面,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扶阳罐治疗与应用西药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证)均有较好疗效,但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控制复发方面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双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治疗组采用三阴交穴位注射维生素K3配合双支艾条灸十七椎、关元穴治疗;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双支艾条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优于单纯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腹针疗法与口服布洛芬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4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腹针组和布洛芬组,每组各32例。腹针组选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双侧滑肉门、外陵、下风湿点,于每次月经来潮前1周进行针刺治疗,至疼痛消失时停止针刺治疗;布洛芬组采用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于每次月经来潮痛经出现时开始服用,至疼痛消失时停止服药。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并于停止治疗后连续随访3个月经周期,观察远期疗效。采用VAS评分法、痛经症状评分及SF-36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VAS评分在治疗后均下降(P0.05),治疗期两组间评分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腹针组VAS评分下降明显优于布洛芬组(P0.05)。两组患者痛经评分在治疗后均下降(P0.05),治疗期两组间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腹针组评分下降明显优于布洛芬组(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SF-36评分)在治疗期均提高(P0.05),两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腹针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布洛芬组(P0.05)。结论:腹针疗法能改善患者的痛经疼痛及伴随症状,远期疗效持久稳定,且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张艳 《新中医》2021,53(15):88-91
目的:观察行气活血汤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2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行气活血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07%,高于对照组的60.71%(P0.05)。治疗后,2组VAS、HAMD、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VAS、HAMD、HAMA评分均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行气活血汤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其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隔药铺灸治疗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随机分为隔药铺灸组和等待治疗组,各27例(隔药铺灸组脱落3例,等待治疗组脱落4例)。隔药铺灸组行隔药铺灸疗法,下腹部及腰骶区各灸30 min,每周1次,共治疗3个月,必要时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止痛;等待治疗组除必要时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止痛外不做任何干预。分别于治疗前后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痛经天数、口服止痛药总剂量。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隔药铺灸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低于同期等待治疗组(P0.05);治疗后及随访痛经天数、口服止痛药总剂量均减少(P0.05),且少于同期等待治疗组(P0.05)。结论:隔药铺灸疗法可有效改善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痛经症状、缩短痛经时间。  相似文献   

7.
闫坤  楚光华 《陕西中医》2014,(11):1450-1451
目的:探讨散结镇痛胶囊和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陕西省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治疗原发性痛经516例,散结镇痛胶囊组268例,月经第1天开始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组238例,月经第1天开始口服,两组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服药后1周及3个月后,原发性痛经症状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服药后1个月,散结镇痛胶囊组患者原发性痛经症状体征有效率低于布洛芬缓释胶囊组,改善率高于布洛芬缓释胶囊组,无效率低于布洛芬缓释胶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停药后3个月散结镇痛胶囊组患者原发性痛经症状复发率明显低于布洛芬缓释胶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药物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满意,布洛芬缓释胶囊起效快,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症状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加味四物汤治疗原发性痛经25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田芳  龙江萍  林军 《河南中医》2011,31(7):751-753
目的:观察加味四物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及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组采用加味四物汤治疗,治疗3月、6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症状及远期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四物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任脉火龙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辨证为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行任脉火龙灸进行治疗,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以3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疗效、疼痛计分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和痛经症状积分上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任脉火龙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宋伟  程敏 《山西中医》2021,(2):44-45
目的:观察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治疗组予温经汤治疗,对照组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91%高于对照组69.70%(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3%,低于对照组1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较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疗效更好,可以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加扶阳罐治疗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穴位埋线合扶阳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芬必得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及随访期痛经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随访期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穴位埋线加扶阳罐治疗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谢雪黎  魏珍  陈玲景  陈宝钗  林建松 《新中医》2022,54(20):103-106
目的:观察花红片联合布洛芬治疗湿热瘀阻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湿热瘀阻型原发性痛经72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 例。对照组予内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花红片治疗。2 组均连续治疗3 个月经周期。比较2 组经行时间、月经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痛经症状评分及总体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和72.22%,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经行时间和月经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经行时间、月经量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疼痛VAS 评分、痛经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2 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花红片联合布洛芬治疗湿热瘀阻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月经情况,减轻疼痛及其他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予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对照组予布洛芬口服。2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0min、12h及疗程结束后的疼痛程度;采用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30min、12h及疗程结束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CM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原发性痛经在急性期镇痛及痛经症状改善方面均优于口服西药治疗,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疗法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疼痛程度并记录评分。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评分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8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疗法可减轻原发性痛经的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VAS评分都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全血中切与全血低切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疗效显著,远期疗效更优,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壮医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予壮医针刺治疗,选取咪肠穴(TMc,单侧)、花肠穴(THc,与TMc对侧)、腹二环6穴(RFh2-6)、腹三环6穴(RFh3-6)、右内三杆(DNSg,右侧)、内上桩(DNsz,双侧)、内下桩(DNxz,双侧)、足背中穴(DZBz,单侧)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痛经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在近期及远期疗效上均优于布洛芬缓释胶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十七椎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止痛时效规律及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针刺组接受针刺十七椎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患者治疗第1、2、3日多个时点的疼痛情况,采用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第1、2、3日,针刺组同日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3日,针刺组治疗前5 min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2、3日,针刺组平均严重程度评分、总发作时间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1.43%(32/35),高于对照组的74.29%(2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十七椎治疗原发性痛经在止痛起效时间及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布洛芬缓释胶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经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辨证为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口服温经汤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均有所减轻。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经汤治疗较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结合督脉温灸养生保健内衣治疗原发性痛经阳虚内寒型的疗效。方法: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两组均口服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组加用督脉温灸养生保健内衣,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痛经平均疼痛分值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督脉温灸养生保健内衣治疗阳虚内寒型痛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针刺联合气滞痛经汤治疗气滞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气滞痛经汤治疗气滞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针刺联合气滞痛经汤口服;对照组30例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周期3个月,并对治疗前后的总有效率、VA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治疗组有效率、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联合气滞痛经汤治疗气滞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