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生脉注射液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药物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合理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维普(VIP)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集生脉注射液ADR案例,应用统计学方法对ADR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各年龄组均有分布,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伴全身性损害、皮肤及附件损害、心血管系统一般损害、胃肠系统损害,且以速发型过敏反应为主。结论:生脉注射液虽然比较安全但有必要引起临床重视,应加强对生脉注射液不良反应(ADR)的监测,不盲目扩大适应证,此外还应加强质量标准的研究,注重优化生产工艺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生脉注射液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生脉注射液临床应用情况,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 方法 以“生脉注射液”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3年1月—2009年3月),收集国内期刊发表的生脉注射液临床研究,并分析纳入研究中生脉注射液的用药剂量、适应病证、给药途径、方法、溶媒、疗程及不良反应。 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647篇,共28 305例(不包括对照组病例)患者。共发生不良反应215例,不良反应类型包括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全身过敏反应和皮疹)共56例和全身各系统、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159例,包括急性严重的急性肝损害和窦性停搏严重的心脏损害各1例。均经治疗好转,未见死亡病例的报道。 结论 生脉注射液自1983年上市以来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除与患者个体体质有关外,与临床不合理用药如合并用药、剂量过大、年龄等因素有关。临床医师应重视不良反应的预防、观察,及时治疗,规范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杨亚南  高卫真  柳钢  徐姝 《中草药》2014,45(9):1349-1352
对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所收录的1992—2012年的文献进行检索,对报道的生脉注射剂的不良反应(ADR)病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分析生脉注射剂ADR的临床特点和发生,为其临床合理使用与安全警戒提供参考。涉及生脉注射剂的ADR病例共计1 216例,患者性别比为1:1.01,35~65岁年龄段发生生脉注射剂ADR最多,有个人/家族过敏史的患者较易发生ADR。生脉注射剂ADR主要是在用药1 h以内发生,且累及系统-器官以全身性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最高,主要表现为发热、过敏性休克、皮疹等。生脉注射剂发生ADR时,多存在配伍其他药品的情况。生脉注射剂ADR的发生与患者个体因素、药品成分及制剂因素、给药速度及药品配伍因素有关,通过详细了解患者基本情况、控制给药速度、避免合并用药,可以减少生脉注射剂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上市后药物循证评价方法对红花注射液的安全性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为临床合理应用红花注射液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同时辅助其他检索,检索时间为2013年7月。纳入有关红花注射液的所有研究类型,对已发表的文献中报道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红花注射液相关研究69篇。文献报告的合计药物不良反应(ADR)病例为1111例,男性568例(51%),女性543例(49%)。36篇(52%)文献详细描述了红花注射液的ADR,33篇(48%)文献仅提及或未详细描述ADR。ADR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的损伤和循环系统的病变。原患疾病以循环系统病变为主。溶媒介质以及剂量基本符合其产品说明书中的要求。大多数 ADR在首次用药后出现,出现时间5 min~5 d 不等。结论现已发表文献数据表明红花注射液未发现有严重 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2067篇588例香丹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伟  张永玲  郑林  商洪才 《河南中医》2011,31(3):298-302
目的:全面了解香丹注射液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 I)关于香丹注射液的临床研究及不良反应报告。提取纳入文献中ADR病例原患疾病,香丹注射液用药剂量、溶媒及配伍用药情况,ADR病例的性别、年龄及有无过敏史情况,ADR出现时间、类型、处理及转归等。结果:2067篇临床研究中有102篇(4.9%)共报道411例ADR病例;114篇ADR报告共包括174例ADR病例。ADR病例中男性高于女性,主要集中于40-69岁年龄段;不良反应报告的ADR主要集中于过敏性休克,临床研究的ADR主要集中于皮肤的瘙痒等;70.6%的ADR病例严重程度为Ⅲ-Ⅳ级,2例死亡;ADR病例原患疾病最主要为冠心病;6例(3.4%)ADR病例有过敏史;香丹注射液ADR病例所用溶媒主要为5%葡萄糖液、低分子右旋糖酐和10%葡萄糖液,共132例ADR病例为香丹注射液和其他药物配伍使用;香丹注射液常用剂量为10-30 mL;首次用药者ADR病例占总ADR的63.3%。结论:香丹注射液的ADR报告和临床研究均存在影响因素描述不详细,文献质量较低,关键信息不完整,及不能计算发生率等缺陷,报告质量尚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参麦注射液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ADR),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07-2010年各临床科室应用参麦注射液,按卫生部ADR判定标准筛选的ADR病例56例,并进行分类处理。结果:参麦注射液的ADR主要有过敏眭皮疹、腹胀、腰背剧痛、心动过速和低血压等。结论:参麦注射液引起ADR的原因较多,临床应用时应加以重视,加强监测,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SDR)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0年收集的183例ADR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ADR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用药途径、临床表现,单一、合并用药ADR的发生率以及ADR的治疗结果等。结果:男性ADR发生率(59.56%)高于女性(40.44%),儿童及老年患者发生率较其它年龄段高(45.90%):127例ADR由抗微生物药物引起(69.40%),143例由静脉滴注引起(78.14%);ADR常见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寒战、发热等,严重病例较少,联用药物越多,引发ADR几率越高;经治疗174例ADR患者好转、治愈率达95.08%。结论: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监护水平,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药制剂品种的不断开发及临床应用逐渐增加,中药复方注射液的不良反应(ADR)也相应增多。有报道,中药制剂引起的ADR所占比例仅次于抗菌药物。为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探讨中药复方注射液引起ADR的原因及其规律,本文对本院临床常用5种中药复方注射剂的ADR报告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中药复方注射液质量再评价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8例ADR病例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其次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为皮肤损害和消化道损害。结论:应对药物有全面的认识,重视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药应用日益增多,其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也逐年增加。据中国药学会对国内1551例药物不良反应病例分析,中药ADR所占比例仅次于抗生素类药物而居第二。据报道,中药ADR几乎发生于人体各个系统,其中尤以皮肤黏膜发生率最高。在所有中药ADR中,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位居第一,而在中药注射剂中ADR的高发品种有双黄连粉针剂、茵栀黄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笔者就中药ADR发生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生脉注射液与14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莉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4):459-459
目的 观察生脉注射液与临床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选用常用注射液14种分别与生脉注射液混合,以5%葡萄糖注射液为稀释液;比较试验前后溶液pH值变化。结果 生脉注射液与维生素C混合后pH值升高(〉0.2),与其他13种药物混合后pH值无明显变化。结论 生脉注射液可与多数常用药物配伍,对药物稳定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生脉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10年第3期)、Pubmed(1966年至2010年9月)、Embase(1966年至2010年9月)、中国(CNKI)学术文献总库(1979年至2010年9月)、万方数字化期刊库(1981年至2010年9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年至2010年9月),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随机对照试验、评价质量,提取资料,并用RevMan 4.2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初检出964篇文献,经筛选最终纳入8篇关于生脉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随机对照研究。以心绞痛及心电图为疗效尺度。生脉组与复方丹参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方丹参组有6例出现不良反应,症状轻微。生脉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生脉注射液较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全面了解舒血宁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在1996年至2013年期间,关于舒血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报告。提取纳入文献中ADR病例的原患疾病,ADR病例的性别、年龄、及有无过敏史情况,ADR出现时间,累及的系统、器官等。结果 1996年至2013年,中国知网413篇关于舒血宁注射液临床研究中,有14篇(9.7%)共报道287例ADR病例。ADR病例原患疾病最主要为脑梗死、脑动脉硬化及脑供血不足;ADR病例中女性高于男性,主要集中于40-69岁年龄段;不良反应报告的ADR主要集中于全身性的损害;舒血宁注射液ADR发生的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后16-30分钟内。结论应改善生产工艺,提高舒血宁注射液的纯度,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合理用药,注意ADR监测,确保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参麦注射液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ADR),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072010年各临床科室应用参麦注射液,按卫生部ADR判定标准筛选的ADR病例56例,并进行分类处理.结果:参麦注射液的ADR主要有过敏性皮疹、腹胀、腰背剧痛、心动过速和低血压等.结论:参麦注射液引起ADR的原因较多,临床应用时应加以重视,加强监测,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560例黄芪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ADR)或不良事件(AE)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95年1月~2010年5月关于黄芪注射液的临床研究及ADR报告。纳入文献共2 690篇,提取分析纳入文献中ADR/AE病例原患疾病、黄芪注射液用药剂量、溶媒及配伍用药情况,ADR/AE病例的性别、年龄及有无过敏史情况,ADR/AE出现时间、类型、处理及转归等。结果 2 604篇临床研究中有132篇共报道448例ADR/AE病例;86篇ADR报告共包括112例ADR/AE病例。ADR/AE病例总体多发生于40~69岁年龄段;ADR报告的ADR/AE主要集中于全身反应(发热、过敏性休克),临床研究的ADR/AE最多见于消化系统(恶心);84.46%的ADR/AE病例严重程度为Ⅲ~Ⅳ级,无死亡病例;ADR/AE病例原患疾病最主要为心肌炎和心功能衰竭;13例(11.61%)ADR/AE病例有过敏史;黄芪注射液ADR/AE病例所用溶媒主要为5%葡萄糖液、10%葡萄糖液和生理盐水,共107例(19.10%)ADR/AE病例为黄芪注射液和其他药物配伍使用;首次用药者ADR/AE病例占总ADR/AE的66.96%。结论黄芪注射液ADR/AE的发生是由多因素导致,临床使用须以说明书为参照,辨证使用,严格掌握用药禁忌,使用前询问过敏史,慎重选用溶媒,做好全程监控及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生脉注射液对老年抗快速心律失常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药物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9例给倍他乐克等药物治疗;治疗组53例给倍他乐克等治疗同时应用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分别观察2组患者心律失常控制率及低血压、缓慢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心律失常控制率(87%)稍高于对照组(86%),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低血压发生率(20%)低于对照组(40%),缓慢心律失常发生率(17%)显著低于对照组(37%),2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生脉注射液未明显提高抗快速心律失常药物快速心律失常控制率,但明显减少低血压及缓慢心律失常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50例生脉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脉注射液是由红参、麦冬、五味子经现代科学方法精制而成的中药注射液,具有益气养阴、复脉固脱之功效,广泛用于气阴两亏、脉虚欲脱之心悸、气短、四肢厥冷、汗出、脉欲绝及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具上述证候者,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有关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亦有增多[1],应引起广泛的重视。笔者对50例由生脉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资料来源于上海临床药学培训中心编制的《药物不良反应》、《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综合国内40篇有关生脉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报告,共收集不良反应病例50例,采用文献计量法…  相似文献   

18.
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从临床症状及静息心电图,运动和试验治疗前后的变化,观察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痛的疗效。并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者对比。结果:生脉注射临床疗效(96.67%),及心电图疗效(95.00%)均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分别为71.67%和76.67%),结论:生脉注射液是一种疗效较好的治疗冠心病心痛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在临床中,经常将中药注射液与西药注射液配伍应用,甚至在输液中几种中西药合并使用。配伍应用目的是为充分发挥各药药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然而盲目、不合理的配伍,可使中西药之间产生药效学和药动学的改变及外观上的理化变化,这种变化会导致药物变性、失效,更大的风险则是诱发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报道中药静注药物临床不良反应:在筛选的50例合并用药中发生严重不良反应(ADR)达70%,  相似文献   

20.
我院2003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在我院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回顾性调查2003年我院各科室呈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对其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按我国卫生部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估方法。对ADR因果关系进行初评。结果:128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物共有96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占52.34%,其次为心脑血管用药、抗肿瘤药物,中药制剂也较多。ADR病例中合并用药占31.1%,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胃肠系统损害、发热等全身症状,重度ADR有15例(占11.72%)。结论:应做好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及加强慢性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