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不同时机应用地塞米松、恩丹西酮对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210例女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7组(n=30),根据不同组别分别于诱导前、手术结束时经静脉注射一种药物:C组(均为生理盐水),D S组(地塞米松8 mg、生理盐水),S D组(生理盐水、地塞米松8 mg),S O组(生理盐水、恩丹西酮4 mg),O S组(恩丹西酮4 mg、生理盐水),D O组(地塞米松8 mg、恩丹西酮4 mg),O D组(恩丹西酮4 mg、地塞米松8 mg).观察7组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各用药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C组),联合用药组明显低于单纯用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用药组之间及联合用药组之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恩丹西酮能有效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2.
谢崇英 《河北医学》2010,16(2):205-207
目的:小剂量地塞米松,恩丹西酮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和呕吐(PONV)有预防作用,二者效果尚未评价,对此预防效果作临床观察。方法:对60个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进行随机、双盲、安慰剂的比较。空腹前将地塞米松组(D组)静注地塞米松5mg;恩丹西硐(O组)静注恩丹西硐4mg,安慰剂组(A组)静注生理盐水。结果:在超过3次呕吐经历(P〈0.05),D组和。组明显减少了恶心和呕吐(PONV)的发生(P〈0.01),D组和O组无显著差异。结论:预防性静注小剂量地塞米松或恩丹西酮4mg明显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恶心和呕吐发生率,较安慰剂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分级预防策略.方法 术前按PONV危险因素的多少,将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划分为中危人群和高危人群,每组取200例,然后再随机分为OD组(恩丹西酮8 mg 地塞米松10mg)、O组(恩丹西酮8 mg)、D组(地塞米松10 mg)和C组(生理盐水组),每组50例.常规诱导后采用丙泊酚 瑞芬太尼维持麻醉,PetCO2维持在35~45 mmHg.诱导前给予地塞米松,手术结束后给予恩丹西酮.观察术毕~术后24 h所有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并用视觉评分量表(VAS)进行评分.结果 在中危人群中,药物治疗组PONV发生率及其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各药物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高危人群中,OD组PONV发生率及其VAS评分均最低,单药物治疗组次之,对照组最高(P<0.05).恩丹西酮治疗组(OD组和O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显著高于D组和C组(P<0.05).结论 对于PONV危险程度不同的人群应采取分级预防策略,中危人群宜单纯采用地塞米松来预防PONV,而对于高危人群则应联合应用恩丹西酮和地塞米松,同时应注意恩丹西酮可增加头痛、眩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地塞米松与恩丹西酮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与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00例ASAⅠ-Ⅱ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随机分为3组:地塞米松组为地塞米松10mg,恩丹西酮组为恩丹西酮8mg ,对照组为生理盐水2ml,均于麻醉诱导后即刻静注。结果:地塞米松与恩丹西酮组恶心呕吐无显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地塞米松与恩丹西酮均可预防腹腔切除术后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5.
赵江峰  雷新阳 《河北医学》2002,8(12):1087-1088
目的:探讨恩丹西酮与地塞米松预防性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比较。方法:89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随机为恩丹西酮、地塞米松和生理盐水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诱导时三组分别注射恩丹西酮8mg、地塞米松10mg及生理盐水5ml。术后观察病人24h恶心、呕吐情况。结果:恩丹西酮和地塞米松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P<0.01,恩丹西酮组与地塞米松组相比#P>0.05。结论:恩丹西酮与地塞米松均能有效防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但恩丹西酮价格昂贵,地塞米松则比较低廉,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病人,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病率高达53%~72%,人们一直在寻求预防和治疗PONV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比较预防性应用恩丹西酮或恩丹西酮复合地塞米松,评价两者在预防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地塞米松联合恩丹西酮与单独使用恩丹西酮或地塞米松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作用.方法 157例行LC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4组,分别予地塞米松联合恩丹西酮(A组,40例)、恩丹西酮(B组,39例)、地塞米松(C组,38例)治疗和空白对照(D组,40例),观察术后24h内PONV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24h内PONV发生例数分别为A组3例、B组8例、C组5例、D组22例(均P<0.01).术后2~12 h,PONV发生次数A组低于D组(P<0.01),也低于B、C组(P<0.05);术后12~24 h,A组低于D组(P<0.05).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恩丹西酮能有效预防PONV发生,其疗效优于单独应用恩丹西酮或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8.
何静 《四川医学》2006,27(6):627-628
目的探讨恩丹西酮与地塞米松预防性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比较。方法132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年患者随机分为恩丹西酮组(A组)、地塞米松组(B组)、生理盐水组(C组)。于麻醉诱导前3min A组注入恩丹西酮8mg,B组注入地塞米松10mg,C组注入生理盐水10ml。双盲观察术后24h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结果A、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与C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1)。A组与B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恩丹西酮与地塞米松时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均有良好效果,但恩丹西酮价格昂贵,地基米松则比较低廉,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恩丹西酮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预防术后吗啡静脉PCA(ivPCA)恶心、呕吐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剖左胸食管癌切除术患者160例,术毕接静脉泵行吗啡ivPCA,并随机分成4组,A组,不用止吐药;B组,地塞米松10mg静注;C组,恩丹西酮8mg静注;D组,地塞米松10mg、恩丹西酮8mg静注.结果:D组术后12小时、24小时止恶心、呕吐作用均明显优于其它组,恶心、呕吐发生率B、C组较之A组仅于术后12小时有明显降低,D组术后12、24、48小时下降均明显.结论:恩丹西酮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于吗啡ivPCA能更有效地预防PCA引起的术后恶心、呕吐(PONV).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恩丹西酮对乳房肿瘤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60例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乳房肿瘤切除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Ⅰ组(恩丹西酮组,n=30),Ⅱ组(氟哌利多组,n=30)。Ⅰ组于手术前静脉推注恩丹西酮8mg,Ⅱ组静脉推注氟哌利多2.5mg。结果Ⅰ组术后24h恶心、呕吐例数远低于Ⅱ组。结论与氟哌利多相比,恩丹西酮能够有效地预防乳房肿瘤切除术后的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1.
徐达元  林汉昇 《中国热带医学》2005,5(7):1509-1509,1518
目的总结恩丹西酮预防性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随机分为恩丹西酮组(Ⅰ组)及生理盐水组(Ⅱ组)。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在胆囊取出时分别注射恩丹西酮8mg、生理盐水5ml。术后观察病人24h恶心、呕吐情况。结果Ⅰ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小于Ⅱ组(P〈O、05)。结论恩丹西酮能有效地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恩丹西酮联合地塞米松对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00例在全麻下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分为5组: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恩丹西酮组;C组,地塞米松组;D组,氟哌利多组;E组,恩丹西酮+地塞米松组。观察术后24h内病人恶心呕吐发生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70%,明显高于B组(30%)、C组(30%)、D组(20%)和E组(15%),P<0.05;E组与B组和C组比较,P<0.05;与D组比较,P>0.05。但D组不良反应较多。结论恩丹西酮联合地塞米松静脉应用对降低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有确切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恩丹西酮、氟哌啶和地塞米松单独及联合用药预防腰硬联合麻醉下妇科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作用。方法选择妇科择期手术患者300例,随机分为6组,每组50例,行腰硬联合麻醉,关腹膜时硬膜外腔给予吗啡2.5mg行单次术后镇痛。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方法分别为对照组:不使用止吐剂;恩丹西酮组:恩丹西酮4mg静脉推注;氟哌啶组:氟哌啶1.25mg,关腹膜时硬膜外腔给药(与吗啡2.5mg合用);地塞米松组:地塞米松5mg静脉推注;恩丹西酮组+地塞米松:地塞米松5mg静脉推注,硬膜外腔吗啡镇痛后,恩丹西酮4mg静脉推注;氟哌啶组+地塞米松:地塞米松5mg静脉推注,吗啡2.5mg+氟哌啶1.25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L)合用,关腹膜时硬膜外腔给药。观察术后24小时内镇痛效果、PONV等不良反应发生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率。结果恩丹西酮组、氟哌啶组、恩丹西酮+地塞米松组、氟哌啶+地塞米松组PONV的发生严重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恩丹西酮组、氟哌啶组、恩丹西酮+地塞米松组、氟哌啶+地塞米松组四组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地塞米松组的呕吐严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恶心严重程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妇科手术时,恩丹西酮、氟哌啶可以明显降低PONV的发生严重程度。5mg地塞米松仅降低了恶心发生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旨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应用不同组合止吐药物,测定血清5-羟色胺(5-HT)浓度的变化,观察术后24小时患者恶心呕吐情况,以此探讨3种止吐药物联合应用对高呕吐风险女性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后血清5-羟色胺和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女性患者60名,每组20例。Ⅰ组给予恩丹西酮,Ⅱ组给予恩丹西酮+地塞米松,Ⅲ组给予恩丹西酮+地塞米松+氟哌利多。监测4个时间点5-HT的浓度。结果:术后恶心呕吐情况Ⅲ组与Ⅰ,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Ⅲ组T3低于Ⅰ、Ⅱ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内比较,Ⅰ、Ⅲ组T1与T0比较P<0.05。结论:3种止吐药物联合预防应用于高呕吐风险患者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术后恶心呕吐,临床效果明显。不良反应最轻,较单药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影响病人术后恢复及增加痛苦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预防PONV,我们对不同剂量恩丹西酮与地塞米松预防LC术后PONV进行比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90例,年龄25~69岁,ASAⅠ-Ⅱ级,随机分3组,每组30例。术前常规禁食禁水。1·2麻醉方法术前30 m in肌内注射巴比妥钠0·1 g及阿托品0·5 mg,麻醉诱导为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和维库溴铵,麻醉维持用丙泊酚及安氟醚。手术开始前1~2 m in,A组静脉注射恩丹西酮8 mg和地塞米松10 mg,B组静脉注射恩丹西酮4 mg和地塞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氟哌利多、地塞米松单用或合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 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150例,于麻醉前随机分为三组,静脉注入各预防性药物,A组:地塞米松10mg;B组:氟哌利多20.5mg;C组:氟哌利多2.5mg 地塞米松10mg.观察术后24h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三组术后24h恶心呕吐总发生率分别为74%、64%、26%,C组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1).结论 氟哌利多、地塞米松都有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作用,但以氟哌利多 地塞米松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恩丹西酮对术后患者硬膜外腔吗啡镇痛所致恶心呕吐的防治效果.方法:随机将240例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女性患者分为四组:对照(A)组于手术关腹膜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4 ml;恩丹西酮(B)组静脉注射恩丹西酮8 mg;地塞米松(C)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恩丹西酮与地塞米松联合(D)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 恩丹西酮8 mg.所有患者在手术后均接受硬膜外吗啡镇痛.观察术后48 h内患者镇痛效果和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各组间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2.6%,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D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7.5%,与A组比较,P<0.01,与B组和C组比较,P<0.05.结论:地塞米松和恩丹西酮单独应用均能有效地减少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所致的恶心呕吐;两药联合应用可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蒽丹西酮联合地塞米松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防治效果.方法 随机将20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4组,术毕Ⅰ组静注蒽丹西酮8mg,Ⅱ组静注地塞米松10mg,Ⅲ组静注蒽丹西酮8mg加地塞米松10mg,Ⅳ组静注生理盐水4ml,观察术后24h内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以及有无其他并发症.结果 4组PONV发生率和程度显示,Ⅰ~Ⅲ组明显低于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也明显低于Ⅰ、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蒽丹西酮与地塞米松单独应用均能有效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恶心呕吐,减轻恶心程度,两药联合应用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和恶心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恩丹西酮对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60例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子宫肌瘤切除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Ⅰ组(恩丹西酮组,n=30)和Ⅱ组(氟哌利多组,n=30),各组于麻醉诱导前1 min分别给予静脉注射恩丹西酮4 mg或氟哌利多2.5 mg.结果 Ⅰ组术后24 h恶心呕吐例数远低于Ⅱ组(P<0.05).结论 与氟哌利多相比,恩丹西酮能够有效地预防子宫肌瘤切除术后的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病人自控镇痛术条件下地塞米松是否具有强化欧必亭、恩丹西酮抗术后恶心、呕吐(PONV)之作用及其对伤口愈合之影响。方法120名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给予恩丹西酮8mg;对照组B给予欧必亭3 mg;观察组C给予恩丹西酮8mg+地塞米松10mg;观察组D给予欧必亭3mg+地塞米松10mg。记录术后4、8、12、24 h及2、3d时患者恶心、呕吐情况及伤口愈合等级、时间。结果A组与B组恶心、呕吐差异非常显著(P<0.01);C、D组较A、B组恶心、呕吐显著降低(CvsA,P<0.01;DvsB,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伤口愈合等级、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病人自控镇痛术条件下地塞米松10mg具有明显强化欧必亭、恩丹西酮抗恶心、呕吐作用,该剂量地塞米松对伤口愈合时间及等级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