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背景: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是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早期诊断标志物,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生发展及骨破坏的加重密切相关,该类抗体阳性患者的病情比阴性患者更严重而且更难治疗.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和佐剂诱导型关节炎等是典型的2种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但都不表达或不能稳定高水平表达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从而严重影响了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阳性类风...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慢性炎症综合征。RA的自身抗原没有器官特异性,可能包括多种翻译后修饰蛋白如瓜氨酸化蛋白等。这些修饰可以由内在的刺激触发,进而导致继发性自身免疫反应,累及关节等靶器官。其中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相互影响,导致慢性关节炎的不断进展。这些潜在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在RA发作之前已经开始。认识这一过程将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和方法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原因不清,临床没有针对性强的治疗药物。建立RA动物模型是进行RA病理学、药物学研究的重要环节。目前RA的动物模型有多种,胶原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动物模型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和免疫学等方面国外已进行了研究,其主要表现为多发性末端关节炎,关节局部红肿,其病理变化表现为增生性滑膜炎,关节软骨破坏,关节腔内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以及各种免疫指标的改变,这种特性和人类RA非常相似。因此,CIA模型是筛选和研究治疗或预防RA药物的理想模型。笔者以皮内注射Ⅱ型胶原完全弗氏佐剂法建立大鼠CIA模型,并通过对模型的关节病变的评分、大鼠体温测试、关节肿胀程度测试、大鼠关节抓力测试、一氧化氮的检测、过氧化脂的测试、病理检测和X线检测等技术,建立对模型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可引起不可逆转的关节畸形,早期诊断和治疗可延缓疾病的进展。瓜氨酸化、氨甲酰化、氧化及乙酰化是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产生的新表位,B细胞针对这些新表位发生免疫应答而产生相应的自身抗体。文章就抗瓜氨酸蛋白抗体(anti citrulline protein antibodies,ACPA)、氨甲酰化抗体,氧化型Ⅱ型胶原抗体、乙酰化抗体在RA实验室诊断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RA早期标志物识别和疗效指标评价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鸡胶原II型诱导大鼠类风关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鸡胶原II型 (chickencollagenII,CCII)和完全弗氏佐剂免疫Wistar大鼠诱导胶原性关节炎 ,建立自身免疫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RA)实验动物模型。以ELISA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血清中的CCII抗体的水平 ,同时采用组织病理学和X射线摄片的方法显示关节炎大鼠的发病程度和病理学特征 ,并对其血液和滑膜液进行微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 ,用CCII和完全弗氏佐剂免疫的实验组大鼠关节炎的发病率为 80 %,同时在免疫后 2 5d ,关节炎指数为最高 (AI=7 8)。ELISA法检测抗CCII抗体结果显示 ,实验组大鼠血清中抗CCII抗体的水平均较各对照组大鼠明显增高 (P <0 0 0 1)。组织病理学和X 射线摄片结果显示 ,关节软骨组织、骨组织和滑膜组织呈典型的关节炎病变。微生物鉴定结果均为阴性。本实验成功建立了胶原诱导的大鼠关节炎模型 ,且其病理特征和人类RA极为相似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人类RA的发病机制及其临床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6.
探讨α-烯醇化酶(α-enolase,ENO1)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中的诊断意义。经过原核表达、Ni柱纯化等操作,成功得到ENO1蛋白。将纯化的蛋白分别进行瓜氨酸化及氨甲酰化修饰,得到瓜氨酸化α-烯醇化酶(citrullinatedα-enolase peptide,cit-ENO1)、氨甲酰化α-烯醇化酶(carbamylatedα-enolase peptide, carp-ENO1)以及瓜氨酸化氨甲酰化α-烯醇化酶(citrullinated-carbamylatedα-enolase peptide, cit-carp-ENO1)。选取RA患者30例(RA组)以及同期体检正常者35例(对照组),采用ELISA探究未修饰的蛋白以及这3种修饰后的蛋白对RA患者的诊断价值。通过SPSS软件构建ROC曲线对不同修饰蛋白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估,当cut-off值取95%的特异度时,carp-ENO1的灵敏度为26.7%,cit-ENO1的灵敏度为46.7%,cit-carp-ENO1的灵敏度为63.3%。ENO1蛋白修饰之后对RA检出率显著提高,提示瓜氨酸化或者氨甲酰化之后的蛋白作为抗原对RA具有一定的诊断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胶原诱导的关节炎(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是模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经典动物模型。大多数的方法是采用鸡或牛的Ⅱ型胶原( collagen typeⅡ,CⅡ)混合完全弗氏佐剂于DBA/1鼠尾根部皮下/皮内注射,间隔21 d后加强免疫1次,约1周后小鼠逐渐发生关节炎,关节炎持续约8周左右。也有少数情况下为加速和同步化关节炎的发生,在加强免疫的同时或其后,腹腔注射大肠杆菌脂多糖(LPS)。在制作常规的CIA模型时,对部分DBA/1小鼠进行了一次腹腔注射LPS。  相似文献   

8.
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Peptidylarginine deiminase 4,PADI4)是一种能够催化抗原性蛋白多肽脱去亚胺基形成瓜氨酸的酶,有研究发现这一被称为"瓜氨酸化"的过程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发病有关[1,2],目前尚无我国人群PADI4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9.
<正>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关节炎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该病在我国发病率约3‰~5‰。RA患者体内可以检测到多种抗瓜氨酸化蛋白的自我免疫抗体(Anti-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ies,ACP A),包括抗角蛋白抗体(Antikeratin antibody,AK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  相似文献   

10.
鸡胶原Ⅱ型诱导大鼠类风关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鸡胶原Ⅱ型(chicken collagen Ⅱ,CCⅡ)和完全弗氏佐剂免疫Wistar大鼠诱导胶原性关节炎,建立自身免疫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实验动物模型。以ELISA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血清中的CCⅡ抗体的水平,同时采用组织病理学和X射线摄片的方法显示关节炎大鼠的发病程度和病理学特征,并对其血液和滑膜液进行微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用CCⅡ和完全弗氏佐剂免疫的实验组大鼠关节炎的发病率为80%,同时在免疫后25d,关节炎指数为最高(AI=7.8)。ELISA法检测抗CCⅡ抗体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血清中抗CCⅡ抗体的水平均较各对照组大鼠明显增高(P<0.001)。组织病理学和X-射线摄片结果显示,关节软骨组织、骨组织和滑膜组织呈典型的关节炎病变。微生物鉴定结果均为阴性。本实验成功建立了胶原诱导的大鼠关节炎模型,且其病理特征和人类RA极为相似,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人类RA的发病机制及其临床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1.
鸡Ⅱ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锃锃  韩晓枫  金坚 《免疫学杂志》2006,22(5):552-554,558
目的以鸡Ⅱ型胶原皮内免疫Wistar大鼠,建立类风湿关节炎的大鼠模型。方法用鸡Ⅱ型胶原和完全弗氏佐剂于大鼠皮内注射免疫,自大鼠发病起,观察大鼠的踝关节部位的肿胀,毛色及运动状态;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采用X线摄片、病理组织学等方法进行大鼠病理学特征分析。结果ELISA结果提示:实验组大鼠血清中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高(P〈0.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脚踝与脚趾有明显的肿胀;X线摄片结果和病理学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的关节组织呈现典型的关节病变的特征。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鸡Ⅱ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Ⅱ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的病理学特征与人类RA极为相似,为更好的研究人类RA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抗纤聚蛋白抗体(AFA)、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APF)等对RA的诊断具有特异性,而且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RA)的早期诊断[1]。2000年Shellekens等首次合成APF、AKA、AFA的共同抗原决定簇-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建立了用ELISA检测RA患者的抗CCP抗体,发现该抗体在RA诊断  相似文献   

13.
针对瓜氨酸化蛋白的抗体被认为是诱发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元凶,本研究旨在探讨瓜氨酸化纤维连接蛋白(citrullinated fibronectin,cFn)在RA中的致病机理。通过免疫组化和双重免疫荧光技术分析cFn在RA患者的滑膜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用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以及cFn处理从RA患者的滑膜组织中分离得到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后,再通过流式技术和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urvivin,Caspase 3,cyclin-B1的mRNA表达情况。用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的分泌。在RA患者的滑膜组织中Fn形成胞外瓜氨酸化聚合物。Fn诱导了RA-FLS的凋亡,cFn抑制了RA-FLS的凋亡。在RA患者的FLS中,Fn显着增加了caspase-3的表达,抑制了survivin和cyclin-B1的表达;cFn显著增加了survivin的表达,促进了TNF-α和IL-1的分泌。在RA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cFn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并且增加炎症因子的分泌来发挥其致病性。  相似文献   

14.
用sTRAIL重组蛋白治疗CIA模型 ,探讨sTRAIL用于自身免疫病治疗的可能性。将鸡肋骨II型胶原蛋白注射大鼠 ,建立了RA的动物模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自制的可溶性TRAIL蛋白治疗CIA ,观察治疗后关节炎指数与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是sTRAIL 30 0ng/只 (0 1ml/次 )局部应用于关节炎部位 ,皮下注射 1周以后 ,sTRAIL应用的大鼠症状较对照组指数评分稍有下降 ;患病大鼠较正常大鼠IFN γ和TNF α表达量增加 ,而经过sTRAIL治疗后两者表达量都有显著下降 (P <0 0 5 )。提示sTRAIL局部应用后可缓解关节炎的局部炎症 ,可能是通过抑制激活的淋巴细胞 ,减少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量和对炎症细胞的趋化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关节炎(RA)和牙周病(PD)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似之处,两者临床表现亦相互影响。IL-1、IL-6和TNF-α等调控机体免疫应答并参与骨破坏吸收的细胞因子,与2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RA的病情在一定程度上受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影响,后者独有的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可将蛋白瓜氨酸化,并产生抗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ACPA),这已作为RA的特异性指标。RA患者比正常人群更易患PD,并以中、重度PD较常见。而同样在牙周病患者中RA患病率亦显著升高。PD和RA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联系,为深入研究两者的发病机制并推进相关的治疗策略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6.
低氧诱导因子-1α在CIA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中的表达及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CIA模型,取CIA模型踝关节进行HE染色及HIF-1α免疫组化染色,观察HIF-1α在RA组织中表达的情况.结果 CIA大鼠关节滑膜层和滑膜下层均表达HIF-1α,第21天阳性表达量最高,随病程进展,表达逐渐下降,与滑膜病理学评分、滑膜增生评分及血管生成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与炎症浸润评分无明显相关.结论 HIF-1α在RA组织中的表达与炎症严重程度呈正相关,HIF-1α与RA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环瓜氨酸化蛋白短肽诱导性小鼠关节炎模型,探讨该短肽的免疫原性、致关节炎性。法:36 只 DBA/1 小鼠随机分为3 组,于第0 天、第21 天分别以域型胶原(C ,CIA)、环瓜氨酸化波形蛋白短肽(CCit-Vim,CCV-IA)和偶联血蓝蛋白(KLH)的环瓜氨酸化波形蛋白短肽(CCit-Vim+KLH,CCV+K-IA)皮下注射。ELISA 检测血清抗C 抗体、抗CCit-Vim 抗体、抗CCP 抗体及TNF,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大鼠食管角蛋白抗体(AKA),对关节炎指数(AI)、足容积、踝关节病理学进行评价。结果:CCV+K-IA 小鼠关节炎发病率为25%(3/12),但关节炎出现时间晚,持续时间短,发病率及关节炎程度均低于CIA;CCV-IA 无关节炎发生。CCV+K-IA 产生抗CCit-Vim 抗体高于CIA(P = 0.031),产生抗CCP 抗体反而低于CIA(P =0.007)。CCV+K-IA、CCV-IA 产生的抗C域抗体水平均低于CIA(P<0.05)。CCV+K-IA 与CIA 的TNF 高于CCV-IA(P<0.05)。CCV+K-IA 的AKA 阳性率高于其余两组(50% vs CCV-IA 25%、CIA 16.67%)。CCV-IA 和CCV+K-IA 踝关节病理显示轻度滑膜增生,无滑膜血管翳形成及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偶联KLH 的CCit-Vim 短肽不仅具有强的免疫原性,而且具有致关节炎性;与C 比较,CCit-Vim+KLH 能诱导出更高的AKA 阳性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胶原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endoglin在蛋白水平和分子水平(mRNA)的表达与意义。方法皮下给Wistar大鼠多点注射牛Ⅱ型胶原建立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观察关节肿胀和滑膜的病理学改变,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技术检测VEGF与endoglin的蛋白及分子水平的表达。结果大部分鼠在胶原致敏后两周左右发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活动受限。VEGF与endoglin在CIA大鼠滑膜组织中表达增高(P<0.05),且两者在CIA滑膜中的蛋白表达和分子表达呈正相关(r=0.481,P<0.05)。结论 VEGF和en-doglin共同参与了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病理过程,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调控着RA的病理过程,它们是RA滑膜增生,浸润,关节破坏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不明。目前诊断RA的检验指标为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ACPA)及类风湿因子(RF)。尽管ACPA及RF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仍需要探寻新的检验指标提高疾病的诊断率。氨基甲酰化是一种造成蛋白质结构及功能改变的非酶介导的翻译后修饰,与RA的发病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氨基甲酰化蛋白刺激机体产生的抗氨基甲酰化蛋白抗体作为新的指标,对RA有预测、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价值。本综述主要对氨基甲酰化、抗氨基甲酰化蛋白抗体以及它们在RA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个多基因多因素参与的病理过程。实验中通过建立与RA发病机制相似的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动物模型,运用蛋白质组技术对正常大鼠和CIA大鼠模型不同时间点滑膜组织的蛋白质点进行比较分析,为鉴定CIA大鼠滑膜病变相关蛋白质及研究RA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用牛Ⅱ型胶原和完全福氏佐剂建立CIA大鼠模型,采用一步抽提法抽提滑膜蛋白质,运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各组大鼠滑膜组织的总蛋白质,用PDquest软件分析图谱,比较差异蛋白质,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得到相应肽质指纹图谱,用Mascot查询软件搜索数据库,鉴定部分差异蛋白质。结果成功建立了CIA大鼠模型,获得分辨率较高、重复性较好的大鼠滑膜组织双向电泳凝胶图谱。正常组与25、35和45天模型组大鼠滑膜组织凝胶图谱的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1070±41、1049±22、1079±44和1088±39。在4个组均有表达差异的蛋白质点中随机取20个点进行肽质指纹图分析,鉴定了部分与细胞代谢、信号转导及结构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结论建立了分辨率较高且重复性较好的正常大鼠与CIA大鼠不同时间点滑膜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鉴定了一些与CIA大鼠滑膜病变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为识别RA病变相关蛋白质及推断RA病变过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