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及雷米普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时血脂、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ACS患者分为对照组、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及30d干预后患者血清CRP和血脂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30d后,对照组与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血脂水平无明显降低(P>0.05),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组血脂水平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P<0.05);4组ACS患者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组CRP水平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P<0.05),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组CRP水平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有显著降低(P<0.05);血清CRP水平与TC、LDL-C水平的变化无相关性。结论:ACS的发生与机体炎症反应激活有关,在ACS早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迅速降低血清CRP和血脂水平,且这是一种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抗炎效应。  相似文献   

2.
刘军委 《中原医刊》2009,(12):23-2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忽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血脂的影响。方法7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后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IDL—C)。结果治疗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血清CRP和TC、TG及LDL—C浓度显著降低(P均〈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CPR水平增高,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脂和CRP,升高HDL—C。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治疗符合标准的ACS患者112例随机分为10mg/d阿托伐他汀组和20mg/d阿托伐他汀组,同时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CRP、血uA和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CRP、血U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轻度升高,20mg/d阿托伐他汀组效果更好,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除均能有效降低ACS患者血脂水平外,同时具有抗炎、降低UA作用,其降低CRP〈UA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对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一定的作用。20mg/d阿托伐他汀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抗炎作用。方法:9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mg/日治疗组(治疗1组)和阿托伐他汀40mg/日治疗组(治疗2组)。结果:3组病例治疗后血压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2组和治疗1组治疗后血脂、血清CRP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治疗2组血清CRP治疗后下降更明显,与治疗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原发高血压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可迅速、明显地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具有抑制炎症的作用,且剂量偏大可能获得更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5.
张东旭 《西部医学》2009,21(10):1690-169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54例U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治疗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连续用药8用。测定给药前及治疗8周后患者血脂水平及血清hs—CR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脂、hs—CRP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均较治疗前下降,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O.05),hs-CRP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均能够在调脂的同时显著降低UA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且较大剂量用药的作用更显著。使用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UA具有更好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尚晓斌  梁艺  黄学成  王琦武 《广西医学》2009,31(8):1086-108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85例ACS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脂联素和hs-CRP水平;将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d,ACS对照组40例仅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脂联素和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ACS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而血清hs-CRP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8周与治疗前比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ACS对照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均显著升高,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与ACS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脂联素水平更高,而血清hs—CRP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患者的血清脂联素与h8-CRP呈负相关(r=-0.348,P=0.013)。结论ACS患者血清脂联素下降和hs—CRP升高在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起重要作用。阿托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可通过降低血清hs—CRP及升高脂联素等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减轻ACS患者粥样斑块内的炎症。  相似文献   

7.
樊淑敏 《中原医刊》2011,(14):50-5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4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清h—CRP和IL-6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CI患者血清hs—CRP和IL一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N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并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高华  费天彬 《中原医刊》2009,(13):80-81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对极高危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和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128倒极高危冠心病患者根据是否使用阿托伐他汀及其用量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与非阿托伐他汀对照组,对三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治疗期间临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下降水平均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升高水平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P〈0.05);而阿托伐他汀强化组较阿托伐他汀常规组,TC、TG、LDL—C及HDL—c水平改善更加明显。对照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47.5%)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21.5%,15.2%)。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相对减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29.0%)。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调节极高危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及降低其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强化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的氟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其对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将60例U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观察组口服80mg氟伐他汀缓释片,对照组口服40mg氟伐他汀胶囊,疗程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疗效、血清hs—CRP以及血脂谱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血脂水平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uA早期口服氟伐他汀缓释片,能明显抑制uA的炎性反应,降低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短期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对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s-9)水平的影响。方法67例ACS患者随机分为:①对照组(22例);②阿托伐他汀20婵治疗组(22例);③阿托伐他汀40mg治疗组(23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后hsCRP及MMPs-9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加嘲治疗组和20mg治疗组治疗后hsCRP及MMPs-9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3d后,阿托伐他汀40mg治疗组患者hsCRP和MMPs-9水平分别下降39.3%,31.4%;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组则分别下降25.8%,19.4%。40mg治疗组较20mg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ACS具有明显的抗炎,稳定斑块的作用,且剂量偏大可能具有更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对C反应蛋白(CRP)影响,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00例老年ACS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常规组51例(10mg/d)和治疗组49例(20mg/d),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7d、15d、30d的CRP变化、冠脉事件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7d后CRP比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1)。发生冠脉事件治疗组7例(14.29%)比常规组12例(23.53%)显著减少(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早期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AC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唐晓君 《河北医学》2013,19(4):492-49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黄芪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等治疗,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胶囊和黄芪。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UAER、24h尿蛋白定量和Cr,以及血清CRP、IL-6和TNF-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较治疗前上述指标水平均下降(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黄芪辅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减轻微量白蛋白尿和肾脏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短期内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入院后24h内予常规治疗(溶栓剂、抗凝剂、ACEI、B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硝酸酯类等)的4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正常体检者23例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及治疗5d后检测血浆BNP、血脂。结果常规治疗组与强化治疗组ACS患者入院治疗前后的血脂TC、TG、HDL及LDL-C水平无差别(P〉O.05)。常规治疗组与强化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血浆BNP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治疗5d后,常规治疗组及强化治疗组血浆BNP水平有差别(P〈0.01),且强化治疗组更为显著(P〈0.01)。结论ACS急性发病期存在心功能障碍;阿托伐他汀强化及常规短期治疗对ACS患者均能降低血浆BNP水平;这种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可能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4.
袁彬  冯凯 《吉林医学》2011,(32):6794-6796
目的:观察泰脂安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7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36例)和泰脂安组(36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氟伐他汀组口服氟伐他汀40 mg/d,泰脂安组口服泰脂安9粒/d。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CRP、TNF-α和IL-6浓度显著下降(P<0.05),氟伐他汀组CRP浓度下降较泰脂安组显著(P<0.05),两组TNF-α和IL-6浓度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泰脂安胶囊具有抗炎和稳定斑块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CRP)、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每组33例。另选择同期健康查体者25例作为对照组。调查所有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以及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CRP、GMP140、肱动脉舒张功能(FDM)。结果:治疗1、2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治疗后TC、LDL-C较治疗2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组治疗前CRP、GMP140高于对照组,FDM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组治疗后CRP、GMP140降低,FDM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治疗后GMP140较治疗2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能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症反应、血小板聚积,改善患者血脂状况和内皮功能,且瑞舒伐他汀降低血小板聚积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效果,以期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将11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同时研究组给予20 mg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1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hsCRP水平均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5 d,研究组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研究组在LDL-C和TC达标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使用较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以有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其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措施而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其对ACS炎症抑制和斑块稳定的作用。方法: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常规治疗组予常规药物治疗,但不用降脂药物;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40mg/d,口服疗程2个月。治疗后7天及30天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7天,阿托伐他汀组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常规治疗组无明显变化;治疗后30天,常规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降至正常,而阿托伐他汀组血清hs-CRP水平降低程度较常规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ACS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具有抑制炎症和稳定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53例ACS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测定治疗前、治疗4周后CRP和MMP-9水平。结果2组治疗前CRP和MMP-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RP和MMP-9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观察组MMP-9和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CRP及MMP-9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