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马来酸罗格列酮与磺脲类/二甲双胍联合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动态临床观察。方法 6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24周的马来酸罗格列酮联合磺脲类/二甲双胍治疗,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血脂、血压的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24周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均有显著下降,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指数)下降;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降低,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收缩压降低,肝、肾功能明显变化。结论 马米酸罗格列酮与磺脲类/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明显改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HbA1c同时有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前后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及敏感性的变化,探讨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分别检测正常人、2型糖尿病人MBL及hs-CRP浓度.(2)检测糖尿病组药物干预前后MBL、hs-CRP、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及敏感性的变化.结果 (1)血MBL水平在2型糖尿病中显著降低;(2)血hs-CRP水平在2型糖尿病中显著升高;(3)予罗格列酮及二甲双胍干预后MBL、hs-CRP、血糖、TC、TG、LDL-C、HOMA-IR水平显著下降,HDL-C、HOMA-ISI显著升高.结论 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可影响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水平.  相似文献   

3.
吴刚  范小云  李襄君 《四川医学》2010,31(5):629-630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用对2型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1月~2009年9月本院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96例,采用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进行为期12周的用药观察。结果治疗12周后,96例糖尿病患者FPG、2h PG及HbA1c均明显下降(P〈0.01),FINS及IR也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TC、TG、SBP、DBP均明显下降(P〈0.01),HDL-C较治疗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DL-C、BMI、WC均较治疗前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UAER和24 h尿白蛋白明显降低(P〈0.01),Cr、BUN较治疗前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应用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并进行疗效对比.方法 48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和运动治疗基础上随机给予二甲双胍片500 mg,2次/d,即二甲双胍组(24例),给予罗格列酮片4 mg,1次/d,即罗格列酮组(24例),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的变化.结果 在两组患者取得相当降糖疗效基础上,二甲双胍组和罗格列酮在治疗后空腹和馒头餐后C肽水平均较用药前有明显降低,IR亦有降低,β细胞功能明显改善.两药物治疗前后血游离脂肪酸水平未见显著差异,但二甲双胍在降低餐后胰岛素、改善IR方面没有罗格列酮明显.结论 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都可降低IR和改善β细胞功能,但罗格列酮降低IR优于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阿格列汀与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86例初诊T2DM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接受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阿格列汀及罗格列酮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02%(40/43)]较对照组[74.41%(32/43)]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FBG、2 h PG、HbA1c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二甲双胍治疗初诊T2DM患者基础上加用阿格列汀与罗格列酮,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6.
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DM)的疗效。方法60例2型DM患者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30例)和二甲双胍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罗格列酮组与二甲双胍组FPG、2hPG、HbA1c、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明显下降,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均能显著降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罗格列酮及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及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治疗效果。方法 128例NAFLD患者,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仅控制饮食和适度运动;B组应用罗格列酮治疗;C组应用二甲双胍治疗;D组应用罗格列酮合并二甲双胍治疗。治疗6个月后,分别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W)、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空腹血胰岛素(FINS)、血总胆固醇(TC)、血甘油三酯(TG)、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根据症状、体征、肝脏B超和CT表现及各项生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药物治疗组患者的TC、TG、AST、ALT、GGT、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药物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罗格列酮治疗组与二甲双胍治疗组疗效相近,合并应用二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独应用罗格列酮或二甲双胍治疗的效果。结论 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NAFLD安全有效,且2种药物合并治疗的效果要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比较二甲双胍(MET)和罗格列酮(R SG)对2型糖尿病肾病(T2DN)脂联素的影响。方法将78例T2DN患者分成两组:二甲双胍组40例,罗格列酮组38例。两组患者均行糖尿病基础及常规治疗,二甲双胍组和罗格列酮组在此基础上分别加用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疗程3个月,检测并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 P)及24小时尿白蛋白(24 hUAlb)及脂联素(APN)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PG、HbA1C及24 hUAlb均明显降低(P<0.05);罗格列酮组治疗后APN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R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二甲双胍组APN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但C-RP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二甲双胍组和罗格列酮组治疗后比较,FPG、HbA1C、C-R P及24 hUAlb无明显差异,但治疗后罗格列酮组APN较二甲双胍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改善早期T2DN患者的APN水平,减轻早期T2DN患者的肾损害;二甲双胍可降低早期T2DN患者的C-R P,但对血清APN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黄赟  王勇  罗琪 《西部医学》2010,22(2):254-255
目的观察磺脲类降糖药继发性失效的糖尿病患者采用不同的降糖治疗对患者FGP及HbA1C的控制效果。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诺和锐30加罗格列酮及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采用诺和灵N加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两组FGP及HbA1C均显著下降。治疗组FGP及HbAIC治疗前后具有显著差异性(P〈O.01);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诺和锐30加罗格列酮、二甲双胍能更好控制FGP、HbA1C,并能升高C肽,不引起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加减配合二甲双胍及阿托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及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给予六味地黄汤加减配合二甲双胍及阿托伐他汀治疗,2组均以12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FBG、2hPG与HbA1C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且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FBG、2hPG、HbA1C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或P0.001)。(3)治疗后,2组患者的TC、TG与LDL-C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HDL-C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01),且治疗组患者的TC、TG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01),HDL-C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六味地黄汤加减配合二甲双胍及阿托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疗效显著,其疗效优于单纯二甲双胍及阿托伐他汀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及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4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进行对比,期间均不服用其他保肝降酶药物.结果 治疗组NAFLD的影像、血清生化相关指标变化比较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二甲双胍及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治疗NAFLD临床治疗提升明显,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磷酸西格列汀或吡格列酮2种药物方案治疗的近期疗效和经济学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长海医院15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对二甲双胍治疗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联合应用磷酸西格列汀、吡格列酮观察其疗效,并对药物的成本-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组治疗后体重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收缩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值均<0.05)。二甲双胍+磷酸西格列汀组治疗后体重、FPG、HbA1c、TC、TG、HDL-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值均<0.05)。二甲双胍+磷酸西格列汀组治疗后体重较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组治疗后显著降低(P值均<0.05)。两组间FPG降低总有效率、HbA1c降低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组的总成本为2064.3元,二甲双胍+磷酸西格列汀组为1577.1元。成本-效果分析显示:在降低FPG方面,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组与二甲双胍+磷酸西格列汀组的成本-效果比值(C/E)分别为25.0、21.0,增量成本-效果比值(△C/△E)为65.0;在降低HbA1c方面,二甲双胍+磷酸吡格列酮组与二甲双胍+磷酸西格列汀组C/E分别为22.9、18.9,△C/△E为72.7。敏感度分析显示: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组、二甲双胍+磷酸西格列汀组的成本分别调整为1930.5、1492.1元;在降低FPG方面,两组的C/E分别为23.4、22.7,△C/△E为58.5;在降低HbA1c方面,两组的C/E分别为21.5、17.9,△C/△E为65.4。结论吡西格列汀联合应用二甲双胍的成本-效果良好,是2型糖尿病适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优点.方法:将53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格列吡嗪联用二甲双胍组(A组)、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组(B组),进行6个月治疗,测定治疗前后BP、PG、BMI、HbA1c、Ins、血脂等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两组治疗均可使BP、PG、BMI、HbA1c、LDL-C下降(P<0.05,)但B组同时可使Ins水平下降(P<0.05)HOMA-IR降低(P<0.01).结论: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可改善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并降压、减重,同时改善IR.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Ⅱ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2例Ⅱ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予二甲双胍口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皮下注射治疗,两组均治疗16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质指数(BMI)、脂质水平[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糖水平[空腹血糖水平(FBG)、餐后2 h血糖水平(2 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经16周治疗,两组患者BMI、脂质水平和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BMI、TG、LDL-C水平及各血糖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Ⅱ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纯二甲双胍口服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主要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每组40例,分别应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FPG、2 h PG、HbA1c均明显下降,且下降程度相似。治疗组的UAE、UAER、TG也下降,HDL-C升高(P〈0.05),TC、LDL-C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2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65%。结论:罗格列酮治疗DN除了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作用外,还可显著减少尿蛋白排泄,轻度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83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3个治疗组,即二甲双胍组(二甲双胍750mg/d)、联合治疗组(二甲双胍750mg/d+罗格列酮4mg/d)和罗格列酮组(罗格列酮4mg/d),连续治疗12周;另选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25例为正常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检测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血糖(FPG)、血浆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同时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mass index,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t index,HOMA-IR),并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flow-medimed dilatation,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endothelium independent dilatation,EID)。结果:治疗前糖尿病各组BMI,TG,TC,LDL-C,FPG,HbAlC,HOMA-IR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HDL-C,NO,FMD和EID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1)。治疗后糖尿病各组TG,FPG,HbAlC,HOMA-I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和罗格列酮组FINS较治疗前下降(P〈0.05);HDL,NO,FMD和EID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但二甲双胍组HDL,FINS,NO和FMD较治疗前无变化。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用罗格列酮治疗可显著升高血NO水平,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而二甲双胍对上述指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温春成 《吉林医学》2013,34(10):1879-1880
目的:对照分析应用罗格列酮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47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餐时加服罗格列酮钠片4~8 mg,1次/d,二甲双胍0.25 g,3次/d,治疗12周后观察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 h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全项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12周的治疗,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h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后血脂全项指数及体重指数(BMI)的比较,HDL-C与LDL-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项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有效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及降低胰岛素抵抗(IR),降糖效果明显,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用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优点。方法将64例T2DM患者采用随机和自愿结合原则分为二甲双胍联用格列吡嗪组(对照组)、二甲双胍联用罗格列酮组(试验组)进行半年期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指标变化情况,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2组治疗均可使血压(BP)、血糖(PG)、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P〈0.05),但试验组同时可使胰岛素INS、HOMA—IR降低(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用罗格列酮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并能降压、减重,降低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观察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新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新诊2型糖尿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和二者联合治疗.结果三组治疗均能明显降低新发2型糖尿病的FPG、HbA1 c,罗格列酮组和联合治疗组胰岛素空腹及餐后2小时增加优于二甲双胍组,但罗格列酮组体重较治疗前增加.结论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 如果条件允许,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类治疗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炎症因子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从而探讨其控制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抗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黑龙江省大庆龙南医院内分泌科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罗格列酮)和对照组(二甲双胍),每组各32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周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的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炎症因子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的FBG、2 h PG、HbA1c、HOMA-IR、炎症因子TNF-α、IL-6治疗后12周及治疗后24周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24周较前一时间点治疗后12周也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分别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不仅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还可以减轻机体炎症状态及改善胰岛β细胞的功能,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