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信行模式(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简称KAP)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与评价对大学生进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模式、内容和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广东省某大学2008级510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前瞻性干预研究的方法 ,对参加为期半年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后的582名新生进行调查问卷研究,对干预研究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价。结果经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干预后较干预前,大学生对自慰、避孕、流产方式的认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应针对大学生的需求进行相应的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大学生生殖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市大学生的生殖健康现状及进行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为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及服务决策提供借鉴。方法:2004年7月~2008年6月,通过自制问卷调查了上海市14所高校共5422名在校大学生。问卷内容涵盖了4个方面主题:生殖健康知识需求、性行为和性态度、色情读物/影像接触情况以及性卫生/性病知识。其中188名学生接受了后期的生殖健康课程,对问卷部分内容作了前后对照研究。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5255份(96.9%),其中男女生比例接近1:1(2621:2634),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各占17.51%和82.49%。38.4%的大学生曾接受过生殖健康教育,多数学生认为学校开展相关教育必要或者非常必要。反对婚前性行为的占17.47%。39.15%的学生能正确选出问卷中的3种性传播疾病。84.09%的学生知道HIV的传播途径,但仅56.94%的学生知道安全套的使用时机。59.05%的学生知道安全套有预防艾滋病传播的作用。通过进行生殖健康选修课这样的干预措施后,大学生们在性卫生/性病知识方面的认识具有极为显著的提高。结论:大学生生殖健康服务落后于现实需求。在大学生性观念日益开放的同时缺乏对生殖健康及STDs/AIDS的认识。选修课形式进行生殖健康教育是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低年级大学生的性生殖健康状况.为大学生的性生殖健康教育和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000名大学生下发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对性生殖健康的认知存在差异.对大学生婚前性行为持赞同的男、女生比率不同(X^2=69.03,P%0.01)。结论:低年级大学生性态度差别大,对性生殖健康知识需求愿望较强,需求层次不同,而获取的相关知识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应设身处地根据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教育,满足青春期性生殖健康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综合性健康教育措施对甘南藏区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获得样本。对干预组进行为期14个月的多种形式生殖健康教育干预,采用同一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相关行为的改变。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生殖健康相关行为的形成率分别较干预前提高了46.65%和10.98%,干预组的干预效果好于对照组(X2=327.618,P〈0.01)。农区、藏族、年龄在15—25岁间、文化程度为文盲、丈夫文化程度为文盲的干预组妇女生殖健康相关行为形成率好于其他地区、民族、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妇女,分别提高了46.44%、37.71%、41.34%、39.88%和45.16%。干预后干预组不同地区、民族、年龄、文化程度和丈夫文化程度的妇女的干预效果均好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性生殖健康教育干预措施使目标人群生殖健康相关行为形成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分析女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的认知、信念及行为现状,为开展有效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知信行问卷对上海2所高校的450名在校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39份,回收有效率97.6%。结果女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掌握不足,认知和行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有效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内容、方法和干预措施。结论女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应以高校为主,联合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机构等社会力量进行教育、引导和干预。同时,应加强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和引导性,从而有效促进女大学生提高性与生殖健康的自我管理水平和意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评价对广州4所高校大学生进行生殖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广州市4所高校的750名大学生进行生殖健康教育干预,通过干预前后2次问卷调查进行评价和分析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大学生知晓和认为适合青少年使用的避孕措施中,均为避孕套所占比例最高(99%);干预后大学生对各种避孕方法的知晓率明显升高,认为适合青少年的避孕方法中选择高效避孕方法(包括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皮下埋植剂、宫内节育器)的比例显著增加;选择低效及长效不可逆避孕方法(安全期、体外排精、外用避孕药、男性/女性绝育术)的比例明显减少(P0.001);大学生对常见的5项避孕误区回答的正确率均有明显提高(P0.01);99.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大学开展生殖健康教育科普讲座。结论:在高校进行生殖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大学生科学避孕知识知晓率,干预效果显著可行,应重视大学生群体的生殖健康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探讨与评价高校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干预内容和效果,为保护大学生生殖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随机整群抽取的商丘2所高校958名2011级大学生,进行2个学期的生殖健康教育干预,通过干预前后2次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大学生避孕知识、避孕措施、性病传播和预防知识等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显著提高,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在性态度、观念和性行为方面,除“大学生谈恋爱”态度无显著变化外,对婚检、避孕的重要性和未婚先孕、人工流产的危害性认识均显著增强(P值均<0.01),对大学生同居、大学生性行为、婚前性行为和性行为时使用避孕套等正向行为态度持有率显著增加(P值均<0.01).结论 生殖健康教育干预后,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增加,性健康意识、性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在高校开展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干预有效且可行.  相似文献   

8.
艺术类高校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与评价在艺术类高校进行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湖北省武汉市某艺术类院校1 293名学生进行3个月的生殖健康教育干预,于干预前后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均有提高,对于口服避孕药的副作用、其他作用及紧急避孕方法回答正确的分别有15,26,25人,正确率分别为1.5%,2.6%,2.5%;而干预前回答正确的分别为7,10,19人,正确率分别为0.6%,0.8%,1.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生殖健康态度各个指标均明显提高(P<0.01);干预后,半年内性行为发生率由8.7%降至5%,每次均采用避孕措施和安全性行为的比例均升高.结论 校园讲座结合网络途径的干预模式对艺术院校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明显、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研究“讲授+活动+咨询”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在我校开设《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选修课,共有489名学生选修,对教育前后大学生知识、态度、行为的变化进行评估。结果教育后,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回答正确率由45.2%,提高到77.7%。生殖健康相关态度和行为也有了明显的正向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综合性大学开设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课程是必要的,“讲授+活动+咨询”参与式教学模式是有效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预防艾滋病和生殖健康教育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干预效果.方法 对中南民族大学1~3年级607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为期8个月的艾滋病防治和生殖健康相关的教育,通过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末期时其艾滋病和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的平均知晓率分别由基线期的76%和53%上升到85%和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21.14,P<0.01; x2=215.37,P<0.01);远期时二者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81%和64%,与末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1.82,P<0.01;x2=293.57,P<0.01).末期时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待艾滋病与生殖健康持积极相关态度及行为人数均较基线期明显升高.结论 围绕艾滋病防治和生殖健康展开的教育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相关知识水平的提高及正确态度、技能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医学院大学生生殖健康认知、态度现状及需求,为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 520名医学相关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曾经上过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课程为36.51%;对当前大学开展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满意为22.06%;很少、从不与他人谈及性方面知识为63.94%;能接受婚前性行为为42.94%;明确拒绝喜欢的异性朋友向你提出亲热要求为18.13%;了解的避孕药为78.73%,安全套/避孕套为93.29%,了解性传播疾病为52.3%;最希望通过学校途径获取性知识为53.85%、网络途径为13.69%;结论 即使是医学生,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也并不充分,且有很大的需求。建议通过开设选修课或必修课、同伴教育和讲座等相结合的干预方式进行系统、全面的生殖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北京某大学新生生殖健康知识现状及教育需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生殖健康知识及性行为状况,为在青少年中开展生殖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年9月对北京某大学746名入学新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大学新生中。24.4%知道女性排卵时间,24.9%知道女性容易受孕的时间。学生性知识主要来自报刊和电视。绝大多数被调查大学新生没有婚前性交行为,只有9人(1.2%)报告有过性交行为。结论在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中,应将促使学生继续保持生殖健康、避免可导致感染性病/艾滋病的健康行为作为一个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某高校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认知及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生殖健康内容及性传播疾病的认知及需求情况,以便开展有针对性的青春期生蔓殖健康教育.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整群抽取的广东商学院2006级和2008级33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7.6%的学生能完全正确回答生殖健康内容,2.7%的学生能完全正确回答性传播疾病名称,31.0%的学生能完全正确回答艾滋病传播途径;86.3%的学生知道艾滋病可通过不洁性交、输入被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和母婴途径传播.女生、城市和低年级的学生对性病/艾滋病知识正确回答率高于男生、农村和高年级学生.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于父母、电视、杂志、互联网和朋友.大学生对生殖健康教育的需求排在前3位的是性生理、性心理、安全性行为等内容;希望学校生殖健康教育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健康小册子、讲座和课堂授课.结论 青少年的生殖健康教育亟待加强.应根据年轻人生殖健康的需求,采用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大学生性健康/生殖健康教育需求的定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北京市大学生性健康/生殖健康教育需求的定性研究结果显示:在首都高校开展全面的性健康/生殖健康教育并提供可及的生殖健康服务是广大青年学生自己的心声、愿望和共同需求;实施大学生性健康/生殖健康项目应实行性道德教育和安全性行为教育相结合方式;开展的具体方法应遵循以下原则;(1)多种形式并用,以便不同对象各取所需;(2)非(或低)敏感话题采用群体干预。而高度敏感话题采用个别辅导形式;(3)感话题采用群体干  相似文献   

15.
马震 《中国健康教育》2011,(12):898-901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学生生殖健康的现状及知识需求情况,为高校开展生殖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对北京市2所高校1053名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避孕知识、艾滋病预防知识了解较少,但对艾滋病3大传播途径认知较好,10.5%的大学生赞成在校期间发生性行为,10.3%的大学生有过性行为,其中每次采用避孕措施的占30.6%。92.1%的大学生希望了解生殖健康相关知识,希望获取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的途径依次是学校的健康教育(64.6%),报刊杂志、书籍(56.2%),网络(45.0%),仅有21.2%的大学生主动寻求过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结论北京市大学生避孕知识认知较低,部分大学生对性态度宽容且有无保护性性行为,他们普遍对生殖健康教育有需求,应在大学生中开展生殖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上海市职业高中学生性与生殖健康认知现状与需求。方法:全市范围随机选择7个区县,每个区县2所职业高中,每个学校2个班,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调研。结果:①职校学生性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66.2%的同学不知道少女妊娠的危害性。②性观念和态度较开放:38.9%同学认为只要愿意就可以发生性行为,38.8%的学生谈过恋爱。③性安全意识淡薄:首次性行为未采取避孕措施的有60.5%,以后坚持使用避孕的仅27.8%。④性与生殖保健需求:最希望得到的服务是心理咨询(62.9%)、性生理保健咨询和指导(62.6%),性病预防和治疗(37.3%)。希望通过医务人员、广播电视和网络途径了解性与生殖保健知识。结论:由于职校学生是性教育的重点人群,需从教育体系上加以保证,教育内容上有所侧重,采取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昌平区大学生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树波  陈国敏  曾毅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2):2416-2418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大学生对艾滋病知晓及性行为情况,为今后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内容及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运用自填式问卷调查北京市昌平区某所大学800名学生,收集大学生对艾滋病认知情况。结果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9.00%,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有46人(5.75%)报告曾有过性行为,但安全套使用率并不高。未检测出HIV抗体阳性者,梅毒抗体和丙肝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12%。结论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还不全面,存在不安全性行为。加强大学生性生理健康教育及艾滋病性病教育,对控制艾滋病性病的传播、促进青少年性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部分非医学高校学生性观念及性行为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重庆市部分非医学高校学生性行为、性观念及性知识知晓情况。为开展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匿名填写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性行为、性观念、性知识等。结果700名在校大学生中,在性行为中,认同婚前性行为的占67.2%,有过性行为的达28.3%;初次性行为主要集中在大一、大二,未采取避孕措施的占25.8%。对人工流产危害产生的后果全部都知道的占20.6%。结论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发生率高,性观念较为开放,安全意识淡薄,对大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大学生生殖健康行为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曾琳娜 《中国校医》2007,21(1):39-41
目的探讨大学生生殖健康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对广州124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已具备一些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但不全面,50.1%的学生赞成婚前性行为,曾有性行为的比例为14.9%,大学生性行为发生与多种健康危险行为有密切关系。结论在高校开展生殖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性病的重要举措,要关注有健康危险行为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合肥地区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状况,分析影响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相关因素,为在大学生中开展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匿名的方式,在合肥市4所大学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生殖健康知识、性态度及性行为等。结果 共调查508名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260人,女生248人。调查对象的婚前性行为报告率为8.9%(45/508),男生(14.6%)高于女生(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64,P<0.001);在有性行为的学生中,超过90%不了解性传播疾病。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对性行为持接纳的态度、同伴中存在婚前性行为和学校周围宾馆不需要出示身份证入住等。结论 婚前性行为正在威胁在校大学生的生殖健康,应引起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