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最根本的治疗方法,目前公认有效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IFN)类和核苷(酸)类似物.自1998年拉米夫定在全球上市以来,迄今已有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恩替卡韦(ETV)和替比夫定(LdT)共4种核苷(酸)类似物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用于抗HBV治疗.相对于干扰素,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具有方便有效的优点,但该类药物只有长期治疗才有望实现持久应答,使得HBV产生耐药性的风险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2.
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乙肝3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给予33例服用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肝的患者服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和35例给予中药银杏叶片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生化学、病毒学指标。结果:用阿德福韦酯治疗24周时,30例(90.9%)患者病情稳定,肝功能好转或恢复正常;患者HBV—DNA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肝疗效好,耐药性低,并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加用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治疗与换用恩替卡韦(ETV)挽救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拉米夫定治疗失败的CHB患者52例分为两组,31例接受ADV(10mg/d)联合LAM(100mg/d)治疗(ADV联合组),21例给予ETV(1mg/d)治疗(ETV组),治疗至72周,观察24、48、72周时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HBV DNA载量、血清学标志及病毒学突破情况。结果①ADV联合组和ETV组治疗24周时的生化学应答率分别为61.3%和57.1%,治疗48周时分别为74.2%和66.7%,治疗72周时分别为80.6%和76.2%。两组患者的生化学应答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治疗72周时两组HBV DNA阴转率分别是71.0%和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4周、48周时,ADV联合组和ETV组的血清HBV DNA较基线下降的平均水平相似(分别为-2.0、-2.1,-2.4、-2.3log10copies/mL),治疗72周时,ADV联合组的HBV DNA下降更加明显(-4.4、-2.4log10copies/mL,P<0.05)。治疗72周时两组分别有2例和3例患者发生病毒学突破。③治疗72周时两组有5例HBeAg阴转,其中2例HBeAg血清转换,3例HBeAb阴性。两组的血清学转换率均较低。结论在拉米夫定耐药CHB患者中,ADV联合组和ETV组治疗72周,两组生化学应答及24、48周的抗病毒效果相似,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至72周,ADV联合组病毒学应答率显著高于ETV组,且ADV联合组治疗的患者病毒学突破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拉米夫定(LAM)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3组,ADV+LAM组(A组)38例,给予ADV 10 mg/d联合LAM 100 mg/d口服;ADV组(B组)42例,ADV 10 mg/d口服;LAM组(C组)22例,LAM 100 mg/d口服,分别于完成24、48和72周治疗时,观察血清HBV DNA水平、HBV血清学标志、肝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4、48、72周A、B组HBV DNA水平较C组均显著下降(P<0.01),HBV DNA阴转率较C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治疗24、48、72周A组和72周B组ALT复常率较C组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48、72周A组HBV DNA水平较B组显著下降(P<0.05),治疗72周HBV DNA阴转率和ALT复常率较B组显著升高(P<0.01)。三组血清HBeAg阴转率及血清转换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A组新的变异率低于C组(P<0.05),均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显著的抗病毒和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丁宁 《中国实用医药》2011,6(5):152-153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ADV)单药及其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对24例ADV单药及25例ADV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HBV DNA、ALT水平及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的差异。结果联用组的血清ALT复常率大于单药组,分别在24周、48周、7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的阴转率联用组也大于单药组,且在48周、7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48周之前两组HBV DNA的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周时,联合组的HBV DNA阴转率为53.33%,要显著高于单药组的47.37%(P<0.05);联合组的ALT复常率为76.67%,显著高于单药组的68.42%(P<0.05)。结论 ADV单药或联合拉米夫定均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CHB的有效方法,联合治疗的疗效要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种治疗慢性乙肝方案的临床疗效及所产生的经济效果。方法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97例慢性乙肝的3种治疗方案(A组:拉米夫定治疗;B组: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口服治疗;C组: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静脉滴注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从疗效看,在ALT复常率和HBeAg转阴率方面(3组复常率分别为78.95%、96.77%、100%;3组转阴率分别为23.68%、45.16%、64.29%),A组效果最差,与B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C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B组与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HBV—DNA转阴率方面(3组转阴率分别为71.05%、77.42%、89.29%),3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成本-效果比看,在获得相同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效果时A组花费的成本最低(分别为81.18元和90.20元);在获得相同HBeAg转阴率效果时C组花费的成本最低(167.08元)。结论在慢性乙肝患者治疗的3种方案中可优先考虑使用拉米夫定。当患者经济条件许可时,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静脉滴注亦是可取的较佳方案。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7,(29):4037-4041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患者的疗效,并研究疗效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LAM耐药慢性乙肝患者101例,均给予LAM+ADV联合治疗至少24个月,并行定期门诊或电话随访。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点杂交法检测各患者的HBV基因型,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比较随访第6、12、18、24个月时各基因型患者的病毒学应答(HBV-DNA清除率)和生化学应答[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血清转化率]情况。结果:无失访病例,随访率为100%。共检出HBV基因型2种,其中B型患者34例(33.7%)、C型患者67例(66.3%)。101例患者在上述各时间点的HBV-DNA清除率分别为34.7%、55.4%、79.2%、93.1%;随访第6个月时,B型患者的HBV-DNA清除率和累积HBV-DNA清除率均显著高于C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时间点各基因型患者HBV-DNA清除率、累积HBV-DNA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1例患者在上述各时间点的ALT复常率分别为40.6%、69.3%、82.2%、84.2%;各时间点各基因型患者ALT复常率、累积ALT复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1例患者在上述各时间点的HBeAg血清转化率分别为10.9%、19.8%、24.8%、29.7%;各时间点各基因型患者HBeAg血清转化率、累积HBeAg血清转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M联合ADV对LAM耐药慢性乙肝患者有效,且HBV基因B型患者的病毒学应答要早于C型患者。  相似文献   

8.
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的耐药性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WHO估计 ,至 2 0 0 0年全球范围内HBV携带者达 4亿人口[1] 。我国估计有 1 3亿慢性HBV感染者 ,其中 2 0 0 0万左右是需抗病毒治疗的慢性进展性肝病患者。近年抗病毒药物的发展使有效、系统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成为可能。新一代抗病毒药物核苷类似物对HBV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且不良反应少 ,是治疗慢性乙肝的一大突破。新近发展的核苷类似物主要包括两类 :一类是嘌呤类 ,如泛昔洛韦 (famci clovir,FCV)、喷昔洛韦 (penciclovir ,PCV)、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阿德福韦 (adefovir,ADV)…  相似文献   

9.
袁海霞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2):3381-3382
目的:评价国产阿德福韦胶囊[(名正TM)ADV]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入选患者常规口服ADV 10mg,每日1次,共治疗48周.治疗结束时检测HBV-DNA水平,血清标志物及肝功能变化.结果:本组20例治疗48周,完全应答3例,部分应答12例,总应答率75%(15/20).结论:ADV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肝患者,可在病毒学及生化学方面取得较好疗效,安全性好,价格低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与阿德福韦酯(adefovior,ADV)联合应用和单用ADV治疗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A、B2组,每组33例,分别以为ADV与LAM联合和单用ADV进行治疗。观察治疗12、24、36、48周时的丙氨酶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及血清学转换率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A组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V联合LAM较ADV单药治疗LAM耐药慢性乙肝患者有较好疗效,联合治疗可减少病毒突变及生化反弹,减少耐药性的发生,其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发生耐药的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在我科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247例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中肝功能及HBV DNA水平的变化,并对发生YMDD变异的患者临床特点进行总结.结果:247例患者中有42例发生YMDD变异,其中有28例患者出现肝炎突发,36例患者出现:HBV DNA反跳,但发生YMIDD变异后平均HBV DNA水平仍低于治疗前(P<0.05),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拉米夫定长期治疗过程中慢性乙肝患者耐药性的产生及由此引发的部分患者肝功能和病毒水平的反跳应引起临床医生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病毒携带的疗效。方法:将92例病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用拉米夫定100mg.d^-1。疗程52wk。治疗前后作肝功能。HBV-二对半HBV-DNA的测定。结果:治疗12wk时,治疗组与对照组ALT复常率的差异无的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HBV-DNA阴转率,治疗组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52wk时,治疗组ALT复常率和HBV-DNA阴转率分别为79.4%,74.0%,而对照组为46.9%和7.1%(P<0.05),结论:拉米夫定能有效地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拉米夫定治疗96例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刚  陈岳明  屠西安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18):1577-1579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96例CHB患者,口服拉米夫定100mg,qd。全程监测患者血清ALT,AST,BIL,HBV M,HBV DNA,HBV YMDD变异和HBV基因型。结果:拉米夫定治疗18个月总有效率为71.9%,eAg转阴与血清转换分别为16.7%和14.6%,HBV DNA转阴占53.1%,有39.6%下降10~2拷贝·mL~(-1),但是至18个月HBV YMDD发生变异者达31.3%;HBV B基因型和C基因型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7%,32.3%。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治疗CHB有效,但容易导致HBV YMDD区域突变。HBV B基因型的疗效优于C基因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ADV)联合干扰素α2b(INFα2b)治疗拉米夫定(LAM)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对LAM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例,给予INFα2b 500万IU,每周3次,ih,疗程为9个月,同时给予ADV片10 mg,qd,疗程为12个月;对照组41例,单用ADV片,用法、用量及疗程与治疗组相同。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HBV、DNA和甲状腺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恢复患者ALT水平、HBeAg阳性患者血清转换率及改善患者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在HBV-DNA转阴率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DV片联合注射用INFα2b治疗耐LAM的慢性乙型肝炎效果优于单用ADV。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加用或换用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拉米夫定(LAM)耐药HBeAg(-)/HBeAb(+)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LAM耐药HBeAg(-)/HBeAb(+)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6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6)予以ADV与LAM联合治疗,B组(20)单独用ADV治疗。分别在12、24、36、48周观察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再次发生病毒学突破率及不良反应。结果48周时,A、B两组间HBVDNA转阴率为77%比65%(P>0.05),ALT复常率为73%比65%(P>0.05),再次发生病毒学突破率为15.4%比0(P<0.05),A、B两组均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加用或换用ADV治疗LAM耐药HBeAg(-)/HBeAb(+)患者均有较好疗效,安全性好;同时加用ADV可明显减少病毒学突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两组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0例,A组75例,给予恩替卡韦(ETV)1.0mg,口服1次/d;B组75例,给予阿德福韦酯(ADV)10mg及拉米夫定(LAM)100mg,1次/d口服。观察各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在HBV.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等效果方面,两组的治疗方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两组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方案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西南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观察该地区HBV基因型对阿德福韦酯(ADV)治疗CHB24w病毒学应答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进行基因型检测,对其中58例ADV抗病毒治疗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5例HBV感染者,B型占58.9%(321例)、C型占40.9%(223例)。B+E型0.2%(1例)。ADV治疗12w时,B型组和C型组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68.6%和73.9%;两组HBV DNA中位数较基线分别下降2.4log10拷贝/ml和3.1log10拷贝/ml,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4w时,两组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85.7%和91.3%;HBV DNA中位数较基线分别下降2.7log10拷贝/ml和4.4log10拷贝/ml.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西南地区HBV基因型以B型、C型为主。基因型对ADV治疗的CHB病毒学应答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曹民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9):1439-1439
拉米夫定(LAM)问世以来,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病毒变异的问题日渐突出.拉米夫定耐药后,是单药序贯治疗还是联合治疗国内外专家意见不一.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本研究分别应用阿德福韦酯(ADV)联合LAM治疗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37例,并以恩替卡韦(ETV)单药序贯治疗LAM耐药的慢性乙肝患者26例作为对照.结果联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药序贯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对干扰素无效应答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序贯治疗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宪光  黄长形 《医药导报》2004,23(1):0039-0039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患者治疗的首要选择。对单一干扰素 (IFNα)治疗具抵抗性的慢性乙肝患者如何治疗 ,是有待解决的难题。笔者采用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 (Tα1 )与IFNα序贯疗法 (sequentialtherapy)使 2例对单一IFNα无效应答的慢性乙肝患者获得持久疗效。1 病例介绍例 1,男 ,18岁 ,慢性乙肝 6a ,血HBsAg ,HBeAg及抗 HBc阳性 ,HBV DNA每毫升 10 8拷贝 ,ALT 10 0~ 2 0 0U·L 1 ,给予拉米夫定 (0 .1g·d 1 ,po)联合Tα1 (1次 6mg ,每周 2次 ,im) 2 4周后 ,单用IFNα2b治疗 2 4周。前两药治疗 12周 ,HBV DNA <每毫升 10…  相似文献   

20.
韩涛  钱绍诚 《河北医药》2003,25(6):461-462
拉米夫定是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 ,能明显抑制HBV DNA的复制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 ,长期应用部分患者可出现HBV病毒变异[1 ] 。与拉米夫定相关的乙肝病毒变异的有关问题越来越为临床重视。现将近年来的进展综述如下。1 拉米夫定相关的YMDD(酪氨酸 蛋氨酸 天门冬氨酸 )变异拉米夫定为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 ,可竞争性抑制HBV DNA聚合酶 ,使HBV DNA延长终止 ,从而抑制HBV DNA的复制。拉米夫定治疗相关的变异多发生于HBV DNA聚合酶的活性区域 ,即YMDD位点附近 ,并可涉及附近区域 (第 5 0 1 5 45位氨基酸的区段 )。YMDD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