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结核分枝杆菌DNA指纹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从分子流行病学角度探讨北京及其他地区结核分枝杆菌(结核菌)的分布特征。方法 构建以IS6110为基础的结核菌DNA指纹图谱,应用MINTS软件进行处理,并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组别结核病人临床分离菌株成簇率的差别。结果 H37Rv、BCG两个标准菌株和62例结核病人临床分离菌株IS6110DNA指纹结果与国外同类报道一致;其中70%(44/62)的临床分离菌株IS6110DNA指纹相似值在1.00~0.65之间;分组统计结果显示,男性组与女性组成簇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DNA指纹技术对结核菌在株水平的鉴定具有特异、灵敏等优点,可应用于结核流行病学研究。研究表明,北京及其他地区结核菌临床分离菌株多数遗传关系较近,且在基因水平上相关程度较强;结核菌在男性人群中的传播频率可能较女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在不同湿度环境中生活人群感染的差异性。方法 使用免疫胶体金法分别对来自汶川三江地区的137例健康体检者和来自成都周边农村地区3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清学筛查。结果 汶川三江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26.28%,成都周边农村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1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并且排除了民族构成对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影响。结论 不同湿度环境下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存在差异,高湿度环境可能是导致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增高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幽门螺杆菌(H-pylori,HP)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旋氧氟沙星和甲硝唑的敏感性.方法 琼脂稀释法检测药物最低抑菌浓度.结果 41株临床分离菌株中,甲硝唑耐药菌株87.8%(36/41),阿莫西林耐药菌株9.7%(4,41),克拉霉素耐药菌株24%(10/41),左旋氧氟沙星耐药菌株2.4%(1,41).对阿莫两林、克拉霉素和甲硝唑同时耐药的9.7%(4,41),这些菌株对左旋氧氟沙星均敏感.结论 本地区HP耐药菌株多见,甲硝唑在体外对幽门螺杆菌几乎没有抗菌活性,左旋氧氟沙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的阳性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上海2所医院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菌株对一线治疗幽门螺杆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幽门螺杆菌根治提供用药依据。方法收集上海2所医院2013年9月—2015年1月临床胃组织活检样本,进行幽门螺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采用E试验法对131株幽门螺杆菌临床菌株分别进行4种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一线抗菌药物克拉霉素、甲硝唑、阿莫西林和四环素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共收集955例胃组织活检样本,分离出幽门螺杆菌248株,检出率为26.0%。幽门螺杆菌对克拉霉素、甲硝唑、四环素和阿莫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14.5%、64.1%、0和0.8%,对上述药物中的2种同时耐药占10.7%(14/131),其中92.8%(13/14)为克拉霉素和甲硝唑同时耐药。结论幽门螺杆菌阳性检出率较以前报道的阳性携带率低,且与性别、年龄与疾病类型等因素相关,而耐药率则与之无明显相关性。幽门螺杆菌的临床治疗应根据体外药敏结果进行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比较体外不同血清学方法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效率。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79例十二指肠溃疡、108例慢性胃炎患儿做血清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免疫印迹法做血清幽门螺杆菌的128、116、95、89、66、30kD蛋白抗体的检测。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对幽门螺杆菌均有较高的检出效率,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8,P>0.05);免疫印迹法在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5,P<0.05)。结论免疫印迹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均为非侵入性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高的方法,且免疫印迹法更有优势,可提供幽门螺杆菌菌株类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两种幽门螺杆菌运送基(传统运送基和改良运送基)运送标本的检出率.方法通过两种不同的幽门螺杆菌运送基运送的胃黏膜标本同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比较两者的阳性率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改良运送基运送的标本幽门螺杆菌的培养阳性率为45.9%,经普通运送基运送的阳性率为23.0%.两利幽门螺杆菌运送基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改良运送基可以提高幽门螺杆菌培养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口腔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用幽门螺杆菌的特异性引物及特异Taqman探针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27例根除治疗失败患者牙菌斑和胃黏膜幽门螺杆菌DNA,并进一步运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技术分析口腔和胃内幽门螺杆菌菌株DNA基因型。结果 FQ-PCR:27例胃黏膜及牙菌斑标本采用FQ-PCR检测幽门螺杆菌,胃黏膜均为阳性;牙菌斑25例阳性,2例阴性。SSCP:胃黏膜和牙菌斑幽门螺杆菌基因型相同者(SSCP带型相同)19例,其余6例两者至少有1种相同的SSCP带型。结论同一个体牙菌斑和胃黏膜中的幽门螺杆菌属同种菌株的可能性大。口腔幽门螺杆菌可能是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要来源。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血清尿素酶抗体在邵阳市健康人群中阳性率情况。方法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血清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抗体1 520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 520例体检者幽门螺杆菌血清尿素酶抗体阳性率为55.5%,男女幽门螺杆菌血清尿素酶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幽门螺杆菌血清尿素酶抗体阳性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邵阳市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很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4种幽门螺杆菌抗体试剂盒筛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能力,为临床选择诊断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以14C-尿素呼气试验作为参比对照方法,选取3种基于胶体金免疫层析原理、1种基于颗粒增强胶乳浊度测定法的幽门螺杆菌抗体试剂盒为评价试剂盒,对114例研究对象进行检测,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与参比方法对比,4种评价试剂盒间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的灵敏度为8%~60%,特异度为64%~81%,一致性为46%~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评价试剂盒相互之间的一致性为6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种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试剂盒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筛查有一定作用,多种方法联合检测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贵州省贵阳市区(云岩区、南明区、小河区)抗幽门螺杆菌-IgG阳性和阴性人群配偶抗幽门螺杆菌-IgG、抗幽门螺杆菌-IgM的感染率.方法:选取107例抗幽门螺杆菌-IgG阳性人群的配偶和63例抗幽门螺杆菌-IgG阴性人群的配偶,用金标免疫斑点法快速测定抗幽门螺杆菌-IgG、抗幽门螺杆菌-IgM,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抗幽门螺杆菌-IgG阳性人群的配偶中,抗幽门螺杆菌-IgG、抗幽门螺杆菌-IgM阳性率分别为75.70%、47.66%;而在抗幽门螺杆菌-IgG阴性人群的配偶中,阳性率则分别为58.73%、3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家族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表皮葡萄球菌对不同类型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特征,分析插入序列(IS)256与表皮葡萄球菌耐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2月至2007年7月外科病区中引起医院感染的表皮葡萄球菌48株,利用纸片扩散法测定细菌对4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庆大霉素、奈替米星、链霉素和阿米卡星)药敏特征;构建IS256特异性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48株细菌中IS256分布状况。结果48株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对4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药敏特征分别为: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69%,敏感率为31%;对奈替米星的耐药率为8%,敏感率为79%,中介率为13%;对链霉素的耐药率为42%,敏感率为35%,中介率为23%;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15%,敏感率为75%,中介率为10%。全部临床分离株中,有25株细菌检出IS256。在庆大霉素耐药菌株中,IS256检出率高达70%,与敏感菌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其他3种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中,IS256的检出与耐药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表皮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耐药。IS256与表皮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耐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表皮葡萄球菌对不同类型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特征,分析插入序列(IS)256与表皮葡萄球菌耐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2月至2007年7月外科病区中引起医院感染的表皮葡萄球菌48株,利用纸片扩散法测定细菌对4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庆大霉素、奈替米星、链霉素和阿米卡星)药敏特征;构建IS256特异性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48株细菌中IS256分布状况。结果48株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对4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药敏特征分别为: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69%,敏感率为31%;对奈替米星的耐药率为8%,敏感率为79%,中介率为13%;对链霉素的耐药率为42%,敏感率为35%,中介率为23%;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15%,敏感率为75%,中介率为10%。全部临床分离株中,有25株细菌检出IS256。在庆大霉素耐药菌株中,IS256检出率高达70%,与敏感菌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其他3种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中,IS256的检出与耐药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表皮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耐药。IS256与表皮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耐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衡阳市中心医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1月嗜血杆菌的分离率、产酶率,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嗜血杆菌的流行。方法用嗜血杆菌选择性培养基对来自不同科室的607份临床标本(痰、咽拭子、支气管分泌物)进行分离培养,用卫星现象鉴定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与副流感嗜血杆菌(H.parainfluenzae,Hp)、头孢硝基噻吩纸片进行β-内酰胺酶测定,采用琼脂纸片扩散(K-B)法检测Hi和Hp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共分离培养出嗜血杆菌136株,检出率为22.4%(136/607),其中流感嗜血杆菌31株,检出率为5.1%(31/607),副流感嗜血杆菌105株,检出率为17.3%(105/607);各科室中以呼吸内科检出率最高,检出率为9.7%(59/607),其次为儿科和心内科,分别为2.6%、2.8%。136株嗜血杆菌对青霉素普遍耐药,耐药率高达90.4%,对洛美沙星和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分别是68.4%、48.5%,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呋肟的耐药率分别是9.6%、11.8%、22.1%,对四环素类如:四环素、强力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8.2%、8.8%,对壮观霉素、头孢曲松全部敏感,共检出产β-内酰胺酶菌株32株,产酶率为23.5%(32/136)。结论该院呼吸道嗜血杆菌感染以副流感嗜血杆菌为主,以呼吸内科感染最为严重,其次为儿科和心内科,临床上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的有效药物是头孢曲松、壮观霉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基诺族、傣族和哈尼族人群IL-18启动子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并对其多态性与HBV感染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运用PCR-测序的方法对三民族人群IL-18启动子G-137C、C-607A和G-656T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其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1)基诺族人群G-137C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其他两民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诺族vs.傣族:χ2值分别为49.374和37.482,P值均为0.000;基诺族vs.哈尼族:χ2值分别为34.028和26.900,P值均为0.000)。(2)C-607A(G-656T)位点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三民族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基诺族vs.傣族:χ2值分别为21.140和16.681,P值均为0.000;基诺族vs.哈尼族:χ2值分别为8.166和5.061,P值分别为0.017和0.024;傣族vs.哈尼族:χ2值分别为8.115和6.140,P值分别为0.017和0.013)。(3)哈尼族人群HBsAg阳性组与HBsAg阴性组G-137C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76,P=0.008),CC基因型与GG基因型+GC基因型相比P=0.026,OR=6.194,95%CI=1.310~29.299;GC基因型与CC基因型+GG基因型相比P=0.036,OR=0.311,95%CI=0.105~0.924。结论 IL-18启动子G-137C、C-607A和G-656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具有民族差异,其多态性对HBV感染易感性的影响也因民族不同有所差异,G-137C多态性与哈尼族HBsAg携带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济南地区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其免疫分型。方法对2557例于山东电力中心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进行Hp及其免疫分型检测,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受检者的Hp感染情况及免疫分型。结果济南地区自然人群Hp总感染率为57.4%,男、女Hp总感染率分别为56.4%和5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率最高为50~<60岁组(61.1%),其中HpⅠ型为35.8%,HpⅡ型为61.0%;<30岁组Hp感染率最低(48.1%),其中HpⅠ型为30.5%,HpⅡ型为47.1%。40~<50、50~<60岁组Hp总感染率和HpⅡ型感染率与<30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分型检测显示,UreA-30000(30000为相对分子质量,其他抗体类同)抗体阳性率最高(97.8%),VacA-91000抗体阳性率最低(44.2%)。结论济南地区自然人群Hp感染率高,以HpⅡ型为主,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Hp感染率不同;临床应将Hp感染作为防治重点,进行必要的治疗和跟踪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临床来源的多种类细菌中插入序列共同区(insertion sequence common regions,ISCRs)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blaPER-1的分布情况,分析可移动元件IS CR1 与细菌多药耐药表型及blaPER-1基因散播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1-2012年河北省某医院临床独立菌株,应用梅里埃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种属鉴定,利用普通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进行IS CR1、blaPER-1和IS CR1-blaPER-1间区的扩增;分析IS CR1、blaPER-1种属分布状况及IS CR1与菌株耐药性的关系。 结果 共得到17种(属)314株临床独立菌株,其中IS CR1携带率为28.7%(90/314),在不动杆菌和肠杆菌科的多种细菌中携带较多;携带IS CR1的菌株中,96.7%(87/90)为多药耐药菌株,93.3%(84/90)耐受9类及以上抗菌药物;blaPER-1基因携带率为12.4%(39/314),在7种细菌检出,不动杆菌属细菌中检出最多(31株);21株不动杆菌属细菌和1株普通变形杆菌存在IS CR1-blaPER-1结构。 结论 IS CR1在多种细菌中广泛分布,细菌多药耐药表型和其携带有一定关系;blaPER-1基因在多种细菌中散播,IS CR1的基因捕获和移动机制可能造成了blaPER-1基因在不动杆菌属细菌中及在不同种细菌间的散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启动子-607C/A、-137G/C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193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病例组)和性别、年龄等指标与之完全匹配的健康人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IL-18基因启动子-607C/A、-137G/C基因多态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上述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607C/A位点CC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0.248,P〈0.01),-607C/A位点非携带A等位基因者患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约是携带A等位基因者的2.6倍(OR=2.603,P〈0.05)。两组-137G/C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607C/A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存在相关性,A等位基因可能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起保护作用,而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大;-137G/C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可能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AIM: To study preval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Hp) CagA strains and ulcer disease in native population of eastern Siberia and migrants. MATERIAL AND METHODS: Epidemiological screening of Hp CagA strains and ulcer disease was performed by cross-sectional method in population of Evenkia, Khakassia, Tuva. Fibrogastroduodenoscopy was made in 3602 examinees; IgG of CagA Hp was detected in the sera of 2472 patients with entyme immunoassay. RESULTS: Prevalence of ulcer was higher in Europeans than in Mongoloids. Detectability of CagA Hp was 36.5% among khakas population, 43.8% among evenks, 60.1% among tyvin population, 59.8% among European population. In khakas and tyva population with ulcer CagA Hp incidence was higher than in healthy subjects. CONCLUSION. CagA HP is associated with ulcer in mongoloid population. This was not confirmed for European populatioin of the Eastern Siberia.  相似文献   

19.
The distribution of insertion sequence-like element IS1272 was analyzed for clinical isolates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and 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 In each of the staphylococcal species, IS1272 was detected in both methicillin-resistant (MR) and methicillin-susceptible strains of different genetic types. In MR isolates, IS1272 was generally located downstream of the truncated mecR1 gene (DeltamecR1), with an identical junction sequence occurring between DeltamecR1 and IS1272, although insertion of an additional gene sequence in the junction sequence was detected in one S. epidermidis isolate.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mec element with the rearranged form of mecR1 (DeltamecR1-IS1272) has been transmitted to multiple clones of staphylococci.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温州地区幽门螺杆菌(Hp)临床分离株对多种常用抗幽门螺杆菌抗生素的药敏和耐药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289例胃病患者的标本,取其胃黏膜活组织进行幽门螺杆菌培养,对培养到的Hp菌采用抗生素药敏试验纸片琼脂扩散法作药物敏感试验。结果Hp培养阳性率依次为消化性溃疡50.00%,活动性胃炎40.77%,胃癌31.87%,萎缩性胃炎17.92%。898例Hp阳性患者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最低,暂未发现耐药株,其次为庆大霉素(1.11%)、克拉霉素(13.14%)、羟氨苄青霉素(13.36%)、呋喃唑酮(32.29%),甲硝唑的耐药率最高(100%)。结论Hp感染与多种胃病关系密切,临床上对Hp感染的患者可选择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克拉霉素、呋喃唑酮及羟氨苄青霉素治疗,不宜选用甲硝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