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于建武  孙丽杰  赵勇华  康鹏  颜炳柱 《肝脏》2011,16(5):363-366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严重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80例严重急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拉米夫定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HBV DNA、ALT、TBil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HBsAg、HBeAg血清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数据行t和x 2检验.结果 治疗1、2周时拉米夫定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6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6例给予常规的综合治疗;治疗组2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mg,每日一次,口服4周。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HBVDNA水平变化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为50.0%,P〈0.01。治疗后4周,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存活患者的总胆红素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升高、血清HBVDNA水平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3例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抗病毒及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抗病毒及常规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HBVDNA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8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明显降低(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提升幅度大(P<0.05),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减少(P<0.05),临床症状明显好转.4周后血清PCRHBVDNA阴转率为87.1%与对照组的85.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失败率为15.2%(5/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12/30)(P<0.05).结论 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糖皮质激素对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拉米夫定治疗重度黄疸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勇华  于建武  李树臣 《肝脏》2006,11(2):81-83
目的评估拉米夫定治疗重度黄疸型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短期疗效,观察血清HBV DNA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179例重度黄疸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观察组101例和对照组78例.观察组给予拉米夫定100mg,每天1次口服,同时给予常规护肝治疗,治疗12周.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治疗,治疗12周.结果观察组血清HBV DNA的下降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血清HBV DNA阴转率(<5×102拷贝/ml)为91.1%,而对照组仅为14.1%.观察组丙氨酸转氨酶、TBIL下降水平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值均<0.01).线性回归分析y=85.534x-153.4,R2=0.9661(P<0.01).结论短期应用拉米夫定治疗重度黄疸型CHB疗效明显好于常规护肝治疗,观察组血清HBV DNA水平与TBIL水平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比较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和单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血清HBv清除动力学的影响,探讨联合治疗的安全性和抗病毒效果。88例HBeAg和HBV DNA均阳性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联合组30例,给予拉米夫定100mg口服,每日1次,干扰素a3MU,肌肉注射,每周3次。拉米夫定组22例,干扰素组36例。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结束时,ALT复常率联合组(100%)和拉米夫定组(95.4%)均明显高于干扰素组(44.4%)(P<0.05)。治疗1个月时,血清HBV DNA下降幅度联合组和拉米夫定组均显著高于干扰素组(P<0.05)。治疗结束时,血清HBV DNA阴转率联合组(100%)和拉米夫定组(100%)均明显高于干扰素组(44.4%)(P<0.05);血清HBeAg阴转率联合组(63.3%)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31.8%)和干扰素组(38.9%)(P<0.05)。血清HBeAg转换率联合组(56.7%)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13.64)和干扰素组(27.78%)(P<0.05)。拉米夫定和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是安全的,抗病毒效果优于单一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免疫疗法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免疫疗法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 治疗组(免疫疗法 拉米夫定)76例,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38例。2组病例根据血清ALT、HBV标志物水平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免疫疗法包括应用乙型肝炎疫苗、绿脓杆菌菌毛注射液、胸腺肽注射液。结果 免疫清除期病例的HBeAg阴转率治疗组为15/34(44.1%),对照组为2/17(11.8%),P<0.05。HBV DNA阴转率2组分别为82.5%和70.6%。免疫耐受期病例的HBeAg阴转率治疗组为11/42(26.2%),对照组1/21(4.8%),P<0.05。HBV DNA阴转率治疗组为23/42(54.8%),对照组6/21(28.6%),P<0.05。结论 免疫疗法联合拉米夫定可以提高CHB患者HBeAg及HBV DNA阴转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在64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选择28例口服拉米夫定6周,比较两组患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和HBV DNA的变化。结果在观察结束时,治疗组患者TBIL明显下降,PTA明显提升,HBV DNA定量下降明显,而对照组各指标变化不明显。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可明显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8.
拉夫米定联合苷必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拉米夫定联合苷必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选择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拉米夫定(100mg/d)和苷必妥(1mg/d)治疗为观察组,选择15例患者单独服用拉米夫定(100mg/d)作对照,共治疗12周。疗效评估包括肝功能和HBV复制指标。治疗12周疗程结束时,血清HBVDNA阴转率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100%对80.0%,P>0.05),观察组HBeAg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7.5%对26.7%,P<0.01),HBeAg血清转换率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78.6%对25.09%,P<0.05),观察组ALT的复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对66.7%,P<0.05)。未发生不良反应。拉米夫定联合苷必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肯定, 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玉生  李毅 《山东医药》2010,50(29):71-72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43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口服替比夫定600 mg,1次/d;对照组口服拉米夫定100 mg,1次/d。疗程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病毒载量、血清病毒标志物、生化指标和病死率的改变。结果治疗后12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HBV DNA水平明显下降,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 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明显改善,HBV DNA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明显升高,病死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优于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2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一次。阿德福韦酯10mg,每天一次口服。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HBVDNA水平变化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为50.0%(P〈0.01)。治疗后4周,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存活患者的总胆红素降低、PTA升高,血清HBVDNA水平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戊型肝炎是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肝炎,随着80年代戊型肝炎病毒的被证实,近20余年来,人们对戊型肝炎的研究更加深入。本文从戊型肝炎病毒的结构、戊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分型(基因1型,2型,3型及4型,其中基因3型及基因4型为人畜共患)、戊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及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对戊型肝炎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并对戊型肝炎未来的研究作出展望。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研制的戊型肝炎疫苗的上市为戊型肝炎的防控带来曙光。  相似文献   

12.
替比夫定对HBV携带者病毒血清学和肝脏病理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HBV携带者经替比夫定治疗后病毒血清学和肝脏病理学的改变情况。方法将42例HBV携带者分成两组,观察组单用替比夫定100 mg/d口服,疗程一年以上,对照组单用苦参素胶囊口服,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肝脏病理组织学及HBVM、HBVDNA、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肝组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肝组织炎症活动指数由治疗前的(7.8±3.8)分下降至治疗后的(4.5±4.2)分(t=7.358,P〈0.01),HBVM、HBVDNA、血清纤维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也显著改善(P〈0.01或〈0.05)。结论替比夫定对HBV携带者近期疗效显著,临床上肝功能正常的HBV携带者可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3.
王晓晶  宁琴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2,28(6):401-404,412
重型乙型肝炎是由HBV感染后导致的重型肝炎,是一种因肝细胞大量坏死而出现严重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凶险,进展迅速,预后不良.我国每年约有20 ~30万的乙型肝炎患者因重型肝炎等终末期肝病死亡[1].目前,重症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尚不甚明了,临床上仍缺乏敏感、特异和切实可行的综合评估体系,以及特异、有效的治疗靶点和干预手段.近年来,针对乙型肝炎重症化的发病机制、早期临床监测以及防治方法均有不少新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正>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一个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每年超过100万人死于病毒性肝炎[1]。根据病原学分型,目前已被公认的有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其中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发展为慢性化,全球超过半数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相似文献   

15.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引起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抗病毒治疗的标准方案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其有效率仅为50%70%,且疫苗研究进展缓慢,已成为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近10多年来,对HCV感染发病机制、保护性免疫应答和病毒持续感染机制的认识取得了很大进展,中和抗体以及CD4+和CD8+T细胞在内的强烈的T细胞免疫应答已被证明与HCV的清除相关,这将是研制丙型肝炎疫苗的希望所在。当前HCV疫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多肽疫苗、核酸疫苗、病毒载体疫苗、重组多表位疫苗、以抗原递呈细胞为载体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等,已有多种疫苗正在研制并进行进入临床试验前的测试。我们结合多年来对HCV的研究基础,通过与国内外同行交流,提出变"单纯预防"为"防治结合,以诱导持续免疫应答和维持病毒抑制状态为基本目标"的HCV疫苗研究新理念,发展以诱导细胞免疫为主的预防和治疗性疫苗,尤其是既能在体内有效激发HC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又能维持CD4+记忆T细胞功能的治疗性细胞疫苗。本文综述关于HCV保护性免疫应答及持续感染的机制,HCV疫苗研究新理念,目前面临的挑战以及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6.
张黎  王佑春 《传染病信息》2013,(6):327-330,342
戊型肝炎主要是HEV经粪-口传播引起的病毒性肝炎,然而近年来陆续报道了一些通过输血传播的病例。虽然通常情况下戊型肝炎为急性自限性疾病,但患者如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如器官移植、肿瘤化疗或HIV感染等),感染HEV后会发展为慢性肝炎,并有可能迅速发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由于这些患者常常需要多次输血,更加大了感染HEV的风险。本文总结了全球献血员的HEV流行情况、经输血传播HEV的病例及免疫缺陷患者感染HEV后的危害等,提示应警惕输血引起的慢性戊型肝炎。  相似文献   

17.
18.
抗肝衰复方联合西药治疗重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抗肝衰复方对急性、亚急性、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20例重型肝炎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确定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60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抗肝衰复方(药物口服和/或灌肠)治疗,100ml/次,1剂/d,14天为1个疗程,连用3—4个疗程。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比较肝功能、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及常规生化指标改善情况,研究抗肝衰复方对重型肝炎患者主要并发症的干预效果,统计治疗的有效率及存活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1.7%。显效率为48.3%,对照组有效率为51.7%,显效率为20.2%,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乏力、上腹不适、恶心、纳差、腹胀等临床症状及体征迅速缓解,血清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也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而丙氨酸转氨酶(ALT)与对照组比较也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并发症在治疗3个疗程后均少于对照组,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减少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HBVDNA、HBeAg定量滴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加速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抗肝衰复方有助于改善急性、亚急性、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是提高整体治疗重型肝炎疗效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慢性HBV感染重叠HEV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重叠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对慢性HBV感染重叠HEV感染与单纯戊型肝炎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167例戊型肝炎均为散发型,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以40岁以上成人发病为主,平均年龄为42.12±14.06岁,男女比例为2.71∶1。其中,慢性HBV感染重叠HEV感染(简称乙戊肝)79例(47.31%),单纯戊型肝炎88例(52.69%)。乙戊肝组重度黄疸(TB>280μmol/L)、严重凝血功能异常(PTA<40%)和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戊型肝炎组(P<0.01)。结论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慢性HBV感染者病情急性加重和重症化,甚至发展成致死性重型肝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Recombinant interferon-α2a (IFN-α2a) in a total dose of 702 MU was given to 31 patients: nine with wild-type hepatitis B virus (HBV) and 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 (A); four with HBeAg and a mixed infection with wild-type HBV and precore mutants (B); 11 with antibody to HBeAg (HBeAb) and a mixed infection (C); and seven with HBeAb and precore mutants alone (D). HBV DNA was not cleared in any patient in groups A and B. By contrast, in patients with HBeAb, HBV DNA was ultimately lost in four patients in group C, as well as in 10 patients in group D. Thus, patients with HBeAb and infected with precore mutants alone (D) lost serum HBV DNA more often than those with HBeAg and wild-type HBV (A). Patients with low pre-treatment levels of HBV DNA cleared virus more frequently, and the response of precore mutant to IFN was comparable with that of wild-type HBV in patients who had a mixed infection. Based on these results, precore mutants do respond to IFN, and therefore, IFN is indicated in patients with HBeAb, especially those with low serum HBV DNA lev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