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替比夫定联合双环醇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33例未应用其他抗病毒药物的HBeAg阳性CHB患者,随机分两组接受治疗。试验组67例,每日口服替比夫定600 mg,同时每日服用双环醇片75 mg;对照组66例,仅给予每日口服替比夫定600 mg,两组均连续用药10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ALT水平及病毒学指标方面的改变。结果两组血清均明显下降,试验组更为显著(P<0.01)。治疗12周时,两组患者在HBeAg转阴率及血清学转换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治疗时间延长,在治疗24、52、104周各时间点,实验组HBeAg转阴率及血清学转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HBV DNA水平均出现明显下降,但各治疗时间点HBV DNA下降水平及检测不到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2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各出现2例和3例耐药,耐药率分别为4.69%和7.8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4周时,治疗组耐药5例,对照组耐药13例,耐药率分别为7.81%和20.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替比夫定与双环醇片联合应用治疗HBeAg阳性CHB在肝功能及病毒学方面取得较好疗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2.
不同剂量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双环醇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6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分两组接受治疗,每日口服双环醇片150mg和75mg,观察连续用药24周后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血清氨基转移酶均得到明显下降,且150mg·d-1治疗组更为明显(P<0.01),治疗24周后两组HBeAg阴转率分别为18.8%和6.1%(P<0.01)。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双环醇片150mg·d-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降低血清氨基转移酶及HBeAg阴转方面优于75mg·d-1治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阿德福韦酯联合双环醇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25例曾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2组接受治疗。试验组63例,每日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同时每日服用双环醇片75mg;对照组62例,仅给予每日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2组均连续用药4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及病毒学指标方面的改变。结果2组血清氨基转移酶均明显下降,试验组更为显著(P<0.05或<0.01)。试验组HBV DNA阴转率(58.7%)显著高于对照组(40.3%),P<0.05;HBeAg阴转率(31.8%)显著高于对照组(16.1%),P<0.05;HBeAg血清转换率(19.1%)虽高于对照组(1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未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与双环醇片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肝功能及病毒学方面取得较好疗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恩替卡韦联合双环醇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未应用其他抗病毒药物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3例,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57例,每日口服恩替卡韦0.5 mg,同时每日服用双环醇片75 mg;对照组56例,仅给予口服恩替卡韦每日0.5 mg,两组均连续用药10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及病毒学指标的改变.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ALT均明显下降,试验组更为显著(P<0.01).治疗12周时,两组患者HBeAg转阴率及血清学转换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治疗时间延长,在治疗24、52、104周各时间点,试验组HBeAg转阴率及血清学转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V DNA水平均出现明显下降,但各治疗时间点HBV DNA下降水平及检测不到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2周时,试验组和对照组各出现1例和2例耐药,耐药率分别为1.75%和3.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4周时,试验组耐药1例,对照组耐药3例,耐药率分别为1.75%和5.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恩替卡韦与双环醇片联合应用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在肝功能及病毒学方面均取得较好疗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5.
六味五灵片治疗慢性肝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临床前瞻性研究验证六味五灵片治疗慢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5例,口服六味五灵片,对照组75例,口服双环醇片。观察药物对患者肝损伤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患者在降低ALT中位数方面优于对照组,在用药达8周时六味五灵片表现出明显的治疗肝损伤作用,疗效达80%。结论:六味五灵片具有较好的治疗肝损伤作用,其有效疗程为8周。  相似文献   

6.
不同剂量双环醇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双环醇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139例 CHB 患者分2组接受治疗,口服双环醇片150mg/d(治疗组)或75mg/d(对照组),观察连续用药24周后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2组血清氨基转移酶均得到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2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 HBeAg 阴转率分别为36.1%和20.9%(P<0.05),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双环醇片150mg/d 治疗 CHB 在降低血清氨基转移酶及 HBeAg 阴转方面优于75mg/d,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环醇片治疗肾移植术后药物性肝损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80例肾移植术后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双环醇治疗组和硫普罗宁治疗组各40例,在应用常规抗免疫排斥药物同时采用双环醇片或硫普罗宁片进行保肝治疗,连续用药4周。结果双环醇治疗组在肝功能与综合疗效改善方面明显优于硫普罗宁治疗组(P<0.01或0.05),未发现与研究药物明显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双环醇片可有效治疗肾移植术后由抗免疫排斥药物引起的肝损伤,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双环醇片治疗甲亢所致肝功能损害及甲巯咪唑治疗后所致肝功能损害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师提供理论依据和用药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性临床研究,对95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双环醇片和硫普罗宁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2周、4周、8周、12周ALT、AST、肾功、尿常规,同时观察一般状况及相关症状、体征。结果治疗组ALT、AST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且治疗12周疗效优于4周和8周;治疗组用药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双环醇片对甲亢所致肝功能损害及甲巯咪唑治疗后所致肝功能损害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肝脏》2015,(10)
目的观察双环醇片治疗慢性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相关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通过随机、对照、前瞻性设计,61例慢性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后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入组研究,其中治疗组31例,在常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同时服用双环醇片,25 mg,3次/d;对照组30例,在常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同时服用硫普罗宁肠溶片,200 mg,3次/d。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血清ALT、AST、TBil和ALP变化,并观察记录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及其他不良医疗事件。结果治疗组在肝功能指标与综合疗效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双环醇片可有效治疗慢性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双环醇预防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双环醇预防组为治疗组,腺苷蛋氨酸预防组为对照组。结果共219例次化疗,可评价疗效的213例次化疗患者,预防失败率16.9%。治疗组预防失败率为1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有6例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停药,治疗组无患者因不良反应停药(P<0.05)。结论双环醇是预防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有效、安全药物。  相似文献   

11.
林俊  郭宏波  解泽林  田野 《肝脏》2010,15(5):335-337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肝损害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效果。方法将504例肾移植术后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常规预防组251例,于肾移植术后在应用常规药物同张顺财时即开始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2400mg,静脉滴注;未预防组253例,除肾移植后药物外未采用任何保肝预防药物。如果预防治疗后仍出现肝损害,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4例,连续8周口服双环醇片75mg/d(每次25mg,每日3次)。B组34例,连续8周口服硫普罗宁片600mg/d(每次200mg,每日3次)。结果常规预防组的肝损害发生率明显小于未预防组(P〈0.01);常规预防后仍出现肝损害的患者联用双环醇后,在肝功能与综合疗效改善方面明显优于硫普罗宁组(P〈0.05,P〈0.01);未发现与研究药物明显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可预防肾移植后早期肝损害的发生,联用双环醇片可有效治疗常规预防后仍出现的肝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致心肌损伤作用及双环醇对心肌损伤及纤维化的保护效应及机制。方法8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4组。其中3组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8周后,分别以双环醇60mg/(kg·d)、120mg/(kg·d)治疗56d(8周)以及不作任何治疗(实验对照组),第4组小鼠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并分析不同剂量双环醇治疗前后各组小鼠心肌组织病理改变、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和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变化同步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用高剂量双环醇治疗后,小鼠心肌组织、肝组织病理损伤减轻,心肌组织中TGF-β1、TIMP1和Ⅰ、Ⅲ型胶原含量明显低于实验对照组而高于健康对照组,而低剂量双环醇对日本血吸虫病致肝纤维化及心肌损伤无明显治疗效果。结论日本血吸虫病可致心肌损伤。双环醇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保护心肌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通过抑制心肌组织中TGF-β1、TIMP1和Ⅰ、Ⅲ型胶原过度表达减轻心肌纤维化程度,从而保护心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双环醇治疗抗风湿药物导致肝损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录2012年1月-2012年6月北京友谊医院住院的风湿病患者132例,均被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服用双环醇片,25 mg,3次/d;对照组67例,服用葡醛内酯片,150 mg,3次/d,疗程均为1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12周检测两组患者血清ALT、AST、ALP和TBIL水平,并记录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结果 治疗12周后各项肝功能指标明显下降,与基线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组与对照组肝功能各项指标值分别为:ALT(33.34±9.19) U/L,(57.94±24.16) U/L(P <0.01);AST(36.11±13.48)U/L,(64.78±48.99)U/L(P<0.05);ALP(56.08±20.86)U/L,(52.96±19.43)U/L(P>0.05);TBIL(12.52±7.68)μmol/L,(13.78±8.81) μmol/L(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15%,65.67%,P<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双环醇能够有效治疗抗风湿药物导致的肝损伤,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观察双环醇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病理差异。5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给予双环醇,对照组26例给多烯磷脂酰胆碱,疗程36周。两组各20例治疗前后肝组织学比较。治疗36周,双环醇组完全应答率50%,部分应答率30%,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分别为45%和15%,双环醇组在改善ALT、ALP、GGT和肝纤维化积分优于多烯磷脂酰胆碱,双环醇组血清GST—Px治疗后升高,两组治疗后MDA均下降。  相似文献   

1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