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s-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4(IL-4)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葡聚糖硫酸钠盐(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诱导C57BL/6小鼠,构建UC小鼠模型,病理学鉴定结肠炎症组织及正常组织,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不同炎症组织中TNF-α、IL-6和IL-4的mRNA水平。临床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62例UC患者及26名正常对照者血清中TNF-α、IL-6和IL-4的水平,分析炎症因子与结肠炎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UC动物模型中,结肠炎症组织TNF-α、IL-6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而IL-4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1)。UC活动期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UC缓解组(P0.05),且与结肠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IL-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UC缓解组(P0.05),且与UC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结论促炎因子TNF-α、IL-6和抑炎因子IL-4的表达失衡与UC的病情进展相关,对UC的诊断和临床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 选择69例UC患者(UC组),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中、重度,根据病理分级分为Ⅰ、Ⅱ、Ⅲ级;另选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TNF-α、IL-1β、IL-4和IL-13表达.结果 UC组血清TNF-α和IL-1β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病情程度和病理分级升高而显著升高(P均<0.05);IL-4和IL-13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病情程度和病理分级升高而显著降低(P均<0.05);UC组的血清TNF-α与IL-4、IL-13,以及IL-13与IL-4、IL-13均呈明显负相关(P均<0.05).结论 在UC发生、发展过程中,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动态平衡发生紊乱,促炎因子过度表达,且二者表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4的动态表达规律。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乙醇组10只,模型组40只(3、7、14、21 d各10只),采用TNBS/乙醇灌肠法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于制模后3、7、14、21 d 4个时间点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1β、TNF-α、IL-4水平,光镜观察结肠组织形态并评分。结果制模后3 d大鼠结肠出现炎症和溃疡,且随着时间推移而加重,7~14 d溃疡和炎症最为严重,21 d溃疡和炎症已经有所修复。模型组各时间点大鼠血清促炎因子IL-1β、TNF-α均高于空白组和乙醇组,抗炎因子IL-4水平均低于空白组和乙醇组,以7 d和14 d升高或降低更为显著(P0.05、P0.01);7、14 d组与3d组比较,IL-1β、TNF-α水平进一步升高(P0.01),而IL-4水平进一步降低(P0.01);21 d组与7、14 d组比较,IL-1β、TNF-α水平下降,而IL-4水平则升高(P0.05)。结论促炎因子IL-1β、TNF-α和抗炎因子IL-4在UC发病中起重要作用,UC的发病及严重程度与促炎因子IL-1β、TNF-α、IL-4的动态表达及失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周文丽  朱樑 《肝脏》2012,17(2):121-123
肝脏基因表达受肝富集转录因子(LETFs)的调控,这类肝脏内优势表达的转录因子在调控肝细胞分化和维护肝细胞生物学功能发挥重要作用[1].肝细胞核因子(HNF)是LETFS的重要组成,HNF家族包括HNF1、HNF3、HNF4、HNF6、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D结合蛋白(DBP),对肝脏基因特异性表达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HNF4是一种细胞核激素受体超家族的转录因子[2],包括3个亚型:HNF4α,-4β,-4γ,其组织表达谱差异较大.HNF4α和HNF4γ具有70%同源性,DNA结合区的氨基酸序列非常类似.  相似文献   

5.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是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属细胞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有PPAR-α、Υ和B/δ三种亚型.近年研究显示PPAR-Υ在维持肠道免疫平衡、抗炎、抗肿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PPAR-Υ表达障碍.本文就PPAR-Υ及其配体在UC结肠炎症和结肠炎癌变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以RTPCR方法检测胰岛素抵抗(IR)大鼠及2型糖尿病(DM)大鼠肝脏肝细胞核因子(HNF)4α及HNF1α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肝脏HNF4α及HNF1αmRNA表达量在IR大鼠显著低于正常对照大鼠,在DM大鼠则进一步降低。两基因表达改变可能与IR及2型DM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定量检测肝细胞癌(HCC)组织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m RNA的方法。方法取手术获得的HCC组织16例,提取总RNA,逆转录PCR扩增获得全长HNF4αm RNA对应c DNA产物,经TA克隆后,测序确认。根据获得序列,设计检测HNF4αm RNA引物及MGB荧光探针。以体外转录HNF4αm RNA为标准品,建立一步法逆转录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同时设定β-actin m RNA为内参对照,最终计算得到组织HNF4αm RNA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NF4α蛋白表达,比较HNF4αm RNA水平与HNF4α蛋白表达的对应结果。结果 HCC组织HNF4αm RNA定量标准曲线斜率为-3.237,相关系数r值达0.994,β-actin m RNA定量标准曲线斜率为-3.037,相关系数r值为0.996,表明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检测HNF4αm RNA定量(V-4α值),16例HCC组织HNF4αm RNA与HNF4α蛋白表达结果呈一致性对应关系。结论我们初步成功建立了定量检测HCC组织HNF4αm RNA水平方法,其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核因子-4与MOD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细胞核因子 4(HNF 4)是高度保守的孤受体家族成员之一。载脂蛋白、α1抗胰蛋白酶、丙酮酸激酶和红细胞生成素等编码基因启动子中均含有HNF 4反应元件。HNF 4可与其他HNF分子共同组成HNFs转录因子调节网络 ,并可与HNF 4反应元件作用 ,进而调节组织分化、糖及脂类等能量物质的代谢。HNF 4的突变型可诱发青少年发病型成人糖尿病 (MODY)。对HNF 4α的无义突变型HNF 4.Q2 6 8X和HNF 4.E2 76Q的研究揭示出MODY形成的分子机制 ,为MODY的基因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背景: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在肝脏的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证实HNF4α与肝细胞癌(HCC)的发生相关。然而HNF4α对人肝癌细胞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小管形成的调控作用尚不明确。目的:探讨HNF4α对人肝癌细胞株VEGF表达和HUVEC小管形成的影响。方法:构建过表达HNF4α的慢病毒,并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 2和SMMC-7721(实验组),以转染慢病毒空载体和未转染的细胞分别作为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以qRT-PCR、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NF4α、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将HUVEC与HepG2和SMMC-7721细胞不含血清的条件培养基共培养,检测小管形成数量。结果:成功构建了过表达HNF4α的HepG2和SMMC-7721稳转株。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HepG 2和SMMC-7721细胞中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HUVEC小管形成数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HNF4α能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株中VEGF表达以及HUVEC小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β防御素2(HBD2)与促炎因子TNFα和IL-1β在溃疡性结肠炎(UC)肠黏膜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旨在探讨其在U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4年12月-2005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科确诊的UC患者,计算疾病活动度(UCAI),对UC进行病理学分级。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结肠黏膜组织中HBD2和TNFα、IL-1β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结果35例UC患者中轻度10例,中度13例,重度12例。病理分级Ⅰ级11例,Ⅱ级13例,Ⅲ级11例。UCAI评分与病理学分级之间呈正相关(P〈0.05)。UC患者结肠黏膜HBD2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在黏膜的炎症部位显著高于非炎症部位,且与TNFα和IL-1β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HBD2的表达与促炎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密切相关,两者相加可能是结肠炎炎症反应放大、损伤加重、持续迁延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激素抵抗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传统治疗效果不理想,并发症多,严重危害患者健康,需要寻找新的更为特异的治疗方法[1-2].英夫利西(infliximab)是一种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人鼠嵌合体IgG1单克隆抗体,通过拮抗UC免疫炎性发病通路中起关键作用的前炎性因子TNF-α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青春双歧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UC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6及IL-10的水平,并分别比较各组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UC患者血清TNF-α、IFN-γ、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传统治疗组及双歧杆菌治疗组血清TNF-α、IFN-γ、IL-6水平较治疗前下降,而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两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青春双歧杆菌可以降低UC患者血清促炎因子TNF-α、IFN-γ及IL-6水平,还可升高抑炎因子IL-10水平,调节肠黏膜的细胞免疫功能,可用于UC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背景:前期研究显示肝细胞核因子1α(HNF1α)在人肝细胞癌(HCC)中表达下调,上调HNF1α表达可显著抑制HCC细胞增殖和小鼠肝脏原位移植瘤生长。然而HNF1α在HCC中表达下调的机制仍有待明确。目的:探讨HCC细胞中HNF1α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JASPAR软件预测HNF1α启动子上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联合应用含HNF1α启动子的报告基因系统荧光素酶活性检测和点突变技术,研究JASPAR软件预测的配对盒基因6(PAX6)对HNF1α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以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PAX6与HNF1α启动子的相互作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验证PAX6对HepG2细胞内源性HNF1α表达的影响;qRT—PCR检测PAX6、HNF1α在人HCC组织样本中的表达,并以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PAX6可直接结合至HNF1α的启动子区域,在转录水平促进HNF1α表达。人HCC组织中PAX6表达明显降低,并与HNF1α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7530,P〈0.0001)。结论:PAX6可调控HCC细胞中的HNF1α基因表达,其表达下凋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DNA甲基化对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表达的影响,及其在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调节HNF4α表达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用实时RT-PCR方法检测6种人肝癌细胞株(HepG2、Huh-7、Hep3B、SMMC-7721、BEL-7405、FOCUS)、20份人肝癌和相应癌旁组织中HNF4αP1 mRNA的表达.用亚硫酸盐测序法(BSP法)检测6种人肝癌细胞株中HNF4αP1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用5-脱氧杂氮胞苷(5-AZA-CdR)处理FOCUS细胞株,用BSP法检测HNF4αP1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用实时RT-PCR法检测HNF4αP1 mRNA的表达.用TGF-β1处理6种人肝癌细胞株,用实时RT-PCR法检测HNF4αP1 mRNA的表达.分别用5-AZA-CdR、TGF-β1、5-AZA-CdR联合TGF-β1处理FOCUS细胞株,用实时RT-PCR法检测HNF4αP1 mRNA的表达.采用f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20份人肝癌和癌旁组织中,13份肝癌组织的HNF4αP1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f=2.350,P<0.05).HepG2、Huh-7、Hep3B中的HNF4αP1 mRNA相对表达量较高,SMMC-7721、BEL-7405、FOCUS中则相对较低.HepG2、Huh-7、Hep3B中HNF4αP1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较低,SMMC-7721、BEL-7405、FOCUS中则较高.随着5-AZA-CdR浓度上升(分别为0、0.1、1.0、2.5 μmol/L),FOCUS的HNF4αP1启动子甲基化程度逐渐降低(分别为61%、46%、32%、27%),而HNF4αP1 mRNA相对表达量则逐渐增加(分别为[(9.661±0.336)×10-7、(2.001±0.432)×10-6、(3.689±0.714)×10-6、(4.732±2.451)×10-6].经TGF-β1刺激后,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较低的HepG2、Huh-7、Hep3B的HNF4αP1 mRNA相对表达量下调(t=12.994、8.441、9.032,P均<0.01),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较高的SMMC-7721、BEL-7405、FOCUS的HNF4αP1 mRNA相对表达量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5-AZA-CdR处理的FOCUS细胞株的HNF4αP1 mRNA相对表达量[(4.972±0.035)×10-6]高于空白对照组[(1.411±0.104)×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12,P<0.01).经5-AZA-CdR联合TGF-β1处理的FOCUS细胞株的HNF4αP1 mRNA相对表达量[(1.181±0.132)×10-6]低于单用5-AZA-CdR处理组[(4.972±0.035)×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73,P<0.01).结论 肝癌组织中HNF4αP1表达水平下调.DNA甲基化可调控HNF4αP1在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HNF4αP1启动子区甲基化可抑制TGF-β1对HNF4αP1表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MODY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年轻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 (MODY)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单基因遗传病 ,它的发生与一定的基因突变相关联。目前已发现至少 6种MODY相关基因 ,即肝细胞核因子 4α(HNF 4α) /MODY1 ,葡萄糖激酶 (GCK) /MODY2、肝细胞核因子 1α(HNF 1α) /MODY3、胰岛素启动因子 1 (IPF 1 ) /MODY4、肝细胞核因子 1 β(HNF 1 β) /MODY5及MODY6/(BetaA2 /NEUROD1 ) ,后 5种基因均与胰岛素基因的转录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体外构建人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初步鉴定其在Hep G2细胞的表达。方法从肝癌手术患者获得肝组织,分离得到肝组织总RNA,将其逆转录合成c DNA,经特异性引物扩增HNF4α基因片段,将其定向连接到pc DNA3.1(+)真核表达载体,经抗生素筛选后,酶切及测序鉴定其序列正确。提取质粒,转染Hep G2细胞,48 h后裂解细胞,应用抗HNF4α行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结果从临床肝癌患者肝组织中成功分离得到总RNA,扩增出HNF4α基因,经筛选、酶切鉴定和测序,确认pc DNA3.1-4α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在转染Hep G2细胞48 h后,检测显示53 k Da位置有明显融合蛋白条带。结论我们成功构建了HNF4α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体外转染Hep G2细胞成功表达HNF4α蛋白,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中TNF-α、IL-13表达情况,探讨其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来源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UC组)30例及正常人(对照组)30例的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TNF-α、IL-13的表达情况。 结果UC组血清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组患者IL-13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UC组患者血清TNF-α、IL-13水平变化,作为反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炎病症损害程度的灵敏的指标,对于判断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变化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肝细胞核因子(HNF)4α属于细胞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在分化成熟的肝细胞中高表达。HNF4α在转录水平上调控肝脏特异基因的表达,促进肝细胞的发育和分化,参与肝细胞极性的建立和维持,增强肝脏的合成、代谢以及解毒功能。HNF4α可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逆转上皮间质细胞转化、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等机制,参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细胞癌等疾病的发生和变化过程。阐述了HNF4α的生物学功能,对其参与多种主要肝脏疾病信号通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总结,旨在为进一步发掘这一潜在的肝脏疾病靶向治疗途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其实,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人们对MODY的认识应该说仅仅是开始,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基因突变,是第一个被定义为MODY基因位点的~([1]),但真正确定下来是MODY3基因肝细胞核因子1α(HNF1α)的确定,故HNF4α先发现后确定,称MODY1。尽管从1991年至今对于MODY亚型,已经报告了14个(MODY14),但大部分是  相似文献   

20.
核因子-κB(NF-κB)被认为是诱导炎性因子基因高表达的核心调节因子,广泛存在于各类细胞中。随着对NF—κB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发展中作用认识的逐渐深入,近年诸多相关研究显示,NF—κB在结直肠炎性组织中呈高表达,它能促进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IL-1)、IL-2、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oll样受体等基因的转录,炎性因子激活后又可以正反馈促进NF—κB的活化,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NF—κB的靶基因表达上调,促进U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