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空肠脂肪瘤致肠套叠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彦  宋爽  钱锋  蔡志民 《中华消化杂志》2003,23(12):714-714
患者男 ,5 5岁 ,因反复脐周胀痛 3个月 ,加重伴恶心呕吐1d入院。体检 :上腹饱满 ,可见胃型 ,压痛明显 ,无反跳痛 ,脐周稍偏左侧扪及约 8cm× 5cm× 4cm包块 ,质中、光滑 ,边界清楚 ,能推动。移动性浊音 (- ) ,肠鸣音亢进 ,可闻及气过水声及高调肠鸣音。腹部X线检查提示 :高位肠梗阻。血常规示白细胞 13.6× 10 9/L ,中性 0 .92。经积极术前准备后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距屈氏韧带约 5 5cm处空肠套叠 ,肠腔完全梗阻 ,胃及近端肠管扩张明显 ,肠系膜未扪及肿大淋巴结。遂行套叠肠管切除、肠减压、肠吻合术。术中纵行剖开套叠肠管 ,见共有…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39岁。因腹部包块1个月入院。体检:心肺无异常,腹部稍膨隆,右中下腹见一局限性隆起,可触及一1 8cm×1 6cm的质韧包块,无压痛,表面光滑,边界清,活动良好,肝脾不大,移动性浊音阴性。B超示右中腹实质性占位。CT示中下腹囊实性占位。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胸片无异常。术前诊断:腹部包块。全麻下手术,上腹正中切口,打开腹腔后见腹腔内无积液,肝、胆、胰、脾、肠管无异常,小网膜囊内有一1 8cm×1 6cm的椭圆形包块,质韧、有囊性感,与胃后壁有一长约4cm ,直径1 .0cm的蒂相连。切除部分胃后壁,完整摘除包块,术后病理检…  相似文献   

3.
男,2岁。因阵发性腹痛、大便带血2天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痛苦表情,腹平软,右腹部有明显触痛,于右下腹触及腊肠样肿块。听诊肠鸣音活跃,无气过水音。腹部X线透视中腹部见2个小液平面。肛诊:肛门直肠无异常,但手指拔出后带少量鲜血。入院诊断:急性肠套叠。急在氯胺酮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回盲部回—结型套叠,套入约8cm,手法复位容易。复位后肠管血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37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1d入院。查体发现右下腹有一6cm×4cm包块,质中,不活动,肠鸣音活跃。入院诊断:右下腹包块待诊,回盲部癌。查血常规:WBC16.4×109/L,中性白细胞0.92,B超怀疑肠梗阻,腹部平片未见异常。入院后因腹胀不明显,给以胃肠减压等对症治疗。2d后,患者又解酱色大便约500g,作急诊肠镜检查。见升结肠内有一暗褐色腊肠状物从回盲瓣突入升结肠肠腔,怀疑为套叠的回肠,已缺血坏死;其余结肠肠壁未见异常。立即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右中下腹直肌切口剖腹探查,发现腹腔内有血性渗液1000ml;回肠套入回肠约10cm,呈紫黑色坏死,再套入结肠约12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 ,6 5岁。腹痛、腹胀 10余天入院。体检 :腹部胀满 ,于子宫右前方触及一包块 ,囊实感 ,张力大 ,与膀胱关系密切 ,活动度差。B超检查示盆腔实性占位。患者无家族史 ,其他检查未见异常。术中见 :空回肠交界处肠系膜肿瘤约 2 0cm× 2 0cm× 15cm ,表面光滑 ,质软 ,与膀胱顶部偏右侧粘连。病理检查示 :送检肠管长 30cm ,肠系膜见一椭圆形肿物 ,大小 2 2cm× 2 0cm× 18cm ,距肠管近切缘 5cm ,有部分包膜 ,切面灰白色 ,鱼肉状 ,质脆 ,中心部见坏死区 ,大小5cm× 4cm。镜下观察 :肿瘤细胞呈梭形 ,栅栏状、束状、漩涡状排列 ,纵横交织 ;部分…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75岁。因发现右下腹包块1a入院。查体:右下腹可触及一约9cm×9cm包块,质中等、无压痛、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好、无结节,平卧位有时不能触及。B超检查示右下腹囊性包块;X线平片见右中腹部钙化灶;CT平扫右下腹腔见一腊肠型低密度影,其内密度均匀,局部见一高密度小液平,壁薄、光滑、未见钙化、周围脂肪清晰,与邻近小肠呈锐角相交,致肠管受压变形。初步诊断:右下腹包块性质待查。取右下腹探查口进入腹腔,术中见肿物位于结肠带汇合处,光滑,大小约10cm×8cm×6cm,形状不规则,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33岁,因"脐周阵发性痛约2个月"入院.既往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史.查体:腹软,右下腹有轻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异常包块.肠镜检查示回肠末端溃疡,结肠未见异常.腹部B超示右下腹部实质性肿块合并肠套叠.全腹部CT示右下腹肠套叠,右侧附件区囊性病灶,盆腔少量积液(图1).血常规、肝功能、甲胎蛋白及癌胚抗原均正常.胶囊内镜示进入回肠末段肠腔内见一灰红色肿块(图2),胶囊内镜在此潴留至电池耗尽.考虑小肠间质瘤,于5d后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小肠部分切除术,术中探查见距回盲部78 ~ 80 cm小肠肿瘤,约4 cm×5 cm,腔内生长,质地偏韧,余空回肠未见病灶,全结肠、肝脏、肠系膜未见明显异常,无血性腹水.  相似文献   

8.
王桂臣  张鑫  孙菊杰 《山东医药》2008,48(39):94-94
患者男,55岁。因右下腹包块于21308年1月4日入院。B超检查示腹腔右侧囊实性包块,钡灌肠阑尾不显影。CT检查示右下腹部长圆形囊性低密度包块,位于升结肠及盲肠后方,边缘光滑整齐,壁较厚约0.2-0.4cm,长径约7.5cm,下部最大截面为3.6cm×4.8cm,内部密度较均匀,其主要成分CT值10~25HU,下部可见条状及小片状高密度影,包块下部前内缘与盲肠、阑尾相邻。手术于右下腹回盲部见一囊性肿物,位于盲肠后部,与升结肠粘连,大小约8cm×5cm×3cm,质中等,囊壁完整,周围部分与肠壁粘连,未见正常阑尾组织,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20岁。因“下腹痛伴肛门停止排便排气2d”入院。下腹痛呈阵发性胀痛,逐渐加剧至难以忍受,伴恶心、呕吐。体检:急性面容,腹部膨隆,右下腹压痛,无明显反跳痛,肠鸣音活跃。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正常。腹部CT平扫见肠管扩张、积气。诊断为急性肠梗阻,急诊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内有较多淡黄色渗液,距回盲部50cm处小肠系膜上有一直径约6cm包块,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60岁。因“上腹痛半个月,加重1周”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软,未及明显包块及压痛,余无异常。外院行上腹部CT检查提示“胰头占位病变”,我院复查上腹部CT示十二指肠降段及水平段区软组织密度影,直径约7.6cm×6.6cm,平扫CT值约51HU,边缘模糊,可见渗出征象,增强扫描可见轻度强化(图1a)。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67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腹部包块,无疼痛,无发热,无腹痛、腹胀、腹泻,无恶心、呕吐,无尿频、尿急、尿痛、肉眼血尿等症状,当时未在意,未经治疗。自我感觉腹部包块逐渐增大,为求诊治来我院,超声检查提示腹腔内巨大实质性包块(大小约21.0 cm×18.7 cm),遂以"腹腔包块"收住普外科病房。查体:腹部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无抵抗,可触及一大小约20 cm×20 cm包块,质硬,无压痛及反跳痛,边界清晰,无活动度,无波动感。入院后AFP、CEA水平正常。  相似文献   

12.
史××,男,61岁,教师,病案号160915。1994年7月16日入院。患者1993年3月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以急性胃肠炎收住消化科。后出现明显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转外科手术治疗。手术中发现回肠末端距回盲部30cm处肠管僵硬狭窄,切除肠管约35cm,术后病理诊断为克隆氏病。出院后反复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且右下腹包块逐渐增大,有明显压痛。内科先后给予强的松每日60mg,柳氮磺胺吡啶每日4g,雷公藤等治疗(患者对雷公藤过敏)。包块增至10×15cm,压痛明显,固定不动,边界不清。钡灌肠钡剂在近回盲部处受阻,回盲部未显示。全消化道钡餐透视示回肠末段狭窄,近端回肠扩张。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60岁,因发现右下腹包块30余年入院。入院体检:右下腹可扪及一个如鸡蛋大小肿物,边欠清,可活动,表面尚光滑,无明显压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示:升结肠近回盲瓣处可见一个约3.0×3.0cm 大小肿物,圆形,亚蒂,表面均匀覆盖粪便,肿物  相似文献   

14.
十二指肠巨大Brunner腺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 ,6 1岁 ,以黑便 1个月为主要症状入院。体检 :贫血貌 ,腹平软 ,无压痛 ,肝脾肋下未触及。血红蛋白 6 6 g/L。X线气钡双重造影示 :十二指肠明显扩张 ,十二指肠、近端空肠见不规则充盈缺损 ,长 15cm。CT示 :十二指肠及空肠软组织肿块 ,密度不均 ,范围 15cm。增强后病灶不强化。纤维十二指肠镜示 :十二指肠上部见一宽蒂肿物 ,长约 14cm。考虑为十二指肠上部良性肿瘤。活检示 :十二指肠黏膜慢性炎症。手术探查 :术中见距屈氏韧带约 4cm空肠腔内有一巨大带蒂肿物 ,肿物由近端肠管向远端肠管套叠。肿瘤基底部位于十二指肠上部…  相似文献   

15.
吕孟兴  周军  高燕 《胰腺病学》2014,(6):401-402
患儿女,3岁。因“发现腹部包块20余天”于2013年8月入院。20余天前家长发现其右上腹有网球大小包块,无腹痛、腹胀、呕吐、发烧等症状,未引起重视。近几日包块较之前明显增大就诊于当地医院,B超检查示右上腹实性包块,约12cm×10cm。为进一步治疗收住我院。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体检:一般情况尚可,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无异常。  相似文献   

16.
李爱芝 《山东医药》2005,45(36):10-10
患者女,39岁,右下腹疼痛、包块1a。每隔1个月腹痛加重数天,腹部包块固定,平时有触痛,抗生素治疗无效。曾行剖宫产术及子宫肌瘤剜除术。入院后查体:腹软,肝脾未触及,右下腹触及一质韧包块,直径约3cm,位置表浅,位于腹部横行切口上方1.5cm处,固定,触痛。B超检查示右下腹腹直肌间有一混合性回声结节,约2.8cm×2.6cm,边界欠清晰,内部血流丰富。肝右叶内见一实性低回声结节,直径约2.0cm,欠烂肉样,质脆,易出血,直径约3.0cm。完整切除结节。病理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种植性结节。讨论:子宫内膜异位种植性结节是指子宫内膜在官腔以外组织异位性生…  相似文献   

17.
田忠 《山东医药》2006,46(9):18-18
患者女,43岁,因右下腹疼痛20月余伴低热,乏力、不思饮食,于2005年4月3日入院。查体:轻度贫血貌。腹部略膨隆,右下腹压痛,反跳痛不明显;可触及5cm×3cm的固定包块,周围无粘连,无搏动感、无囊性感,肠鸣音正常。外周血Hb113g/L、RBC4.32×1012/L,WBC11.3×109/L、No.79。B超检查示:右下腹探及5.3cm×2.7cm大小低回声团块,周围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诊断:慢性阑尾炎脓肿形成。遂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长7cm,浆膜充血,回盲部肠管肥厚、壁硬,可扪及4cm×3cm×3cm大小包块,质硬、不活动,考虑结肠癌,因未做肠道准备,故先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第7…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49岁,入院前2个月因“持续性右下腹胀痛伴腹泻、呕吐”在当地医院就诊,查B超疑有阑尾包块,抗炎治疗无好转,体质量减轻约20k。入院前1d外院腹部CT提示:升结肠壁环状增厚,考虑结肠肿瘤可能性大。患者有不洁性接触史。入院后查体:全身消瘦,未扪及肿大淋巴结,体温37.5℃,腹部平软,右下腹部稍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不亢。结肠镜检查:升结肠起始部及回盲部见黏膜不规则隆起,表面破溃、质脆,并累及回盲瓣和回肠末端(图1)。病理结果:溃疡性病变,见大量渗出、坏死,未见结核分支杆菌(图2)。PPD试验阴性,  相似文献   

19.
病例:患者男,75岁,因“腹腔巨大包块37年,腹痛、发热15d”于2005年9月14日入院。患者于37年前无明显诱因.偶然发现腹部脐右侧有一约6cm×5cm大小的包块,质中等,无压痛,无任何不适症状,未进行治疗。37年来腹部包块逐渐增大,但始终无心慌、胸闷、头晕头痛、眼花、恶心、呕吐等症状,无多饮、多食、体质量减轻,无腹痛、腹泻等代谢紊乱症状。入院前15d患者出现腹部隐痛、发热,遂收治入院。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78岁,因腹痛、腹胀1周,肛门停止排便、排气3d入院。体检:生命体征正常,腹部膨隆,未见胃肠形及蠕动波,右中上腹扪及一包块,质中,边界不清,中、上腹压痛阳性,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减弱。立位腹部X线平片未见异常。腹部B超示:右上腹囊性占位,15.0cm×13.7cm,内见多条光带分隔,符合肠系膜囊肿声像图。腹部CT显示:胆囊内下方见15cm×13cm低密度影,有包膜,其前内方见一向囊内的脊状突起,CT值10~13Hu,考虑系肠系膜囊肿。B超引导下行肠系膜囊肿穿刺抽液并无水乙醇硬化治疗术。抽出淡黄色囊液200ml,送病理检查未见癌细胞。术后腹痛、腹胀症状消失,大便恢复正常。术后1周复查B超示囊肿6.0cm×5.3cm。术后1个月复查B超,囊肿位于右中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