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格列吡嗪联合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1年6月门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人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格列吡嗪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格列吡嗪治疗.观察治疗12周后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情况及其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周后FPG,2hPG、HbA1C均有明显下降,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格列吡嗪联合吡格列酮有协同控制血糖的作用,且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依从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136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盐酸吡格列酮片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实验组给予盐酸吡格列酮30mg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每日1次,观察时间为3个月。结果:实验组盐酸吡格列酮降低空腹血糖的显效率、有效率为35-3%、79-4%,降低餐后2h血糖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38.2%和85.3%,安慰剂和吡格列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吡格列酮是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一种理想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血脂的作用。方法:将血糖控制不佳的64例T2DM患者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32例)和非老年组(32例),每组又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分为安慰剂组、吡格列酮单药组、吡格列酮+磺脲类组、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组,每组8例,早餐前30 min口服实验药物,疗程为3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肝功能、血常规。结果:治疗3月后,吡格列酮单药组和2个联合治疗组FBG、HbA1C、TG均显著降低,HDL-C升高,且2个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2个联合治疗组分别有4例和3例减少了原磺脲类和二甲双胍的用量。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吡格列酮显著改善老年T2DM患者的血糖、血脂参数,是老年T2DM患者较理想的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吡格列酮治疗糖调节受损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糖调节受损诊断标准的患者38例,经强化生活方式干预1个月后效果不明显的,给予吡格列酮15 mg/d,疗程28周。比较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OGTT2h血糖(2hP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水平等指标。结果:加用吡格列酮治疗后,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均明显降低(P〈0.05),空腹INS也明显降低(P〈0.01),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吡格列酮治疗糖调节受损疗效可靠,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的作用,及其差异。方法 采用双盲双模拟随机对比研究:50例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治疗方案下,随机给予盐酸吡格列酮片30mg(2片),1次/d和模拟二甲双胍片(1片/次,2次/d);或盐酸二甲双胍片500mg(1片),2次/d和模拟吡格列酮片(2片,1次/d),疗程12周。结果 二甲双胍组平均降低空腹血糖(FPG)2.6mmol/L、餐后2h血糖(2hPG)3.7mmol/L、糖化血红蛋白(GHbAlc)1.6%;吡格列酮组平均降低FPG1.9mmol/L、2hPG4.9mmol/L、GHbAlc 1.2%。比较两组间血糖降低值及降低百分率,基本上差异无显著性。二甲双胍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下降;吡格列酮治疗后甘油三酯(TG)明显降低。结论 在试验剂量下,这两种药物具有大致相似的降糖疗效,二甲双胍主要降低TC和LDL-C,吡格列酮主要降低TC。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盐酸吡格列酮分散片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16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80例,两组均予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二甲双胍片口服、胰岛素控制血糖及降脂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服盐酸吡格列酮分散片治疗,观察3个月。治疗前后测定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空腹免疫活性胰岛素、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盐酸吡格列酮分散片具有降糖调脂作用,能改善胰岛功能。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分散片临床降糖调脂作用显著,依从性好,可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80例T2DM伴MCI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控制血糖治疗,吡格列酮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口服,疗程1年。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定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并采用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IR程度。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MoCA评分及HOMA-IR比较无差异(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MMSE及MoCA评分分别为(27.1±1.2)分和(26.9±1.3)分,吡格列酮治疗组患者的MMSE及MoCA评分分别为(29.7±1.4)分和(29.3±1.2)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治疗后吡格列酮治疗组HOMA-IR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 吡格列酮能明显改善T2DM患者的MCI,具体机制可能与减轻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10月门诊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15mg,1次/d),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片(500mg,3次/d),治疗观察12 周,观察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改变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空腹血糖下降时间比对照组要早,两组餐后2h血糖下降,无明显差异.结论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合用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守山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6):102-10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应用胰岛素合用吡格列酮对血糖、血脂、糖基化血红蛋白的疗效。方法40例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组和胰岛素合用吡格列酮组,强化治疗8w后,评价其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糖基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应用合并吡格列酮组胰岛素用量少(P<0.01)。患者血脂、糖基化血红蛋白显著下降,胰岛β细胞的功能有了明显改善,且无严重低血糖的发生。结论胰岛素合用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更能有效控制血糖、降低血脂、减轻胰岛素抵抗和改善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吡格列酮干预对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阳性率的影响,为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动脉重构寻找新的方法。方法:将代谢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和吡格列酮组(n=61),所有患者均给予降压、降胆固醇、降糖等基础治疗,吡格列酮组加用吡格列酮(15 mg/d),对照组加用安慰剂(维生素C)干预24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2组患者干预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阳性率,用日本日立7600-020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游离脂肪酸、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分析比较干预后吡格列酮组和对照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阳性率及各血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吡格列酮组患者颈动脉斑块阳性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水平降低(P<0.05),其他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吡格列酮干预可改善代谢综合征组患者颈动脉重构,较基础治疗更显著地抑制其斑块形成。  相似文献   

11.
许宏亮  雷剑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11):1467-1470
目的:比较短期胰岛素强化与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病人10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组(短期组)和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联合组),各51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抽取2组病人空腹静脉血,检测病人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hC-P)、脂联素(ADP)及胰高血糖素化(GC)水平,并计算病人稳态模型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和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记录血糖达标时间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短期组HbA1c明显低于联合组(P<0.01),而2组间FPG、2hP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C-P、2hC-P、HOMA-β、HOMA-IR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而2组间FC-P、2hC-P、HOMA-β、HOMA-I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GC水平和体质量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而短期组治疗前后GC、体质量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D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但联合组上升更为明显(P<0.01)。2组血糖达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联合组(P<0.01)。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与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均可控制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其中短期胰岛素强化在降低HbA1c水平方面更具优势,而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可明显抑制GC水平,增加ADP水平,且不增加体质量,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药物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焦虑抑郁药物对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与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选择糖尿病伴抑郁焦虑症状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黛力新组),B组(多虑平组)及C组(对照组),每组30例。经8周治疗后测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并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A组(黛力新组)及B组(多虑平组)的SDS、SAS评分明显降低(P<0.01),三组FPG、2hPG、HbAlc均有明显下降(P<0.01,P<0.05),但A组和B组较C组下降更明显(P<0.05)。A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较B组少(P<0.01)。结论抗焦虑抑郁药物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并有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3.
储辉  赵美华 《当代医学》2016,(26):121-122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与门冬胰岛素30在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观察组30例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艾塞那肽注射液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2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腰围、体重指数(BMI)。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 FBG、2hPG 和 HbA1c 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治疗组 FBG、2hPG 和 HbA1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腰围和 BMI 治疗后均下降(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后无明显下降;治疗后,观察组腰围和 BMI 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应用艾塞那肽治疗口服降糖药物疗效欠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后,患者血糖显著下降,达到与应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相同的降血糖效果,且在患者体重控制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氧化应激机制。方法 应用胰岛素泵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2周,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MDA和SOD的变化。结果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Homaβ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而HomaI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血MD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而血SO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显著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可能是由于降低氧化应激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方法: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患者8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实施综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肺结核转归及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2组患者护理后FPG、2hPG和HbA1c水平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护理后FPG、2hPG和HbA1c较照组降低更明显(P<0.01)。观察组患者空洞闭合率、病灶吸收率及结核杆菌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22%,对照组为14.30%,2组患者护理过程中低血糖、反跳性高血糖、感染、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30~P=1.00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6.2%(P<0.05)。结论:综合护理服务能有效地稳定患者血糖,并有利于痰菌转阴,病灶吸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Impairedglucoseregulation,IGR)人群不同干预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4例1GR患者分为三组,生活方式干预组给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吡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分别每日加用吡格列酮片38mg和二甲双胍缓释片38mg。分别检测i组干预前及干预两年结束时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餐后二小时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二小时胰岛素(2hlNS)水平。结果干预后三组IGR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GT发生率二甲双胍组与吡格列酮组显著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发生率二甲双胍组与吡格列酮组均显著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三组在BMI、2hPG、FINS和2HINS与十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与吡格列酮组2hPG、FINS和2HINS均显著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调节受损人群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使用吡格列酮或二甲双胍强化治疗比单纯生活方式干预能更有效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糖化血清白蛋白(GA),评价GA作为一个反映短期平均血糖水平变化及住院期间血糖控制临床监测指标的可靠性.方法 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2006年5月-2007年11月住院的445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1日指尖血糖谱均值(MBG)、GA、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等,并对其中101例住院近2周的患者在住院后第12天复查GA、HbA_1c、FPG、2hPG、MBG等指标,其中GA以液态酶法(GA-L)测定.结果 ①44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GA与HbA,c(r=0.818)、FPG(r=0.573)、2hPG(r=0.409)、MBG(r=0.313)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②101例住院近2周的2型檐尿病患者人院后第12天的GA为(23.24±4.51)%,显著低于人院第1天的(30.10±6.75)%(P<0.01).③101例住院近2周的2型糖尿病患者人院后第12天的GA较入院第1天下降6.86%(P<0.01),平均降幅为21.19%;HbA_1c下降0.74%(P<0.01),平均降幅为6.38%.GA的降幅显著大于HbA_1c(P<0.01).结论 GA可准确、及时地反映短期内平均血糖水平的变化,比HbA_1c更适合作为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12 d)降糖疗效的临床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柴雪妍 《海南医学》2016,(9):1421-1423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68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各8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加格列美脲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诺和灵30R联合格列美脲治疗,早晚各一次,两组治疗方案均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情况、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变化、体重指数变化,以及低血糖的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在治疗后相关指标比较中,观察组患者FPG、2 hPG与对照组基本相当,但观察组患者HbA1c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达标率达50.0%(42/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3%(23/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C、TG和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6.7%(14/84),观察组为3.6%(3/8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其血糖达标率、血脂控制水平、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优于格列美脲联合诺和灵30R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陈小玲  许勇  王美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5):1813-1814,1818
目的:探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高血压的疗效以及对心率、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对52例高血压患者在原有降压药治疗8周以上基础上,加用酒石酸美托洛尔(25mg,bid),监测对比加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4周前、后坐位血压、动态血压平均值、心率、症状,治疗6个月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的水平。结果: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后,患者坐位血压、动态血压、心率均明显下降、症状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血脂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酒石酸美托洛尔为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具有良好降压和降低心率的作用,对血糖、血脂代谢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