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析我院治疗的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3例患者的资料。结果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5~14d;其中42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恢复时间3~40d。结论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有效;综合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我科近年来诊治的42例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42例炎性肠梗阻患者中有40例在保守治疗2周内症状消失,临床治愈,治疗时间9~14d,平均(12.6±2.7)d;另2例患者经2周的保守治疗症状并无改善,给予再次手术治疗治愈.随访3~6个月,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 对于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应对其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及相关检查,尽早做出正确的诊断并积极给予保守治疗,对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机械性肠梗阻及腹膜炎症状的患者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7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刚  赫太平 《医药世界》2009,11(5):174-175
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近几年来,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它既有肠梗阻的共性,更有其特殊性。现就我科1998-10/2008-04诊治的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7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以腹部手术后4~30d有明显肠梗阻表现为基本条件,男14例,女3例,年龄2.5~72(平均36)岁。术后出现肠梗阻时间平均13d。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院2000~2009年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病情特征,总结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治愈,其中治愈时间一周内者12例,1~2周者18例,2~3周6例,3~4周者4例,平均治疗时间12d。5例行手术诊疗,其中2例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行小肠部分切除,3例经4周保守治疗未缓解而行肠粘连松解术。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绝大多数均能治愈。若无肠绞窄坏死征象,保守治疗至少2周以上,而不应急于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小肠内支撑排列术治疗术后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经验与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7~2003年采用小肠内支撑排列术治疗术后广泛粘连性肠梗阻25例临床资料.结果:24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顺利康复,1例肠坏死肠切除病例术后发生肠瘘,经内支撑管持续负压引流后3周痊愈.23例经2~7年随访,均未再次出现肠粘连和肠梗阻.结论:对术后出现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小肠内支撑排列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而有效的术式,对预防肠梗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假性肠梗阻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5例剖宫产术后假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干预10~54h后均恢复肛门排气、排便,腹胀缓解,并继续成功母乳喂养,术后8~12d痊愈出院。结论精心的护理可促进剖宫产术后急性假性结肠梗阻保守治疗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5月~2011年6月收治的4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采用非手术治疗而痊愈,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随访2~96个月,无一例因肠梗阻再次手术治疗。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采用积极的非手术治疗能获得良好愈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小肠内支撑排列术治疗术后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经验与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7~2003年采用小肠内支撑排列术治疗术后广泛粘连性肠梗阻25例临床资料.结果:24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顺利康复,1例肠坏死肠切除病例术后发生肠瘘,经内支撑管持续负压引流后3周痊愈.23例经2~7年随访,均未再次出现肠粘连和肠梗阻.结论:对术后出现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小肠内支撑排列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而有效的术式,对预防肠梗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术后30例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患者在经过胃肠减压、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生长抑素后治愈,治疗时间平均为14d,1例患者进行剖腹探查,行肠粘连松解术发生肠瘘,治疗4个月方治愈。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一般在术后5~8d后出现,其典型体征为肠梗阻,一般为小肠无菌性炎症广泛肠粘连所造成,采用保守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张卫东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9):164-164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致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对本院2008年3月~2010年4月,23例因腹部各种手术治疗后发生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处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者均以胃肠外营养、胃肠减压、抗感染、应用生长抑素等保守治疗治愈出院,1例患者保守治疗无效中转手术治疗。治疗时间平均为6.5d,最长14d。结论:勤观察、早发现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前提;有效的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支持、抗感染及生长抑素的应用是保守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高峰  刘海龙  陈亚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2):1787-1788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和诊断、治疗原则、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5例患者经胃肠减压、抗炎、应用生长抑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全胃肠外营养、中医结合等保守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4 d.3例手术治疗后痊愈,其中1例因保守治疗时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而手术,1例保守治疗4周无效行剖腹探查术,1例保守治疗耐心不够而手术.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宜先采用保守治疗,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杨余沙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9):1339-1339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方法。方法:对2001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均经胃肠减压、抗炎、应用生长抑素、营养支持及芒硝腹部外敷等保守治疗痊愈,平均缓解时间7天。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结合腹部X线平片与检查,一般诊断不难。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首先行保守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分析内置管排列术治疗严重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9~2012年收治的54例严重肠粘连性肠梗阻而行肠内置管排列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患者术后无一例死亡或发生肠瘘,3例患者手术切口发生感染,随访3~5年,期间未有病例再次发生肠梗阻。结论肠内置管排列术有着较佳的肠内固定功能,在治疗严重的粘连性肠梗阻病变中有着较高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术后肠梗阻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手术时机的掌握,对降低病死率及减少并发症极为重要,现就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术后肠梗阻69例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69例中,男性42例,女性27例.年龄14~81岁,平均41岁.住院3~42 d,平均17 d.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2例(32%),绞窄性肠梗阻9例(13%),慢性肠梗阻38例(55%).均有腹部手术史,其中消化道手术52例,妇产科手术7例.肠梗阻发病距手术时间为2 d至10年.肠梗阻发作1次23例(33%),2次19例(27%),3次及以上27例(39%).病史1 d至25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其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经保守治疗1周后肠梗阻症状逐渐减轻,均痊愈,平均治疗时间21.5 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具有典型肠梗阻的临床表现,主要采取以保守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可取得满意的疗效,而术中减少创伤以及术后抑制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合并肠梗阻的术式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6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术式。结果Ⅰ期切除吻合并梗阻解除42例,预防性造瘘12例,姑息性肠造瘘14例,术中灌肠36例,患者术后恢复快,与未灌肠者比较差异明显。结论临床诊治结直肠癌并发肠梗阻时,要选择合适的术式,按照个体化治疗原则,术中灌肠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赖天宏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7):2611-261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1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保守治疗全部治愈,其中肠梗阻1周内缓解4例,2N内缓解9例,3周内缓解2例。缓解出现时间为5~10天,平均7.3天,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宜先行非手术治疗,安全、效果好;手术治疗困难且易发生术后并发症,还应严密动态观察病情变化,警惕发生绞窄性肠梗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腹腔镜辅助和开腹直肠前切除术后住院期间肠梗阻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374例直肠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176例,采用腹腔镜辅助直肠前切除术;对照组198例,采用开腹直肠前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结果和术后住院期间肠梗阻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肠梗阻9例(5.11%),发生于术后第3~13 d;对照组术后肠梗阻10例(5.05%),发生于术后第4~13 d,两组肠梗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直肠前切除术和开腹手术后住院期间肠梗阻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后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术后炎性肠梗阻病例3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经上述方法治疗2~4周后治愈。另59例治疗中出现腹膜炎症、体温及血象升高,动态立位腹部平片示腹部阶梯状气液平面明显增宽,行手术治疗病愈。住院时间14~29d。结论正确适时的采用非手术治疗安全、效果好。手术治疗是治疗术后炎性肠梗阻,减少肠管绞窄、肠坏死等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术中放置肠梗阻导管行肠排列术对反复发作的黏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普外科2008年3月—2011年3月术中应用肠梗阻导管进行小肠内排列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3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术后并发症。全部病例随访1~4年,除1例因肠梗阻再次入院治疗,余随访期间均无肠梗阻复发。结论肠梗阻导管小肠排列术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是治疗黏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反复发作的复杂的肠梗阻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