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性、甲襞微循环的改变及加味四君固本汤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恶性肿瘤患者56例,口服加味四君固本汤治疗,以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和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患者全血液黏度、红细胞电泳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红细胞比容显著低于正常人(P<0.05,P<0.01),而血浆黏度及血沉无明显变化,经加味四君固本汤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异常指标均有不同改善(P<0.05,P<0.01);恶性肿瘤患者存在明显的微循环改变,主要表现在毛细血管管径缩小,管袢形态异常,袢周出血,经加味四君固本汤治疗后,管袢晰度变清,血流速度加快,红细胞聚集性减小,加权积分法示治疗前后微循环有显著性改变(P<0.05,P<0.01)。结论: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的改变是静脉注射恶性肿瘤患者的重要病理特征,加味四君固本汤对恶性肿瘤患者血瘀障碍可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观察四种心血管疾病患者516例的甲皱微循环改变,并与475名正常人作对照,结果四种疾病的微循环障碍均明显高于正常人。高血压微循环障碍的主要特征是微血管硬化现象;冠心病除此现象外,RBC聚集,血粘滞性增高、血流缓慢亦为其特征;风心的微血管受损程度较轻;而血管通透性明显增高则是心肌炎的主要特征。因此在常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同时,合并用疏通微循环类药物,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甲臂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改变,探讨地奥心血康及复方丹参治疗本病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100例冠心病患者经地奥心录及复方丹参片治疗前后差甲臂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100名正常人对照,用χ^2及u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前患者甲臂微循环16项指标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液流变学6项指标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二者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  相似文献   

4.
祖国医学多将类风湿性关节炎(RA)归入“痹证”,久痹可致瘀。为探讨痹证之“瘀”与RA时微循环改变的关系,我们对经风湿病专科确诊的8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甲皱微循环进行了观察,并与101例正常人甲皱微循环做了比较,结果如下。1.管袢清晰度清晰者49例,尚清晰者34例,模糊者1例,与正常人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5.
田迎棠 《中原医刊》2006,33(12):45-45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癌患者在初发与复发转移时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上消化道癌初发组163例与复发转移组112例在治疗前做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测定,并与正常人数据作相互比较分析。结果在血沉、全血粘度比、血沉方程K值方面,两组病人与正常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初发组与复发转移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微循环瘀血方面,复发转移组较初发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消化道癌患者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改变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应重视对其观测和改善性治疗,减缓疾病的发展,防止转移扩散。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124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及44例正常人进行红细胞变形能力和甲皱微循环观察分析发现,流行性出血热各期红细胞变形能力和甲皱微循环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且二者的异常程度与临床病情轻重呈正相关。该两项检测对出血热的病情轻重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系统的血液流变学研究方法,观察了245例各期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同时观察其甲皱微循环和血脂的变化,并与116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表明:高血压患者存在着显著的血液高粘滞状态,表现为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全血还原粘度均明显升高(P<0.001)。这种改变在高血压Ⅰ期即已存在,随着病情发展而加重。同时伴有HCT、EER及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明显异常(P<0.01)各期高血压患者均出现明显的甲皱微循环障碍,主要表现为毛细血管袢的严重畸型及其内血流速度缓慢。本结果证实了高血压病理过程中存在着血液流变学异常及微循环障碍。这种改变与病情发展有关。提示其对高血压病理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改变,探讨地奥心血康及复方丹参治疗本病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100例冠心病患者经地奥心血康及复方丹参片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100名正常人对照,用χ2及u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前患者甲襞微循环16项指标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液流变学6项指标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二者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有明显的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学异常;经地奥心血康及丹参治疗后二者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表明二药治疗本病的作用机理为改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其血流灌注量,促进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对63例阳虚淡白舌患者进行了唾液生化,舌苔细胞学及舌尖微循环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阳虚患者舌面pH值偏碱性;唾液钠及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舌苔细胞巴氏染色见到较多过度角化的上皮细胞;PAS及酯酶染色,可见上皮细胞浆内糖原及非特异性酯酶明显高于正常人;特异性酯酶染色及脂肪染色正常人见到较多的中性粒细胞,而阳虚患者见到较多的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阳虚患者表现舌蕈状乳头内血流充盈不足,舌血流量减少的舌尖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0.
报告21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甲皱微循环改变与288名正常人相比较,结果表明,患者的十二项指标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且有微血管的排列、袢顶宽度、微血流流速及出血等四项指标的异常率有随病情的加重而递增的趋势(P<0.05)。正常人,慢支、肺气肿及肺心病患者的微血管袢数目、管袢长度、管袢顶宽及动静脉管径等五项指标,经相关分析,均值有随病情的加重而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自拟的活血行气汤治疗高海拔地区血管性头痛284例,治愈96例(32.4%),显效172例(62%),无效16例(5.6%),总有效率为94.4%。服药期间患者无不良反应,疗程最短5天,最长45天,平均为12天。治疗前后并对患者进行舌尖及甲皱微循环检查,发现治疗前患者多有微循环障碍。治疗后微循环血管清晰度增高,管袢开放数目增多,色泽变红,异形管袢数目明显减少,管袢渗出及出血减少或消失,血流速度增快。以上数据经统计学处理P<0.01。说明活血行气汤可改善患者的微循环,推测这是该方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的主要原因。该观察也提示微循环障碍是血管性头痛病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病理变化,因而认为舌尖甲皱微循环检查可作为血管性头痛的诊断及活血化瘀法治疗的一项较好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2.
对75例正常人,270例临床常见病不同证候的唇微循环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不少临床常见病均可见唇微循环的明显改变,唇微循环的变化与中医证候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作为微观望诊内容,唇微循环的检测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中医唇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老年Ⅱ型糖尿病(NIDDM)患者甲襞微循环特征。为应用改善微循环药物治疗NIDDM提供依据。方法 用微循环显微镜彩色电视系统观测42例NIDDM患者及20例正常人甲襞微循环并以综合定量评价法分析观测结果。结果 糖尿病组肉襞微循环在管袢形态、血液流态、袢周状态方面显著异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微循环障碍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相关联,积极改善糖尿病患者微循环障碍应成为糖尿病整体治疗的重  相似文献   

14.
对168例胃脘痛患者及40例正常人进行唇粘膜微循环检测发现,胃脘痛患者的唇粘膜微循环有异常改变,尤其以血瘀证最为明显。表现为管袢排列紊乱,红细胞聚集,渗出明显,血色暗红,血流流态异常,瘀血管袢增多(>45%),畸形管袢增多(>70%),扩张管袢增多(>40%),管袢数日减少(<4根/mm)等,与正常组及无瘀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为胃脘痛血瘀辨证提供了参考依据。通过对不同病程组间唇粘膜微循环异常积分比较发现,病程越长微循环障碍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5.
倪剑  孙益年 《浙江医学》1997,19(4):214-215
近年来微循环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而采用微循环显微镜对斑秃患者头部斑秃区进行微循环的研究,国内还未见报道。我们对60例斑秃专科患者头部秃发区与50例正常人头部皮肤进行了系统的微循环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128例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并与36例正常人比较,观察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之间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差异。方法:观察组128例高血压病患者,对照组36例正常人。结果:两组比较,高血压病患者中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有显著差异(P<0.05),3级高血压患者差异更大(P<0.01)。结论: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可导致微血管的病变,并使高血压病进一步加重。在平稳降压的同时,应重视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能引起眼部很多组织改变是众所周知的,其主要改变为视网膜病变,不过用检眼镜观察视网膜病变尚可,而对微血管变化观察则较困难,荧光血管造影虽然能发现微血管变化,但需要一定医疗没备,目前一般医院尚不易做到。观察球结膜微循环不需要特殊设备,简单易行,是了解微血管改变的很好部位。我们观察了130例(260眼)糖尿病人球结膜微循环的改变,并与眼底改变做了对比,亦和正常人球结膜微循环改变做子对比,现初步报告如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的血流变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本地区糖尿病患者的血流变学表现。方法:使用血流变学检测仪分别检测了180例正常人、106例糖尿病患者的血流变学指标。结果:与正常人比较糖尿病的血流变学参数有所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糖尿病的微循环改变,可为早期防治血管疾病及并发症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9.
110例肝病患者不同肝血流图分型与甲襞微循环改变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王红梅,杨荣华肝病患者其肝脏微循环改变与外周微循环改变是否有关。为探讨这一问题,我们从1995年起对我院诊治的肝病患者同时进行肝血流及甲襞微循环探测,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  相似文献   

20.
用心血管功能测定仪研究了30例慢性肾衰患者血透不同阶段的心功能情况及促红细胞生长素对其心血管功能和微循环的影响。结果:20例血透时间小于4月尿毒症患者的心搏出量、心输出量和心脏指数均低于10例血透1~3年的患者。所有患者微循环半更新率、微循环半更新时间均比正常人高,而血管顺度比正常人低。10例血透患者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后,心搏出量、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微循环半更新率降低,而血管外周阻力、微循环半更新时间增加。提示长期透析能使心功能改善;促红素能改善患者高动力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