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探讨D-二聚体(D-D)、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以阿替普酶为主的溶栓治疗,根据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结果将其分为进展期组、非进展期组,根据患者出院结局情况將其分为出院结局良好组、出院结局不良组,对各组患者住院第1天、住院第7天、出院时的D-D、FIB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对D-D、FIB水平与患者溶栓疗效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结果①进展期患者在住院第1天、住院第7天、出院时的D-D、FIB水平值均高于非进展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出院结局不良患者在住院第1天、住院第7天、出院时的D-D、FIB水平值均高于出院结局良好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患者D-D、FIB水平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Rankin量表评分(mRS)呈正相关(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与患者的溶栓治疗效果及预后效果有关联性,当各项指标水平升高时提示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效果较差,并对患者出院结局有一定的预示作用,可为患者的疗效评估、出院结局等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血小板相关参数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68例儿童CSU患者作为观察组,68例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血小板相关参数有无差异,并分析观察组的疾病病程、病情严重程度与血小板相关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P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3.96,P<0.001),而MPV (t=-5.99,P<0.001)、PDW (t=-8.12,P<0.00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间PLT、MPV、PDW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CSU患者中MPV(r=0.26,P=0.034)、PDW(r=0.35,P=0.004)水平与病程呈正相关,与PLT水平(MPV:r=-0.41,P<0.05;PDW:r=-0.34,P=0.002)呈负相关,而PLT水平与病程无相关性(r=0.02,P=0.875)。结论 血小板相关参数可反映儿童CSU的发生发展。MPV和PDW可以作为评估血小板活化的指标,也可作为推测CSU患儿病程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少弱精症患者血液微量元素与精液质量的相关性,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来院诊治的少精弱精症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男性4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男性均行常规精液分析与血液微量元素的含量检测。结果:观察组血清钙与铜的含量与对照组差异并不显著;而观察组血清含锌量为(7.23±2.70)μmol/L、含铅量为(29.33±15.97)μg/L,对照组则分别为(13.37±2.34)μmol/L、含铅量为(7.09±5.74)μg/L,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血清锌含量与精子活率负相关(r=-0.162,P0.05),含铅量与精子密度、正常形态精子率、精子活率均负相关(r分别为-0.112、-0.067、-0.142,P0.05),含铜量与精子密度正相关而与前向运动精子率负相关(r分别为0.058、-0.137,P0.05)。结论:少弱精症患者血液锌、铅、铜的含量与精液质量密切相关,严密监测可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血清透明质酸水平及血小板相关参数与急诊脓毒症患者的预后间的关联。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月蛘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经治急诊脓毒症患者80例(观察组),另招募健康志愿者(对照组)30例。抽取健康志愿者及患者入院24 h内外周静脉血8ml,分别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大型血小板比例(P-LCR)等血小板相关参数和血清透明质酸水平。收集纳入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发病3个月内病情转归(据此将观察组分为死亡组、存活组)等资料。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透明质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血清透明质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LT显著降低,PDW及MPV均显著升高(均P<0.05);死亡组PLT显著降低,PDW及MPV均显著升高(均P<0.05);存活组PLT显著升高,P-LCR显著降低(均P<0.05)。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PDW、MPV及P-LCR均显著降低(均P<0.05)。血清透明质酸水平、PLT均为影响急诊脓毒症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PLT、PDW、MPV、P-LCR及血清透明质酸水平均与急诊脓毒症预后相关,且随PLT降低和PDW、MPV、P-LCR及血清透明质酸水平升高病情渐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游离DNA、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的脓毒症患者114例,根据病情程度将其分为脓毒症组78例、严重脓毒症组36例,检测对比两组的血浆D-D、游离DNA、血清PCT水平,并根据患者治疗28 d后的出院结局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进行对比;采用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浆D-D、游离DNA、血清PCT与急性生理功能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的关系。结果严重脓毒症患者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显著高于脓毒症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患者的血浆D-D、游离DNA、血清PCT显著高于脓毒症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28d内死亡的脓毒症患者的血浆D-D、游离DNA、血清PCT显著高于存活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的血浆D-D、游离DNA、血清PCT与患者APACHEII评分、SOFA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血浆D-D、游离DNA、血清PCT与脓毒症患者的病情、预后密切相关,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VILIP-1、胱抑素C和SSA表达情况与其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及发生认知障碍的lo-gistics分析。方法选取海安市人民医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诊断的12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认知功能正常患者74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46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32例,重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4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认知障碍组与认知正常组、轻度与重度认知障碍患者的VILIP-1、胱抑素C和SSA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VILIP-1、胱抑素C和SS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障碍组患者的VILIP-1、胱抑素C和SS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认知正常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者的血清VILIP-1、胱抑素C和SS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与患者的VILIP-1(r=0.459,P<0.05)、胱抑素C(r=0.499,P<0.05)和SSA(r=0.521,P<0.05)表达水平呈现正相关。认知障碍组与认知正常组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糖尿病、高血压、吸烟、脑梗死部位以及脑梗死面积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糖尿病、高血压、吸烟、脑梗死部位、脑梗死面积、VILIP-1、胱抑素C和SSA均为造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VILIP-1、胱抑素C和SSA表达情况与认知障碍呈现显著相关,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糖尿病、高血压、吸烟、脑梗死部位、脑梗死面积、VILIP-1、胱抑素C和SSA均为造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急性心力衰竭伴高血压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CKMB/CPK比值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伴高血压患者94例,均于治疗前行APACHEⅡ评估、血清CKMB、CPK检测和治疗后疗效评估,比较不同病情程度和不同临床预后患者的血清CKMB、CPK及CKMB/CPK比值水平,分析病情程度与血清CKMB、CPK及CKMB/CPK比值的相关性,及其在预后预测中的价值。结果 中度组(21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SP70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血清表达与天疱疮发病的关系,为进一步阐明天疱疮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天疱疮患者PBMC中HSP70 mRNA含量;采用ELISA方法测定天疱疮患者外周血血清HSP70含量,同时以健康人为对照。ELISA方法测定天疱疮血清抗Dsg1和抗Dsg3滴度。结果天疱疮患者PBMC中HSP70 mRNA表达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并且寻常型(PV)组的表达显著高于落叶型(P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HSP70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并且PV组的表达显著高于P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Dsg1阳性结果与PF组HSP70 mRNA的表达和HSP70存在线性相关;抗Dsg3阳性结果与PV组HSP70 mRNA的表达和HSP70存在线性相关。结论 HSP70的表达增高可能参与天疱疮的致病过程,HSP70有可能如抗Dsg一样,与天疱疮的发生、恶化、好转以及复发成正相关,可能成为诊断和监测天疱疮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与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84例伤后24 h内入院的DAI患者分为轻、中、重度损伤三组,同时,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两组,测定其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血小板(PLT),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分析凝血功能障碍与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DAI患者的PT、APTT、TT、D-D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而FIB、PLT水平则显著降低(P<0.05),随着损伤程度加重,PT、APTT、D-D水平依次升高,而FIB、PLT水平则依次降低(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的PT、APTT、TT、D-D水平显著升高,而FIB、PLT水平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 DAI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其程度与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早期监测凝血功能指标有助于伤情判定、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MS患者IVF或ICSI周期中的体质量指数与其临床结局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41例采用ICSI或IVF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的EMS患者按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53)和中重度组(n=46),其余患者设为对照组(n=132)。比较各组Gn用量、h CG日E_2水平、Gn天数、移植胚胎数、获卵数、患者体质量指数及临床结局。结果:中重度组患者的Gn用量显著高于轻度组和对照组,而移植胚胎数、获卵数和h CG日E_2水平低于轻度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BMI和临床妊娠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轻度组早期自然流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患者BMI和临床妊娠率均低于对照组和轻度组,早期自然流产率高于轻度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S患者BMI指数下降后早期自然流产率增高,两者呈负相关性(r=-0.713,P=0.008)。而与临床妊娠率呈正相关性,临床妊娠率随BMI降低而降低(r=0.695,P=0.012)。结论:EMS患者病情加重后BMI降低,同时自然流产率增高,导致临床结局恶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性科学》2015,(3):9-12
目的:分析精囊磁共振表现及对性功能的评价价值。方法:选择60例性功能异常患者为观察组,根据症状不同分为两组,A组:30例,性欲淡漠为主;B组,30例,勃起功能障碍为主。另选择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均接受磁共振检查,应用IIEF-5、IIEF-11、12评分性功能。观察精囊腺磁共振MR表现,比较各组精囊腺宽度及ADC值、IIEF-5、IIEF-11、12评分的差异。分析精囊腺宽度与IIEF-5、IIEF-11、12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A组及B组精囊宽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A组患者IIEF-11、12评分显著低于B组及对照组患者,B组患者IIEF-11、12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及B组患者IIEF-5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B组患者IIEF-5评分显著低于A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精囊腺宽度与IIEF-11、12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0.81,P0.01),与IIEF-5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69,P0.05)。结论:精囊宽度与性功能间存在相关性,应用磁共振检查可以对精囊腺功能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泌乳素(PRL)水平变化与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120例不孕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根据月经周期紊乱与否分为月经紊乱组(82例)和月经正常组(38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观察组和对照组的PRL、雌二醇(E_2)、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和促黄体激素(LH)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RL、FSH及L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T和E_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紊乱组的PRL、FSH及LH明显高于月经正常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及E_2与月经正常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PRL与LH呈正相关(r=0.528,P=0.000),与FSH存在明显正相关(r=0.529,P=0.000),与E_2负相关(r=-0.548,P=0.000),与T无相关性(r=0.052,P=0.081)。结论: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患者的PR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其与E_2、FSH、LH存在明显相关性,PRL的水平检测对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uA)水平与红斑狼疮(LE)疾病亚型及其治疗前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6例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7例盘状红斑狼疮(DLE)、6例硬皮病、5例皮肌炎患者和30例健康人血清AnuA水平,根据SLE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并对LE患者AnuA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SLE患者血清AnuA水平与SCLE、DLE、硬皮病、皮肌炎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均<0.01);SLE活动期患者血清AnuA水平与SLE非活动期相比显著增高(P均<0.01);SCLE、DLE、硬皮病患者血清AnuA水平两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皮肌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肌炎患者和正常人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uA水平与SLEDAI有明显相关性(P=0.015,r=0.441),SLE患者治疗后血清AnuA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AnuA水平与LE的亚型和是否活动有相关性,对诊断疾病、监测病情活动和判断疗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2例过敏性紫癜(HSP)患者尿P-选择素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并与14名健康儿童对照.HSP急性期有与无肾脏损害患者尿P-选择素、VEGF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期P-选择素明显高于恢复期(P<0.05);恢复期除有肾损害组尿P-选择素水平未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外,其他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SP有肾脏损害组急性期尿P-选择素、VEGF水平呈正相关(r=0.994,P<0.05).P-选择素、VEGF可能参与过敏性紫癜血管炎的发病过程,尿P-选择素、VEGF的表达与过敏性紫癜病情发展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联合糖皮质激素对急性睾丸扭转复位后睾丸抗氧化能力与精子活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的急性睾丸扭转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在患者入院后开始口服醋酸地塞米松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局部亚低温处理,比较两组预后SOD、MDA及总抗氧化能力、干预前后两组NO含量及NOS活性,并统计两组干预后精液常规及精子DNA碎片(DFI)指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O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MDA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抗氧化能力以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NO含量及NOS活性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干预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精液中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及精子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精子DNA碎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睾丸扭转者实施局部亚低温联合糖皮质激素处理,能显著提高睾丸抗氧化能力,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等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减少精子破坏,提高精子活力。  相似文献   

16.
SLE患者HSP90基因表达及其与IL-6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热休克蛋白90(HSP90)基因mRNA及IL-6的水平,探讨SLE患者HSP90基因的表达及其与IL-6间存在的相关性。方法:分别使用原位杂交法、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5例SLE患者外周血中HSP90mRNA和IL-6的表达,并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取15份健康人血样进行正常对照。结果:SLE活动期、非活动期PBMC中HSP90mRNA表达的平均光度值分别为0.350±0.225,0.221±0.040,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114±0.009(P<0.01,P<0.05)。SLE活动期HSP90mRNA表达显著高于SLE非活动期(P<0.05)。SLE活动期、非活动期血清IL-6水平分别为(16.82±1.79)pg/mL,(12.58±1.12)pg/m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0.13±2.95)pg/mL(P<0.01,P<0.05)。SLE活动期IL-6水平显著高于SLE非活动期(P<0.01)。IL-6的表达与HSP90mRNA的含量之间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0.413,P<0.01)。结论:SLE患者体内存在IL-6的过度表达,可导致HSP90mRNA表达的增多,进而导致HSP90蛋白增高,高表达的HSP90可参与SLE的自身免疫反应,这可能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水平与宫颈癌增殖、侵袭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重庆市云阳县人民医院诊治的120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6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CIN组)及5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三组血清Nrf2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宫颈癌组和CIN组患者病灶组织中增殖[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转录因子FOXP3]、侵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神经-钙粘素(N-cadherin)和高尔基体磷蛋白3(GOLPH3)]基因mRNA水平。并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血清Nrf2和增殖及侵袭基因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血清Nrf2水平(3.75±0.15)显著高于CIN组(2.81±0.31)和对照组(2.34±0.18)(P0.05);宫颈癌组β-catenin、ANGPTL4和FOXP3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IN组(P0.05);宫颈癌组MMP-9、N-cadherin、GOLPH3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IN组(P0.05);血清Nrf2和β-catenin、ANGPTL4和FOXP3均呈显著正相关(r=0.761,r=0.660,r=0.657,P0.05);血清Nrf2和MMP-9、N-cadherin、GOLPH3均呈显著正相关(r=0.721,r=0.701,r=0.729,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Nrf2的表达升高,且与下游增殖、侵袭基因的过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与血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浙江省长兴县中医院诊治的135例甲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3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并根据基础代谢率将其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甲亢者;同时,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30例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甲状腺功能和肾上腺皮质功能相关指标,分析血中COR、ACTH含量与甲亢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在观察组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后,进行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比较用药前后COR、ACTH含量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研究对象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中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_3)、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_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_4)含量均有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显著降低,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中COR、ACTH含量均有显著降低,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醛固酮(ALD)含量无显著变化,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严重程度甲亢患者COR、ACTH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关系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COR、ACTH含量水平与甲亢严重程度均呈负相关(r=-0.775,P0.001;r=-0.823,P0.001);小剂量地塞米松口服治疗后,不同严重程度甲亢患者血中COR、ACTH含量均有显著降低,且重度甲亢患者下降更为显著,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亢严重程度与COR、ACTH含量呈负相关,且重度甲亢患者可能会损伤肾上腺皮质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激活状态及其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收集本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60例SLE患者设为SLE组,另有40例于同期来本院查体的健康体检者设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双色流式细胞术测定SLE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38/CD3分子水平;放免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血清抗ds DNA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抗核抗体;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其补体C3和C4水平;速率酶法检测血清肌酐水平。再根据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结果将SLE组患者分为活动期组和稳定期组,根据相关标准还分为肾炎组和非肾炎组。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CD38/CD3分子水平(724±139分子/细胞),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641±110分子/细胞);活动期SLE患者CD38/CD3分子水平(905±138分子/细胞)显著高于非活动期患者(671±111分子/细胞);狼疮肾炎患者CD38/CD3分子水平(911±146分子/细胞)显著高于非肾炎患者(681±127分子/细胞),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狼疮患者CD38/CD3分子水平与肌酐水平(r=0.75,P<0.01)、抗ds DNA抗体(r=0.78,P<0.01)及SLEDAI评分(r=0.67,P<0.01)显著相关,而与C3和C4水平(r=-0.19,-0.24;P>0.05)无相关性。结论 CD38/CD3分子水平与反应SLE活动度的指标密切相关,T淋巴细胞激活状态在SLE特别是狼疮肾炎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仅对女性患者进行检测分析,CD38/CD3分子水平与SLE男性患者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和尿中DNaseⅠ活性与肌动蛋白浓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DNA-甲基绿比色法和ELISA间接竞争法检测65例SLE患者和30例正常人对照血、尿中的DNaseⅠ活性和肌动蛋白浓度,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SLE组患者血清、尿DNaseⅠ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0.01),病情活动期组两者亦均低于缓解期组(P<0.01);肾损害组血清DNaseⅠ活性与非肾损害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尿DNaseⅠ活性却降低(P<0.01);SLE组血浆肌动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但尿肌动蛋白浓度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活动期患者血浆肌动蛋白浓度高于缓解期(P<0.01),但尿肌动蛋白浓度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肾损害组血浆肌动蛋白浓度与非肾损害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前者尿肌动蛋白浓度却高于后者(P<0.05)。SLE患者血浆肌动蛋白浓度与DNaseⅠ活性之间呈负相关(r=-0.35,P<0.05),而尿肌动蛋白浓度与DNaseⅠ活性之间无相关性(r =-0.23,P>0.05)。结论SLE患者血中DNaseⅠ活性与肌动蛋白浓度之间呈负相关,提示血中肌动蛋白浓度的增高可能是DNaseⅠ活性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