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南京城市6岁以下儿童睡眠问题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南京市6岁以下儿童的睡眠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南京市2个主要城区1272名6岁以下儿童进行睡眠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儿童每天总睡眠时间随年龄增长逐渐缩短,2岁以下儿童打鼾、夜醒、抽搐、白天睡眠难以控制夜间清醒、入睡过早甚至傍晚入睡发生率较2~5岁组高;入睡困难2~5岁儿童组发生率高于2岁以下儿童组。男童磨牙、张口呼吸、夜醒、抽动、白天睡眠难以控制夜间清醒、入睡过早甚至傍晚入睡发生率高于女童;女童夜惊、呼吸暂停、梦呓、梦游发生率高于男童;在打鼾、入睡困难男女童发生情况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南京市儿童总睡眠时间及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与国内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长沙市二行政区0~6岁儿童睡眠时间及影响因素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长沙市二行政区0~6岁儿童睡眠时间及其影响因素,以期对提高儿童睡眠质量有所借鉴。【方法】2005年2—5月随机抽取长沙市二个行政区6个街道1277名0~6岁儿童进行睡眠状况问卷调查,调查应答率为98.2%。【结果】0~6岁儿童白天、夜间以及全天睡眠次数、全天总睡眠时间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36月龄以下儿童睡眠时间低于《儿童保健学》(2000年版)同龄儿童睡眠基本需求量。影响儿童睡眠时间的主要因素有儿童年龄、不良睡眠习惯、睡眠问题、母亲每天总睡眠时间。【结论】长沙市二行政区0~6岁儿童睡眠时间偏少。主要影响因素有抚养人的睡眠习惯、儿童存在睡眠问题、不重视儿童良好睡眠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城区0~5岁儿童睡眠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了解重庆城区5岁以下儿童睡眠状况,为培养儿童良好的睡眠习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本市2个主要城区1363名0~5岁儿童进行睡眠状况的问卷凋查。【结果】儿童每天总睡眠时间和白天睡眠时间随年龄增长逐渐缩短.夜间睡眠时间逐渐延长,8月龄夜间持续睡眠形成。睡眠昼夜节律于4月龄开始形成。和国内《儿童保健学》和尼氏儿科学比较,重庆城区儿童在3岁前的各年龄段的睡眠时间均减少1h左右。睡眠障碍总患病率为35.22%。女童入睡困难和睡眠节律紊乱的患病率较高。男童打鼾的患病率较高。2岁以下儿童以夜醒、睡眠节律紊乱、入睡过早、夜惊、打鼾、呼吸暂停多见.2岁以上儿童以入睡困难、梦话、磨牙多见。【结论】本市儿童总睡眠时间少于国内外教科书上的参考标准.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南京市3~6岁儿童睡眠问题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其对儿童的危害,为防治儿童睡眠问题提供依据。 【方法】 随机抽取南京市1 327名3~6岁儿童进行睡眠状况的问卷调查。 【结果】 南京市3~6岁儿童睡眠问题发生率为52.67%,其中男童为56.10%,女童为48.60% ,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睡眠时各症状发生率为多汗34.51%,磨牙14.47%,辗转不安10.78%,打呼噜10.32%,说梦话9.34%,用口呼吸6.41%,肢体抽动4.60%,白天睡得多夜间清醒2.03%,睡眠中出现尖叫、哭喊2.03%,入睡过早或傍晚入睡1.96%,喉头哽咽1.28%,睡眠中轻微刺激即惊醒0.98%,有痉挛性肢体抽动0.38%,呼吸暂停0.23%,梦游0.08%。男童睡眠中多汗、白天睡的多、夜间清醒发生率高于女童;睡眠时说梦话发生率女童显著高于男童。呼吸道疾病、夜间入睡前的情绪、夜间入睡时间、夜间睡眠经常采用的姿势、喜欢活跃的户外活动是影响儿童睡眠的相关因素。 【结论】 南京市3~6岁儿童睡眠问题发生率较高,为52.67%,高于很多城市的调查水平。儿童睡眠问题发生率男童大于女童。儿童的睡眠受年龄、疾病、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应加强家长对儿童睡眠问题的认识,控制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南京市秦淮区0~5岁儿童睡眠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737名0~5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问卷对儿童家长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收回合格问卷(完整性和逻辑性)708份,合格率为96.07%.其中男童问卷373份,女童335份.0~5岁儿童不同年龄组的白天、夜晚睡眠次数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200.574、62.465,P<0.01),各年龄组儿童每日睡眠时间(总睡眠时间、白天睡眠时间、夜晚睡眠时间)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剐为76.981、152.231、2.798,P<0.01),秦淮区0~5岁儿童与国外<尼氏儿科学>和我国<儿童保健学>中推荐的同龄儿童相比睡眠时间较短.影响儿童睡眠时间的因素为:年龄、喂养方式、夜间入睡所需时间、母亲每天总睡眠时间、儿童夜间入睡方式、父亲打鼾.结论 儿童睡眠时间不足以及影响儿童睡眠的因素,应该引起社会、家庭和各级儿童保健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0~5岁儿童睡眠时间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  冉域辰  李薇  曹丽  张亚果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6):3710-3712
目的:了解成都市0~5岁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睡眠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成都市2个城区1276例儿童,对其家长或看护人进行睡眠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成都市0~5岁儿童白天睡眠时间和总的睡眠时间随年龄增加逐渐减少,不同性别间睡眠时间无显著差别;影响睡眠时间的主要因素有儿童年龄、喂养方式、入睡方式以及母亲年龄和睡眠总时间等。结论:目前成都市小年龄阶段儿童睡眠时间较少,需引起重视;对儿童睡眠时间影响较大的主要是社会环境因素,从小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和良好的睡眠环境是保证儿童充足睡眠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0~5岁儿童睡眠问题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天津市0~5岁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随机抽样法对天津市1 440名0~5岁儿童的家长进行睡眠状况的问卷调查。调查的应答率为98.3%。【结果】天津市2岁以下儿童存在睡眠问题的占51.26%,2~5岁为22.90%。儿童不良睡眠习惯,包括与父母同睡、需要安慰物和入睡需要帮助等的发生率较高。影响2岁以下儿童睡眠的因素主要有睡眠的环境、睡眠的规律性、睡眠地点的变换、家长对儿童睡眠问题的认识及儿童的情绪;2~5岁的影响因素为儿童的气质、年龄、情绪、睡眠的环境、和家长的教育态度、和家长对睡眠问题的认知。【结论】天津市0~5岁儿童的睡眠问题存在较普遍,除了环境因素和儿童的气质类型的影响外,家长的行为、对儿童睡眠问题所采取的方式和教育态度与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南京市3~6岁儿童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发生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干预儿童睡眠问题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应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hildren's Sleep Habits Qusetionnaire,CSHQ)对1 122名3~6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南京市学龄前儿童平均每天睡眠时间明显低于国内外同年龄段儿童基本需求标准,睡眠时间随年龄增加逐渐减少,不同性别间睡眠时间无显著差别;睡眠问题的发生率为 35.7%。睡眠中多汗的发生率最高,达34%,其他依次为磨牙13.9%,打呼噜10.5%,睡眠辗转不安10.2%,说梦话8.9%,用口呼吸6.4%等;影响儿童睡眠时间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家长对儿童的态度及教养方式、家庭类型、睡眠障碍相关症状的存在等;睡眠问题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性别、儿童健康状况、睡前情绪、儿童睡眠习惯、全天睡眠时间等。结论 南京市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差,睡眠问题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社会及家长的重视。造成儿童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问题的因素较多,对其防治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南宁市0~5岁儿童睡眠状况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宁市儿童睡眠习惯、睡眠时间及睡眠障碍的现状。【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南宁市1274名0~5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问卷对受试儿童家长进行现场调查,双录入所有调查数据,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南宁市0~5岁儿童睡眠昼夜节律的发展变化趋势与国外基本相似,但相比尼氏儿科学中儿童睡眠需求标准,2岁以下儿童平均每天少睡1h;睡眠障碍总患病率为25.08%,其中入睡困难、夜醒、打鼾发生率较高;睡眠习惯主要存在的问题有:61.54%的儿童与家人或保姆同床睡眠;61.77%睡前需要安慰物;10.83%夜间习惯俯卧位睡姿。【结论】学龄前期是睡眠发展及睡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有必要及早为家长提供切实可行的睡眠卫生指导,以预防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保证儿童良好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柳州市市区0~5岁儿童睡眠状况,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年7~12月在柳州市4城区8街道按系统抽样法抽取8个街道中1408名0~5岁儿童进行睡眠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0~5岁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35.04%,其中入睡困难7.96%、打鼾3.29%、入睡过早3.14%、磨牙3.06%、用口呼吸2.98%、夜醒2.90%。儿童每天总睡眠时间和白天睡眠时间随年龄增长逐渐缩短,夜间睡眠时间逐渐延长,8月龄夜间持续睡眠形成。睡眠昼夜节律于5月龄开始形成。和国内《儿童保健学》及尼氏儿科学比较,柳州市儿童在3岁前的各年龄段睡眠时间均减少1h左右。结论:目前柳州市0~5岁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应该引起儿童保健工作者和家长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南京市3~6岁健康儿童及患过敏性疾病儿童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发生状况及相互关系,为预防和干预儿童睡眠问题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应用自制学龄前儿童睡眠状况调查问卷,对1 432名3~6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南京市学龄前儿童平均每天睡眠时间(10.74±0.85)h,明显低于国内外同年龄段儿童基本需求标准,患过敏性鼻炎及哮喘儿童睡眠时间明显比健康儿童短(P<0.05);儿童睡眠障碍总发生率为52.7%,患哮喘及过敏性鼻炎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68.3%和66.5%。结论 南京市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差,睡眠问题的发生率较高,过敏性疾病可能是睡眠障碍发生的高危因素,应引起社会及家长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家庭及社会环境对学龄儿童睡眠状况的影响,以改善儿童睡眠状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抽取西安市2037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用修改后的《学龄儿童家庭社会环境与睡眠健康问卷》对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学生睡眠障碍者834例(40.9%),其中男455例(54.6%),女379例(45.4%);1~3年级睡眠障碍者322例(38.6%),4~6年级512例(61.4%),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平时睡眠时间为(9.34-0.9)h,周末或节假日为(9.54±1.1)h。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儿童睡眠的因素为看电视时间、家人就寝时间、家族睡眠疾病史及父母或看护人文化程度。[结论]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儿童的睡眠起很大作用,建立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是改善儿童睡眠状况、降低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2~6岁肥胖儿童睡眠状况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北京市肥胖儿童睡眠状况。【方法】抽取北京市4个区678名2~6岁肥胖儿童,由医生对其家长进行儿童睡眠问卷调查。【结果】3~6岁肥胖儿童平均每日睡眠时间分别为10.90h、10.71h、10.55h、10.33h;2~6岁肥胖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为25.7%,其中鼾症发生率12.4%,睡眠不安6.6%、磨牙5.9%.张口呼吸4.9%.梦呓3.2%,大于5岁儿童遗尿2.4%,睡眠中肢体抽动2.1%,喉头哽咽1.9%,睡眠呼吸暂停1.2%,梦魇1.0%.梦游0.3%。儿童鼾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父母打鼾、腺样体肥大、仰卧睡眠、肥胖。【结论】本组肥胖儿童鼾症、喉头哽咽、睡眠呼吸暂停等气道梗阻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儿童,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The parents of children aged between 18 and 32 months attendinga south-west London general practice were asked to completea questionnaire and diary about their child's sleep behaviour.Of the 142 parents approached, 116 (82%) responded and 99 completedboth the sleep diary and questionnaire. One-quarter of the respondentswere found to be troubled by their child's sleeping patterns.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hildren of these parents had moredisturbed sleeping-waking rhythms, and slept less time bothduring the day and night compared with the children of parentswho had no complaints about the child's sleeping pattern. Nodemographic or social factors were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disturbed sleep patterns. However, children with sleep problemswere less often given an attachment object at bedtime, lessoften cuddled on waking at night and more often taken into theirparents' bed than other children. These findings raise the possibilitythat modification of the way parents handle the child with sleepproblems might effect an improvement in the child's sleep.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我国儿童上学日与周末睡眠时间差异.方法 2010年9-11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根据地理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在8省(自治区、直辖市)抽取20 603名6~12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上学日与周末的睡眠时间.结果 6~12岁小学生周末睡眠时间高于上学日,但周末男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低于女生(t=3.35,P< 0.05),女生睡眠时间并未呈随年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周末睡眠严重不足、不足和适中的比例为13.63%(2 809/20 603)、27.27%(5 618/20 603)、59.10%(12 176/20 603);各年龄别儿童周末睡眠适中的比例(> 50%)明显高于上学日比例(< 30%);小学一年级的儿童即使周末仍然有超过1/3睡眠时间不足.上学日睡眠严重不足的儿童中,有近10%的儿童在周末处于睡眠不足的状态,而对于上学日睡眠时间属于睡眠不足、睡眠适中的儿童周末处于严重不足状态;上学日睡眠严重不足、不足和适中的儿童超过国家规定的10 h的比例为29.75%、64.48%、86.44%;周末睡眠时间少于平时、与平时基本一致、适度补眠(1 h内)和补眠过度(> 1 h),四者的比例分别为9.41%、22.77%、43.32%、24.50%;睡眠严重不足的学生中,补眠适度的比例仅超过40.00%;而睡眠不足、适中的学生中补眠适度的比例分别为54.00%和30.00%左右.睡眠适中的儿童中,周末睡眠时间少于平时的比例最高,接近20.00%;睡眠不足与严重不足的儿童中,周末少于平时的比例为8.16%和3.45%.结论 我国小学生周末过度补眠与周末睡眠不足的现象并存,睡眠习惯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16.
延吉市2~6岁儿童睡眠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延边地区儿童睡眠状况,探讨提高儿童睡眠质量的措施。方法:应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儿童睡眠中心临床问卷的中国修订版,对延吉市2~6岁582名儿童的睡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儿童全天睡眠时间均值为(10.98±0.96)h,各年龄组睡眠时间峰值位于10~12 h,各年龄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睡眠障碍总时点发病率为28.57%;睡眠障碍症状发病率前5位依次为睡眠不安(8.57%)、磨牙(5.54%)、张口呼吸(5.46%)、肢体抽动(5.36%)和打鼾(4.45%),而出生史异常、呼吸系统疾病、生活与睡眠环境不良、遗尿等是发生睡眠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延吉市2~6岁儿童全天睡眠时间低于上海地区和国外儿童,但与北京地区儿童相近;睡眠障碍发病率位于京沪两地之间;做好孕期保健,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生活、睡眠环境,积极治疗有关疾病,能有效降低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