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随机缩减法中条件功效和不同先验分布下的预测功效两类指标的优劣。方法以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两样本均数比较的统计优效性检验为分析目的,在拒绝型O’BrienFleming(OBF法)成组序贯设计的条件下,通过设定不同SCP的拒绝阈值γ,在每个期中分析阶段计算CP及不同先验下的PP,并计算各指标相应的Ⅰ类错误、检验功效Power、平均样本量以及平均阶段数。结果当SCP终止条件为γ=0.80,无信息先验PP的Ⅰ类错误能稳定在0.05处左右,而CP和enthusiastic先验PP的Ⅰ类错误则出现明显膨胀;当SCP终止阈值为0.85和0.90,能明显抑制CP和不同先验下的PP的Ⅰ类错误的膨胀;当五阶段OBF功效设定在90%及SCP终止阈值为0.80的条件下,CP、无信息先验PP以及enthusiastic先验PP功效分别为87.6%、84%和86.5%。结论在期中分析次数较多的OBF成组序贯设计条件下,无信息先验PP效果优于CP;在阳性研究中,SCP能大幅减少成组序贯试验所需的期望样本量和期望阶段数。随着SCP终止阈值的增大以及期中分析次数的减少,CP和不同先验PP的功效均会出现明显的下降,而CP和不同先验PP的Ⅰ类错误的膨胀则会被抑制。随机缩减法相关指标对于临床试验有效性监测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郭静  何大卫  徐勇勇 《现代预防医学》2002,29(5):613-614,623
目的:介绍成组序贯Logrank检验及I类错误率损耗函数期中分析方法在生存资料中的应用。方法:利用α损耗函数计算期中分析的界值,通过界值与标准化Logrank Wald统计量的关系作出统计结论。结果:序贯Logrank Score检验统计量类似独立、正态随机变量部分和,近似独立增加,其立差与失效数成比例。结论:标准化序贯Logrank Wald检验统计量分布结构类似立即应答变量,而针对后者已建立许多成熟的理论,其基本方法可扩展用于更复杂的临床试验生存资料期中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倾向指数匹配法与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的检验效能和I类错误。[方法]通过Monte Carlo模拟比较倾向指数匹配法和Logistic回归处理二分类资料的区别。[结果]倾向指数匹配法和Logistic回归的I类错误无差异,倾向指数全匹配法的检验效能略高。[结论]在观察性研究中,倾向指数匹配法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根据边缘效应的概念,介绍2种校正方法并进行模拟比较,为正确进行空间点模式分析提供指导。方法首先介绍K函数和边缘效应的概念及缓冲区校正法和加权校正法的基本原理,然后分别采用Matern阻抑点过程、Poisson随机点过程和Neyman—Scott聚集点过程在单位正方形区域内模拟产生三种分布模式,点过程的密度分别取10,100,500和1000,选择K函数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模拟比较。结果当点过程的密度较低时,边缘效应的影响很小,分析时可以不进行校正;当点过程的密度较高时,边缘效应的影响较大,必须进行校正,如果研究尺度较小,加权校正法与缓冲区校正法的效果相近,均较好,当研究尺度较大时加权校正法优于缓冲区校正法。结论加权校正法的效果较好.可以在空间点模式分析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四格表资料几种χ2检验准确性进行分析,为教学和科研选择检验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Basie语言编制计算程序,随机抽取检验样本含量,用计算机同时计算Pearsonχ2检验,Yates校正χ2检验,新校正法χ2检验的χ2值和概率以及Fisher精确计算概率,以Fisher精确计算根率法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各法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判断指数,判断符合率以及误判率(第Ⅰ类误差的概率)和漏判率(第Ⅱ类误差的概率)。[结果]Pearsonχ2检验灵敏度较高,而特异度最低(63.30%),准确判断指数较低(0.626),误判率(第Ⅰ类误差)较高(36.70%)。Yates连续校正准确判断指数也较低(0.716),误判率(第Ⅰ类误差概率)和漏判率(第Ⅱ类误差概率)都比较高,分别为17.02%和11.39%,新校正法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9.38%和96.28%,准确判断指数为0.9576(95.76%),判断符合率为98.60%,误判率(第Ⅰ类误差概率)和漏判率(第Ⅱ类误差的概率)分别为3.32%和0.62%。[结论]新校正法χ2检验灵敏度、特异度、正确判断指数及判断符合率都比较高,第Ⅰ类误差和第Ⅱ类误差的概率最小,判断稳定性好。新校正法是四格表资料最好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确切概率法、χ2方法、连续性校正法三种方法的计算机程序计算结果的比较,初步表明大样本,且理论频数大于5或7.5的某些四格表的显著性检验,采用χ2方法或连续性校正法会增加显著性检验的第一类错误或第二类错误的机率。因此大样本或理论频数较大的某些四格表,仍需用四格表的确切概率法(Fisher法)计算其概率。  相似文献   

7.
四格表的X^2检验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魁 《现代预防医学》1998,25(1):73-74,88
通过对确切概率法、x^2方法、连续性校正法三种方法的计算机程序计算结果的比较,初步表明大样本,且理论频数大于5或7.5的某些四格表的显著性检验,采用x^2方法或连续性校正法增加显著性检验的第一类错误或第二类错误的机率。因此大样本或理论频数大的某些四格表,仍需用四格表的确切概率法(Fisher法)计算其概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临床试验中多终点期中分析方法。[方法]在多终点分析的基础上将单变量成组序贯期中分析方法进一步扩展,介绍多终点(变量)期中分析方法。[结果]多终点期中分析方法可以分为2大类,分别对每个终点进行单变量分析,同时对每个终点的检验界值进行校正;或利用所有观察终点构造总的检验统计量进行分析。[结论]确定单变量成组序贯期中分析界值的方法可以扩展用于多终点期中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民加碘10年后浙江省8~10岁儿童的甲状腺容积的正常值及其校正方法,建立浙江省8~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的正常值标准。方法以2005年全国第5次碘缺乏病监测中的浙江省1110名8~10岁儿童B超测得的甲状腺容积数据为基础,应用SPSS10.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结果儿童甲状腺容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递增,性别对甲状腺容积没有影响。浙江省8~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的正常值标准按年龄分组分别为:4.7、5.3和6.0ml。体质指数校正法(BMIV)、体重身高甲状腺容积指数法(WHVI)、体表面积甲状腺容积指数法(BSAV)和身高甲状腺容积指数法(HVI)四种甲状腺容积校正方法中,HVI校正法比其它校正方法更方便实用。结论浙江省8~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各年龄段的正常值标准较为合理,可为今后浙江省碘缺乏病监测及我国修订儿童甲状腺容积正常值标准提供依据。HVI是目前校正甲状腺容积的最适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研究倾向得分区间匹配法在非随机对照试验中用于均衡组间混杂因素的能力,并与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和倾向得分卡钳匹配进行比较。方法通过Monte Carlo模拟分析倾向得分区间匹配法处理二分类资料的能力,并与传统的logistic回归方法以及倾向得分卡钳匹配法进行比较,通过I类错误、检验效能、标准化差异以及匹配比例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倾向得分区间匹配法与logistic回归法以及倾向得分卡钳匹配法的检验效能、I类错误、标准化差异和匹配比例四个评价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观察性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中,采用倾向得分区间匹配法均衡组间协变量得到真实的处理效应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彭斌  易东  田考聪  钟晓妮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3):2472-2474,2476
[目的]对基于二项分布的小样本总体率可信区间估计方法-Clopper-Pearson提出的精确法进行校正,以减少精确法的保守性,提高可信区间的精密度.[方法]运用SAS软件,编制二项分布的Monte Carlo模拟抽样程序,通过计算95%可信区间的实际可信度寻找合适的校正系数k.[结果]校正系数k=0.5时校正法所估计的95%可信区间的实际可信度比精确法更接近期望可信度(95%),其可信区间宽度比精确法更窄;而当样本含量小于15时,k=0.6的校正结果最理想.[结论]校正法可以减少精确法的保守性,提高可信区间的精密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旨在提出一种Monte Carlo模拟方法,对具有相关关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计算机模拟,并运用其相关系数估计值的均方根误及偏差对该模拟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进而探讨分析具有相关关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数据时单样本Youden指数u检验方法的可靠性。方法将诊断试验的四格表资料看成来自服从四元正态分布总体的样本,借助R语言的mvrnorm函数产生四格表资料,其满足灵敏度和特异度之间的总体相关系数。计算相关系数估计值的均方根误及偏差,并计算Youden指数u检验的第I类错误率与检验效能。结果相关系数估计值的均方根误及偏差均较小。当相关系数ρ为0时,u检验能很好地控制犯第I类错误的概率;然而,当ρ不是0时,u检验的结果偏保守,并且随着|ρ|的增加,其结果偏离0.05更甚。结论本文提出的具有相关关系灵敏度和特异度的M onte Carlo模拟方法能真实地反应灵敏度和特异度之间的相关性;当相关性强时,Youden指数u检验的前提假设不正确。  相似文献   

13.
张楠 《中国校医》2019,33(8):619
目的 评估首次幽门螺杆菌(Hp)根治失败者应用序贯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医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首次Hp根治失败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序贯组(n=60)和四联组(n=60)。序贯组采用序贯疗法,疗程10d;四联组采用标准四联疗法,疗程7d。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Hp根除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15例患者完成随访及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随访成功率为95.83%(115/120);序贯组PP与ITT根除率均高于四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9、7.07,P<0.05);序贯组总临床有效率高于四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3,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 >0.05)。结论 序贯疗法与标准四联疗法均可作为首次Hp根治失败者的补救治疗方案,序贯疗法的临床效果更优于标准四联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SAM方法、Bonferroni校正法、BH法等6种基因表达谱数据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的方法,探讨了各种方法的筛选效果.方法 采用6种待比较的方法处理不同样本量和方差条件下的模拟数据,比较筛选结果与模拟设定的差异,计算相应的考核指标,探讨6种方法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的效果.结果 Bonferroni校正法、Sidak校正法和Hochberg法可将FWER、FDR控制在很低的水平,但是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数比较少;成组t检验方法筛选的差异表达基因数最多,但是不能有效地控制FWER、FDR水平,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假阳性数过多;相同样本量和方差条件下,SAM方法和BH法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数、假阳性数、FWER和FDR均相差不大,均筛选出较多的差异表达基因,且控制了多重检验错误率.结论 SAM方法适用于基因表达谱数据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的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核苷(酸)类似物(NAs)序贯/序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建库至2017年3月25日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NAs抗病毒治疗产生病毒学应答后,序贯/序贯联合Peg-IFN治疗CHB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治疗结束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HBsAg阴转率。结果最终纳入9个研究,NAs序贯Peg-IFN研究4个,NAs序贯联合Peg-IFN研究5个。治疗结束时,与单用NAs相比,NAs序贯/序贯联合Peg-IFN治疗可提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31.2%vs 11.7%,OR=3.69,95%CI为2.43~5.60,P0.01),提高HBsAg阴转率(11.5%vs 0.5%,OR=9.31,95%CI为2.72~31.89,P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NAs序贯Peg-IFN治疗组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对照组[25.3%(42/166)vs 10.0%(17/170),OR=3.1,95%CI为1.66~5.79,P0.01];NAs序贯联合Peg-IFN治疗组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对照组[36.8%(63/171)vs 13.5%(23/171),OR=4.24,95%CI为2.41~7.46,P0.01]。序贯/序贯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多见,大多数可耐受或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 HBeAg阳性CHB抗病毒治疗中,应用NAs产生病毒学应答后,序贯/序贯联合Peg-IFN治疗48周可提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HBsAg阴转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临床试验适应性设计概念和具体使用方法,使读者对临床试验适应性设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方法通过实例介绍临床试验适应性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概念。结果阐述临床试验适应性设计与成组序贯方法间的异同点,同时介绍在适应性设计中,如何体现临床试验的两个基本的统计学原则。结论适应性方法给临床试验设计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可以更大程度地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序贯疗法治疗老年肺部感染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1月医院呼吸内科60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30例,持续静脉滴注组30例,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持续静脉注射组给予β-内酰胺类(包括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类、半合成青霉素、β-内酰胺类加酶抑制剂)、大环内脂类抗菌药物(包括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氟喹诺酮类(包括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滴注;序贯治疗组采用相同种类抗菌药物治疗,先静脉给药、待病情稳定后改为口服抗菌药物序贯治疗。结果序贯治疗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咳痰减轻、肺部啰音减少的时间,分别为(3.62±0.65)d、(3.53±0.51)d、(3.87±0.73)d,显著低于持续静脉滴注组(4.28±0.69)d、(4.63±0.82)d、(4.73±0.8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治疗组患者细菌清除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持续静脉滴注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治疗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持续静脉滴注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抗菌药物序贯疗法治疗老年肺部感染不仅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还可以有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和减毒活疫苗(OPV)不同序贯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方法 选取月龄≥2月的婴儿,分为1剂IPV和2剂OPV序贯组(I - O - O组)、2剂IPV和1剂OPV序贯组(I - I - O组)、IPV全程(I - I - I组)和OPV全程组(O - O - O),分别在2、3、4月龄时各接种1针,检测并比较各组人群血清中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及抗体阳转率。结果 在完成基础免疫后,I - O - O 组Ⅰ、Ⅱ、Ⅲ型抗体GMT分别为948.78、930.91、955.08;I - I - O组抗体GMT分别为909.43、1 202.34、1 102.83;I - I - I 组GMT分别为333.02、298.56、411.98,O - O - O组抗体GMT分别为814.42、778.27、658.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组3个型别的抗体阳转率均为98%~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种1针IPV后脊髓灰质炎Ⅰ型、Ⅱ型、Ⅲ型中和抗体GMT分别为21.77、30.89、26.46,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4.1%、91.5%、91.5%;接种第2剂IPV后,Ⅰ型、Ⅱ型、Ⅲ型中和抗体GMT分别69.42、133.89、212.58,抗体阳转率分别为100.0%、100.0%、99.9%。结论 IPV与OPV序贯接种后,对象产生的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GMT比单独接种3剂IPV或3剂OPV高;不同序贯程序中,接种2剂IPV后抗体保护率较高。为了使机体产生更高的抗体水平并且避免疫苗相关麻痹病例发生,可采用IPV与OPV序贯程序,并以2剂IPV和1剂OPV的序贯程序为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ICU慢阻肺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92例ICU慢阻肺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采取有创机械通气,观察组采取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及有创通气时间、脱机时间、IC...  相似文献   

20.
李鲤  林奇惠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440-2441
目的分析10d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某院收治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儿6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10d序贯疗法,对照组患者采用7d三联疗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837,P=0.029);观察组患者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χ2=4.941,P=0.026);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5,P=0.684)。结论 10d序贯疗法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儿的理想方案,安全性好,Hp根除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