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基于聚类分析探索多发性骨髓瘤化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MM-CIPN)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纳入159例MM-CIPN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运用系统聚类分析和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归纳总结该病的高频证候及其中医证型。【结果】(1)共筛选出27个高频证候,其中,频率超过50%的证候有5个,分别是肢体麻木151例(占95.0%)、肢体刺痛115例(占72.3%)、畏寒肢凉93例(占58.5%)、疲倦乏力89例(占56.0%)和屈伸不利82例(占51.6%)。(2)根据两种聚类分析方法,可将MM-CIPN的中医证型分为气虚血瘀证、痰瘀痹阻证、肾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4型,其中,以气虚血瘀证及肾虚血瘀证居多,阴虚血瘀证、痰瘀痹阻证次之。(3)中医证候分型与患者性别无显著相关性(P>0.05)。年龄方面,在34~40岁和41~50岁年龄段,均以痰瘀痹阻证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75.0%(3/4)和44.5%(4/9);在51~60岁和61~70岁年龄段,均以气虚血瘀证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56.9%(29/51)和43.6%(30/69);在71~80岁年龄段,以肾虚血瘀证所占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鼾症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分析其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儿童鼾症的辨证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 362例儿童鼾症(年龄1~18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统计分析,梳理该病的证型特点。【结果】(1)1 362例儿童鼾症患者中,男性(70.12%)多于女性(29.88%),年龄主要集中在幼童(3~6岁)(53.60%),就诊季节主要集中在夏季(38.25%)和冬季(31.35%);就诊年份方面,除2020年外,其分布频数大致呈逐年升高趋势;1 023例(75.11%)患儿伴有腺样体肥大,801例(58.81%)患儿伴有扁桃体肥大,两者均以幼童(3~6岁)较高发,分别为41.19%(561/1 362)、32.75%(446/1 362)。(2)中医证型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肺脾气虚(58.37%)>痰湿内阻(36.49%)>脾胃虚弱(2.35%)>痰瘀互结(1.76%)>其他证型(1.03%)。各证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不同性别的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的性别、年龄、中医证型、证素的分布特点及用药规律,为岭南地区诊治该病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深圳市中医院2011~2019年门诊治疗的IBS-D病例的性别、年龄、中医证型、证候要素和用药频次.[结果](1)共纳入相关病例1726例,其中20~39岁年龄段患者最多(943...  相似文献   

4.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10):2067-2072
【目的】探索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期为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不同性别、年龄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以及糖尿病病程及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与并发尿路感染的关系。【结果】(1)性别、年龄分布: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中,以女性为主,占88.33%(265/300),而男性较少,仅占11.67%(35/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以60~70岁年龄段为主,其次为70~80岁和50~60岁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型分布:以肝肾阴虚夹痰瘀证为主,占87.67%(263/300),与非肝肾阴虚夹痰瘀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性别、年龄段的中医证型分布:不论男性还是女性,均以肝肾阴虚夹痰瘀证为主;湿热互结证主要集中于40~50岁,肝肾阴虚夹痰瘀证和气阴两虚证主要集中于60~70岁,阴阳两虚证主要集中于80岁以上患者;不同性别、年龄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糖尿病病程≥120个月(10年)以及发病期间FBG≥7 mmol/L、2hPG≥10 mmol/L、HbAlc≥7%的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机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多发生在中老年人,以女性为多见,肝肾阴虚夹痰瘀证是其最常见证型,且不同性别、年龄段的中医证型分布有所不同;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发生与糖尿病病程及FBG、2hPG、HbAlc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干眼患者性别、年龄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分析其相关性,以探讨干眼的病因病机。【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干眼患者244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探讨干眼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结果】(1)性别分布方面,244例干眼患者中,男性96例(占39.34%),女性148例(占60.66%),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年龄分布方面,<45岁患者124例(占50.82%),45~60岁患者81例(占33.20%),>60岁患者39例(占15.98%),其中<45岁的患者占比高于其他年龄组。(2)证型分布方面,244例干眼患者中,肝肾亏虚证89例(占36.47%),气滞血瘀证75例(占30.74%),脾肾亏虚证69例(占28.28%),阴虚湿热证11例(占4.51%),其分布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脾肾亏虚证>阴虚湿热证。(3)不同年龄段的中医证型分布方面,<45岁的干眼患者以气滞血瘀证为主,占41.94%(52/124),45~60岁和>60岁的干眼患者均以肝肾亏虚证为主,分别占4...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临床诊疗数据,探讨IMN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期丰富对IMN中医证型的认识,为研究IMN的主要病机和中医临床诊治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基于IMN临床研究电子数据采集系统,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分析多中心来源的187例IMN患者的临床诊疗数据,归纳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根据IMN的危险分层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中风险组、高风险组3组,并根据地域将患者分为广东组和黑龙江组2组,分析不同IMN的危险分层及地域对中医证型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1)中医证候分布情况:187例患者中,分布频率居前3位的分别为:小便混浊或有明显泡沫尿167例(89.30%),舌苔腻、舌胖大或齿痕158例(84.49%),水肿134例(71.65%);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湿阻证频次最高,共169例(90.37%),其次为气虚证165例(88.24%)、血瘀证89例(47.59%)。(2)分组情况:187例患者中,低风险组102例(54.54%)、中风险组54例(28.88%)、高风险组31例(16.58%);广东组147例(78.61%),黑龙江组40例(21.39%)。...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4028例RA住院病例,对其证候总体分布,不同病程、年龄段的中医证候构成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RA患者中医证候总体分布情况为:风寒湿痹证(52.6%),风湿热痹证(16.0%),寒热错杂证(14.9%),肝肾亏虚证(9.1%),气血亏虚证(4.7%),痰瘀痹阻证(2.2%),肾虚寒凝证(0.4%),气阴两虚证(0.1%);(2)RA患者不同年龄段中医证候分布均以风寒湿痹为主要证候,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虚证呈升高趋势;(3)RA患者不同病程中医证候分布为:活动期患者以风寒湿痹证、风湿热痹证、寒热错杂证居多,病程日久易出现肝肾亏虚证、气血亏虚证、痰瘀痹阻证、肾虚寒凝证、气阴两虚证。结论风寒湿痹证为云南地区RA住院患者最常见证候,在云南地区针对该证候开展中医药防治RA的理论与临床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中医证型证素以及中医舌象特征。方法 选取天长市中医院的154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伴股骨粗隆间骨折住院患者,采集中医证型证素以及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等。通过Excel统计分析患者舌象以及证型证素分布情况,采用SPSS 20.0和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性分析。结果 纳入的154例患者中,男性57例(37.01%),女性97例(62.99%),中医证型分布频次从高至低依次为肾阳亏虚证(33.12%)、肝肾不足证(27.92%)、脾阳亏虚证(19.48%)、脾肾阳虚证(14.29%)、气滞痰阻证(2.60%)和痰瘀互结证(2.60%);中医证素总计出现373频次,病位证素主要包括肾(116/31.10%)、脾(52/13.94%)、肝(43/11.53%);病性证素包括阳虚(103/27.61%)、阴虚(43/11.53%)、气滞(4/1.07%)、痰(8/2.14%)、瘀(4/1.07%)。频数≥50次的舌象因素10个,软萎舌、白苔、舌下络脉淡紫、舌苔润、舌质淡红、嫩舌、舌苔干燥、舌下络脉紫黑、剥落苔、少苔;...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中医证素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0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采用证素辨证方法分析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中医病位、病性证素分布规律特点。【结果】(1)中医病位:肾的证素积分最高,其次为脾和经络;肾、脾、经络的证素积分与肝、心、肺、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中医病性:实性证素主要为痰、血瘀、湿,其比率为痰>血瘀>湿。虚性证素主要为阴虚、气虚和阳虚,其比率为阴虚>气虚>阳虚。(3)证素分布:肾病中阴虚证素积分最高,脾病中气虚证素积分最高,经络证素中血瘀积分最高。【结论】肾、脾、经络是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主要病位;本病虚证以阴虚、气虚和阳虚偏重,实证以痰、血瘀、湿偏重;临床多见肾阴虚证、脾气虚证及瘀血阻络证等证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的中青年高度近视(high myopia,HM)患者眼底视盘萎缩弧(PPA)的形态、大小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RT)的差异。【方法】纳入中青年HM患者共133例(133眼)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比较不同证型间患者的眼轴长度(AL)、等效球镜度数(SE)、最佳矫正视力(BCVA)、PPA面积与形态、黄斑区RT的差异。【结果】(1)中医辨证分型方面,中青年HM患者以气血不足证占比最大,共54例(54眼,40.6%);其次为肝肾两虚证,共49例(49眼,36.8%);心阳不足证最少,共30例(30眼,22.6%)。(2)相较于气血不足证和心阳不足证患者,肝肾两虚证患者的AL更长、近视度数更高、PPA面积更大,且黄斑区内环、外环及平均RT更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证型中青年HM患者的PPA形态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肝肾两虚证患者PPA分级多为Ⅱ级或Ⅲ级,气血不足证患者多为Ⅰ级或Ⅱ级,心阳不足证患者以Ⅰ级为主。【结论】中青年HM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以气血不足证为主;不同证型间的AL、SE、PPA面积及形态分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成人型多囊肾(ADPKD)的中医虚证证型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315例ADPKD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红蛋白、血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等临床特征,将本虚证分为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等4种证型,分析中医虚证证型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1)各本虚证之间的年龄、收缩压、血肌酐、eGFR、血红蛋白、血尿酸、尿素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脾肾阳虚证患者年龄最大,收缩压最高,血肌酐最高,eGFR最低,这表明脾肾阳虚证患者的肾功能损害最严重。(2)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法筛选出有显著性差异的变量,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消除自变量混杂因素后,ADPKD患者中医虚证分型与年龄的大小和血肌酐、总胆固醇、尿素氮的水平高低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ADPKD患者以脾肾阳虚证的肾功能损害最严重,其中医证型与年龄分布、血肌酐、总胆固醇、尿素氮等临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视网膜静脉阻塞(RVO)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各证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的表现特点。【方法】选取63例RVO患者(126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Ward系统聚类法对患者证候进行聚类分析,确定证型,并根据患者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探讨其证型分布规律;再根据证型进行分组,运用OCTA技术对各组患者进行检测,通过统计学分析,探索各证型的OCTA特征。【结果】(1)一般资料方面:63例患者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33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30例,2组患者的性别和患侧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的季节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聚类分析方面:经Ward系统聚类法分析结果显示,聚为4类最契合临床实际,分别对应气滞血瘀型、阴虚阳亢型、痰瘀阻络型和心脾俱虚型等4种证型。(3)中医证型分布方面:63例患者中,气滞血瘀型占比最高,为42.86%(27/63),其他从高到低依次为痰瘀阻络型[31.75%(20/63)]、阴虚阳亢型[14.29%(9/63)]、心脾俱虚型[11.10%(7/6...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多重耐药菌感染肺炎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5月~2022年7月青岛市中医医院肺病中心监护室收治的12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烟酒嗜好、多重耐药菌、中医四诊等,提取并统计不同菌种耐药菌的病性类中医证素分布情况并进行虚实分类。【结果】(1)12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肺炎患者中共检出201株多重耐药菌,其中主要病原菌种类为革兰氏阴性菌,占95.52%(192/201),显著高于革兰氏阳性菌的4.48%(9/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612,P<0.001)。革兰氏阴性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占比最高,为23.38%。(2)126例患者共提取证素12种,实证中以痰、热为主,虚证中以阴虚为主。阴虚、血虚、热、痰、饮、湿证素在不同菌种耐药菌感染患者中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126例患者的中医证素特征可分为单纯实证62例(占49.21%)、单纯虚证1例(占0.79%)、虚实并存证63例(占50.00%)。126例患者中,单一证素19例、二证并见41例、三证并见49例、四证并见...  相似文献   

14.
抑郁症中医证候学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是为获得抑郁症的常见中医证候特征,以为中医辨证治疗抑郁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拟抑郁症中医证候学调查表,在5个临床点同时以同样方式对487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调查人员依据调查表充分收集辨证信息,进行临床初步辨证,最后由专人对调查表集中进行流调后辨证。【结果】抑郁症的常见中医证候位于前10位的是:肝郁脾虚证(25.7%),肝郁气滞证(22.8%),心脾两虚证(12、5%),肾阳不足证(9.1%),肝肾阴虚证(5、5%),心胆气虚证(5.1%),气滞血瘀证(4.7%),心肾不交证(3、5%),胆郁痰扰证(3.3%)和阴阳两虚证(2.9%);以前10位证型为基准气机失调出现的频率为56.5%。【结论】从脏腑辨证而言抑郁症病位涉及心、肝、脾、肾,病性可见实证、虚证或虚实并见;其基本病机特点为气机失调表现充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海南省特发性性早熟(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ICPP)女童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选取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16例ICPP女童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医证候进行频数统计和分级评分,并按阴虚火旺证、气血亏虚证和心肾不交证三大中医证型,探讨其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结果】(1)发病年龄方面,216例ICPP女童的发病年龄在4~10岁之间,平均发病年龄为(7.15±1.06)岁,其中满7岁且不满8岁阶段的ICPP女童发病率最高,为49.54%。(2)中医证型方面,三大证型中,阴虚火旺证的占比最高(147例,占68.06%),其次是气血亏虚证(41例,占18.98%)及心肾不交证(28例,占12.96%)。(3)中医证候方面,临床常见证候(频率>25.0%)按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怕热盗汗、手足心热、乳房胀痛、性情急躁、脉细数、大便干结、咽干口燥、潮热、多食肥甘、舌红少苔、抑郁、精神乏力、颧红、失眠多梦、舌红苔黄和口苦口干等16种。(4)各证型的年龄分布方面:阴虚火旺证和气血亏虚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在广州地区诊断为FD的326例患者进行中医证型的调查,将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6例广州地区FD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别为脾虚气滞证占41.71%、肝胃不和证占26.07%、脾胃湿热证占11.96%、脾胃虚寒证占11.04%、寒热错杂证占9.20%,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中医证型间的发病平均年龄和在广州居住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间的西医亚型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地区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候分布具有地域性,与居住广州年限、性别、年龄、西医亚型、Hp感染状况等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发病年龄小儿肺炎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其转归规律。方法:观察300例小儿肺炎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的中医证型,分析不同发病年龄小儿肺炎的中医证型分布及转归规律。结果:2~3岁急性期小儿肺炎以痰热闭肺证为主(P〈0.01),4~7岁、8~12岁患儿急性期肺炎以风热闭肺证多见(P〈0.01)。2~3岁患儿急性期肺炎风热闭肺证易向脾虚痰蕴证及气阴两虚证转变(P〈0.01),4~7岁患儿急性期肺炎风热闭肺证易向脾虚痰蕴证转变,痰热闭肺证易向痰瘀互阻证及脾虚痰蕴证转变(P〈0.01)。结论:不同发病年龄小儿肺炎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其转归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药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安全性,探讨ICIs治疗Ⅲ-Ⅳ期NSCLC发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在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肿瘤科确诊为Ⅲ-Ⅳ期NSCLC并接受中药联合ICIs治疗的住院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相关用药信息以及irAEs发生情况等,并进行不良反应级别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1)90例NSCLC患者共涉及ICIs单药、ICIs联合化疗、ICIs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ICIs联合化疗及抗血管生成药物4种治疗方案,其中以ICIs联合化疗及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治疗例数最多(52例,49.1%);共使用8种不同的ICIs药物,其中以替雷利珠单抗占比最高(43例,40.6%)。(2)将所有患者分为气虚痰瘀证、痰瘀阻络证、气阴两虚证、气血亏虚证、痰热蕴结证5种证型,其中以气虚痰瘀证为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总结急性肺栓塞中医证候分布及用药规律,以指导中医药临床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4年来住院的急性肺栓塞患者资料,采集患者的一般信息、易患因素、发病时临床表现、中医证候特点、治疗转归等并录入数据库,分析中医证候分布及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139例患者,入院主诉以呼吸困难、胸痛多见,以舌质淡暗/暗红,弦脉及沉脉为主要舌脉象;在痰浊证、血瘀证和阳脱证3种证型中,血瘀证所占比例最大,痰浊证次之。按年龄分组,51~70岁中老年组在各证型中所占比例均为最高,≥71岁的老年组位居其次。30岁以下的青年组患者以血瘀证多见。治疗血瘀证常用方为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治疗痰浊证常用方为瓜蒌薤白半夏汤及温胆汤,治疗阳脱证常用参附针等静脉滴注。【结论】急性肺栓塞可见于各个临床科室,痰浊证、血瘀证和阳脱证3种证型可较好地概括其发病过程。血瘀证患者在临床所占比例最多,应重视活血化瘀及健脾化痰法的临床应用,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及瓜蒌薤白半夏汤和温胆汤可作为主方加减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缺血性脑卒中发病节气与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病历系统中4 83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频数分布统计法对其性别、年龄、发病节气、中医证型等信息进行分析,计算患者的发病日期对应的发病节气,然后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节气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使用圆形分布统计法探究发病节气、中医证型的高峰点。结果 4 838例患者中,男性3 233例(66.8%),女性1 605例(33.2%);60~69岁有1 814例(37.5%),为发病人数最多的年龄段;阴虚动风证2 268例(46.9%),风痰阻络证1 231例(25.4%),两者为最常见的证型;清明为发病率最高的节气,总体发病节气无绝对高峰期,惊蛰为阴虚动风证发病高峰,小满为风痰阻络证发病高峰。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男性多于女性,60~69岁年龄段发病人数最多,整体发病不存在绝对高峰节气,阴虚动风、风痰阻络两种证型的发病存在高峰期,阴虚动风证的发病高峰节气是惊蛰,风痰阻络证的发病高峰节气为小满,提示二十四节气内均可发病,重点人群要积极且持续的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