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偏头痛患者血小板和血浆5—HT含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余海  殷宗健 《北京医学》1992,14(3):134-136
本文对21例偏头痛患者血小板和血浆5-HT含量和血小板聚集率在发作期和间歇期的变化做了观察,结果表明:偏头痛患者血小板5-HT含量无论是发作期还是间歇期,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高(P均<0.01);血浆5-HT含量在发作期显著低下(P<0.01),而间歇期显著增高(P<0.01);血小板和血浆5-HT比值在发作期明显增高(P<0.01),间歇期无明显变化(P>0.05)。血小板诱导聚集在发作期和间歇期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我们认为偏头痛患者血小板和血浆5-HT含量及比值异常可能与其发病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慢性肺心病(急性及缓解期患者各38及15例)血中胺类介质及环核苷酸变化的初步观察,结果表明:1)本病急性期全血His、5-HIAA及血浆cAMP、cGMP均明显高于于正常而。5-HT则低于正常;2)本病缓解期全血His、5-HT均正常;3)无肺心病肺炎血His正常,5-HT降低而5-HIAA则升高;4)肾功不全肺心病血His、5-HT及5-HIAA均升高,而肾功正常时仅血His及5-HIAA升高,5-HT降低;此外观察了肺性脑病、人工呼吸器对上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定量检测狼疮肾炎(LN)患者的sHLA-Ⅰ类分子水平,并对其变化的可能机制从分子水平作初步探讨。方法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血浆的sHLA-Ⅰ类分子水平;RT-PCR检测PBMCHLA-Ⅰ类分子α链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23例LN患者的血浆sHLA-Ⅰ类分子水平为(961.40±324.24)μg/L,LN患者与正常人相比明显增高(P<0.01);LN患者PBMCHLA-Ⅰ类分子α3结构域-C末端及变位剪接片段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P<0.05)。结论LN患者血浆的sHLA-Ⅰ类分子水平明显增高,增高的可能机制之一是PBMCHLA-Ⅰ类分子α链变位剪接,使得39KD的sHLA-Ⅰ类分子增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扎鲁司特在支气管哮喘治疗前后对血清IL - 5水平的影响 ,探讨其在支气管哮喘防治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 5 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 (哮喘组 ,其中 30急性发作期 ,2 0例非急性发作期 )治疗前后、2 5例正常人 (对照组 )的血清IL - 5水平。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期、非急性发作期血清IL - 5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1)。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清IL - 5水平又明显高于哮喘非急性发作期 (P <0 .0 1)。哮喘组治疗前血清IL - 5水平比治疗后显著增高 (P <0 .0 1)。结论 血清IL - 5促进EOS的分化、粘附 ,增加嗜碱粒细胞释放组胺 ,导致气道炎症的发生。观察血清IL - 5水平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支气管哮喘前后的动态变化对于评价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病情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的抗炎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HLA—Ⅰ类分子的定量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定量检测湖南SLE患者的sHLA-Ⅰ类分子水平。方法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血浆的sHLA-Ⅰ类分子水平。结果血浆sHLA-Ⅰ类分子水平26例活动期SLE患者为970.46±342.79μg/L,29例非活动期SLE患者为719.93±102.24μg/L,37例正常人为558.18±189.69μg/L,与正常人相比SLE活动期(P<0.01)和非活动期(P<0.05)均明显增高,且活动期明显高于非活动期(P<0.01)。结论活动期和非活动期SLE患者血浆的sHLA-Ⅰ类分子水平明显增高,且活动期增高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用荧光法测定42例肺心病急性期血浆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5-HT、5-HIAA 值显著高于支气管炎发作期和对照组;肺心病缓解后,5-HT、5-HIAA 值显著下降.肺心病伴呼吸、心脏衰竭及肾功能不全者5-HT 值高于无并发症患者,5-HT 显著升高的肺心病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125例血吸虫病患者用聚乙二醇沉淀物组份分析法进行了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及血靖分补体C_3等项目的检测。发现:(1)晚血患者的各种CIC(IgGco、IgMco、IgAco)的均值均明显高于正常人,且其中腹水型的均值明显高于肝脾肿大型,而一般慢血患者则在正常范围。(2)慢血患者的IgGco、IgMco、C_3co的均值较正常人轻度升高,未能检出IgAco,而晚血患者的IgGco、IgMco、IgAco、C_3co的值皆显著高于慢血患者和正常人,且以其中的腹水型增高得尤为显著。(3)晚血的血清C_3均值略低于正常人,C_3的降低率明显高于慢血,而C_3co的水平则与正常血清C_3相反,其均值显著高于正常人。上述结果不仅表明变态反应参与血吸虫病的发病机理,而且证实了有补体参与的第Ⅲ型变态反应在血吸虫病的发病机理起一定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血吸虫病患者CIC的检测对于研究血吸虫病的发病机理、临床分型、病情的判断诸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BS(腹泻型)患者肠黏膜5-HT、5-HT_3R(5-羟色胺3受体)水平的变化,从而为研究D-IBS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依据,为治疗D-IBS提供分子靶点。方法对24名正常人和40例D-IBS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分别取回肠末端及直乙状结肠黏膜标本各1块。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HT阳性细胞及5-HT_3R的表达情况。结果 D-IBS组回肠末端肠黏膜的5-HT阳性细胞数及5-HT_3R的表达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D-IBS组结肠黏膜的5-HT阳性细胞数和5-HT_3R的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结论 5-HT信号系统的异常是D-IBS发病机制之一,且异常主要表现在D-IBS患者的结肠黏膜组织。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110名正常人和110例冠心病患者血脂测定,并求出三项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即 AI-Ⅰ(HDL-C/TC)、AI-Ⅱ(LDL-C/HDL-C)及AI-Ⅲ[(TC-HDL-C)/HDL-C]等。结果表明职业性体力活动者男女 HDL-C 水平明显高于坐、立工作者(P<0.01);冠心病组 HDL-C 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005),AI-Ⅲ比值明显增高(P<0.0005)。说明习惯性体力活动对调节正常人血脂,尤其对消除肥胖、提高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起到一定影响,有利于控制冠心病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测定正常人及胃癌、慢性胃炎(浅表性或萎缩性)患者的血、唾液按刘氏及Shellenberger方法测定5—羟色胺(5-HT)与5—羟吲哚乙酸(5—HIAA)的含量,其正常参考值(x±S)分别为:血液0.151±0.04μg/ml与0.194±0.07μg/ml;唾液0.0745±0.05μg/ml与0.1096±0.05μg/ml.与正常值比较,患者血中5-HT及5-HIAA量均增高(p<0.01),而唾液中仅5-HIAA增高(p<0.05).经胃镜抽取胃液作5-HT及5-HIAA测定则胃癌患者胃液中5-HT含量(x±S)为0.2834士0.1436μg/ml,显著高于慢性胃炎患者胃液中的含量(p<0.05),但二者5-HIAA含量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用荧光法定量测定71例偏头痛患者血浆5-HT含量.观察到三型偏头痛患者血浆5-HT含量分别为:典型偏头痛83.43±10.03ng/ml、普通型偏头痛85.94±19.07ng/ml、丛集性头痛87.27±19.17ng/ml,均高于对照组的5-HT含量(60.16±7.24ng/ml).同时观察到前两型偏头痛患者无论发作期和间歇期血浆5-HT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各型发作期与间歇期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2.
林少达  林楚佳  郭美云  刘兴材 《广东医学》2003,24(10):1044-1045
目的 探讨糖尿病及其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血小板 5 -羟色胺 ( 5 -HT)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磷光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 43例 2型糖尿病的患者 ,49例 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和 3 5例正常对照组的血小板5 -HT和血浆 5 -羟吲哚类物质 ( 5 -HIS)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组血小板 5 -H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组血小板 5 -HT明显低于 2型糖尿病组 (P <0 0 0 1)及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与收缩压、舒张压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血小板的激活、释放 5 -HT可能在 2型糖尿病及其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们曾发现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血清中IgE 的水平,间接肥大细胞脱颗粒阳性率,特异性嗜碱细胞脱颗粒阳性率和血清中组胺水平,均显著地高于正常人。而血浆中cAMP 的水平显著地低于正常人。从而表明,EHF 的发病过程中,可能有Ⅰ型变态反应的参与。本文探讨了EHF 病人嗜碱性白细胞特异性组胺的释放规律,更进一步证实了Ⅰ型变态反应在EHF 发病中的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联合苯甲酸利扎曲普坦口服治疗急性发作期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5-羟色胺(5-HT)、P物质(S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在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急性发作期偏头痛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予以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10 mg口服,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刺络拔罐法治疗,5 d 1次,4次为1个疗程;两组均观察20 d。两组治疗前进行24 h生活质量问卷(24 hMQOLQ)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于治疗后2 h及24 h进行VAS评分,治疗24 h后进行24 hMQOLQ评分;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5-HT、SP、HCY的水平。结果:观察组即时疗效有效率87.7%,高于对照组6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24 hMQOLQ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 h、24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P、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5-H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发作期偏头痛患者应用刺络拔罐联合苯甲酸利扎曲普坦口服治疗,能快速止痛,减少疼痛发作,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浆5-HT、降低SP及HCY而调节神经-内分泌-炎症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出血热病人血消中IgE 含量、嗜碱性白细胞脱颗粒阳性率和组胺含量显著地高于正常人,cAMP的水平显著地低于正常人,从而提出EHF 的免疫学发病机理可能有Ⅰ型变态反应参与。为此,我们应用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法进一步检测EHF 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E 水平,结果表明阳性率极显著地高于正常人。从而进一步证实了EHF 的免疫学发病机理有Ⅰ型变态反应参与。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ECP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激素治疗对哮喘患者血清ECP水平的影响。方法 应用荧光酶标法测定正常人及发作期哮喘患者应用激素治疗前后及缓解期哮喘患者血清ECP水平的变化。结果 正常人ECP含量为 4 82± 3 39μg/L ;35例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治疗前ECP含量为 2 4 4 6± 34 0 μg/L ;治疗后ECP含量为 8 4 3± 5 4 2 μg/L ;4 5例缓解期哮喘患者ECP含量为 11 2 4±4 36 μg/L。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 ,缓解期血清ECP水平均高于正常人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血清ECP含量可以作为监测哮喘抗炎治疗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NO、vWF和DD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一氧化氮 (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及D 二聚体 (DD)的变化 ,了解它们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 ,测定4 0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2 3名正常人血浆NO、vWF和DD水平。结果 糖尿病 (无并发症 )患者血浆NO水平( 4 7.6 4± 18.38μmol/L)明显低于正常人 ( 75 .4 9± 15 .6 6 μmol/L ,P <0 .0 1) ,vWF水平 [( 4 9.4 6± 7.93) % ]明显高于正常人 [( 2 3.6 9± 3.6 3) % ,P <0 .0 1],DD水平 ( 1.0 3± 0 .0 9mg/L)明显高于正常人 ( 0 .2 5± 0 .36mg/L ) ;糖尿病并发肾病患者血浆vWF水平 [( 10 9.4 6± 12 .93) % ]明显高于糖尿病无并发症者 [( 4 9.4 6± 7.93) % ,P <0 .0 1]。结论 血浆NO、vWF及DD水平反映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在糖尿病的临床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血浆vWF水平有可能是 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一双抗体夹心法和竞争性蛋白结合法,检测了急性乙型肝炎急性期病人和正常人血清总EgE水平与血浆中cAMP含量.结果表明病,人的血清总IgE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而血浆中cAMP含量却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提示,IgE及其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可能参与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小板5-羟色胺(5-HT)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按入选、排除标准,选择COPD患者51例,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49例.测定COPD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用超声多普勒方法测定肺动脉收缩压(VASV);用反相高效液相方法检测COPD组和对照组血小板5-HT浓度.结果 COPD组无论是急性发作期还是稳定期血小板内5-HT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OPD组患者不同严重程度分级(Ⅱ、Ⅲ和Ⅳ级)对5-HT浓度没有明显影响;COPD组伴有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血小板5-HT水平明显低于COPD不伴有PAH患者(P<0.05);在COPD伴PAH患者中,轻度和中度PAH患者血小板5-HT没有明显差别,重度PAH患者5-HT浓度有降低趋势,但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血小板5-HT浓度与PASP具有负相关性(相关系数f=-0.368).结论 在COPD病理状态下,尤其是伴有肺动脉高压的COPD,血小板内5-HT浓度明显降低,且与肺动脉高压有相关性.5-HT作为一种血管活性物质,其可能对促进COPD形成及诱发晚期PAH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浸润性肺结核活动期、恶性胸腔积液三种常见的肺部疾病的血清IL -6的变化水平及探讨其相关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ELISA检测方法测定 48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41例肺结核活动期患者、3 7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血清IL -6水平 ,并与 4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 ;结果 :三组患者的血清IL -6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组 (P <0 .0 1 ) ;结论 :在这三种疾病中患者血清的IL -6水平有异常增高 ,与机体的免疫系统的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