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应用掌背六种类型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方法 采用拇指桡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第一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示指及中指近节,第二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中指.第四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环指,小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小指及环指近节.皮瓣切取的最大面积达5.0cm~3.5cm.结果 本组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结论 该类皮瓣血供可靠,创伤小,操作简单,易被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5种带皮神经的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5种带皮神经的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拇指尺或桡背侧皮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中指尺侧或环指桡侧指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腹缺损28例,皮瓣均含有感觉神经,皮瓣切取的最大面积5.5 cm×3 cm。结果28例皮瓣全部成活,经6~12个月随访,拇指指腹外形及感觉功能恢复优良,指腹两点辨别觉5~12 mm。结论严格选择适应证,5种带感觉神经的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单,可较好的恢复拇指指腹的外形和感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手指皮肤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对32指手部不同部位的皮肤缺损采用了不同的皮瓣修复。其中皮神经岛状皮瓣逆行转位重建拇指感觉功能16指,中指尺侧岛状皮瓣加示指背侧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拇指套脱伤2指,中环指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拇指撕脱伤4指,以手指一侧指背动脉为轴转位修复手指掌侧近中节皮扶缺损10指。结果:除有一例拇指皮肤边缘部分坏死外,其余全部成活。经随访6个月-7年,拇指及指掌侧皮瓣的质地、外观、功能、长度和感觉良好。结论:皮神经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中指尺侧岛状皮瓣加示指背侧岛状皮瓣转位,中环指岛状皮瓣及指背皮瓣转位修复拇指损伤及手指掌侧近中节皮肤缺损,方法简单、可靠,手指的外观、感觉、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吻合神经的拇指尺背侧皮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示指末节桡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示指末节桡侧软组织缺损病例,采用拇指尺背侧皮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逆行移位至拇指近节近端尺侧,屈曲示指末节贴紧拇指近节尺侧固定,吻合拇指尺背侧皮神经与示指桡侧指固有神经,皮瓣带蒂修复创面,2、3周后断蒂。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耐磨;指端饱满,色泽正常,两点辨别觉6.4 ̄9.6mm,11例感觉恢复至S3,4例至S4,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应用吻合神经的拇指尺背侧皮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术后效果良好,是修复示指末节桡侧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带拇背侧桡、尺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利用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并将皮瓣内皮神经与受区内指神经行外膜吻合,重建受区感觉。结果 101例皮瓣中,97例皮瓣均成活,1例皮瓣坏死,3例皮瓣部分坏死,经吻合神经后皮瓣,能恢复部分感觉。结论 该皮神经皮瓣手术操作简单,皮瓣外形好,部分皮瓣能恢复感觉,是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远端蒂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利用带拇指桡背侧或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软组织缺损12例、拇指掌侧和背侧皮肤缺损6例。结果 18例皮瓣全部成活,经6个月~2年随访,皮瓣色泽及外形良好,拇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远端蒂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具有操作简单、成活率高、外形恢复满意等优点,是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分析利用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外伤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7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27例因外伤所致拇指指腹、指端侧方缺损患者,采用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结果 27例移植皮瓣完全成活;切取的皮瓣面积为1.5 cm×2.5 cm~2.0 cm×3.0 cm,游离神经血管蒂长为2.0~2.5 cm,游离神经近端2.0 cm,并与受区指固有神经吻合;术后随诊6~12个月,拇指外形饱满,吻合神经的两点辨别觉为8~12 mm,手指运动功能满意.结论 采用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缺损,手术操作较为简单,术式创伤小,术后伤指功能恢复快,临床效果好,值得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拇指背桡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拇指软组织缺损患者利用拇指背桡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其中修复感觉神经4例。缺损面积:1.8cm×3.0cm~2.5cm×3.0cm;皮瓣面积:1.8cm×3.0cm~2.5cm×3.0cm。结果 20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外观良好,不臃肿。患者均获随访3~6个月,拇指屈伸功能恢复良好。4例修复神经者感觉恢复至S2,两点辨别觉达6~12mm。结论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不损伤供区主干血管,手术简便,创伤表浅,皮瓣质地柔软,厚薄适中,供区相对隐蔽,能够重建指腹感觉,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修复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9.
第二掌背动脉双轴点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临床应用第二掌背动脉双轴点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利用第二掌背动脉远端穿支和进入掌背筋膜皮瓣近端的第二掌背动脉近端穿支附近的小血管分支,形成两个旋转点的第二掌背动脉双轴点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拇指、环指、小指背侧皮肤缺损各1例,示指、中指背侧皮肤缺损各2例,中指掌侧皮肤缺损2例。急诊手术7例,急诊延迟手术2例。结果9例皮瓣全部成活,修复的手指外形满意,指关节伸屈同健侧。结论第二掌背动脉双轴点逆行岛状筋膜皮瓣旋转范围比第二掌背动脉岛状皮瓣大,可修复手较大范围内的创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带血管神经蒂的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2001年至2008年,共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71例。分别应用交腹皮瓣、食指背侧岛状皮瓣、拇指桡背侧皮瓣、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瓣、游离趾腹皮瓣修复缺损,并进行对比研究。其中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瓣应用13例,皮瓣设计在大鱼际区桡侧,以拇指桡掌侧动脉为蒂,旋转点在指间关节以近。皮瓣面积最大4.1cm×2.8cm,最小2.2cm×1.5cm,10例行皮神经与指神经吻合。术后10d开始功能锻炼。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拇指的色泽、外形、质地、出汗情况及综合感觉,拇指指腹痛觉、触觉、两点辨别觉及运动功能等。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以最后一次复查为准,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皮瓣的皮肤色泽、外形、质地、出汗及综合质地感觉均优于交腹皮瓣及食指背侧皮瓣,与拇指桡背侧皮瓣、趾腹游离皮瓣优良率相似。结论应用带血管神经蒂的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血供可靠,能恢复感觉,修复后功能及外形均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利用岛状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四肢远端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利用岛状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四肢远端创伤38例,其中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4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5例,足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例,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8例。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4例,前臂后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4例。术前运用彩色超声血流成像技术探查供血穿支位置、管径、血流及伴行静脉,评价血管质量,为皮瓣设计提供参考。结果 34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远端1cm坏死,1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中末1/3坏死,创面愈合。2例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远端局部坏死,换药后创面愈合。结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足远端创伤,成活率较高,操作简单,可较好地满足手足形态恢复和功能重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张华胜  孟宏  黄建华 《吉林医学》2011,(18):3776-3776
目的:探讨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对13例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采用拇指背尺、桡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结果:13例完全成活。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9个月。拇指外形基本恢复,功能均良好。其中,优4例,良9例。结论: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操作简便,符合就近修复原则,是修复是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拇指腹软组织缺损 33例采用鱼际带蒂皮瓣 3例 ,指侧方岛状皮瓣 8例 ,示指背侧岛状皮瓣 6例 ,足趾游离皮瓣 4例 ,带血管神经蒂的大鱼际皮瓣 7例 ,第一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的逆行岛状皮瓣 5例修复。结果 :所有皮瓣全部成活 ,随访 6~ 12个月 ,除鱼际带蒂皮瓣修复后无感觉外 ,其余 5种方法修复后拇指腹平均两点辨别觉为 3.2±0 .3mm。由于足趾游离皮瓣复杂、创伤大等缺点 ,故明显较其它方法技术要求高。指侧方岛状皮瓣需牺牲一侧指神经、血管 ,术后供区遗留疤痕 ,影响关节活动及美观。结论 :单纯拇指腹软组织缺损应首选第一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的逆行岛状皮瓣予以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吻合掌背皮神经的拇指背尺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疗效。方法:对21例拇指指端指腹缺损,行吻合掌背皮神经的拇指背尺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术后辅以感觉再训练。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平均随访10个月,感觉恢复S5为12指,S4为5指,S3为4指;皮瓣两点辨别觉正常为15指,减退为6指。结论:应用吻合掌背皮神经的拇指背尺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术后积级进行感觉再训练,是促进皮瓣感觉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武朱明  许瑾  李勇  杨蔚 《安徽医学》2009,30(6):599-600
目的探讨骨间前血管前臂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运用含前臂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的骨间前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严重损伤。结果临床应用5例皮瓣成活,术后形态及功能好,效果满意。结论骨间前血管前臂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修复手部损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手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热压伤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手指热压伤伴肌腱及指骨外露患者36例共47指。应用拇指背侧皮神经、掌背皮神经、指固有神经背侧支、尺神经手背支的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并将皮瓣内皮神经与受区内指神经行外膜吻合,重建受区感觉。结果 转位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出现1例轻度感染,3例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及清创后愈合良好;经吻合神经后,皮瓣能恢复部分感觉。结论 手部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手术操作简单、可一次完成、皮瓣外形良好,部分皮瓣能恢复感觉,是修复手指热压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指近节桡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和虎口区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食指近节桡背侧岛状皮瓣移位术42例,其中修复拇指腹缺损28例,修复拇指背缺损12例,修复虎口缺损2例。结果:皮瓣完全成活38例,放弃2例,完全坏死及部分坏死各1例。结论:食指近节桡背侧岛状皮瓣供血血管为食指桡侧指动脉及第一掌背动脉间互相代偿,处理时应根据术中情况灵活选择供血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带神经双叶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掌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根据14例拇指掌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创面的大小,在中指尺侧、环指桡侧设计带神经双叶指动脉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患处,供区创面植皮修复。结果:14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1~38个月手指外形满意,感觉、功能良好。结论:应用中指尺侧环指桡侧带神经双叶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掌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创面,克服了常见皮瓣的缺点,且具有设计合理、切取转移方便、供受区邻近组织结构合理、修复后外形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带前臂外侧皮神经、尺神经腕背支、腓肠神经、腓浅神经营养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足部位烧伤后软组织缺损创面 10例。皮瓣面积最大 11cm× 10cm ,最小 5cm× 4cm。结果  9例皮瓣完全成活 ,1例部分成活。随访 6~ 17个月 ,皮瓣质地优良 ,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 此类皮瓣血供充分 ,不牺牲主干血管 ,切取容易 ,旋转弧度大 ,能够满意地修复手足附近烧伤后软组织缺损创面。  相似文献   

20.
拇指皮肤的缺损,多采用带蒂皮瓣修复,如:食指固有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邻指皮瓣等。自1992年Bertell提出了以手部皮神经旁伴行血管供血的皮神经逆行皮瓣。主要为桡神经浅支和尺神经背侧支,为此,我科在对手部皮神经伴行血管为蒂岛状皮瓣进行显微解剖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特别是拇指末节桡侧的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