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7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吉西他滨1000mg/m^2,静脉滴注30min,d1,d8;顺铂25~40mg/m^2,d2~4。21d一周期,治疗2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47例均可评价疗效,共完成周期数为206个。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7例,稳定(SD)15例,进展(PD)11例,总有效率(CR+PR)44.7%,疾病控制率(CR+PR+SD)76.6%,中位疾病进展时间8.7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2.3个月(2.0~52.5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轻,耐受性好,是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方案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7例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长春瑞滨25mg/m^2,静脉滴注30min,第1、8天;顺铂40mg/m^2,静脉滴注,第1、2天。3周为1个周期。每2~3个周期后进行一次客观疗效评价。所有患者随访均超过6个月。结果37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6例(43.2%),稳定(SD)14例(37.8%),进展(PD)7例(18.9%);总有效率(CR+PR)43.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5.5个月。本方案的主要毒副作用为Ⅱ/Ⅲ度中性粒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和静脉炎。结论长春瑞滨联合顺铂3周方案治疗蒽环类和紫杉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较低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开普拓,IRI,CPT-11)联合氟尿嘧啶(5-Fu)、甲酰四氢叶酸(CF)一线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及毒性作用。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采用该方案治疗的进展期胃癌3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每例患者至少接受6个周期化疗。用法:CPT-11180mg/m^2,静脉滴注30~90min,第1天;CF400mg/m^2,静脉滴注2h,第1天;5-Fu400mg/m^2,继CF后静脉推注,然后2400mg/m^2,持续静脉滴注,46h,第1天,14d为1个周期。每3~4个周期后按照RECIST实体瘤近期客观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CR2例,占5.6%;PR14例,占38.9%;SD9例,占25.0%;PD11例,占30.6%;客观有效率(CR+PR)为44.4%;临床获益率(PR+CR+SD)为69.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5.9个月;中位生存期(MST)10.1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延迟性腹泻。结论FOLFIRI方案一线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羟喜树碱(HCPT)联合FFL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52例晚期胃癌患者,奥沙利铂(L—OHP)130mg/m^2静脉滴注2h,第1天;亚叶酸钙(CF)200mg/m^2静脉滴注2h,第1天至第5天;5-氟尿嘧啶(5-Fu)500mg/m^2静脉滴注4h,第1天至第5天;HCVF8mg/m^2静脉滴注3h,第1天至第5天。4周重复,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全组52例患者均可进行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16例,稳定(SD)11例,进展(PD)19例,总有效(CR+PR)率为423%,总受益(CR+PR+SD)率为63.5%;在肝脏转移的16例患者中,肝转移灶有效率56.3%,受益率为68.8%。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神经毒性,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HCPT联合FFL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肯定,特别是对于肝转移灶有效率高,毒副作用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5.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5-Fu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5-Fu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 TDF方案:Docetaxel 75mg/m^2静脉滴注,第1天,化疗前预处理;顺铂20mg,静脉滴注,第1~5天;5-Fu 2.5g/m^2持续静脉灌注120小时,21天为1周期。结果全组CR 1例、PR 12例、SD 9例、PD 1例,总有效率56.5%。初治组有效率70%,复治组有效率46%。中位生存期为13月,不良反应主要有消化道反应和白细胞下降。结论 TDF方案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能耐受。  相似文献   

6.
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和顺铂方案治疗晚期胃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及顺铂(PFC)方案治疗国人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晚期胃癌患者25例,给予紫杉醇(PTX)50mg/m^2,静滴3小时,第1、8、15天给药;氟尿嘧啶(5-FU)750mg/m^2,持续静脉输注24小时,第1~5天;顺铂(CDDP)2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28天为1周期.分别化疗2~6周期后按WHO标准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全组25例均可评价疗效,获得CR 2例,PR 11例,SD 7例,PD 5例,近期客观有效率52.0%,中位TTP为6.5月.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和脱发.结论:PFC方案治疗国人晚期胃癌疗效较高,毒副反应轻,多数患者耐受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紫杉醇(TAX)联合顺铂(DDP)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国产TAX 135mg/m^2,第1天,静脉注射3~4h。DDP 75mg/m^2,加生理盐水1000mL分2次于第2天、第3天,静脉注射,每21d为1周期,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20例中CR1例(5%),PR9例(45%),SD8例(40%),PD2例(10%),总有效率50%(10/20),中位缓解期6.1个月,中位生存期10.2个月。结论TAX+DDP方案是治疗晚期胃癌一个有效的、毒副反应较轻的理想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国产长春瑞滨(盖诺)+顺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长春瑞滨25mg/m^2静脉点滴,第1,8天,顺铂20mg/m^2静脉点滴,第1~5天给药。结果42例患者中,CR3例,PR17例,SD15例,PD7例,总有效率(CR+.PR)为47%。结论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率高,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9.
刘勇  陈曦海  翟哲 《陕西肿瘤医学》2010,18(7):1370-1372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6例晚期胃癌患者,给予该方案化疗:奥沙利铂100mg/m^2d1;希罗达1000mg/m^2每日两次口服,d1-14;每21天为1周期,至少完成2个周期。评价客观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全组36例均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3例,稳定(SD)11例,进展(PD)10例,总有效率(CR+PR)41.7%。中位肿瘤进展时间(mITP)8.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0.2个月。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外周神经毒性。结论: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一线治疗triple-negative(ER、PR、HER-2均阴性)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疾病进展时间、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1月-2010年4月共41例经免疫组化检查证实为tri-ple-negative的晚期乳腺癌初治患者参与研究。患者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治疗:吉西他滨1000mg/m2,静脉滴注30min,d1、d8;顺铂25mg/m2静脉滴注d1-3天,21天重复。结果:全组41例共完成160个周期的治疗,中位数4个周期,范围2-6个周期,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2例(4.88%),部分缓解(PR)21例(51.22%),病情稳定(SD)7例(17.07%),病情进展(PD)11例(26.83%)。临床总缓解率(CR+PR)56.10%;疾病控制率(CR+PR+SD)73.17%;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8.4个月,1年生存率65.85%。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骨髓抑制、末梢神经毒性、胃肠道反应、轻度肝功能损伤等。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一线治疗triple-negative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初步观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变化与其活检组织中EB病毒含量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鼻咽石蜡组织样本105例(鼻咽癌70例,慢性鼻炎35例)及对应患者血液样本58例,采取15名体检健康者血液样本做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液样本外周血Treg含量;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石蜡组织样本中EB病毒含量。[结果]①鼻咽癌、慢性鼻炎组外周血CD4+CD25+Treg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组外周血CD4+CD25+Treg水平高于无转移组(P=0.046)。②鼻咽癌组织中EB病毒含量明显高于慢性鼻炎组(P〈0.05);EB病毒含量与癌转移无关(P=0.63)。③鼻咽癌组织中EB病毒与外周血CD4+CD25+Treg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378,P=0.403)。[结论]鼻咽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水平变化可能与鼻咽癌转移相关,与其组织中EB病毒含量无关。  相似文献   

12.
史艳侠  张晓实  刘冬耕  管忠震  姜文奇 《癌症》2004,23(Z1):1437-1442
背景及目的:目前认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常伴随免疫抑制,CD8 CD28-Ts(Ts)细胞和CD3 CD56 NKT(NKT)是新鉴定的新型免疫抑制性调节细胞,在肿瘤的免疫抑制及免疫逃逸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但它们在B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的分布情况及其免疫抑制中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分析两者在化疗前及化疗后B-NHL患者外周血中比例及变化规律,初步探讨它们在B-NHL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干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79例治疗前的B-NHL患者、经4~6周期化疗后完全缓解(CR)的18例患者、3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中NKT及Ts细胞的比例。结果:在79例治疗前B-NHL患者的外周血中,Ts细胞比例为(18.19±5.03)%,较正常对照组(11.20±3.49)%明显增高(P<0.01);NKT的比例为(6.08±3.29)%,亦较正常对照组的(3.52±1.56)%明显增高(P<0.01)。Ts在不同临床分期的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期为(17.56±4.10)%、Ⅱ期为(18.05±5.64)%、Ⅲ期为(18.14±5.58)%、Ⅳ期为(18.95±4.64)%;在不同恶性程度的患者之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度恶性为(17.81±5.24)%、中度恶性为(18.37±4.83)%、高度恶性为(18.31±5.93)%;在治疗前(18.64±4.55)%和CR后(19.42±4.95)%患者之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择联合顺铂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耐受的调控作用。方法38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NSCLC患者,采用健择、顺铂联合化疗方案,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化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T细胞(Treg)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结果化疗前NSCLC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T细胞(Treg)占CD4+T细胞的比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化疗后NSCLC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T细胞(Treg)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较化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鳞癌、腺癌及腺鳞癌3组间化疗前、化疗后各项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择联合顺铂化疗可调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机体的肿瘤免疫耐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1病案摘要 患者男性,59岁,因进行性头昏、乏力1月余,发热、鼻出血2天于2007年8月25日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入院检查:体温38·8℃,发热面容,重度贫血貌,皮肤可见散在出血点,颌下可扪及数枚黄豆大小淋巴结,可活动,右侧鼻腔可见血痂,胸骨扣压痛(-)。肝右肋缘下1 cm,脾左肋缘下未触及。血常规:Hb 45g/L,WBC 1.2×10^9/L,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CD4 CD45RA T细胞和CD4 CD45RO T细胞在结直肠癌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0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外周血的CD4 T细胞、CD4 CD45RA T细胞和CD4 CD45RO T细胞的比例。选取健康查体人群10例作为对照。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的CD4 T细胞与健康人群相比无差异。CD4 CD45RO T细胞比例明显增高,术后有显著下降,DukesA、B期患者尤其明显;而CD4 CD45RA T细胞比例正好相反。结论 CD4 CD45RA T细胞和CD4 CD45RO T细胞在肿瘤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同结直肠癌的分期和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占CD4+T细胞(Treg/CID4+)比值和肝癌组织中Treg数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切除,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手术前外周血中Treg/CD4+比值,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Treg的表达.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CD4+比值显著高于乙型肝炎患者(P<0.01)及正常对照组(P<0.01).癌组织中Treg数量为(15.69±13.29)个/mm2,癌旁肝组织、10例乙型肝炎肝组织、10例正常肝组织中未见或极少见Treg.外周血中Treg/CD4+比值与癌组织中Treg数量呈正相关(P=0.024).外周血和癌组织中Treg数量高者,术后5年生存率低(P值分别为0.042、0.019);癌组织中Treg数量高者,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低(P=0.001).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和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水平升高;外周血中Treg/CD4+比值及癌组织中Treg数量可作为预测患者根治术后预后的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的监测在术后辅助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4例肾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根治性肾切除术后行IFN-α辅助免疫治疗;B组,单纯行根治性肾切除术;C组,10例健康对照。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以及术后3个月免疫治疗结束时采集外周血样本,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CD4+CD25、CD4+CD25high 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并计算各部分比值。结果:A、B组术前CD4+CD25+、CD4+CD25high T淋巴细胞亚群总体上增加,并且其含量随肿瘤分期的进展而增加(P<0.05),但部分患者并不高于健康对照组。免疫治疗后,肾癌患者CD4+CD25+T淋巴细胞总体略有上升,但术前较高的患者中,约2/3下降。结论:利用流式细胞仪监测肾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亚群可反映机体抗肿瘤免疫状态,有助于预测免疫治疗的预后,为肾癌尤其是早期肾癌术后辅助免疫治疗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马丽娜  宋兵  金花  蔡继业 《中国肿瘤临床》2011,38(18):1127-1130
研究华蟾素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内钙离子和细胞膜电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根据原子力显微镜(AFM)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特点,从形态学上研究华蟾素对MDA-MB-231细胞的凋亡作用;分别用DiBAC4(3)及Fluo-3/AM对MDA-MB-231细胞进行细胞膜电位和钙离子的荧光染色,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0、6.25、12.5、25、37.5、50 μg·mL-1)华蟾素对细胞膜电位和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变化。结果: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到华蟾素作用后,MDA-MB-231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细胞表面粗糙度增加,从形态学上研究华蟾素的促凋亡作用。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到华蟾素作用细胞后,细胞膜电位发生去极化,并且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结论:华蟾素作用于MDA-MB-231细胞,使得细胞发生去极化,从而激活了电压依赖型钙离子通道的开放,Ca2+是细胞内信号传导过程中重要的第二信使,进而介导了MDA-MB-231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9.
AQ4N is a bioreductive drug that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anti-tumour effect of radiation and cyclophosphamid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ability of AQ4N to potentiate the anti-tumour effect of cisplatin and to compare it to the chemopotentiation effect of tirapazamine. In the T50/80 murine tumour model, AQ4N (50-100 mg/kg) was administered 30 min, 2.5 or 6 h prior to cisplatin (4 mg/kg or 8 mg/kg); this produced an anti-tumour effect that was approximately 1.5 to 2 times greater than that achieved by a single 4 or 8 mg/kg dose of cisplatin. Tirapazamine (25 mg/kg) administered 2.5 h prior to cisplatin (4 mg/kg) resulted in a small increase in anti-tumour efficacy. AQ4N was also successful in enhancing the anti-tumour effect of cisplatin in the SCCVII and RIF-1 murine tumour models. This resulted in an increased cell kill of greater than 3 logs in both models; this was a greater cell kill than that observed for tirapazamine with cisplatin. Combination of cisplatin with AQ4N or tirapazamine resulted in no additional bone marrow toxicity compared to cisplatin administered alone. In conclusion, AQ4N has the potential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isplatin.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维生素E琥珀酸酯(vitamin E succinate,VES)是否可通过氧化应激来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分别用5、10和20μg/ml的VES处理胃癌SGC-7901细胞24h,同时设阴性对照组和甘露醇(活性氧抑制剂)预处理组。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共聚焦技术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了VES诱导SGC-7901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及细胞凋亡的情况,用相应的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和Ca^2+含量变化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VES对SGC-7901细胞均有诱导凋亡的作用。表现为随VES浓度的增加,SGC-7901细胞凋亡数量呈现增加的趋势,且SGC_7901细胞内活性氧含量及钙离子水平呈现增加的趋势,而线粒体膜电位逐渐下降。活性氧抑制剂甘露醇(1mmol/L)对VES诱导的胃癌细胞凋亡,和细胞内活性氧、钙浓度的增高及膜电位的降低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随VES浓度的增加,SGC7901细胞内Bax蛋白的表达呈现上升的趋势,而Bcl-2蛋白的表达呈现下降趋势。甘露醇可显著降低胃癌SGC-7901细胞Bax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增加Bcl-2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VES可显著促进胃癌细胞凋亡,并且随着VES剂量的增加,VES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越强。细胞内活性氧含量增加、细胞内钙超载所导致的线粒体氧化损伤作用可能是VES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