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艾莹莹  徐亚菊  牟艳琳 《吉林医学》2010,31(23):3938-3939
目的:探讨(鼻)面罩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衰的治疗作用。方法:22例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衰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记录通气治疗前后血气变化。结果:治疗后pH、PaCO2、SaO2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衰可提高PaO2,降低PaCO2,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家庭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配合四肢运动训练对COPD合并呼衰患者生存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9例COPD合并呼衰患者施行家庭BiPAP呼吸机治疗,并配合四肢运动训练,随访1年。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满3个月、6个月及1年时评价其生活质量,并比较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结果 COPD合并呼衰患者使用家庭BiPAP呼吸机并配合四肢运动训练治后,圣.乔治问卷三部分评分和总分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FEV1、FEV1%预计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用BiPAP呼吸机配合四肢运动训练可改善COPD合并呼衰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肺功能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3.
Bipap呼吸机治疗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Ⅱ型呼衰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时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 对 5 0例Ⅱ型呼衰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Bipap呼吸机 ,治疗期间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结果  5 0例患者 4 5例经Bipap呼吸机治疗后症状改善 ,生命体征稳定 ,其余 5例病情加重 ,分析其原因 ,3例不能配合 ,2例气道分泌物过多。对 5 0例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改变 (pH、PaO2 、PaCO2 、SaO2 ) ,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改善 ,结果经过t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ipap呼吸机治疗Ⅱ型呼衰有确切的疗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保持呼吸道通畅是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的前提 ;各项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尿量及血气指标是Bipap呼吸机治疗时的观察重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128例广泛胸膜腔粘连的肺叶切除术,对广泛纤维索条样粘连采用电刀切割电凝止血或胸膜外剥离,术后再开胸止血3例。支气管残端全部行结扎法处理,发生支气管胸膜瘘1例(0.78%)。术后对呼衰Ⅰ、Ⅱ型,呼衰前期及高龄呼吸功能不全者均施行机械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5.
开胸手术后呼吸衰竭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衰竭 (呼衰 )是开胸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和近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院 1991— 2 0 0 0年共治疗开胸术后呼衰30例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开胸术后呼衰患者 30例 ,男 2 3例 ,女 7例 ,年龄 5 2~ 74岁 ,平均 6 5岁 ;肺癌 10例 ,气管肿瘤 1例 ,食管癌 18例 (上段癌 7例 ,下段癌 6例 ,贲门癌 5例 ) ,胸腺瘤 1例。术式 :食管癌切除术 18例 (主动脉弓下吻合 3例 ,弓上吻合 6例 ,颈部吻合 9例 ) ;全肺切除术 2例 (左、右各 1例 ) ;肺叶切除术 8例 ,其中双肺叶切除 6例 ,单肺叶切除 2例 ,伴支气管袖状切除 2例 (单、双肺叶各 1…  相似文献   

6.
应用简易呼吸机净化气道救治呼吸衰竭3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1 990年 1月起我们从收治的呼吸衰竭 (呼衰 )病人中筛选出 386例行呼吸机治疗 ,间断应用简易呼吸机净化气道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990年 1月起到现在 ,1 0年间从收治的呼衰病人中筛选出 386例行呼吸机治疗 ,并间断应用简易呼吸机净化气道的病人为治疗组 ,同时亦筛选出 1 1 5例未行呼吸机治疗的呼衰病人为对照组。治疗组386例 ,男 2 0 1例 ,女 1 85例。平均年龄(56± 3)岁 ,按呼衰类型划分 :Ⅰ型呼衰2 4例 ,Ⅱ型呼衰 362例 ,血气分析(ABG ) 3项指标 :pH (7 2 4± 0 0 1 )kPa、PaO2 (6 93± 0 0 9)kPa、PaCO2(1 0 67± 0 …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30例开胸术后呼衰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此种呼衰无法预测。本组无死亡的关键在于该组病人肺储备功能较好,呼衰发现及时,并尽早应用了机械辅助通气等治疗措施。提出肺功能低下及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是造成长期依赖机械辅助通气的原因;并提出加强胸部物理治疗、合理应用抗生素以及尽早行气管切开是控制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探讨无创呼吸机在开胸术后治疗低氧血症的应用与护理,以提高其在开胸术后的应用技术及护理水平。方法对19例开胸术后出现低氧血症患者,先给予加大氧流量吸入处理,症状无明显改善则接无创呼吸机进行无创通气治疗,在上机后1h、2h、4h、8h测血气分析,并严密观察患者心率、血压和SpO2变化。结果上机后动脉搏血气指标pH、PaO2、PaCO2较上机前差异有显著性。17例患者治疗后缺氧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动脉血气明显好转;2例患者因病情逐渐加重,改气管插管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后好转。结论无创呼吸机在开胸术后治疗低氧血症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开胸术后肺不张患者在麻醉下行纤支镜吸痰灌洗及呼吸机复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开胸术后并发肺不张的25例患者在气管插管,丙泊酚麻醉及呼吸机辅助通气下经纤支镜应用氨溴索、抗生素、激素交替灌洗吸痰,并行呼吸机复张,比较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及心率的变化。结果:25例患者经过1~2次的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及心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肺完全复张。结论:开胸术后发生的肺不张主要是黏稠的痰液、痰块阻塞,经麻醉辅助呼吸下纤支镜灌洗吸痰复张治疗无痛苦、过程安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开胸术后呼吸功能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30例开胸术后呼衰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此种呼衰无法预测。本组无死亡的关键在于该组病人肺储备功能较好,呼衰发现及时,并尽早应用了机械辅助通气等治疗措施。提出肺功能低下及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是造成长期依赖机械辅助通气的原因;并提出加强胸部物理治疗、合理应用抗生素以及早行气管切开是控制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Ⅲ型食管闭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先天性Ⅲ型食管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胸腔镜组(20例)和开胸组(26例)。对比两组患儿的术前资料及术中内环境变化和术后恢复情况等指标。结果胸腔镜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胸组(P 0. 05)。两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胸腔镜组与开胸组治愈率分别为90. 0%(18/20)、92. 3%(24/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Ⅲ型食管闭锁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彭冉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5):201-202
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手术后膈肌麻痹的预防及对策。方法2003年1月 ̄2006年7月我中心在体外循环下共完成心脏直视手术2434例,术后并发膈肌麻痹11例(正中开胸8例,侧开胸3例),均为3岁以下患儿,难于脱离呼吸机,后均经肋间切口行膈肌折叠治疗。结果膈肌折叠术后10例顺利脱离呼吸机,治愈出院,1例死亡(并发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讨论术中良好的膈神经保护可减少心脏直视术后膈肌麻痹的发生,术后早期积极的膈肌折叠治疗可明显地改善患儿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乳糜胸(食管组)与其它开胸术后乳糜胸(其它组)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86例食管癌术后乳糜胸27例,以及1659例其他开胸术后4例乳糜胸的临床特点。结果食管癌组术后乳糜胸的发生率为1.29%,其他组为0.24%。食管癌组再手术率为96.29%,其他组为25%。本组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发生率、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与其他开胸术后乳糜胸有显著不同。电视胸腔镜胸导管结扎术值得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7):55-58
目的研究胸腔镜治疗Ⅰ、Ⅱ期NSCLC(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Ⅰ、Ⅱ期NSCLC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1∶1分成VATS组与开胸组,各54例。VATS组行VATS,开胸组行开胸肺癌根治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术后引流时间等手术指标,术前及术后7 d CD_3~+、CD_4~+、CD_8~+等免疫细胞水平;手术前及术后7 d CRP、TNF-α、IL-6等炎性因子水平,3年内生存率、并发症、复发等指标。结果 VAT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均低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与开胸组清扫淋巴结个数无差异(P0.05)。术后7 d VATS组CD_3~+、CD_4~+水平高于开胸组,CD_8~+水平低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VATS组CRP、TNF-α、IL-6水平低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术后1、2、3年生存率(94.44%、81.48%、56.14%)高于开胸组(72.22%、57.41%、3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9.26%)低于开胸组(3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术后复发率(11.11%)低于开胸组(2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治疗Ⅰ、Ⅱ期NSCLC疗效显著,术后生存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创伤机械通气对老年开胸术后呼吸衰竭早期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1例老年开胸术后出现呼吸频率>30次/分,SPO2<90%,HR>120次/分,经鼻导管给氧无效者,给予无创伤面罩机械通气治疗.结果:无创伤机械通气是治疗老年开胸术后呼衰的有效措施,且应用此法,患者痛苦小,避免了有创机械通气给患者带来的生理、心理创伤,同时减少了机械通气的相关并发症,也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彭焕芝  彭静  周人杰 《西部医学》2009,21(11):1996-1997
目的总结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开胸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护理经验,探讨开胸术后ARDS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相关参数及气道管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2例开胸术后并发ARDS的临床资料及采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情况。结果32例ARDS患者均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治愈28例,死亡4例。结论开胸术后并发ARDS,应及时机械通气治疗,加强呼吸道的护理,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采用有效抗生素和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72h内)应用纤支镜预防老年患者开胸术后肺部感染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6例老年患者(观察组)开胸术后早期应用纤支镜检查及治疗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同病种、同年龄段类似开胸手术患者86例(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观察组在术后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行纤支镜检查,并给予吸痰、支气管肺泡灌洗、局部注药等,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采用χ2检验及方差分析分析感染率及检查前、中、后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变化的差别。结果 86例行纤支镜检查的患者中,声带水肿及活动度减低者28例(33%),明显有血痰、痰液黏稠者18例(21%),一侧段或叶支气管堵塞者12例(14%)。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9.5%,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为20.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变化经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开胸术后早期有选择地应用纤支镜检查,并行吸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注药可有效预防术后肺部感染,而且早期应用纤支镜检查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束晓根  李福田 《安庆医学》2000,21(5):229-230
目的评价开胸手术和开腹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开胸手术30例和开腹手术20例,围手术期连续测试FVC和FEV1.0作为肺功能的观察指标。结果开胸组术后第1天FVC和FEV1.0分别下降了48.8%和48.6%,开腹组分别下降了42.3%和42.6%。术后第7天,两组的FVC和FEV1.0分别上升至术前的72.5%和75.0%;95.6%和96.8%。结论开胸手术和开腹手术后肺功能均下降明显,然而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肺功能恢复速度均与术后天数相关(P<0.05),开腹组较开胸组肺功能恢复明显加快,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根据术后肺功能变化特点,指导呼吸机的应用,防止术后呼吸衰竭,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应用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32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通过监测治疗前后PaCO2及PaO2、pH值的变化,判定治疗效果。结果:32例COPD呼衰患者应用BiPAP后PaCO2下降,PaO2升高,pH值恢复。临床表现明显好转。结论:BiPAP呼吸机的应用使COPD呼衰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应作为轻中度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衰治疗中呼吸机的应用时机和并发肺部感染的预防。方法:通过及早应用呼吸机和采取预防肺部感染的措施,观察、总结21例行机械通气的呼衰新生儿抢救成功率。结果:16例治愈(76.2%),5例死亡(23.8%)。讨论;宜审慎地早用呼吸机;呼吸道护理、无菌操作和操作轻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是预防肺部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