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生物学特性、脂联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肝星状细胞培养后分成空白对照组;罗格列酮组;GW9662阻断组;罗格列酮+GW9662组。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同时检测脂联素、PPARγm RNA及其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MTT实验结果显示罗格列酮组的肝星状细胞增殖率较其他组明显减弱(P<0.01),脂联素、PPARγm RNA及蛋白表达量较其他组明显升高(P<0.01);且脂联素、PPARγ表达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1)。结论 PPARγ能上调脂联素的表达,抑制HSC增殖,抑制肝纤维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脂联素抵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联素与脂联素受体结合,经多种信号转导途径发挥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糖脂代谢、负性调控炎性反应以及拮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一些病理牛理过程中脂联素水平升高,但没有显著保护性效应,提示存在脂联素抵抗.脂联素抵抗的机制包括脂联素聚合能力改变、脂联素受体(AdipoRs)表达减少及脂联素受体后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PAR)α等信号通路转导障碍.高血糖、肥胖、胰岛素抵抗等与脂联素抵抗密切相关,可以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体外胰岛素对原代培养大鼠骨骼肌细胞脂联素受体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骨骼肌细胞,应用SYBRGreenⅠ染料建立一种快速、可靠的实时定量PCR,对其主要要素进行优化。观察不同胰岛素浓度不同作用时间下,大鼠骨骼肌细胞脂联素受体基因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建立敏感、特异、快速检测脂联素受体1mRNA的实时定量PCR方法,随着胰岛素浓度的增加,脂联素受体1表达逐渐降低。在较低浓度(胰岛素浓度〈1nmol/L)时,脂联素受体1表达的降低无统计学意义,当胰岛素浓度增加到10nmol/L及以上时,骨骼肌细胞脂联素受体1表达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种抑制作用1h后出现,24h后达到高峰。结论成功地建立SYBRGreenⅠ实时定量PCR检测脂联素受体基因的表达方法,体外高胰岛素对骨骼肌细胞脂联素受体1mRNA表达有抑制作用,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脂联素与PPARγ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特异性分泌的激素,其血浆水平在肥胖症、2型糖尿病、冠心病等存在胰岛素抵抗的疾病中下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2的Pro12Ala多态性可导致PPARγ的转录活性下降,从而引起脂联素释放减少。PPARγ/维甲酸X受体异二聚体与脂联素基因中的功能性PPAR应答元件特异性结合而影响脂联素基因的转录。  相似文献   

5.
T-钙粘蛋白——一种新的脂联素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联素(ADP)是来源于脂肪组织的细胞因子,具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防止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脂联素的这些效用必须通过脂联素受体(AdipoR)的介导方能实现。T-钙粘蛋白的组织分布非常广泛,在心血管系统高表达,在肌肉组织低表达。T-钙粘蛋白是脂联素六聚体和高分子质量多聚体的受体,其与脂联素球形结构域、脂联素三聚体都不能结合。T-钙粘蛋白在活体内可诱导血管增殖。T-钙粘蛋白亦有抑制血管内膜增生、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发展、抑制肝脏糖异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脂饲养大鼠心肌脂联素及其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8周龄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饲养组、高脂饲养+瑞舒伐他汀组,20周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ELISA测定血清脂联素,RT-qPCR和 Western blot测定心肌组织脂联素及其受体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脂饲养组大鼠血清TG、TC、LDLC、血糖、脂联素升高(P<0.01),HDLC降低(P<0.01)。与高脂饲养组相比,高脂饲养+瑞舒伐他汀组血清TG、TC、LDLC、脂联素降低(P<0.05), HDLC升高(P<0.01),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脂饲养组心肌脂联素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1),心肌脂联素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高脂饲养组相比,高脂饲养+瑞舒伐他汀组心肌脂联素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心肌脂联素受体1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心肌脂联素受体2 mRNA和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高脂饲养大鼠过程中,可出现血清脂联素升高,心肌脂联素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心肌脂联素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瑞舒伐他汀可以部分逆转这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游离脂肪酸(FFA)与脂联素及脂联素受体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 19例肥胖和29例正常体重受试者,采用RT-PCR检测腹部皮下与大网膜脂肪组织中脂联素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测定血清脂联素、TNF-α、FFA等指标.结果 (1)肥胖患者的血清TNF-α、FFA高于正常体重组;脂联素降低.(2)肥胖组中网膜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量低于皮下脂肪组织和正常体重组网膜脂肪组织.(3)网膜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量与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4)腹部皮下脂肪组织的脂联素受体1、脂联素受体2 mRNA表达水平与血清脂联素、FFA呈负相关.结论 肥胖人群的血清TNF-α、FFA升高,脂联素降低,且其网膜脂肪组织中脂联素mRNA表达量亦降低;血清FFA升高与腹部皮下脂联素受体表达下调相关.  相似文献   

8.
脂联素与PPARγ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特异性分泌的激素,其血浆水平在肥胖症、2型糖尿病、冠心病等存在胰岛素抵抗的疾病中下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2的Prol2Ala多态性可导致PPARγ的转录活性下降,从而引起脂联素释放减少。PPARγ/维甲酸X受体异二聚体与脂联素基因中的功能性PPAR应答元件特异性结合而影响脂联素基因的转录。  相似文献   

9.
半定量RT-PCR检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脂肪组织脂联素及骨骼肌组织脂联素受体R1 mRNA表达。与正常大鼠比较,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组织脂联素受体R1基因表达无改变。糖尿病大鼠血清脂联素水平下降是由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降低引起的,罗格列酮治疗可以使之改善。  相似文献   

10.
脂联素是脂肪细胞特异分泌的细胞因子,有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抗高血糖、抗动脉粥样硬化等效应.它在血清中有3种不同的低聚体形式,改变每种低聚体的相对量可以调节脂联素的活性.脂联素受体1(AdipoR1)在骨骼肌有丰富表达,脂联素受体2(AdipoR2)主要在肝脏表达.AdipoR1对脂联素球形结构域(gACRP30)有高度亲和性,AdipoR2对全长型脂联素及gACRP30有中度亲和性.已有研究表明脂联素通过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和增强胰岛素受体酪氨酸磷酸化作用等途径发挥作用.白介素-6、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影响脂联素的表达和分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脂肪因子脂联素(AD)及其受体1,2(AdipoR1,R2)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关节液和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3例RA和23例骨关节炎(OA)患者关节液中AD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Western-blot法分析AD,AdipoR1,AdipoR2在10例RA和10例OA患者滑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RA关节液中AD含量约高于OA的2倍(P<0.05),RA滑膜组织中AD、AdipoR1 mRNA表达明显高于在OA中的表达(P<0.05),但两者AdipoR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A滑膜组织中AD和AdipoR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在OA中的表达,且AdipoR1表达明显高于AdipoR2(P<0.05);AdipoR2蛋白表达在RA和OA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A炎性关节液和滑膜组织中AD和AdipoR1高表达,可能参与RA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脂联素及其受体1,2在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GA)患者外周血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测定88例GA患者和80名健康对照者(NC)血浆脂联素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33例GA患者和30名N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脂联素受体(ADR)1和ADR2的mRNA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脂联素、ADR1、ADR2与GA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采用t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GA组血浆脂联素含量低于NC组[(6±7) μg/ml与(8±6)μg/ml,t=-3.71,P<0.01],而ADR1、ADR2 mRNA表达量在GA组(ADR1:0.09±0.08,ADR2:0.0122±0.0164)则高于NC组(ADR1:0.05±0.03,ADR2:0.0054±0.0024)(t=2.71,2.35,P均<0.05).相关性分析发现GA患者脂联素与淋巴细胞绝对值(LY)、血尿酸均呈负相关(r=-0.32,-0.36,P均<0.05),与红细胞沉降率(ESR)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均呈正相关(r=0.31,0.39,P均<0.05);ADR1 mRNA水平与甘油三酯呈负相关(r=-0.43,P<0.05),与ESR、C反应蛋白则呈正相关(r=0.45,0.57,P均<0.05),ADR2mRNA表达量与血糖和血尿酸均呈负相关(r=-0.50,-0.59,P均<0.05).结论 脂联素及其受体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了GA的发生发展,可能与痛风的炎症、免疫及代谢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脂联素及受体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抵抗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发病机制的关键因素。细胞因子脂联素(adiponectin) 具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抗炎症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而脂联素受体(AdipoR)在adiponectin激活AMPK、增加PPARα配体活性、增加葡萄糖摄取和脂肪酸氧化时发挥介导作用。因此,对adiponectin及AdipoR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对NASH的机制和治疗有更好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 Obesity and especially visceral fat accumulation cause insulin resistance, a common risk factor for hepatic steatosis. Fatty liver is thought to represent the first step towards the subsequent development of liver fibrosis. Impaired mitochond…  相似文献   

15.
脂联素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脂联素是新近发现的脂肪细胞特异性蛋白,研究显示脂联素通过抑制内皮细胞黏附因子的表达、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以及巨噬细胞向泡沫细胞的转变,终止炎症反应、改善脂代谢等几个方面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对其进一步研究将提高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认识,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脂联素与高血压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脂肪组织是机体能量代谢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内分泌器官,它可分泌多种脂肪因子,其中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血浆激素蛋白,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与肥胖呈负相关的细胞因子,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影响体内代谢和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脂联素可能通过多方面因素影响血压的变化,高血压患者体内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越来越受到重视,脂联素及其受体可能成为防治高血压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非诺贝特对肥胖大鼠脂联素蛋白多聚体构成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对照组(NC组)、高脂对照组(HF组)和非诺贝特组(FF组).喂饲高脂饮食制作肥胖大鼠模型,以非诺贝特30mg·kg~(-1)·d~(-1)灌胃4周, ELISA法测定血清总脂联素,非还原非加热变性Western blot检测血清、皮下及内脏脂肪组织中各聚合态脂联素蛋白表达水平,计算高聚体(HMW) 脂联素比例.结果 HF组大鼠血总脂联素、血清和内脏脂肪中HMW脂联素及HMW比例、皮下脂肪中HMW脂联素低于NC组.FF组血清、内脏脂肪中HMW脂联素及内脏脂肪中HMW比例高于HF组(P<0.05).结论 非诺贝特能提高内脏脂肪和血清中HMW脂联素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目的 探讨在高血压病患者中脂联素水平及其与血压、肿瘤坏死因子-α、瘦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45例高血压病患者和43例健康对照者常规测量血压、体重、身高,计算体重指数,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其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甲状腺激素、肿瘤坏死因子-α、瘦素、脂联素以及服糖后2h血糖。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与健康对照者比较,脂联素水平下降[(4.15±1.99)μg/ml比(7.04±3.13)μg/ml,P=0.000],健康对照组脂联素与体重指数(r=-0.274,P=0.038)、总胆固醇(r=-0.257,P=0.048)呈负相关;高血压病组中脂联素与收缩压(r=-0.356,P=0.016)、甘油三酯(r=-0.367,P=0.013)、肿瘤坏死因子-α(r=-0.298,P=0.047)、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0.317,P=0.034)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提示,在健康对照组中,体重指数是影响脂联素水平的独立因素;而在高血压病组中,收缩压、肿瘤坏死因子-α则是影响脂联素水平的独立因素。结论 在高血压病患者中,脂联素水平下降并与血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和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肝组织脂联素(ADP)和脂联素受体2(AdipoR2)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11例CHB、8例LC患者和肝移植手术供体6例肝组织,采用RT—PCR法测定肝组织ADP和AdipoR2mRNA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ADP和AdipoR2蛋白的表达。结果CHB患者肝组织ADP和AdipoR2mRNA分别为0.121±0.019和0.097±0.017,LC患者为0.196±0.017和0.167±0.016,明显高于正常人(分别为0.091±0.018和0.072±O.020,P〈0.01),LC患者明显高于CHB患者(P〈0.01);CHB患者肝组织ADP和AdipoR2蛋白水平分别为5.545±0.613和4.775±0.458,LC患者分别为6.553±0.614和5.453±0.922,明显高于NC组(4.045±0.815和2.804±0.623,P值均〈0.01);其中LC组显著高于CHB组(P值分别为〈0.01或〈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ADP和AdipoR2表达上调,且随着肝脏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它们的上调幅度逐渐增加,提示两者可能参与了慢性HBV感染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