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角度吻合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A、B、C、D 4组(n=18)。A、B、C、D组分别以30、45、60、90°切断大鼠右侧坐骨神经中段并吻合。术后1、2、3个月,分别行大体观察、腓肠肌湿重恢复率测量、神经电生理检查及组织学观测。结果术后3个月,腓肠肌湿重恢复率、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和复合动作电位波幅、轴突直径、髓鞘厚度以及有髓神经纤维计数,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优于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角度端端吻合修复神经有利于神经再生,30~45°吻合神经再生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激素人工神经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甲状腺激素人工神经外消旋聚乳酸-三碘甲状腺素原氨酸[Poly(dextrogyr-levogyr)lactideacide-triiodothyronine,PDLLA-T3]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进行组织学评价。方法将90只SD大鼠左侧坐骨神经切断造成1cm缺损,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A组:自体神经移植组;B组:PDLLA-T3组;C组:不含甲状腺激素人工神经外消旋聚乳酸(PDLLA)组;桥接坐骨神经缺损。D组:正常对照组(大鼠右侧正常坐骨神经)。于术后2周,1、2个月收集标本,行透射电镜、HE染色、Bielschowsky神经纤维银染及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再生神经的数量和质量,经图像处理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2周:组织学观察显示B、C组材料尚未完全降解,透射电镜下神经的髓鞘厚度较薄,约0.5μm,A、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组织学观察见A组再生神经纤维等组织通过远端吻合口,其间有新生的血管,B、C组材料未完全降解,S-100免疫组织化学及Bielschowsky神经纤维银染显示B组PDLLA-T3成功桥接神经缺损,缺损段有再生神经通过,再生神经髓鞘厚度1.81±0.19μm,优于A、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B、C组材料完全降解,B组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神经纤维数110.00±8.75,Bielschowsky神经纤维银染显示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77.00±6.33,两者均优于C组(P<0.05),且与A、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鞘厚度为2.15±0.27μm,优于C组(P<0.05),但小于A、D组(P<0.05)。结论PDL-LA-T3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再生神经纤维数量和质量较好,是一种有前途的组织工程人工神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短波(ultrashort wave,USW)对鼠断尾再植后血管危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取3月龄雌性SD大鼠80只,体重232.8~289.6 g,随机分为5组。各组保留尾侧静脉、尾骨后断离鼠尾,A组结扎尾动脉;B、C、D、E组均吻合尾动脉,建立断尾再植模型。术后B组正常管理;C组立即按3.125 mL/kg剂量腹腔注射稀释的盐酸罂粟碱注射液(1 mg/mL)。D、E组立即给予局部吻合口处USW治疗(1次/d),至术后5 d,D组剂量:3档,50 mA,20 min;E组剂量:2档,28 mA,20 min。术后观察鼠尾成活情况至10 d;手术前后测鼠尾吻合口近远侧皮温差并计算术后与术前的变化值;术前从内眦及术后8 h从尾尖各采血1次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7 d A、B、C、D、E组鼠尾成活率分别为0(0/14)、36.4%(8/22)、57.1%(8/14)、22.2%(4/18)、75.0%(9/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35,P=0.001);E组成活率显著高于B组(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各组间鼠尾皮温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 h、5 d、6 d及7 d各组间比较鼠尾皮温差变化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后8 h B组皮温差变化值大于D组(P<0.05);术后5 d C组大于D组(P<0.05);术后6 d A、B、C组均大于D组(P<0.05);术后7 d A、E组低于B、C组(P<0.05),D组低于B组(P<0.05);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各组血浆NO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 h A、B、C组血浆NO含量显著低于D组(P<0.05),手术前后变化值A、B组显著低于D组(P<0.05);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中大鼠断尾再植模型可行。USW治疗能提高鼠断尾再植成活率,在术后7 d内能减小皮温差,提高术后早期NO浓度,防治血管危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体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injectable platelet rich fibrin,i-PRF)联合BMSCs治疗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取10~15日龄SD乳鼠胫骨骨髓分离培养BMSCs至第4代备用。取24只成年SD大鼠眶后静脉血采用改良低速离心法制备i-PRF后,采用改良挤压损伤法制作坐骨神经Ⅲ度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A、B、C、D组分别于损伤部位鞘膜内注射BMSCs悬液+自体i-PRF、自体i-PRF、BMSCs悬液、生理盐水。术后1~8周每周采用BBB评分法评价大鼠患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2个月处死各组大鼠取材,行HE染色观察坐骨神经组织结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纤维、髓鞘、细胞核等细微结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N-cadherin、巢蛋白(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结果术后大鼠均未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及死亡。术后1周各组大鼠BB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周,A组BBB评分显著高于B、C、D组,B、C组显著高于D组(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示,A组神经纤维排列整齐,无缺损及脱髓鞘改变;B组神经纤维结构欠清晰,轻度肿胀;C组神经纤维部分结构紊乱,局部脱髓鞘改变;D组神经纤维连续性欠佳,明显脱髓鞘改变,神经外膜部分缺损。透射电镜观察示,A组神经纤维结构清晰,髓鞘完整,细胞核致密;B组较A组稍次之;C组神经纤维结构模糊,有脱髓鞘改变;D组神经纤维结构紊乱,有脱髓鞘改变,神经外膜连续性中断。Western blot检测示,各组Nestin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N-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A组,C、D组低于B组,D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GFAP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A组,D组显著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i-PRF与BMSCs联合使用可有效治疗大鼠坐骨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角度吻合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A、B、C、D 4组(n=18)。A、B、C、D组分别以30、45、60、90°切断大鼠右侧坐骨神经中段并吻合。术后1、2、3个月,分别行大体观察、腓肠肌湿重恢复率测量、神经电生理检查及组织学观测。结果术后3个月,腓肠肌湿重恢复率、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和复合动作电位波幅、轴突直径、髓鞘厚度以及有髓神经纤维计数,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优于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角度端端吻合修复神经有利于神经再生,30~45°吻合神经再生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PEMFs)对去势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大鼠腰椎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探讨PEMFs治疗OP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6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n=12)、PEMFs实验组(B组,n=12)、雌激素对照组(C组,n=12)、卵巢切除对照组(D组,n=30)。A组大鼠仅切除卵巢周围部分脂肪组织,不切除卵巢;其余各组大鼠均切除双侧卵巢,制备去势OP大鼠模型。术后12周,B组采用低频PEMFs(8 Hz、3.8 mT、40 min/d)干预治疗30 d;C组采用倍美力0.065 mg/(kg.d)灌胃30 d;A、D组正常饲养。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术后12周检测血清雌二醇水平;干预治疗30 d后处死大鼠,取L4椎体作组织学切片,行静态骨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术后D组大鼠毛发逐渐稀疏,活动迟缓,精神不振,反应较迟钝;A、B、C组大鼠毛发均光洁,精神及活动正常。术后12周,A组和D组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分别为(54.93±23.52)pg/mL和(31.99±23.45)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5,P=0.029)。干预治疗30 d后HE染色观察示,D组骨质变薄,骨髓扩大,骨小梁分布稀疏并变细,见断裂现象;A、B、C组骨小梁粗细一致,分布均匀,无断裂现象。B组大鼠L4椎体骨小梁面积百分比显著高于D组(P<0.05),也高于A、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小梁厚度显著高于D组(P<0.05),低于A、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小梁数量显著低于D组(P<0.05),高于A、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小梁分离度高于D组,低于A、C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 Hz、3.8 mT的PEMFs干预30 d可有效改善去势OP大鼠骨显微结构,增加骨小梁面积百分比、骨小梁厚度,降低骨小梁数量,对大鼠OP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红景天苷/胶原蛋白/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复合神经导管支架材料并桥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探讨其修复神经缺损效果。方法利用W/O/W方法制备红景天苷微球,检测其缓释率;然后取10、20、40μg红景天苷微球分别与1 m L胶原蛋白混合,冷冻法制备神经导管芯层;静电纺丝技术构建胶原蛋白/PCL神经导管壳层;将芯层和壳层利用京尼平交联制备红景天苷微球/胶原蛋白/PCL复合神经导管。扫描电镜观察交联前后神经导管结构。将3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其中A、B、C、D组各9只,E组2只。各组大鼠制备15 mm长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后,分别采用胶原蛋白/PCL复合导管(A组),10、20、40μg/m L红景天苷/胶原蛋白/PCL复合神经导管(B、C、D组)以及自体神经(E组)桥接修复。观察各组大鼠存活情况;术后1、3、6个月行坐骨神经运动功能指数(sciatic functional index,SFI)评价;6个月后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并取材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100和外周髓鞘蛋白0(peripheral myelin protein 0,P0)]观测。结果红景天苷微球于3 d出现突释,13 d后缓释趋于平稳,累计缓释率达76.59%,可持续缓释至16 d。扫描电镜观察示,神经导管壳层交联后,无序排列的纤维变得相互粘连、皱缩、致密且有空隙;芯层交联前后孔道均清晰可见。各组大鼠术后无感染及死亡。术后1、3、6个月,E组SFI显著高于A~D组(P0.05);术后1个月,B、C、D组高于A组(P0.05),B、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A~D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C组高于A、B、D组(P0.05),A、B组高于D组(P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C、E组术后1、3、6个月SF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组内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大体观察示B、C组导管支架两端连接良好、神经较粗,A、D组近端连接神经较细;各组导管两端材料有明显降解。神经电生理检测示,C、E组潜伏期/传导速度显著低于A、B、D组(P0.05),C、E组间以及A、B、D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示,B、C、E组神经纤维组织明显多于A、D组,且C组神经纤维排列与E组相近,各导管组芯层材料完全降解。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各组均可见S-100及P0蛋白表达,B、C、E组两者表达水平均高于A、D组,且依次增强(P0.05);A、D组S-100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表达水平A组低于D组(P0.05)。结论红景天苷微球/胶原蛋白/PCL复合神经导管能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再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b1(Ginsenoside Rb1,G-Rb1)对大鼠坐骨神经玻璃化保存及异体移植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坐骨神经在0、50、100、200 μg·L-1 G-Rb1玻璃化液(A、B、C、D组)中,-20℃保存4周,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用玻璃化保存后的坐骨神经修复对应组SD大鼠(A’、B’、C’、D’组)坐骨神经10 mm缺损.术后4、8、14周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观察,术后16周电生理检测、再生神经组织学观察及靶肌肉运动终板观察.[结果]坐骨神经玻璃化保存4周后,A组神经脱髓鞘严重,施万细胞质膜和基底膜破坏,B、C、D组髓鞘轻微变性,施万细胞质膜和基底膜保持完整;细胞凋亡B、C、D组轻于A组,C、D组轻于B组(P<0.05),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坐骨神经功能指数,16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动作电位潜伏期及波幅,运动终板数量、面积、着色,B’、C’、D’组与A’组间,C’、D’组与B’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显示,A’、B’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较少、髓鞘较薄,结缔组织增生明显,C’、D’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较多、髓鞘厚,无明显结缔组织增生.[结论] G-Rb1对玻璃化保存大鼠坐骨神经具有保护作用,并能促进异体移植后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SC、ECM凝胶、bFGF-PLGA缓释微球、PLGA纤维微丝整合至高渗透性聚乳酸[poly(D,L-lacitic acid),PDLLA]导管中,构建组织工程神经的方法,并评价其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培养和纯化1d龄SD近交系乳鼠SC,取第1代细胞(1×107个/mL)与bFGF-PLGA缓释微球、ECM凝胶复合,注入内置PLGA纤维微丝的高渗透性PLLDA导管中,构建组织工程神经。取成年SD大鼠60只,制备坐骨神经15mm缺损模型后,根据移植物不同随机分为5组(n=12)。A组:采用自体神经移植修复;B组:PDLLA导管,管内注满PBS液;C组:含PLGA纤维微丝的PDLLA导管,管内注满30?M凝胶;D组:含PLGA纤维微丝的PDLLA导管,管内注满30?M凝胶与SC的混合物;E组:组织工程神经。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于术后12、16、20及24周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 function index,SFI)测定,术后12及24周神经电生理检测,并取材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大鼠均存活至实验完成。术后12、16周,E组SFI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0、24周,E组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电生理检测E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 velocity,NCV)大于B、C组(P<0.05),复合动作电位振幅(compound amplitude,AMP)和动作电位面积分数(action potential area,AREA)大于B、C及D组(P<0.05);术后24周,E组NCV、AMP和AREA大于B、C组(P<0.05)。组织学观察术后12周,E组再生神经组织面积及有髓神经纤维数与A、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髓神经纤维密度和直径小于A组(P<0.05),大于B、C、D组(P<0.05)。术后24周,E组再生神经组织面积大于B组(P<0.05),有髓神经纤维数与A、B、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髓神经纤维密度和直径大于B、C组(P<0.05)。结论SC、ECM凝胶、bFGF-PLGA缓释微球、PLGA纤维微丝与高渗透性PDLLA导管相互整合构建的组织工程神经修复神经缺损后,能促近神经再生,修复效果接近于自体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运动功能恢复、VEGF基因表达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BMSCs治疗SCI的机制。方法取5只4周龄Wistar雄性大鼠骨髓,分离培养BMSCs,取第3~4代细胞进行实验。取Wistar雌性成年大鼠87只,体重220~25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21只)、DMEM注射组(B组,33只)和BMSCs移植组(C组,33只)。A组仅咬除T8~10棘突和椎板;B、C组参照Nystrom方法制备T8~10 SCI模型,伤后30 min C组注射BMSCs(共3.0×105个),B组注射等量DMEM。于术后3、7、14、28 d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法评价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术后3、7、14、28 d应用Ⅷ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行微血管计数观测血管生成情况;术后1、3、5 d应用RT-PCR法检测损伤脊髓组织内VEGF mRNA的表达。结果术后各时间点B、C组大鼠后肢功能随时间延长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各时间点BBB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 d,C组BBB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其余时间点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B、C组损伤周围区脊髓灰质腹侧角内微血管数目明显少于A组(P<0.05);术后7、14、28 d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3、7 d脊髓灰质腹侧角内微血管数目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4、28 d显著高于B组(P<0.05)。各组术后各时间点损伤周围区脊髓白质内的微血管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示,A组大鼠脊髓组织内VEGF mRNA表达水平较低。B、C组与A组相比,于术后1 d开始VEGF mRNA表达增加,3 d时表达达峰值,5 d时表达下降但仍高于A组,各时间点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时间点均高于B组(P<0.05)。结论 BMSCs可能通过上调VEGF基因表达和增加脊髓内新生血管而促进大鼠SCI后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三种去细胞神经支架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效果差异.方法 取大鼠坐骨神经39条,分别用甘油(A组)、叠氮钠(B组)、三硝基甲苯(C组)萃取,每组13条.观察萃取神经结构.用A、B、C三组神经支架修复1.5 cm长的SD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另设自体神经移植组(D组)和空白对照组(E组),每组10只,术后12周比较五者的修复效果.结果 萃取后A组90%细胞、B、C100%细胞消失,纤维性支架结构A组95%完整;而B、C组仅30%.修复后小腿三头肌湿重、神经电生理A、B、C三组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效果相当(P>0.05),与D、E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甘油、叠氮钠、三硝基甲苯等萃取神经可较好地修复坐骨神经缺损,但甘油处理神经最为简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异体神经片段经皮下包埋不同时段后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55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5组,A、B、C组(实验组)和D组(对照组)每组各10只,E组(供体组)15只。E组动物在出骨盆口以远5mm处切断双侧坐骨神经,向远端游离约15mm,切断作为移植物。A、B、C组动物均行左侧大腿切口,皮下钝性分离,埋入供体神经片段。术后1周(A组)、2周(B组)、3周(C组)显露右侧坐骨神经,距骨盆出口约5mm处切断,向远端游离约10mm再切断,取出对侧包埋的神经片段,修剪远近端保留长度约10mm,移植于右侧神经缺损处。D组显露右侧坐骨神经后,在距骨盆出口约5mm处切断,向远端游离约10mm后再切断,原位缝合。术后2、4、6、8、10及12周监测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 functional index,SFI),术后12周行电生理检查测试运动神经诱发电位的传导速度及潜伏期,组织学检测移植神经再生轴突数目和面积,以及移植神经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术后各组SFI逐渐下降,12周时A组和D组的SFI最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分别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A组和D组再生大量有髓神经纤维及少量无髓神经纤维,再生神经的数量和结构与正常神经相似,图像分析显示两组间无明显差别,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D组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潜伏期结果无差异,优于B组和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体神经片断皮下包埋后有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皮下包埋1周组促神经再生作用优于皮下包埋2、3周组。  相似文献   

13.
甲壳素涂层并预置引导纤维神经导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甲壳素涂层并预置引导纤维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24只,无菌条件下切断双侧坐骨神经,制成14mm的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根据不同修复材料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A组:甲壳素涂层并预置引导纤维的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glycolic-lacticacid,PGLA)神经导管;B组:甲壳素涂层的PGLA神经导管;C组:单纯PGLA神经导管;D组:自体神经移植作为对照。术后4周和12周行大体观察、肌电图检查、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组织学观察,图像分析评价修复效果。结果术后4周A、B及C组观察到神经导管中有新生轴索通过,再生神经发育不成熟;D组近段有髓神经纤维均匀疏散分布,远段未见明显再生神经束形成。术后12周各组再生神经已通过神经导管长入远端,肌电图、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结果表明A组再生神经轴突数量及再生神经质量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移植神经轴突直径、髓鞘厚度、纤维密度与A、B及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D组近段神经髓鞘部分空泡样变性及脱髓鞘改变,远段再生神经束形成少。结论甲壳素涂层并预置引导纤维的神经导管能有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同轴共纺复合神经生长因子(NGF)导管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以复合NGF的牛血清白蛋白为芯层、乳酸.己内酯共聚物[P(LLA-CL)]为壳层,采用同轴共纺技术制备具有"壳-芯"结构的可降解纳米纤维复合神经导管.取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四组:自体神经移植组(A组),单纯[P(LLA-CL)]导管组(B组),单纯导管内一次性汴射NGF组(C组)和复合NGF导管组(D组),每组18只.制作大鼠坐骨神经10 mm缺损模型,四组大鼠分别采用白体神经移植、单纯[P(LLA-CL)]导管、单纯导管内一次性注射NGF、复合NGF导管桥接修复缺损.于术后第1、2、3个月行大体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测量、电生理检测和组织学检查. 结果术后复合NGF导管逐渐开始吸水膨胀并降解,3个月时,虽然管壁已经出现裂隙,但依然保持良好的外形,没有对再生神经形成卡压.术后1个月,再生神经均已通过缺损,连接两断端,但较细小;随着时间的延长,再生神经逐渐增粗.各组间比较发现,D组再生神经取得了和A组相似的效果,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尽管D组与A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甚至D组的有髓神经纤维计数还稍高于A组,但其髓鞘的厚度和直径不如A组,并且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和腓肠肌湿重恢复率也比A纽稍差. 结论同轴共纺复合NGF神经导管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生物活性和机械强度,能够有效地促进神经再生,效果接近自体神经移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含有微丝的聚乳酸与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三维神经导管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最终探寻修复周围神经微丝直径的最佳范围.方法 将60只300~350 g健康、雌雄不拘SD大鼠随机均分为6组.制作大鼠12 mm的左侧坐骨神经缺损模型;A、B、C、D、E组PLGA神经导管内纵形放入20根不同直径(分别是60、80、100、120、140μm)微丝,各组神经导管内均注入层黏蛋白+神经生长因子混合液0.3 ml.F组:自体神经移植组.大鼠左后肢为实验侧,右后肢为对照侧.测量术后12周各实验组神经导管内再生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再生神经纤维的数目.结果 术后12周,再生神经中1/3段的光镜观察,各组再生神经均有通过神经导管长入远端,神经纤维计数以F组最多,B、C、D组次之,而与A组、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D组、F组的再生神经纤维数量及成熟程度均要明显优于A组和E组.结论 三维立体管状结构中的微丝直径粗细对周围神经的再生有影响,最佳的直径80~120μm.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胸腺内注射异基因抗原对异体鼠坐骨神经移植存活的影响。 方法  7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 5组 :自体神经移植组 (A组 )、异体神经移植组 (B组 )、冷冻后异体神经移植组 (C组 )、应用免疫抑制剂异体神经移植组 (D组 )和胸腺内注射供体组织相容性 (MHC)抗原后移植组 (E组 )。 3周后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组织学检查、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及迟发性超敏反应的检测。 结果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E组为 3 8 2 3 (m /s) ,与D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且E组优于C组、B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E组为 2 668 3 7(cpm ) ,迟发性超敏反应E组为 0 5 10 (cpm ) ,组织学及电镜检查均证实A组优于E组、E组分别优于C组、D组、B组。 结论 胸腺内注射异基因抗原可诱导对异体坐骨神经移植的特异性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静脉体、基底膜、许旺细胞和神经生长因子复合移植桥接神经缺损的作用。方法 采用健康白兔40只,分为4组,每组10条坐骨神经。A组为静脉体、基底膜、许旺细胞和神经生长因子复合移植组,B组为自体静脉组,C组为人羊膜基底膜组,D组为自体神经移植组。均修复坐骨神经1.5cm缺损,术后3个月观察肢体运动,肌电图动作电位波幅、潜伏期和传导速度,工常规HE染色、免疫组化SP法梁色显示髓磷脂碱性蛋白(MBP)及Cajal吡啶银染色,镜下观察移植体段神经束面积、有髓神经纤维密度、直径、轴突直径等,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静脉体、基底膜、许旺细胞和这在子复合移植组的上述指标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静脉和人羊膜基底膜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1)静脉体、基底膜、许旺细胞和神经生长因子复合移植起到了自体神经移植桥接神经缺损的作用;(2)移植体内有较粗大成熟的有髓神经纤维轴突再生为有效神经再生,再生有髓神经纤维直径和轴突直径与功能恢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淫羊藿苷和按红芪减方由淫羊藿苷、红芪多糖、地龙水提液组成的混药对大鼠周围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 制备浓度为0.005 g/mL的淫羊藿苷溶液和浓度约等于1 g(原药材)/mL的由淫羊藿苷、红芪多糖、地龙水提液组成的混药.取体重为(200±10)g的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n=5),分别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淫羊藿苷组(C组)和混药组(D组).A组仪暴露左侧坐骨神经后缝合皮肤,不钳夹神经:B、C和D组以钳夹左侧坐骨神经的方式制备大鼠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右侧不作任何处理.于次日开始每日定时灌胃给药,A组和B组给予生理盐水;C组给予淫羊藿苷溶液,D组给予混药,均为2 mL/d.给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给药后第21天检测神经功能指数、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有髓坐骨神经纤维形态及数量.结果 术后各组大鼠存活至实验完成,一般状况良好.第21天,A、B、C及D组大鼠体重分别为(366.94±14.0)、(370.14±16.3)、(373.3±19.6)及(374.0±11.4)g,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测定A组与D组、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神经功能指数,A组与B、C、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腓总神经功能指数,A组与C、D组间、B组与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和D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45.0±2.9)、(8.0±2.6)、(13.4±6.8)及(19.6±9.3)m/s,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C、D组间,B组与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锇酸染色观察B、C、D组的再生有髓坐骨神经纤维较A组细;B、C、D组再生有髓坐骨神经纤维数分别为A组的93.3%±35.6%、90.6%±37.1%和115.4%±40.6%,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淫羊藿苷和混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混药促周围神经再生作用较淫羊藿苷显著,提示应整体研究红芪减方,以期发现有效部位或多个化合物以固定配比组成的有效成分群.  相似文献   

19.
无细胞的异体神经修复鼠坐骨神经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化学萃取同种异体神经,去除髓鞘和雪旺细胞,形成无细胞基膜管后桥接鼠坐骨神经缺损,研究神经再生效果。方法 正常鼠坐骨神经用非变性生物剂处理后得到无细胞的基膜管,桥接鼠坐骨神经20mm缺损。实验分3组:无细胞基膜管移植组(A组),自体神经移植组(B组)和异体神经移植组(C组)。术后进行肌电图、光镜、电镜及图象分析仪检查。结果 A组再生神经有大量轴突通过移植体,术后2个月电生理检测再生神经的潜伏期及波幅低于B组(P<0.05),术后3个月2组差异无显著意义。髓鞘厚度在术后3个月时亦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轴突直径及数目两组无差异。C组因无神经再生,结果无法测量。结论 这种无细胞基膜管移植体能支持轴突的生长和雪旺细胞的迁移,是一种良好的神经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