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MRI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临床证实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12例,均行MRI扫描,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12例中3例妊娠囊黏附于子宫前下壁,9例植入子宫前下壁,前壁变薄,其中3例明显前凸,呈反"3"或"C"字征。妊娠囊呈类圆形或卵圆形10例,2例形态不规则,边界较清晰。在T1WI呈等、低信号,可混杂斑片状高信号,在T2WI及STIR序列上呈混杂高信号,病灶周围可见环形线状低信号包膜带,包膜完整4例,呈典型环征3例,完整孕囊1例;包膜不完整8例,不规则环征4例,囊中囊2例,不规则混杂信号2例。结论结合剖宫产史、临床表现及血HCG值等临床资料,MRI能明确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对病情评估及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7):119-121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的MRI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2019年4月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患者27例,回顾性分析其MRI图像特征:其中15例行MRI增强扫描,12例行MRI平扫。观察剖宫产瘢痕妊娠的MRI表现、诊断准确率。结果26例表现为子宫前壁峡部瘢痕处囊性或囊实性妊娠囊。瘢痕处肌层明显变薄。20例妊娠囊表现为囊性T1WI低T2WI高信号;6例表现囊实性,囊性信号内混杂T1WI稍低T2WI较高信号。15例增强扫描均见强化。1例未能确诊。结论剖宫产瘢痕妊娠的MRI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对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龙光宇  冯廷越 《广西医学》2014,(1):95-96,101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 CSP)的MRI影像特点,评价MRI在CS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CSP患者13例,回顾性分析MRI及临床资料,总结其MRI影像特征。结果13例CSP均清楚显示妊娠囊,囊壁厚薄均匀,包膜完整,呈等T1等T2环形信号影。囊内容物T1 WI为等、低、高混杂信号,T2 WI为高、低、等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呈不规则突起状强化。手术瘢痕表现为不规则长T1短T2异常信号灶。13例中10例妊娠囊种植于瘢痕上,向宫腔内生长为主,植入肌层较浅,子宫壁最薄处约为5~10 mm;3例向子宫前壁肌层浸润生长为主,位于瘢痕深部,子宫壁最薄处约为2~5 mm。结论 CSP的MRI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有助于显示病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能为CSP的诊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MRI影像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手术病理证实剖宫产妊娠患者的MRI影像表现。结果 14例均清楚显示孕囊,并位于子宫前下壁瘢痕处,MRI诊断CSP准确率为100%,主要影像表现为子宫下段剖宫产瘢痕处圆形或类圆形异常信号影。病灶内信号不均,T1W1低信号为主,T2W1呈不均匀高信号,部分妊娠囊向宫腔内生长,部分妊娠囊向瘢痕深处生长。结论 MRI能明确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并清楚显示病灶与剖宫产瘢痕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疤痕妊娠产妇的MRI影像学特征及其对治疗方案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证实为子宫瘢痕妊娠32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MRI影像学成像特点,并根据成像特点分析其手术治疗特点。结果 (1)32例患者中,MRI图像的孕囊清晰可见,子宫峡部可见稍长T1、稍短T2信号影(剖宫产瘢痕),强化不明显;(2)妊娠囊包膜完整者,MRI上表现为长T1或稍长T1、长T2环形信号影,囊内容物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T2WI图像上较包膜信号强;妊娠囊包膜不完整者,其图像主要表现为稍长T1信号,稍长、等或稍短T2信号;(3)共8例患者孕囊完全植入子宫肌层,在子宫前呈"C"形、"反3"形,24例患者的孕囊呈宫腔内生长趋势,子宫肌层浸润,植入子宫壁较浅,与肌层有明显分界;(4)患者根据妊娠囊植入情况及子宫壁最薄处情况,主要采取腹腔镜下CSP电切术治疗。结论 CSP患者的MRI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可为CSP患者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MRI影像学特点。方法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瘢痕妊娠患者25例,回顾性分析MRI及临床资料,总结其MRI影像特征。结果25例中有7例呈囊状信号特征,18例表现为混杂信号包块影;25例中有3例较小妊娠囊完全位于瘢痕区子宫肌层,6例向宫腔内生长,16例向子宫前壁肌层浸润生长并向宫腔内生长,局部子宫峡部前壁明显变薄;25例疤痕妊娠患者,18例先药物治疗,再在超声监测下行清宫术,5例先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然后行清宫术,另外2例采用腔镜下子宫切开取胚术。结论MRI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经阴道超声和MRI检查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2例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收集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分析经阴道超声检查和MRI检查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影像学表现,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比经阴道超声检查和MRI检查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结果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220.%、6463.%、7195%,低于MRI检查8902%、9024%、8659%。MRI检查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明显高于经阴道超声检查(P<005)。纯妊娠囊型胎囊较大时超声可见胎囊丰富低阻血流,混合回声包块型内见无回声,子宫下段常见局部隆起,包块与膀胱间的子宫肌层常明显变薄。MRI检查妊娠囊黏附于子宫前下壁呈类圆形或卵圆形,明显前凸反“3”字征或“C”字征;T1WI上呈低信号、混杂斑片状高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病灶周围可见低环形线状低信号包膜带。结论MRI检查对CSP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优于阴道超声检查,可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8.
王慧燕  吴伟 《基层医学论坛》2012,(28):3743-3744,3809
目的分析异位妊娠的影像学特点,探讨异位妊娠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10例并位妊娠患者均先行B超检查,再行磁共振扫描,之后经手术加以病理证实。结果MRI能明确显示孕囊、胚芽、游离性血性液体及孕期子宫表现,孕囊T1WI以等信号和等高信号多见,T2WI信号混杂,囊壁与T2SPIR像显示清楚,呈低信号,形态欠规则,新月形雏形胎盘影;增强呈树根状、半环状或环状强化影;囊内胚芽呈软组织影;异住妊娠破裂不同程度的积血;孕期子宫体积略增大,子宫内膜及结合带明显增宽。结论MRI检查能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诊断异位妊娠破裂具有优势与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CSP)的MRI影像特点.方法 收集33例经临床证实的CSP患者,回顾性分析其MRI的影像特点.结果 33例患者均在子宫峡部前壁可见手术瘢痕,手术瘢痕表现为子宫肌层连续性中断或变薄.33例妊娠物均部分或全部位于子宫切口瘢痕内.26例妊娠物呈囊状长T1长T2信号影,增强后囊壁呈环形强化,囊腔内无明显强化.7例呈混杂不规则包块,增强后实质部分明显强化.31例向子宫肌层生长并同时向宫腔内生长,2例部分向宫腔生长,部分种植入肌层并膀胱及腹腔方向生长,突出子宫轮廓外.结论 CSP有典型的MRI征象,通过MRI征象分析可对CSP作出较为明确的诊断,为临床的病情评估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剖宫产切口妊娠(CSP)患者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特点及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34例CSP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MRI影像特点,并比较不同分型CSP的影像特征参数及临床结局。结果 CSP的MRI影像特点为妊娠物于子宫前壁疤痕处种植。囊状孕囊13例,MRI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环形薄壁强化。包块状孕囊21例,MRI表现为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增强扫描显示环形厚壁强化。孕囊着床位置的疤痕最小厚度为(3.61±1.12)mm,孕囊、疤痕相交处长度(19.46±9.74)mm,孕囊面积大小为(643.36±197.65)mm2。血供丰富20例,血供缺乏14例。外生型20例,内生型14例;相比于内生型,外生型具有更小的疤痕厚度及孕囊面积、更大的孕囊与疤痕相交处长度(P0.05),且孕囊周边血供丰富的比例更高(P0.05)。相比于内生型,外生型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比例及清宫术出血量更大,β-HCG转阴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P的MRI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且外生型与内生型影像特征参数及临床结局存在差异,MRI检查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早期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这类产科危重症诊断的准确性。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对我院经过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剖宫产手术后宫腔内瘢痕处早期妊娠的22例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MR平扫+增强进行检查,将MRI表现与手术、病理所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单纯孕囊型患者21例,团块型病灶患者1例。瘢痕区呈深V状5例,深U状14例,线或细带状3例。孕囊外壁T2WI可显示低信号线11例,孕囊内壁显示低信号线12例。DWI孕囊呈环状混杂等高信号。增强扫描孕囊呈轻中度环状强化。T2WI、DWI、T1WI增强序列对囊壁内外壁的显示有不同的价值。结论MRI多序列扫描,有助于综合判读孕囊绒毛膜与瘢痕接触的程度,推测孕囊可能的植入部位,对于孕早期CSP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瘢痕妊娠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的分析19例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资料,总结其MRI特点。结果一是孕囊着床的位置,目前剖宫产大都采用子宫下段横行切口,因此孕囊易着床于子宫峡部前壁瘢痕处,可位于切口表面、陷于切口内或自切口处向前壁膀胱方向突出。二是孕囊的形态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单纯囊状结构和混杂信号团块。三是瘢痕处肌层变薄,肌层连续性中断,与膀胱间隔变窄。四是部分患者可出现出血、胎盘植入等合并症。结论 MRI是诊断瘢痕妊娠的有效手段,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腹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5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剖腹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I显示5例子宫前下壁局部肌层明显变薄伴相应位置团片状异常信号影,在T1WI序列上呈等低信号,T2WI序列上呈不均匀高信号,子宫基层结合带连续或中断;D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结论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CSP)的磁共振(MR)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CSP患者的MR检查资料,总结其MR影像特征。结果:11例CSP均清楚显示孕囊,其中4例呈囊状信号特征,位于子宫下段前壁瘢痕处,囊壁厚薄均匀;4例中1例孕囊位于子宫肌层,3例向子宫肌层浸润的同时向宫腔内生长。7例孕囊表现为混杂信号包块影,向子宫前壁肌层浸润生长,部分突入宫腔,其中1例同时向宫腔外突出,局部肌层信号不连,子宫轮廓改变,膀胱受压。增强后扫描团块影血供丰富,表现为包块内结节状、团片状明显不均匀强化,7例均见切口处或切口周围明显强化,积血及囊液区无明显强化。11例CSP均能清楚显示手术瘢痕。增强扫描见孕囊附着处瘢痕明显结节状及团片状强化。结论:MR对CSP的诊断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1):98-100,封3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超诊断早期瘢痕妊娠及评价疗效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瘢痕妊娠患者50例,均行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 50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包块型29例,孕囊型21例。经阴道超声检出孕囊型18例,包块型30例,未检出2例,符合率为92.0%[(28+18)/50]。经阴道超声检查显示,包块型主要表现为形态多样,质地不均,界限不清,内膜形态失常,回声强弱不均。外周回声强,而中央以弱回声为主,部分患者中央可不见回声。峡部局部增大,与包块分界不清晰,和膀胱间肌层变薄,血流信号以低阻性为主。子宫下段切口有血流丰富的回声团块呈杂乱分布,回声紊乱。孕囊型主要表现为子宫下段切口有典型孕囊声像,子宫峡部前壁内出现明显血管搏动或明显的血流迹象。孕囊外周回声高,中央无回声,部分患者的孕囊较大,宫颈形态正常,且未发现妊娠物。结论经阴道超声可以准确检测瘢痕妊娠,观察妊娠囊位置、大小、形态及血流情况,为瘢痕妊娠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MRI及超声表现,评估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完成CT及MRI检查。结果 44例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患者,阴道超声检出34例,准确率77.27%,其中单纯孕囊型检出19例,不均质包块型检出15例,误诊10例,4例误诊为宫颈妊娠,6例误诊为宫内妊娠;MRI检出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43例,准确率为97.73%,检出单纯孕囊型27例,漏诊1例,15例不均质包块型均检出。MRI单纯囊性检出率及整体诊断符合率均高于阴道超声诊断(P0.05)。结论在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MRI诊断准确率高于阴道超声,可将MRI作为阴道超声诊断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对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 4月—2018年4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临床诊断为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患者142例。术前均行经阴道三维超声及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查。比较2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率,分析对切口孕囊型、包块型、部分切口及部分宫腔孕囊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诊断结果,并计算2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52例患者确诊为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其中切口孕囊型22例,包块型13例,部分切口及部分宫腔孕囊型17例。经阴道二维超声阳性诊断符合率为55.74%(34/61),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阳性诊断符合率为85.45%(47/55),2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阳性诊断符合率高于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查。2种 检查方法检查切口孕囊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对包块型、部分切口及部分宫腔孕囊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确诊率高于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查(P?<0.05)。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诊断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敏感性、特异性、ROC曲线下面积均高于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查。结论 经阴道三维超声应用于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阳性符合率高,为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腹部及经阴道超声在剖宫产瘢痕处妊娠诊断及其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腹部及经阴道超声对临床疑诊的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观察病灶的声像图特征,将超声诊断结果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对比分析,并将经临床和超声检查明确诊断且有穿刺治疗适应证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妊娠囊内甲氨蝶呤(MTX)注射及(或)实时监视下的清宫治疗。结果48例患者临床最终结果确诊为剖宫产瘢痕妊娠28例,超声检查诊断正确25例,诊断正确率89.3%,漏诊3例,另有2例超声诊断为假阳性。28例确诊患者中有4例行超声引导下妊娠囊内局部MTX注射,1周后超声显示孕囊消失,血供减少;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行超声引导监视下清宫治疗痊愈,20例患者经药物流产、全身用药、子宫动脉栓塞后再行超声引导监视下清宫治愈;另4例超声及临床确诊的患者行手术治疗。结论经腹部与经阴道超声对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超声引导下的妊娠囊内药物注射及实时监视下的清宫为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提供了更为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