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曹东彪  戴刚  李锐  谈华 《中原医刊》2009,(11):56-57
目的探讨巨大型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垂体柄保护方法。方法采用改良法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型垂体腺瘤26例。结果肿瘤全切除20例(76.92%),垂体柄保留17例(65.38%);术后发生尿崩16例(61.54%)。其中12例在术后1~2周内恢复正常,占尿崩总数的75%;4例在3月内恢复正常。结论术中的垂体柄保留可有效降低术后尿崩症,尤其是永久性尿崩症的发生,是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巨大型垂体腺瘤手术中对垂体柄及垂体的辨识和保护.方法自1998年4月~2002年10月,采用扩大额下硬膜内入路显微手术治疗76例巨大型垂体腺瘤,术中仔细辨识垂体柄及垂体并予保留.结果肿瘤全切63例(83%),54例(71%)垂体柄及垂体得到辨认和保留.术后尿崩发生率为61%,39例(51%)出现血钠紊乱,大部分在1周内恢复.功能性腺瘤术后激素水平明显下降或恢复正常.结论扩大额下硬膜内入路可提高巨大垂体腺瘤的全切率,有利于术中辨识和保留垂体柄及垂体,对垂体柄位置、形态及肿瘤的切除范围的认识和理解,仔细耐心的手术操作是提高垂体柄及垂体保留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分析垂体腺瘤术后尿崩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42例垂体腺瘤切除手术患者术后尿量变化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对性别、年龄、内分泌功能、肿瘤大小、术式、复发与否等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以上因素与术后尿崩发生的相关危险性。结果术后尿崩症的发生率为21.0%,均是一过性尿崩,ACTH腺瘤、手术方式对于术后尿崩发生的危险系数分别是4.335和0.222。结论尿崩症是垂体腺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ACTH腺瘤、手术方式是术后尿崩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经蝶窦手术中垂体柄和垂体组织的辨认与保护,以进一步改善垂体腺瘤的手术疗效。
方法: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0月至2012年9月单鼻孔经鼻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并经病理确诊
的51例垂体腺瘤,通过术前影像学资料和术中显微解剖,仔细辨认正常腺垂体、垂体柄、神经垂体与病变组织的关
系,尽可能切除垂体腺瘤组织,达到垂体功能的保护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结果:37例(72.5%,37/51)肿瘤全切除,12
例(23.5%,12/51)肿瘤次全切除,2例(3.9%,2/51)肿瘤大部分切除。术中对正常垂体组织及垂体柄均予以完整保留。
激素测定示手术对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的影响小,而对于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etraiodothyronine,FT4),促甲状腺激素
(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术后及随访的结果则均有明显的改善。男性睾酮测定值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以
上结果均在无激素替代治疗作用下测定)。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尿崩患者5例(9.8%,5/51),无永久性尿崩;电解质紊
乱(主要指低钠血症)患者17例(33.3%,17/51);术后脑脊液鼻漏和颅内感染患者各1例(2.0%,1/51)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
结论:显微经蝶窦手术可以实现垂体腺瘤(包括侵犯到海绵窦内肿瘤)的有效切除;显微经蝶窦手术中术者应对正常
垂体、垂体柄及病变组织等准确辨识,这样才能达到保留和恢复垂体功能的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5.
探讨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对垂体柄保护的临床意义,回顾分析经额下入路显微外科垂体瘤切除术后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镜下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2例.10例垂体柄在术中得到保护.3例患者因肿瘤大,向下丘脑和鞍旁发展,手术时间长,操作多,术后出现较严重尿崩.认为在手术中注意保护垂体柄和丘脑下部,可有效降低或减轻术后尿崩症,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及巨大垂体腺瘤经蝶术中影像监测对减少手术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对经蝶显微手术的245例大及巨大垂体腺瘤患者,术中应用C-臂X光机透视或Zeiss自动调焦平衡架显微镜内、外影像导航定位,在凿开蝶窦下壁、鞍底骨质及切除肿瘤过程中进行影像监测。结果:245例患者镜下肉眼全切除182例,占74.3%;大部分切除54例,占22.4%;部分切除9例,占3.7%。术后脑脊液漏28例,占11.4%;尿崩26例,占10.6%;垂体功能低下10例,占4.1%,术中无1例发生颈内动脉破裂,全部病例无死亡。结论:大及巨大垂体腺瘤经蝶术中影像监测有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从垂体腺瘤术后并发的高钠血症的病因及诊断入手,探讨对这一并发症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科1998年3月~2005年3月收治的24例垂体腺瘤术后并发的高钠血症.结果 24例高钠血症中尿崩症20例,占83.3%(一过性尿崩共15例,占75%;持久性尿崩共5例,占25%),除1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外,其余均痊愈.结论 术中避免损伤视丘下部、垂体柄及其供血血管可有效降低术后高纳血症的发生率;对已发生的高钠血症首先要明确诊断,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大多数短期内都可以纠正.  相似文献   

8.
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112例术后并发症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辉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9):1149-1150,1166
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手术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对112例垂体瘤患者行经单鼻孔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并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肿瘤全切除97例(占86.6%),次全切除15例(占13.4%)。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29例(占25.9%);其中出现尿崩症状12例(占10.7%);垂体功能低下5例(占4.5%);脑脊液鼻漏4例(占3.6%);视力减退2例(占1.8%);中枢性高热2例(占1.8%);外展神经麻痹1例;2例患者术后出现鼻腔内出血,1例继发颅内感染死亡。结论: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以尿崩症、垂体功能低下较常见,术中规范、轻柔的手术操作,围手术期的处理等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伟明  贾桂军  关树森  倪明 《北京医学》2008,30(10):600-603
目的观察垂体大腺瘤手术前后垂体后叶高信号的变化以及和尿崩症的关系。方法92例垂体大腺瘤患者根据术前MRI T1像垂体后叶是否显示高信号分成两组.分别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以及术后垂体后叶高信号出现的情况.同时比较手术后长期尿崩症出现和垂体后叶高信号显示的关系。结果92例中有60例(65.2%)显示垂体后叶高信号,32例(34.8%)未显示。肿瘤大小和垂体后叶高信号的出现有显著性差异(P=0.002),大腺瘤(直径1~3cm)出现和不出现的比例为40:10.而巨大腺瘤(直径〉3cm)的比例为为20:22:垂体后叶高信号可见组中术后有5例消失.而垂体后叶高信号不可见组中有12例在术后显示。术后长期尿崩5例.其中4例垂体后叶高信号在术后无显示,与术后垂体后叶高信号显示的病例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垂体大腺瘤垂体后叶高信号的显示对于评价神经垂体的功能有帮助.肿瘤体积越大垂体后叶高信号出现的比例越小。术后垂体后叶高信号缺失者发生尿崩症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0.
薛风文  孟莉 《中国病案》2010,11(12):23-24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术后并发尿崩症和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以及时发现和对症处理,提高垂体腺瘤的术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近10年来收治的305例垂体腺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出现水钠代谢紊乱的发生和治疗情况。结果在305例患者中,有69例术后出现尿崩症,其中一半的患者在一周内得到控制,90%的患者在术后3个月内恢复。42例术后出现低钠血症,多数患者1周内恢复正常。结论术后每日检测血钠并观察尿量变化并根据其变化进行正确处理,与手术本身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是患者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50例巨大垂体腺瘤显微外科入路选择经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介绍垂体腺瘤不同显微手术入路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显微镜下分别采用经额下和蝶窦入路,对50例巨大垂体腺瘤实施手术治疗.结果 50例巨大垂体腺瘤中显微镜下全切除26例,近全切除20例,大部切除4例,无1例死亡.术后并发症有一过性尿崩症3例,脑脊液鼻漏1例,电解质紊乱1例.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可提高巨大垂体腺瘤全切除率,降低病死率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单侧鼻孔(右侧)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手术经验及体会.方法对20例垂体腺瘤病人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行显微镜直视下垂体腺瘤切除手术,其中垂体微腺瘤2例,大腺瘤16例,巨大腺瘤2例.结果12例肿瘤获全切,4例大部切除,4例部分切除.所有病人术后内分泌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尿崩症3例,脑脊液鼻漏2例,经治疗出院时均恢复正常.结论此入路有手术距离缩短、损伤小、省时、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镜经蝶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效果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经蝶垂体瘤内镜手术的94例患者的资料。结果:内镜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5 min。功能腺瘤中,术后1周血泌乳素恢复正常28例(82.4%,28/34)、皮质醇恢复正常5例(100%,5/5)、生长激素恢复正常6例(85.7%,6/7)。术后视力变差1例,并发脑脊液漏3例、短暂性尿崩3例、垂体功能低下2例。术后3~6个月复查MR示肿瘤全切除80例(85.1%,80/94)、次全切除14例(14.9%,14/94)。结论:经鼻蝶内镜手术具有全程直视下切除肿瘤的优点,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一种微创、安全、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巨大型垂体腺瘤在手术中垂体柄的保护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巨大型垂体腺瘤45例,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40.8岁.其中12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全部病例均根据影像学资料施行适宜的开颅肿瘤切除术,记录术中垂体柄与肿瘤的解剖学关系,总结垂体柄保护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结果 45例中肿瘤全切除25例,近全切除12例,大部切除8例.33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术中均见到垂体柄且形态良好;侵袭性垂体腺瘤有5例未见到垂体柄,可见到垂体柄的患者中部分(4例)形态不完整.12例侵袭性垂体腺瘤中,2例术后出现残余肿瘤出血,二次手术后有1例患者死于术后下丘脑损伤.结论 巨大垂体腺瘤瘤体与垂体柄的毗邻关系多样:垂体柄位于肿瘤侧方(左或右)、后上方者最为常见,而位于肿瘤前方者少见;侵袭性垂体腺瘤中,肿瘤与垂体柄的关系不甚明确.但术中辨清并保护好垂体柄将直接影响手术疗效及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神经内窥镜下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冰  田继辉  马辉  李宗正  孙涛  夏玉成 《宁夏医学杂志》2006,28(10):747-748,F0003
目的探讨神经内窥镜下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方法。方法25例垂体腺瘤患者,在神经内窥镜下经单鼻孔进入,不切除骨性鼻中隔,直接自蝶窦开口打开蝶窦前壁,进一步经鞍底切除垂体腺瘤。结果25例患者中,17例肿瘤全切除,8例肿瘤次全切除;术后随访1-19个月,16例有视力下降和(或)视野缺损者,术后均有改善,11例患者内分泌功能恢复正常,3例术后发生暂时性尿崩症。结论神经内窥镜单鼻孔经蝶切除垂体腺瘤入路与常规经蝶显微手术比较,入路途径较短,视野更广,安全简捷,显露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经单鼻孔-蝶窦显微切除垂体腺瘤的方法与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 总结经单鼻孔-蝶窦显微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体会与疗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0例,女52例;年龄5-78岁。垂体微腺瘤12例,大型垂体腺瘤47例,巨大型及复发性垂体腺瘤24例,垂体囊肿5例,垂体脓肿2例,颅咽管瘤2例。结果 术后早期(1周内)复查的CT或MR,本组垂体微腺瘤、垂体囊肿、垂体脓肿、颅咽管瘤全切除率达98%,大型垂体腺瘤全切除率达80.9%,巨大或复发性腺瘤全切除率达62.5%。术后短暂尿崩5例,脑脊液漏2例,经治疗全部治愈。无颅内感染、视神经损伤等。术后月经恢复,性功能改善占82%,8例要求生育者有6例术后1~9个月怀孕;视力改善占90%;60%垂体内分泌激素恢复正常。结论 经单鼻孔-蝶窦-显微切除垂体腺瘤(必要时辅以内窥镜)是一种更理想的治疗方法,对于中小型腺瘤,可根据术者的经验及习惯采用内窥镜手术或者显微手术,对于巨、大伴有广泛侵袭扩展、质地坚韧,血供丰富的肿瘤应以显微手术方法为主,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神经外科医生的显微手术技巧。具有损伤少、肿瘤全切除率高,术后恢复快,合并症很少,生活质量高的优点。 [关键词] 垂体腺瘤 经蝶入路 显微手术 内镜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的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和经蝶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分析经蝶手术治疗发生脑脊液鼻漏的垂体腺瘤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5例为巨大型泌乳型垂体腺瘤,1例为伴有空蝶鞍的垂体无功能腺瘤,3例以脑脊液鼻漏为首发症状。术后随访3月至6年,4例肿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脑脊液鼻漏全部治愈。结论:发生脑脊液鼻漏的垂体腺瘤多见于巨大型漏乳素垂体腺瘤;也可见于垂体腺瘤伴有空蝶鞍者;放疗、服溴隐停治疗可促进垂体腺瘤发生脑脊液鼻漏。经蝶入路是最佳手术入路;肿瘤切除后严密填塞蝶窦是修补鼻漏的关键措施,术后腰穿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有利于修补瘘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的治疗体会。方法:垂体瘤33例患者采用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先刮除中央部分,后沿着海绵窦侧壁和颈内动脉表面及后方,最后到前部,尽量刮清肿瘤组织。结果:(1)病检结果:行光镜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查,PRL腺瘤5例,GH腺瘤6例,ACTH腺瘤2例,混合型腺瘤8例,无功能型腺瘤12例。(2)手术结果:33例均成功手术切除,术后3个月复查头颅MRI提示:全切26例(78.8%),次全切除6例(18.1%),部分切除1例(3.1%)。视力下降与视野缺损者均有改善,最好恢复1例于术后第1日视力即达到1.2。一过性尿崩3例,给予长效尿崩停后得到很好控制,无1例出现出血、感染、脑脊液漏、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平均8天出院。结论: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全切率高,术后康复快,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两种手术方式及垂体腺瘤大小与术后尿崩症的关联。方法选取行经单鼻孔蝶手术治疗的156例垂体腺瘤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神经内镜手术84例(微腺瘤30例,大腺瘤32例,巨大腺瘤22例)和显微镜手术72例(微腺瘤26例,大腺瘤28例,巨大腺瘤18例),术后第1天监测每小时尿量,之后监测每日24 h总尿量和入量,根据尿量动态监测血电解质及血渗透压改变情况。结果不同大小垂体腺瘤术后尿崩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微腺瘤术后尿崩症发生率高于大腺瘤和巨大腺瘤(P < 0.05和P < 0.01)。2组术后不同肿瘤大小尿崩症总体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腺瘤术后尿崩症在微腺瘤中发生率高,手术选择需谨慎。术后尿崩症与经鼻蝶入路的两种手术方法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陕西医学杂志》2014,(10):1314-1315
目的:探讨单鼻孔经蝶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28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无死亡。肿瘤全切除19例(67.9%),近全切除5例(17.9%),部分切除3例(10.7%),被迫终止手术1例(3.6%)。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9例(32.1%);术后出现尿崩症11例(39.3%)。术后随访624月,21例视力、视野好转,5例术后第2天即有视力明显好转,视力恶化1例,为单眼全盲。5例月经恢复正常。4例患者术后2年复查肿瘤复发,2例再次手术。结论:术前详细阅读头颅MRI、CT等影像学资料,术中精细显微技术操作,对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