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复发性腹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发性腹痛(RAP)属于慢性腹痛范畴.慢性腹痛是指在3个月或3个月以上的时间内至少有3次不连续的腹痛发作.RAP占小儿腹痛总数的50%以上,可分为器质性及功能性两大类.功能性RAP是本节讨论的重点,发病年龄以5~14岁儿童多见,虽无器质性病灶,但其中10%~15%儿童因频繁发作而影响了学习及日常活动.  相似文献   

2.
熊文虹  李柳青 《广西医学》2001,23(2):360-361
儿童再发性腹痛 (recurrent abdominal pain,RAP)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 ,该病反复发作可影响小儿的生活和学习。为探讨 RAP的病因 ,本文对 1 998年以来在我院儿科门诊、急诊及住院治疗的 1 86例RAP患儿进行了系列诊查 ,对其发病原因作一临床探讨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1 86例患儿诊断均符合 3个月或 3个月以上的时间内至少有 3次不连续的腹痛发作标准 ( 1) ,并排除其它系统疾病引起的腹痛 ,年龄 4~ 1 4岁 ,平均 9.2岁 ,男性 80例 ,女性 1 0 6例。1 .2 方法 :对所有病例均详尽采集病史 ,进行仔细体格检查及进行血、尿、…  相似文献   

3.
小儿再发性腹痛128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28例再发性腹痛(RAP)患儿进行病因分析。结果:器质性RAP98例(占76.56%),功能性RAP30例(占23.44%)。提示器质性RAP是小儿RAP的主要原因,其中以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最为多见,因此提倡RAP的患儿做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前 ,儿童再发性腹痛 (RAP)在儿科门诊腹痛患儿中所占比例较大。我院应用克拉霉素、奥美拉唑、甲硝唑联合治疗RAP 6 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0 0 2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 6 0例RAP患儿 ,男 37例 ,女 2 3例 ,年龄 4~ 12岁 ,病程 4个月~ 3年 ,经解痉、助消化、促进胃肠动力剂治疗无效。均符合RAP诊断标准[1] :①腹痛病程超过 3个月 ;②疼痛为非特异性间断发作 ,很少表现为绞痛 ;③疼痛部位多在脐周、上腹或无固定范围 ,查体可有脐周压痛或无异常发现 ;④可伴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5.
小儿再发性腹痛(RAP)是一种症状突出、体征模糊、病因隐匿的腹部综合征。以持续数月以上的腹痛为特点,使家长和患儿精神紧张及焦虑,并影响了息儿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我科自2003-04/2004-12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小儿RAP 30例,并与采用对症治疗的40例息儿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生态调节剂双歧三联活菌片与双八面体蒙脱石散在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RAP)中的疗效与作用。方法172例RAP的患儿随机分成二组,观察组87例给予口服双歧三联活菌片、双八面体蒙脱石散、溴化丙胺太林治疗;对照组85例仅给予溴化丙胺太林治疗,疗程均为2周,随诊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50例,有效2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9.7%。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23例,无效53例,总有效率37.6%。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应用双歧三联活菌片与双八面体蒙脱石散,对治疗小儿RAP有良好的疗效,为临床RAP的治疗提供了另一可供选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小儿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分析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再发性腹痛(RAP)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对RAP患儿进行血清HP抗体检测,明确是否合并HP感染,阳性者予以HP根除治疗。结果117例RAP患儿中,HP-IgG抗体阳性者61例,阳性率52%。治疗后,显效率为40.6%,总有效率84.4%。结论小儿RAP在排除肠炎及其它外科疾病后,应该检测HP,阳性者给予H2受体拮抗剂、抗HP及胃黏膜保护剂等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在英国布里斯托工作的Apley早在1958年就定义了反复性腹痛(RAP)。经过大量的研究,他发现8%的因RAP就诊于他的诊所的患儿存在器质性病变。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①利用现代的方法学确定RAP的病因; ②找出与器质性RAP相关的因素;③确认那些非器质性的,但符合肠易激综合征(IBS)诊断标准的RAP患儿。该试验的研究对象为3岁以上的RAP患儿。这些患儿均完成了详细的问卷调查并进行了包括筛查试验在内的各种检查(腹腔血液筛查、幽门螺杆菌抗体浓度、炎症标志物、血清淀粉酶、肝功能检查、全血细胞计、大小便分析及腹部超声)。如果临床提示有必要,还会进行内窥镜检查和食道pH值监测。如果患儿没有器质性病变,同时又符合RomeⅡ标准则被诊断为IBS。在103例患儿中(中位年龄10岁,平均年龄10.04岁,s±3.44)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反复腹痛(RAP)的儿童,疼痛位于侧腹可提示为泌尿器官疾病所致,作者旨在评价不同年龄组特发性高钙尿症(H C)和(或)高尿酸症(H U)以及RAP患儿的疼痛部位。方法:对连续的180例有RAP的H C/H U患儿的疼痛部位进行评价,其年龄在3~17.6岁并到一所医疗中心就诊。结果:就4个年龄  相似文献   

10.
李保华  李兰  陈建华 《农垦医学》2003,25(3):181-182
小儿再发性腹痛(RAP)是儿科门诊常见疾病之一,如诊断不明,治疗效果不好,常造成患儿及其家长痛苦与不安。该病反复发作影响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本文对我院儿科门诊近5年来300例RAP(占门诊总人数8800例的3.14%)进行一系列诊查,对其  相似文献   

11.
将5年前调查的44例复发性腹痛(RAP)患儿病例与对照组(n=88)儿童进行对比,以探讨RAP患儿的长期预后状况。RAP患者早期报告的RAP、头痛和学习障碍情况比对照组更为频繁。结论:有持续性症状的RAP患儿的比率很高,这些患儿出现比对照组更为频繁的头痛和学习障碍。小群体有症状的患儿不能预测腹痛的持续性。复发性腹痛:5年回顾研究@Stφrdal K.$Department of Paediatrics, φstfold Central Hospital, NO- 1603 Fredrikstad, Norway @Nygaard E.A. @Bentsen B.S. @李开…  相似文献   

12.
本院1989~1995年,对53例病程3个月以上,以发作性头腹痛为就诊主诉的患儿均进行了常规脑电图(EEG)及24小时动态脑电图(AEEG)检查,以期探讨发作性头腹痛患儿中小儿植物神经性发作所占比例,并比较EEG与AEEG在诊断中的优势,现将检查结果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中男26例,女27例,男女之比近1:1。年龄分布:3~6岁10例;~11  相似文献   

13.
目的:反复性腹痛(RAP)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问题。由于缺乏合适的RAP心理测试方法,儿童RAP的评价和治疗一直是一个难题。阻碍RAP研究进展的主要原因是缺乏RAP的生物学标志和可靠、有效的临床检测方法。本研究旨在:①建立和验证儿童RAP的多维度量法(M M-RAP)作为临床试验的主要观察指标;②评价该度量方法的可靠性,并通过不同人群比较其反应;③检验与本研究人群人口统计学变量相关的度量标准的可靠性。方法:作者采用3个横断面研究。其中2个研究以临床为基础,研究对象来自于1所儿童胃肠病医院和6所初级医院的RAP患儿。第3个研究以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腹痛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及其他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具上消化道症状、病程持续3个月以上的360例患儿进行胃镜检查和胃黏膜Hp检测。其中伴随腹痛症状者242例,无腹痛症状者118例,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与腹痛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360例患儿Hp检出率为33.89%,有腹痛和无腹痛患儿之间Hp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小儿腹痛相关危险因素依次为性别(=2.326,〈0.001)、母亲文化程度(初中、高中或中专=2.141,=0.003;大学及以上=2.767,=0.028)和患儿生活地域(=1.788,=0.020)。结论 Hp感染是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因素,性别、母亲文化程度和生活地域可能是腹痛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RAP)与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HP-SA)检测阳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动色谱技术快速检测粪便中的HP抗原,再对RAP组的68例阳性患儿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查.结果 RAP组的300例儿童,HP-SA检测阳性者131例,检出率43.67%,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RAP组的男女性别感染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学龄儿童HP-SA阳性率高于学龄前儿童,P<0.05;3岁以上儿童,随着年龄增长,HP-SA阳性率呈增高趋势.RAP组的68例HP-SA检测阳性患儿中13C-UBT阳性者58例,检出率85.29%.结论 ①儿童RAP中上消化道疾病占较高比率,HP感染可能是引起RAP的主要原因之一,儿童HP感染状况不容忽视;②HP-SA检测方法可作为初步筛选试验,根据其结果再进行13C-UBT检查判断HP感染.两种实验方法结合具有无创、准确、快速、相对经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反复性腹痛(RAP)为影响青少年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反复发作性腹痛,病程至少超过3个月,发作3次以上者方可诊断。多为肠激惹综合征(IBS)引起,又称痉挛性结肠炎、功能性结肠炎、功能性腹泻。有资料证实10%~20%的学龄期儿童存在RAP。本文对初、高中507名学生的胃肠症状、焦虑、抑郁情  相似文献   

17.
小儿再发性腹痛与HP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再发性腹痛(RAP)是学龄期儿童的一种常见病,发病年龄多在3~12岁之间.为进一步探讨RA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对93例RAP患儿进行胃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检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8.
周翠萍 《中原医刊》2005,32(18):35-36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小儿复发性腹痛(RA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测60例健康儿童和187例RAP儿童的Hp感染率,观察Hp根除后RAP患儿的腹痛缓解率,并对RAP儿童在性别、年龄、病程、腹痛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RAP儿童和对照组的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31.4%,1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p阳性的RAP儿童进行抗Hp治疗后,Hp已根除和未根除的腹痛缓解率分别为78.5%、3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个年龄组的Hp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Hp感染与RAP儿童的性别、病程及腹痛方式之间进行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Hp感染与RAP有密切的相关性.可能为RAP的主要致病因素,根除Hp治疗可缓解RAP儿童的腹痛症状。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再发性腹痛 (RAP)患儿的病因及诊断方法 ,回顾性地总结分析符合RAP诊断标准的患儿 115例。结果显示 :115例中功能性RAP86例 ,占 74.8% ;器质性RAP2 9例 ,占 2 5 .2 %。器质性RAP中 ,肠虫病 10例 ,为第一位病因 ,其次为浅表性胃炎 6例 ;消化性溃疡及过敏性紫癜各 3例 ,其他疾病 7例。最终确定诊断的方法分别为 :临床及常规实验室检查 10 1例 ,占 87.8% ;特殊检查 14例。认为根据临床经过和合理使用辅助检查可以明确RAP病例的病因诊断 ;功能性是RAP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20.
再发性腹痛 :即发作性腹痛 ,每月均有发生 ,病史至少 3个月以上 ,发作严重时 ,可影响小儿的正常活动 ,在发作间歇期 ,表现多正常。常见病因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1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 (紧张、压抑、父母离异、家族不和 ) ;2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3内脏感觉高敏 ,以上几种因素可影响小儿对疼痛的反应和关注程度。临床表现 :年长儿常诉说腹痛多为脐周痛 ,也可在其他部位 ,疼痛时伴 (或不伴 )呕吐、出汗、苍白、心悸、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 ,疼痛性质较为剧烈 ,可为痉挛性或绞痛性发作时以晨起多见 ,常于空腹或餐后发作 ,少有夜间疼痛 ,患儿家长多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