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对护患纠纷的预见性,为护患纠纷防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菏泽市10所医院的232名急诊科护士,应用急诊护士护患纠纷预见性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急诊护士护患纠纷预见性总分(156.00±41.49)分。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职称是急诊科护士护患纠纷预见性影响因素。结论急诊科护士护患纠纷预见性处于中等水平,强化培训与演练,增强急诊护士护患纠纷的预见性,降低护患纠纷,能有效提升急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诊儿科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和防范对策.方法 回顾我院急诊科发生的小儿护理纠纷,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 提高了急诊护理质量和服务满意度,急诊儿科护理纠纷率降低.结论 通过对急诊儿科护患纠纷原因的分析,提出有效的管理防范措施,加强护士质素教育培养,可大大地减少急诊儿科的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标准模式化护理在急诊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急诊科收治入院的2 48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 241例,观察组采用标准模式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入院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过程中的缺陷情况、交接时间、科室之间及护患之间的纠纷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交接时间、纠纷及缺陷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及护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标准模式化护理对急诊患者实施入院交接,规范了交接流程,明确了交接内容,能提高急诊护士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降低工作缺陷率,加强护士责任心,有利于护患以及科室之间协调,减少纠纷,从而为患者提供了安全优质、高效的护理,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急诊科护理纠纷常见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科作为一个特殊的护理单元,护理纠纷日趋增多,分析常见原因有:急诊科的特殊环境因素;患方因素;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防范对策:加强安全管理。强化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培养和提高急诊护士的专业素质;掌握沟通技巧,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完善急诊护理管理,严格执行护理制度;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区开展责任制护理,提高医护患满意度.[方法]学习领会"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精神实质,改革护士分工排班模式,实行护理组长包干责任制和护士床边工作制,提供全程、连续、无缝隙护理.[结果]全体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知晓率达100.0%,顺利推行护理排班模式改革及责任制护理,为病人提供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未发生1起护患纠纷,病人满意度达99.1%,护士满意度93.1%,医生满意度98.5%.[结论]在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区开展责任制护理减少了护患纠纷,提高了医、护、患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某院急诊科实施二线护士节假日值班制以来对完善护理质量控制的作用.方法主要是国家法定节假日、周六和周日,由急诊科主管护师值班,采用8 h在班,24 h值班的原则指导并参与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解决护理疑难问题,协助应急事件的处理,协助护患工作的调解等.急诊科实施二线护士节假日值班制节假日护理考核与实施前的得分情况以及急诊科实施二线护士节假日值班制节假日满意度与实施前进行比较.结果急诊科实施二线护士节假日值班制节假日护理考核与实施前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科实施二线护士节假日值班制节假日满意度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实施二线护士值班制,对急诊科在节假日期间加强环节质量监控、确保护理安全、及时合理进行人员调控、及时解决护患矛盾、减轻护士心理压力、培养护士操作技能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急诊信息系统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诊信息系统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4年来本院急诊信息系统在护理工作各个环节中的应用,对比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护理差错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应用急诊信息系统前后患者满意度、护患纠纷及护理差错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实施急诊信息系统后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应用急诊信息系统保证了护理管理工作向规范化、现代化发展,从而减少护患纠纷和护理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杨秀红  李新萍  侯桂红 《护理研究》2009,(11):2979-2980
[目的]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方法]对我院急救中心23名护士实施急诊诊疗流程培训,包括急诊护理定期培训、急诊诊疗流程培训、建立护士互相评价制度等。[结果]通过急诊诊疗流程培训,护患纠纷与投诉率由实施前0.05%下降至0,病人满意度由90.42%上升至96.64%。[结论]通过急诊诊疗流程培训,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率,减少了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有效地防范护患纠纷,为患者提供安全、有序的优质护理。方法:从医院发生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入手进行客观分析,护士长有的放矢地在易发环节履行好监控管理角色,规范护理过程,培训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结果:实施护士长防范纠纷管理机制2 a来,没有发生因护患纠纷导致经济赔偿事件,护理差错发生率由0.38%下降到0.15%。结论:护士长凭借自身优势并执行有效的监控管理措施,可有效防范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实施病人入院后护士长72 h访视制度,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指导临床护士工作.方法 病人入院72 h内,护士长对病人进行一次正式的访视,通过询问,了解病人所需及预见性发现护理问题,指导临床护士工作.结果 实施病人入院后护士长72h探访制度后,病人对护士长管理的满意度、对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对护士入院介绍的满意度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结论 护士长72 h访视制度的实施使护士长能更好地了解病人的需求,指导临床工作,在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同时也降低了护患之间的纠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长在护患关系协调管理中的作用与方法。方法:分析急诊科的护患关系特点和可能产生的护患矛盾及其原因。结果:协调护患关系对提高病人满意度起着重要作用。结论:急诊科护士长在协调护患关系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滕四莲 《全科护理》2013,11(22):2079-2080
[目的]探讨护士站前移工作模式在神经内科病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护士长指导下设立护理组长及辅助护士,配备流动的护士站的工作车,护理组长落实人车合一工作制,辅助护士负责后勤输送工作,落实责任包干,实行分组负责、包干到人、护士站前移工作模式。[结果]提升了专科护理内涵,提高了护理工作满意度,确保了护理安全。[结论]护士站前移工作模式的实施使护士分工更加明确,护患、医护关系更加融洽,减轻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护士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及病人满意度、提升了护士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3.
急诊科护士长在预防和处理护患纠纷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急诊科护士长在预防护患纠纷和处理急诊护患纠纷中的作用,分析了急诊护患纠纷的原因,提出了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增强法律意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护士急救技能和实行规范化管理是预防急诊护患纠纷的重要措施。而处理好患者和家属的投诉是化解纠纷的关键,认真调查事情发生的经过是处理好纠纷的基础以及正确对待,分析每一件纠纷是处理和减少纠纷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李静  沈红  刘瑾  黄萍 《护理研究》2010,(5):1389-1390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科包括输液室和抢救室,晚班(17:30-01:00)的工作量很大,占24h工作量的一半,此时间段又是非行政时间,护士的工作较松散,护理纠纷时有发生,为了加强晚班护理工作的管理,我科2007年1月开始实施晚班护理组长管理方法,与以往的管理方法相比,其急诊护理力量灵活,缩短了病人等候输液的时间,危重病人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抢救,减少了护患矛盾和纠纷,从而保证急诊科的护理工作有序开展,在提高病人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规范服务在提高急诊分诊护士分诊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11月急诊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2013年7月至8月急诊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分诊就诊服务,观察组实施分诊护士规范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分诊护理质量、分诊时间、护患纠纷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分诊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诊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护患纠纷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在总体服务、环境舒适、流程便捷、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五个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圴P<0.05)。结论分诊护士规范服务能够有效提高分诊护理质量,缩短就诊时间,减少护患纠纷发生,改善患者的满意度,对提高医院的社会形象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管理流程对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对急诊科室护理人员实施护患沟通管理流程,收集护患沟通管理流程实施前后1年急诊护理质量、工作满意度、抢救成功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并发症、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护理差错率及健康知识普及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护患沟通管理流程后急诊基础护理、特级护理、病房管理、文书管理、重点环节管理、急救药品管理及总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患沟通、业务水平、健康教育、满足需求及时性及总体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 P<0.05)。实施后急诊抢救成功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显著提高(P<0.05),而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护理差错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护患沟通管理流程能有效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及抢救成功率,降低护患纠纷事件,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加强急诊护理质量管理,预防急诊纠纷的防范措施。方法 加强业务素质培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严格依法施护;正确认识和处理护患纠纷;强化护患沟通的重要性、改变服务模式。结果 通过对急诊护士加强法律和服务意识教育,改变服务模式,近年来无一例与护理相关的医疗纠纷的产生。护理质量得以提高。结论 通过加强急诊防范措施,有效控制了急诊纠纷的产生,确保了护理质量优质、安全。  相似文献   

18.
急诊科护患冲突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诊科是抢救和治疗急危重症病人的场所,是护患纠纷的易发地。急诊护理工作具有很多特点,护患冲突也有着一定特殊性,如果处理不好容易激发上升为护患纠纷,这不仅影响到病人的诊治和护士的身心健康,而且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声誉,关系到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探究急诊科护患冲突的原因与对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急诊护理责任组长的任用,提高非行政班时间的护理质量。方法:符合条件的护士通过书面申请、综合考核、民主评议等程序聘任为责任组长,履行组长职责,享受相应待遇。结果:保证了中午、夜间、周末等非行政班时间段护士操作规范性及抢救工作质量,使护理服务满意度提高,护患纠纷减少。结论:急诊科非行政班时问护理责任组长负责制,极大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有效防范护理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促进急诊护理质量的控制与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20.
急诊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科是医院工作的最前沿,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其护理工作特点是工作量大、工作节奏快、涉及面广、风险性强。急诊科病人病情急、危、重、难且病情复杂、变化快、死亡率高,加之病人家属对突发事件难以接受,对病情变化难以理解,因而急诊护士在病人就诊、抢救过程中处理稍有不当,出现不良事件,极易引发各种护患冲突与护理纠纷,影响急诊护理安全。现将急诊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