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经脐小切口治疗小儿美克尔憩室的临床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儿外科行手术治疗的32例小儿美克尔憩室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 32例患儿中男21例,女11例,平均(4.2±2.9)岁;其中以消化道便血症状就诊20例,憩室炎4例,消化道梗阻8例。所有患儿均行腹腔镜辅助经脐小切口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为(42.8±11.3)min,平均住院日为(7.8±1.9)d。所有病例术后病理诊断为美克尔憩室,术后长期随访,无切口感染、切口疝等并发症,手术切口隐匿、美观。 结论 小儿美克尔憩室临床表现多样,对于可疑病例应积极手术探查;腹腔镜辅助下经脐小切口手术用于小儿美克尔憩室的治疗安全有效,手术切口隐匿、美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患儿全麻术后早期进食及早期活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小儿外科收治腹股沟斜疝患儿15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72例,观察组患儿采用ERAS理念进行护理,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通过对比两组患儿疼痛程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家属满意度等相关指标的差异来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较对照组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哭闹、饥饿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疼痛程度较对照组减轻(P<0.05)。结论 ERAS理念应用于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减少患儿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不增加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家属满意度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造口旁疝修补术后感染的原因,并总结术后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治疗的24例造口旁疝修补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术后感染患者共24例,其中术后肠瘘患者5例,补片感染患者3例,切口感染患者16例。全部患者经合理有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无疝复发、围术期死亡等。结论 造口旁疝术后发生感染的原因很多,一旦发生感染,治疗方法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4.
郑琥  庞辉  张亮  裴雅松 《广西医学》2012,34(4):504-505
目的 探讨经脐入路单切口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回顾分析36例经脐入路单切口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 36例患者中行阑尾切除术13例,疝囊高位结扎术14例,交通性精索鞘膜积液鞘状突高位结扎术5例,胆囊切除术4例.阑尾组手术时间为34~80 min,平均42 min;疝囊高位结扎组手术时间为15~40 min,平均22 min;交通性精索鞘膜积液鞘状突高位结扎组手术时间为18~38 min,平均21 min;胆囊组手术时间为48~98 min,平均69 min.本组病例术中无明显出血,均未发生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疝复发、胆漏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5 d.手术切口瘢痕隐蔽不易察觉,病人满意度高.结论 经脐入路单切口腹腔镜手术可实现腹壁无瘢痕化,减少切口感染,但操作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术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 2012 年 1 月至 2014 年 12 月医院收治的甲状腺切除患者 84 例,随机分成 2 个组,观察组 42 例和对照组 42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甲状腺手术方式,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手术方式,观察比较 2 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整体治疗效果,并根据 VAS 疼痛评分标准来评估术后患者生活质量。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85.37±21.3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1.09±5.48)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3.29±0.84)d,明显优于对照组,和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132.67±38.44)min、术中出血量(34.15±5.27)mL、术后住院时间(6.35±1.48)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97.6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 95.38%,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切口改良甲状腺切除术较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术后住院时间短、生活质量高、治疗效果稳定,是理想的甲状腺切除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垂直间隔捆扎术治疗重度肥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例腹腔镜胃垂直间隔捆扎术,比较手术前后体质量等临床变化情况。结果 成功完成4例腹腔镜胃垂直间隔捆扎术,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210 min,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术后随访24个月,体质量减轻超过了超重部分的50%。结论 腹腔镜胃垂直间隔捆扎术治疗重度肥胖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腹腔镜脾切除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05-01~2016-10-31在我科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病人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将快速康复理念(FTS)应用于围手术期护理。结果 FTS组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疼痛等不适感、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FTS在腹腔镜脾切除围手术期的应用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等不适、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满意度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ERAS理念在胸腰椎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和护理体会。方法 将2016-03-01~2018-03-31手术治疗的69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干预组36例采用ERAS护理模式,对照组33例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相比对照组,干预组平均住院日、术后下床活动时间、VAS疼痛分值、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别,对腹胀、便秘并发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RAS护理模式应用于胸腰椎骨折术后的患者,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缓解患者术后生理和心理的创伤应急反应,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安全性、微创性及美容效果。方法:比较分析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128例)和传统开放腹膜外疝修补术(75例)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美体评分、术后患侧术区疼痛、手术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无术后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两者术后均有复发。单因素分析,腹腔镜组与传统组在年龄、性别、是否是单侧或双侧疝诊断、复发时间没有显著差异,在创面暴露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疼痛程度上差异明显P<0.05。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相比较,腹腔镜组明显少于传统组P<0.05。住院天数并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与传统开放腹膜外疝修补术相比,手术更安全、恢复快,可获理想的美容效果,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从患者的主观角度和临床客观指标评价人工韧带用于耻骨肿瘤切除后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8年2月因耻骨肿瘤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并接受手术切除和人工韧带重建的2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以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单纯切除耻骨上支的患者8例,耻骨下支5例,耻骨上下支一并切除的12例。平均出血量(774±580) mL,平均手术时间(138±25) min,平均住院时间(19±6) d。1例患者术后出现伤口愈合问题,经清创后愈合。平均随访时间为(37±21)个月,肿瘤复发1例,1例转移癌(肾癌)患者因原发肿瘤进展而死亡。无切口疝,无韧带感染以及局部异物感等相关并发症。23例患者术后活动不需要借助任何辅助设施,2例患者活动时需要拄单拐。19例患者未诉任何疼痛不适,3例患者诉活动时感轻度疼痛,3例患者中度疼痛。评价术后功能的MSTS评分平均为87±4。结论: 人工韧带可应用于耻骨肿瘤切除后下腹壁缺损的重建,此重建方式可以预防腹壁疝的发生,同时可以通过减小残腔而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从而获得患者术后较好的主观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分析钛涂层补片与普通聚丙烯平片在经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6年1月至6月间共48例行腹腔镜经腹疝修补术的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中的Randbetween函数产生随机编号随机将其中24例患者应用钛涂层补片作为观察组,24例应用普通聚丙烯平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复工时间、术后合并症等指标。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复工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血清肿发生率和异物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病例均无术后复发、感染、慢性疼痛。观察组发生血清肿1例、异物感6例,对照组发生血清肿5例、异物感8例,观察组住院花费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应用钛涂层补片可减低术后血清肿和异物感的发生率,不会增加复发率,但住院花费可能相对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考察年龄对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方法 登陆监测、流行病学及最终结果(SEER)登记系统,查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所有SCLC病例(n=17 237)。青年组定义为年龄≤49岁的患者(n=733),中年组定义为50~64岁的患者(n=6 332),老年组定义为年龄≥65岁的患者(n=10 172)。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获取肿瘤特异性生存(CSS)等数据,应用Kaplan-Meier法及多变量Cox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CSS缩短(χ2=342.08, P<0.001),其中青年组患者的OS(χ2=203.90, P<0.001)和CSS(χ2=160.50, P<0.001)均提高。中年组风险比(HR)为1.177(95%CI:1.068~1.296, P=0.001),老年组HR为1.643(95%CI:1.495~1.807, P<0.001)。在Ⅰ期(P=0.015)、Ⅲ期(P<0.001)、Ⅳ期(P<0.001)或接受非手术治疗(P<0.001)的患者中,年龄越小,CSS越具优势。 结论 年龄≤49岁的SCLC患者较更年长患者具有生存优势;在Ⅲ期及接受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年龄具有较明确的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开放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otal extraperitioneal hernoirrhaphy,TEP)和李金斯坦术式(Lichtenstein)两种术式治疗复发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行开放TEP(A组25例)和李金斯坦术式(B组23例)治疗复发腹股沟疝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的时间、住院时间和合并症(尿潴留、切口感染、切口感觉异常或疼痛、血清肿或阴囊水肿、再复发率等)。结果 A、B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8.2±2.3)mL]少于B组[(23.8±5.5)mL](P<0.05);A组总合并症发生率(8%)低于B组(39.1%)(P<0.05)。结论 开放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复发腹股沟疝效果优于李金斯坦术式,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中国球孢子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球孢子菌病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方法 以“Coccidioidomycosis”联合“China”为检索词检索Medline数据库,以“球孢子菌病”联合“中国”为检索词检索万方和中国知网数据库,共检索文献23篇,获得资料相对完整的中国粗球孢子菌感染患者32例。加上2016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播散性球孢子菌病患者1例,共33例。分析33例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感染部位、临床表现、既往病史及接触史、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和病理特征。 结果 33例患者中,7例(21.2%)发病前到过球孢子菌病的流行区域,6例(18.2%)起病时处于免疫抑制状态。24例(72.7%)呼吸系统受累,6例(18.2%)皮肤受累,3例骨骼受累,2例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角膜及胃受累各1例;8例(24.2%)为多系统受累,其中3例死亡。14例表现为各类肺部结节,5例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表现为实变影及空洞各4例,胸腔积液3例,多发斑片影及团块影各2例。28例于受累组织病理中检出球孢子菌包囊,3例于脓液、渗出物或胸水涂片中检出球孢子菌包囊,4例于痰、脓液及组织培养后见球孢子菌菌丝及孢子,仅有2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20例应用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13例全身或局部应用了两性霉素B,8例针对病灶进行手术切除,1例应用丙种球蛋白。5例患者死亡,其中3例存在可造成免疫抑制的基础疾病,1例为婴儿;其余患者病情均在相应治疗后好转或痊愈。结论 球孢子菌病及早诊断,合理用药,预后一般较好。多系统受累和免疫抑制是球孢子菌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对于该类患者应给予充分的重视,足量、足疗程用药,警惕疾病急速进展最终导致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加深对气管支气管原发良性肿瘤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22例原发性气管支气管良性肿瘤病例的临床及影像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神经鞘瘤2例、脂肪瘤3例、错构瘤5例、平滑肌瘤9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多形性腺瘤2例。患者早期症状隐匿、不典型,伴有不同时间的误诊。气管5例、支气管17例;影像上均为腔内生长,3例呈铸形堵塞管腔、19例呈类圆形结节;边缘光滑,均呈广基底,不伴有气管支气管管壁增厚,轻中度强化。结论 原发性气管支气管良性肿瘤罕见,当患者反复咳嗽、咳痰、治疗不佳时,应进一步排查气管支气管良性肿瘤的可能性,其在CT上主要表现为腔内生长结节,表面光滑,体积较小,不伴有管壁的增厚,但可呈宽基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进行预后随访,探讨影响孕产妇DVT预后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20年1月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产科产检并分娩的DVT孕产妇(n=37)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血栓是否消失将其分为血栓完全消失组(n=13)和血栓机化残留组(n=24),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静脉血栓栓塞(VTE)危险因素评分进行单因素分析。 结果 血栓完全消失组D-二聚体为1 340.50(659.00,2 447.75)ng/mL,血栓机化残留组D-二聚体为3 105.00(1 709.50,6 146.0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VTE危险因素评分:血栓完全消失组为(3.31±1.11)分,血栓机化残留组为(4.96±1.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本次妊娠并发子痫前期例数:血栓完全消失组0例(0%),血栓机化残留组6例(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 结论 D-二聚体高浓度、 VTE危险因素高评分、并发子痫前期是孕产妇DVT患者血栓机化残留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脐单部位双通道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于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普外科接受经脐单部位双通道阑尾切除术(n=38)和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n=56)治疗的94例急性阑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 对经脐单部位双通道阑尾切除术(双通道组)和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三孔组)术前一般资料、手术技巧及随访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在年龄、性别、白细胞数目、进食时间、住院日和术后并发症方面,经脐单部位双通道组与三孔组之间未见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在手术时间上,经脐单部位双通道组比三孔组略长;在手术花费上,经脐单部位双通道组较三孔组明显减少(P<0.05)。 结论 经脐单部位双通道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急性非包裹性阑尾炎是安全可行的,是传统三孔腹腔镜手术的补充及改进,值得临床借鉴、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指导下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率变异度(HRV)的变化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50例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根据围手术期是否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分为对照组(n=25)和ERAS组(n=25)。对照组实施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措施,ERAS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包括多模式健康宣教、液体管理、多模式止痛、早期肠内营养、早期下床活动等。观察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心率变异度参数[全部窦性心搏RR期间的标准差(SDNN)、NN间期总个数除以NN间期直方图的高度(三角指数)、相邻NN间期之差>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NN50)、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高频功率(LF/HF)]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 结果 ERAS组术后1~4 d SDNN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术后第1、2、3、5天三角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术后2~4 d LF/H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5 d pNN50、LF、HF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术后第1、3天CR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提高了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心率变异度,减轻了手术应激和炎症反应,促进了术后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1~3岁小儿外科日间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十堰市某三甲医院小儿外科自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1 100例1~3岁腹股沟斜疝患儿资料,患儿均采用日间模式行腔镜疝手术治疗,按处理措施不同分为ERAS组和标准腔镜组。采用Mann-Whitney Uχ2检验分析两组基本特征分布差异,采用χ2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术后指标差异。 结果 ERAS组(550例)和标准腔镜组(550例)在年龄、性别和体质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RAS组在饥饿评分、疼痛评分(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显著优于标准腔镜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标准腹腔镜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显著高于ERAS组(OR=4.41,95% CI为1.475~13.204)。 结论 ERAS措施在日间模式行腔镜疝手术中比标准腹腔镜治疗更有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