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降低肝移植术后手术技术相关胆道并发症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移植的手术技巧,以降低手术相关胆道并发症。方法 对89例终末期肝病患者施行腔静脉成形的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供肝肝总动脉与受者肝总动脉端端吻合,供肝肝总管或胆总管与受者胆总管端端吻合,未置T管。术后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了解移植肝是否出现胆道并发症。结果 1例术后5个月发生肝门分叉处胆管狭窄,经球囊扩张后效果不佳,再次手术行胆管狭窄成形术后治愈;其余患者未发生胆漏、吻合口狭窄、胆泥或胆道结石、肝门部胆管狭窄、胆管炎、胆汁瘤、粘液囊肿及十二指肠乳头功能异常等胆道并发症。结论 注重供肝的灌洗和修整,提高肝动脉吻合和胆道重建技巧,可有效避免或减少技术性胆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7例终末期肝病(包括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原位肝移植,供肝除1例仅经门静脉灌注外,其余均经动脉及门静脉双重灌注。胆道重建采用胆道端端吻合6例,胆肠吻合1例。结果:3例出现胆道并发症,术后2w,发现1例T管周围胆漏,经放开T管后治愈;术后12d,1例出现胆漏,再次手术发现胆管从吻合口穿出,第2次术后腹腔感染一度控制,术后49d再次高热,术后52d死亡,尸检发现胆管坏死,胆漏,1例术后3d发生胆漏,昆充分引流治愈,术后4个月发现有胆泥,经口服溶石药等治疗,症状消失。结论:对供者动脉充分灌注,胆道充分冲洗,尽量减少对供者胆管血供的损害是预防胆道并发症的关键,而术后胆道并发症多经非手术或微创手术治愈。  相似文献   

3.
肝移植胆系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胆系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2月至2002年12月完成的95例次原位肝移植。门静脉、下腔静脉转流下原位肝移植12例,背驮式肝移植78例,活体部分肝移植5例。胆道重建:胆管对端吻合91例,放置胆道外引流55例,36例未放置胆道引流。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4例。胆管吻合及胆肠吻合应用5旬或6-0 Vicryl缝线或PDS缝线间断或连续缝合。术后以血清学检查、超声、胆道造影等手段随访。结果 共发生胆系并发症7例,发生率7.3%。2例术后7、10d吻合口胆漏,致胆汁性腹膜炎,再次手术引流。1例术后1个月胆管吻合口狭窄,内窥镜下支架内支撑治愈。2例拔除T管时胆漏,1例保守治愈,1例腹腔镜下缝合窦道、腹腔引流治愈。1例术后5个月因胆管消融、胆管炎死亡。1例术后10d因肝动脉血栓形成继发胆管坏死后死亡。74例随访1-42个月(平均11.4个月),胆道造影及(或)超声检查未见肝内外胆管狭窄,无胆泥、胆石形成,血清学检查提示肝功能状态良好。结论供肝切取时保护胆管黏膜及肝外胆管动脉供给,实现精细胆管黏膜对黏膜无张力对端吻合是预防胆系并发症的关键。内窥镜下狭窄段胆管扩张、内支撑是治疗肝移植肝外胆管狭窄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肝移植手术相关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Chen GH  Lu MQ  Cai CJ  Yang Y  Yi HM  He XS  Zhu XF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5):295-297
目的总结和探讨原位肝移植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对1993年4月至2004年12月所实行的647例次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移植手术后共发生并发症73例,发生率11.3%(73/647),包括血管并发症39例(6.0%,39/647),其中肝动脉23例(3.6%),门静脉6例(0.9%),腔静脉10例(1.5%),其中腔静脉并发症均发生在非腔静脉整形患者;放置内支架治疗肝动脉狭窄2例,均成功;肝动脉血栓形成者行再次移植治疗,成功率为4/6,再血管化和气囊扩张成功率分别为3/7和2/7;放置内支架治疗门静脉吻合口狭窄和腔静脉狭窄的成功率为3/3和10/10。发生胆道并发症34例(5.3%),其中放置T管患者发生胆道并发症27例,未放置T管患者7例,两组吻合口胆漏、胆道狭窄和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传统背驮式肝移植术能有效预防腔静脉并发症的发生;放置内支架技术治疗血管狭窄性病变效果好;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应采取再次肝移植;确保供肝胆道系统的血供是减少胆道并发症的关键;不放置T管的胆管端端吻合术,是胆道重建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5.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治疗经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总结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治疗经验。方法1999年2月至2004年2月,我中心采用胆总管-胆总管端端吻合术施行原位肝移植236例,96例采用置“T”管引流的胆管间断吻合;39例采用未置“T”管的胆管间断吻合技术;101例采用未置“T”管、前壁间断后壁连续的胆管吻合。结果全组术后32例(13·3%)发生胆道并发症,其中胆管狭窄24例(10·0%),胆漏6例(2·5%),胆管结石2例(0·8%)。3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7%、15·4%和7·9%,其中肝门部/肝内胆管狭窄发生率分别为8·3%,2·6%和1·0%。第3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和胆管狭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20例胆管狭窄患者接受放射和/或内镜介入治疗,其中单纯吻合口狭窄治愈率90%,肝门部/肝内胆管狭窄治愈率60%。结论弃用“T”管的胆管前壁间断后壁连续的吻合方式能显著减少胆道并发症;非缺血相关性胆管吻合口狭窄和单纯肝门部胆管狭窄应首选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6.
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及分析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Pittsburgh移植中心96例肝移植病人。结果 94例(97次移植)存活2d以上的病人,92例为端端+T管的胆道吻合,随访时间为5.8个月(0.3-10.2个月)。分析发现92例病人中8例有胆道并发症(8.51%);T管拔除时胆漏2例,术后早期胆漏2例,狭窄2例。75%胆道并发症有诱因,诱因:肝动脉狭窄2例,其中1例合并严重排斥反应;肝动脉血栓3例;供一受体胆管直径不匹配1例。冷缺血时间无显著性差异。5例有肝动脉血栓和(或)狭窄>50%行再移植,另3例无肝动脉血栓和(或)狭窄<50%经皮穿刺和内窥镜+支架或行气囊扩张,所有病人均获得良好疗效。结论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8.51%(胆-胆端端吻合+T管),胆道狭窄晚于胆漏,肝动脉检塞和(或狭窄是最重要的相关因素;无肝动脉栓塞和(或)狭窄,则无需手术治疗,若有肝动脉栓塞和(或)狭窄>50%,应尽早做再次肝移植。  相似文献   

7.
活体肝移植的胆道重建技术及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活体肝移植的胆道重建方法及并发症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活体肝移植临床资料,其中74例行右半肝移植(带肝中静脉29例,不带肝中静脉45例),左半肝带肝中静脉1例,左外叶切取2例.胆道重建采用胆肠吻合或供肝肝管与受体肝管端端吻合.结果 供肝断面1个胆管开口为54例,多个胆管开口为23例;胆肠吻合2例,胆管端端吻合75例,63例留置T管;术后总体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36.4%(28/77),其中胆漏为10.4%(8/77),胆道狭窄为26.0%(20/77).供肝单支胆道以及单个吻合口术后胆道狭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多支胆道及多个吻合口(P<0.05).8例胆漏病人经过B超指引穿刺引流全部治愈,20例吻合口狭窄病人经T管窦道放置支撑管或通过ERCP进行扩张,肝功能全部或部分好转.结论 活体肝移植供肝切取术中注意对断面胆管血供的保护以及尽可能获得单一的肝管开口可有效减少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内镜和放射介入技术是治疗胆道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同种原位肝移植术的胆管重建及其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种原位肝移植(OLT)的胆管重建方式及其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2月至2003年1月间103例终末期肝病患者施行OLT胆管重建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情况。103例患者中,75例采用经典式原位肝移植伴体外静脉转流、17例采用经典式原位肝移植不伴转流、11例采用背驮式原位肝移植。胆道重建过程中有94例行胆管端端吻合,9例行胆肠吻合。胆管端端吻合的患者中,62例带T管引流,32例不带T管,但11例经受者胆囊管置入小橡胶管引流。术后胆管并发症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B型超声波、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或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结果103例OLT患者术后胆管并发症发生率为7.8%(8/103)。62例带T管引流的患者中,6例(9.6%)发生胆管并发症,其中4例术后发生胆漏,2例拔除T管后发生局限性腹膜炎;32例不带T管引流的患者中,1例(3.1%)发生胆管狭窄。9例胆肠吻合中,1例(11.1%)术后发生胆漏。7例胆漏患者,2例经再次手术引流,其余继续保持引流胆漏自愈。不带T管引流的患者中的胆管狭窄为吻合口狭窄,经内镜取出异物、球囊扩张与安放内支架后治愈。1例患者因胆漏导致肝动脉吻合口假性动脉瘤及腹腔大出血,经介入法明确诊断并行栓塞治疗后治愈。患者中无胆管并发症而引起的死亡。结论胆管吻合口的胆漏与狭窄是OLT术后最常见的胆管并发症。良好的胆管血供与胆管吻合技术是防止胆管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及时的内镜检查与放射学技术是诊断和治疗胆管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非肝动脉栓塞性胆道缺血性损伤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60例同种原位背驮式肝移植病人术中、术后采用改善供肝血液循环的策略。结果:术后6个月内出现胆道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5%(5/60),1例因拔T管时发生胆漏;1例经T管胆道造影导致胆道感染,胆泥形成;1例胆道吻合口渗漏。结论:肝移植术中、术后扩张血管、改善胆管微循环是预防术后早期非肝动脉栓塞性胆道缺血性损伤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原位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经验。结果 3例患者术后出现血胆红素和/或转氨酶持续性升高,经T管胆道造影术及核磁共振胆胰管成像证实存在胆道狭窄,其中2例为肝门部胆管与肝总管狭窄,1例为吻合口处胆管狭窄。经采用T管窦道球囊扩张术,3例的胆道狭窄得以改善,肝功能好转,其中1例经3次选择性球囊扩张,现健康存活已21月余;其中合并胆漏的1例,在B型超声波引导下穿刺置管负压引流后治愈;合并胆道胆泥淤积的1例及合并多重胆道感染的2例,均予以对症治疗。结论 手术技术不佳及胆管的血液供应不良是肝移植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的重要因素;联合应用胆道造影术和核磁共振胆胰管成像能了解胆树全貌,有助于胆道狭窄、胆泥淤积与胆漏的诊断;及时采用放射介入技术处理胆道并发症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