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孕晚期脐动脉S/D异常孕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孕晚期脐动脉血流S/D异常的孕妇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前者予5%葡萄糖500 mL+维生素C2.0g静滴,后者再加用5%葡萄糖500 mL+丹参注射液10 mL,7d1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脐动脉血流PI、RI、S/D值及血清β-hCG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孕妇脐动脉血流PI、RI、S/D值及血清β-hCG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β-hC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β-hCG及脐动脉血流S/D值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485,0.458,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用于孕晚期S/D异常疗效好,结合血清β-hCG测定可以提高对妊娠晚期胎盘功能异常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舒丽清  毕小春  韩建荣  许志辉 《江西医药》2010,45(10):1027-1028
目的探讨检测肾动脉血流参数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血、尿β2-微蛋白(β2-MG)和尿蛋白排泄率(UAER)作为早期肾损害的指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68例原发性高血压和40例正常人的双侧肾脏段动脉(SRA)及叶间动脉(IRA)血流频谱,对各项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血、尿β2-MG等生化检查正常组肾内段动脉血流参数基本正常,叶间动脉舒张未期流速、阻力指数较正常组相对增高,但差异不显著。高血压患者伴有血、尿β2-MG等生化检查增高组患者SRA及IRA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VS)及舒张未期血流速(Vd)较正常组低,以舒张期为甚。SRA及IRA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加速时间延长。当叶间动脉RI〉0.65和PI〉1.00时,早期肾功能指标出现异常。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各项参数,可反应继发性肾灌注的改变,为临床诊断和预测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保留子宫血管的子宫次全切除术后性激素水平变化及其对卵巢血供的影响.方法 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100例子宫切除术的非绝经期妇女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6个月时,抽血检测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雌激素(E2)水平变化,并行阴道B型超声监测卵巢相关指标卵巢体积(OV)、卵巢间质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评估手术对卵巢内分泌功能及血供的影响.结果 术前2组FSH、LH和E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前后FSH、LH和E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3、6个月FSH水平高于术前,E2水平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L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2组OV、PSV、EDV和RI、P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OV、PSV、EDV和PI、R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OV、PSV、EDV和PI、RI值均优于手术前,且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子宫血管次全子宫切除术不损伤卵巢的血液供应,不影响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输卵管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输卵管妊娠患者49例,随机分为A组24例和B组25例,A组口服米非司酮片,B组采用米非司酮片联合甲氨蝶呤(MTX)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治疗后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附件区包块缩小至消失的天数、阴道出血天数及输卵管复通情况。结果 B组治愈率为96.0%明显高于A组的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血β-hCG值下降至正常的时间、附件区包块缩小至消失的天数及阴道流血天数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2组输卵管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MTX治疗输卵管妊娠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2种非手术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将异位妊娠并有非手术治疗指征的孕妇52例,随机分为2组。A组27例采用甲氨蝶呤(MTX)单次肌内注射并口服米非司酮;B组25例给予MTX(50mg/m2)单次肌内注射。监测2组血β-hCG水平和附件包块大小情况。结果 A组治愈率、血β-hCG下降≥15%、包块缩小≥30%、血β-hCG转阴时间及附件包块消失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X联合米非司酮用药治疗异位妊娠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同时保留输卵管对卵巢血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单纯子宫全切术,试验组行子宫切除+双侧输卵管切除术。观察2组术后1、2、4、6个月卵巢体积(OV)、卵巢间质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OV、PSV、EDV、RI、P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2组OV大于治疗前,PSV、EDV、RI、PI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3、4个月,2组OV、PSV、EDV、RI及PI水平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各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切除可引起绝经前妇女短暂性卵巢血供下降,于术后近期内可逐步恢复,同时切除输卵管并不会加重子宫全切术对绝经前妇女卵巢血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甲氨蝶呤(MTX)联合米非司酮或中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方法 A组口服米非司酮联合MTX单次肌内注射;B组MTX单次肌内注射联合口服中药;C组MTX(50 mg/m2)单次肌内注射.定期检测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及阴道B超监测包块情况直至正常.结果 治愈率A组84.0%、B组84.4%,C组76.0%,A、B两组较C组明显缩短血β-hCG降至正常所需的时间,减少住院日(P<0.01),A、B两组间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但B组副反应明显比A组少(P<0.05).结论 MTX单次肌内注射联合中药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好、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刘霞 《现代临床医学》2018,44(5):332-333
明确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与氨甲蝶呤(MTX)治疗4~7 d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34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且接受单剂量MTX治疗的临床资料。单剂量MTX治疗有效率为76.47%(26/34)。在26例MTX治疗有效患者中,7例显示治疗0~4 d后β-hCG水平降低>15%; 22例(64.71%)表现出治疗4~7 d后 β-hCG水平降低>15%。对于治疗4~7 d 后β-hCG水平降低>15%患者,RCO曲线下面积是81.7%,而治疗0~4 d后 β-hCG水平降低>15%患者对应值64.0%。 与治疗0~4 d后比较,治疗4~7 d后 β-hCG水平降低>15%能更很好预测单剂量MTX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9.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非破裂型早期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对106例异位妊娠患者给予MTX50mg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次日给予米非司酮50mg,每12小时1次,连用3d,治疗期间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药物不良反应、血β-hCG、B型超声检查结果等,如血β-hCG下降幅度≤15%,则重复1个治疗周期。结果MTX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的治愈率为86.8%。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较小,血β-hCG下降至正常水平时间为7~23(14.6±5.5)d,盆腔包块消失时间为7~45(28.5±12.5)d。结论MTX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非破裂型早期异位妊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非破裂输卵管妊娠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32例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采用米非司酮300mg一次顿服,MTX20mg静脉滴注5d。另选32例单用MTX的患者设为对照组。结果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成功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治疗期间病情变化,发现疗效与血13-hCG高低及有无心管搏动有关。结论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安全有效,适用于生命体征平稳、无剧烈腹痛、无心管搏动及血β-hCG〈2000IU/l的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  相似文献   

11.
阴道超声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东  朱任坚  史纪芳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2):1763-1764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我院确诊为输卵管妊娠的6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肌内注射MTX)33例,试验组(阴道超声介入下经阴道侧穹窿孕囊内注射MTX)36例。结果:对照组治愈率69.70%,试验组治愈率91.67%。对照组血B—HCG下降至正常所需时间较试验组长,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试验组治疗1周后B超提示包块明显缩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白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阴道超声介入下经阴道侧穹窿孕囊内注射MTX较肌内注射MTX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黄体剥除联合甲氨蝶呤( MTX)肌内注射在预防继发性腹腔妊娠中的作用。方法观察组为宫外孕手术探查术中未找到绒毛而采用术中黄体剥除联合术后MTX肌内注射治疗的宫外孕患者,共25例;另选取25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输卵管妊娠患者为对照组,对比术后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情况,β-hCG降至正常持续时间,阴道流血时间及月经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无1例发生继发性腹腔妊娠。治疗前两组β-hC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两组血β-hCG值均下降,但观察组[(3542.5&#177;142.13)IU/L]与术前[(4142.54&#177;153.23)IU/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P>0.05),对照组[(1596.38&#177;112.03)IU/L]与术前[(4257.46&#177;122.01)I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9,P<0.01),两组术后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4,P<0.01);术后72 h及7 d两组间血β-hC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分别为(7.6&#177;2.0)d、(15.8&#177;3.7)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t=9.237,P<0.01)。两组术后β-hCG降至正常时间及月经恢复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黄体剥除联合MTX肌注在预防继发性腹腔妊娠中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4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忠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5):703-704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方法:将符合保守治疗条件的输卵管妊娠患者73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MTX50mg/m2单次静脉注射,第二天米非司酮150mg(6片)空腹顿服,连续3天;对照组33例只用MTX50mg/m^2一次性静脉注射。两组均定期监测血β-HCG水平,彩超监测包块缩小情况。结果:观察组34例治愈,治愈率达85%,对照组20例治愈,治愈率60.6%。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血β-HCG下降、包块缩小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输卵管妊娠三种保守治疗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朱湘虹  马俐  葛春晓 《江苏医药》2001,27(7):517-518
目的 为探讨一种安全、简便、副作用小、成功率高的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方法。方法 对未破裂输卵管妊娠78例分成A、B、C三组。A组采用MTX20mg肌注,每日一次,5天为一个疗程;B组MTX和法同A组,同时口服米非司酮50mg,每日2次,3天为一个疗程;C组在宫腔镜下行输卵管插管并注入MTX40mg 生理盐水2ml。以上3组治疗1周后,血β-hCG下降不明显,可再行第二疗程的治疗。结果 B组及C组治愈率明显高于A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P<0.05),药物副反应明显减少。结果 MTX+米非司酮联合用药及宫腔镜下插管注射MTX局部用药治疗输卵管妊娠具有治愈率高、毒副反应低的优点,局部用药受医疗条件及医务人员操作技能的限制,而联合用药具有用药方便、安全的优点,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非破裂型早期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MTX50mg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内滴注,次日给予米非司酮50mg,疗程3d。治疗期间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药物不良反应、血β-hCG、B超等,如血β-hCG下降幅度≤15%,则重复1个治疗周期。结果MTX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的成功率为86.8%。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较小,血β-hCG下降至正常水平时间为7—23d,平均(14.6±5.5)d,盆腔包块消失时间为7~45d,平均(28.5±12.5)d。结论MTX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非破裂型早期异位妊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输卵管妊娠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勤  韦永明  张章  章俊 《安徽医药》2007,11(10):917-918
目的进一步探讨介入疗法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Seldinger's技术,对2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采用超选择子宫动脉插管造影,经导管灌注氨甲蝶呤(MTX)后,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子宫动脉,术后以患者症状、体征、血β-HCG水平及孕囊的B超值的动态变化作为疗效的监测指标。结果介入治疗后,17例血β-HCG水平下降至正常所需时间为7~18 d,3例因发生内出血,血β-HCG值上升而改行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85%。结论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可靠、安全、操作简便,介入治疗应成为终止输卵管妊娠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血流的超声多普勒对复发性流产(RSA)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96例有至少2次流产史的孕早期女性(早孕组),根据妊娠28周内是否流产分为流产组(28例)与未流产组(68例)。另见同期的96例无流产史的孕早期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年龄、孕周、体质量指数、血清睾酮(T)、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水平、血流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峰值流速的比值(S/D)。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血清指标与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的相关性。绘制PI、RI、S/D及三者联合预测RSA的价值。结果 流产组、未流产组与对照组年龄、孕周、体质量指数、血清T、E2、LH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组血清β-HCG、P水平低于未流产组与对照组,同时未流产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组PI、RI、S/D(2.79±0.47、0.96±0.22、8.55±1.78)高于未流产组(2.37±0...  相似文献   

18.
王勇  李传刚 《天津医药》2021,49(12):1311-1315
目的 探讨微小RNA-18a(miR-18a)联合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子宫动脉收缩期与舒张期血流速 度比值(S/D)等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对早发型子痫前期(E-PE)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孕检的孕妇628例根据其是 否发生E-PE分为E-PE组(34例)和对照组(594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RI、PI、S/D等参数,采用实时 定量PCR法检测血清miR-18a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miR-18a、RI、PI、S/D对E-PE的 预测价值。结果 E-PE组的血清miR-18a相对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RI、PI、S/D高于对照组(P<0.05);E-PE患者 血清miR-18a相对表达水平与RI、PI、S/D均呈负相关(P<0.05);血清miR-18a、RI、PI均可用于预测E-PE的发生风 险,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0(95%CI:0.727~0.832)、0.729(95%CI:0.644~0.814)、0.782(95%CI:0.695~0.870),而S/D 对E-PE的预测价值较低,曲线下面积为0.602(95%CI:0.496~0.708)。miR-18a联合PI对E-PE的预测价值较高,敏 感度为82.35%、特异度为83.84%,约登指数为0.662。结论 miR-18a在E-PE患者血清中异常低表达,且其表达水 平与RI、PI、S/D等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均呈负相关,miR-18a联合PI对E-PE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李芳  黄德益 《海峡药学》2010,22(4):97-99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甲氨垛呤(MTX)穿刺介入与单次肌注治疗未破裂异住妊娠的疗效比较。方法对80例有生育要求的未破裂型异住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0例。介入治疗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穿刺并注入MTX30mg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次肌注MTX 50mg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治疗1周后包块大小、争HCG下降至正常所需时间、住院天数、月经复潮时间及输卵管再通率进行比较。结果介入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介入治疗组血13-HCG降至正常的时间、治疗1周后包块大小及住院天数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两组月经复潮时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6个月行输卵管碘油造影,介入治疗组输卵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纽(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阴道MTX穿刺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比单次肌注能取得更好的疗效.更好地保留输卵管,缩短住院时间,输卵管再通率高,且无明显的并发症、预后良好,更适于要求保存生育能力的妇女,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裴朝华  王鹏  方芳  曹岩 《中国药师》2020,(11):2184-2187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化瘀平肝滋肾方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胱抑素C(CysC)、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及肾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15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瘀平肝滋肾方治疗。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肾损害指标(血清CysC、尿mAlb、β2-MG)、肾动脉血流动力学[舒张末期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肾动脉阻力指数(RI)]等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38%vs. 73.6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SBP、DBP,血清CysC、尿β2-MG、MAlb水平,肾动脉EDV、PSV、RI等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益气化瘀平肝滋肾方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疗效确切,能有效减轻症状,改善血压、肾功能,调节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