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彻底地顺行取出下肢深静脉内的血栓。在取栓过程中若遇到左髂静脉病变者,采用取自体大隐静脉作左股静脉耻骨上交叉转流并建立临时性动静脉瘘,术中,术后输以溶栓抗凝治疗,术后2个月结扎临时性动静脉瘘。结果:17例患者有14例症状消失,有效率为82.35%,全组患者无死亡。结论:顺行取栓、取自体大隐静脉耻骨上交叉转流及临时性动静脉瘘手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Cockett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介入治疗联合手术取栓的经验。方法: 对46例Cockett综合征并发DVT患者采取腔静脉滤器植入,股静脉切开取栓,髂静脉球囊扩张内置支架。结果: 术中发现左髂静脉均有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随访1~36个月,肢体肿胀完全消退37例,肢体肿胀消退2/3以上5例,肢体肿胀消退1/3以上3例,肢体肿胀消退略有减轻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介入治疗联合手术取栓治疗Cockett综合征并发DVT疗效确切,安全,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手术取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1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手术取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16例手术取栓的下肢DVT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其中201例1次取栓成功,另15例再次取栓并行髂静脉人造血管移植术。结果 一半以上病例于术后1~3d患肢肿胀消退,少数患者肿胀消退稍慢约需5~7d,仅个别患者需再次取栓及人造血管移植。全组病例得到随访者167例,占77.3%,远期疗效好。结论 手术取栓是治疗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术中要正确判断取栓是否成功。对髂总静脉闭塞的处理要慎重。  相似文献   

4.
介入联合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介入技术联合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初步经验。方法对65例左下肢DVT患者采取腔静脉滤器植入、股静脉切开取栓、髂静脉球囊扩张内置支架以及暂时性动静脉瘘等方法治疗。结果术中发现左髂静脉均有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随访1—48个月,肢体肿胀完全消退52例(80.00%),肢体肿胀消退2/3以上7例(10.76%),肢体肿胀消退1/3以上4例(6.15%),肢体肿胀略有减轻3例(4.62%),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介入治疗联合手术取栓治疗Cockett综合征并发DVT疗效确切、安全、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急诊诊治方法.方法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29例分为2组:手术治疗组,23例,其中14例行单纯Fogarty导管取栓术,9例除行取栓术外,还辅以血管成形术或转流术;非手术治疗组,6例,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结果 非手术治疗组死亡1例,截肢2例.手术治疗组截肢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在明确病因时,及时外科手段介入,能有效降低患者截肢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并发急性下肢动脉闭塞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11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并发急性下肢动脉闭塞病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加强患肢护理,积极完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患肢皮肤温度、颜色、疼痛程度及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做好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结果:11例患者中8例行Fogarty导管插管取栓+溶栓术,其中有2例男性患者左下肢截肢,1例患者同时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截肢后因肺栓塞死亡,6例病人术后闭塞动脉恢复搏动,其余3例行保守治疗,效果满意。结论:Fogarty导管取栓+溶栓术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闭塞的首选方法。加强急性下肢动脉闭塞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卢永明  李鸣 《浙江医学》2007,29(6):598-599
May-Thurner综合征是髂静脉受髂动脉压迫,引起下肢和盆腔静脉回流障碍,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病征。此综合征多见于30~40岁的女性,呈慢性发病过程,典型表现为下肢皮肤色素沉着、静脉曲张、慢性疼痛、肿胀、静脉炎和复发性皮肤溃疡,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传统手术方法包括髂动脉移位术、髂动脉悬吊术、衬垫减压术、静脉补片术,静脉转流术等,但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8.
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均存在髂静脉狭窄、闭塞的因素,所以单纯行静脉取栓难以取得良好的疗效,静脉流出道的重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性步骤。我们应用耻骨上大隐静脉转流法重建患肢流出道,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取栓术中应用成功,为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提供了一个疗效确切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股-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高危单侧主髂动脉闭塞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2006年10月应用股-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高危重症单侧主髂动脉闭塞症9例。术前均有静息痛。踝肱指数为0.25±0.15。结果:9例均行股-股动脉耻骨上人工血管转流术,一期行患侧股-腘动脉转流术2例,腘动脉切开取栓术4例,股总动脉和股深动脉开口内膜剥脱术5例,均获得成功,无重要脏器并发症和手术死亡。术后1周踝肱指数为0.67±0.15,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提高(P<0.05)。平均随访12个月(4~30个月),1例术后17个月出现静息痛,2例残余有轻度间歇性跛行。结论:股-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在治疗高危重症单侧主髂动脉闭塞症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1986年至1988年期间,我科收住4例单则髂动脉硬化性闲塞病人。两例保守治疗;两例手术治疗,其中一例患有小腿坏疽,行自体大隐静脉髂外、髂外动脉搭桥,降低了截肢平面;另一例行腹主——腘动脉人造血管旁路术。患者,男,56岁。88年5月20日入院,主诉;间歇性跛行一年,静息痛一月。查体:左足皮肤苍白,左下肢皮温低,左足内侧有缺血性紫斑,左股动脉,左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左下肢血压测不到。动脉造影:左髂总动脉阻塞,左内收肌管内股动脉阻塞8cm,周围有侧支循环建立。6月6日用人造血管行腹主、左腘动  相似文献   

11.
血管重建术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正力  郁正亚 《北京医学》2003,25(6):382-384
目的 探讨糖尿病动脉硬化造成下肢缺血濒临截肢的外科治疗方法和可行的方案。方法2001年1月至2002年9月收治糖尿病合并严重下肢缺血患者20例,术前平均踝/肱指数(ABI)=0.29,对其中17例21条肢体进行血管重建术,其中人工血管旁路术19条肢体,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2条肢体。结果手术后均可及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术后平均ABI=0.87,2例术后24h血管通路阻塞,再次行手术取栓及血管重建术。术后随防2~20个月,一期通畅率88%,再次手术后总通畅率为94.1%。结论对糖尿病伴严重下肢缺血造成下肢濒临截肢的患者采用血管重建术为抢救肢体、降低截肢平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手术联合腔内技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手术联合腔内技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初步经验。方法: 对48例下肢DVT患者采取腔静脉滤器植入、股静脉切开取栓、髂静脉球囊扩张内置支架以及暂时性动静脉瘘等方法治疗。结果: 随访1-38个月,26例肢体肿胀消退,无浅表静脉怒张,11例肢体轻微肿胀伴浅表静脉扩张,3例肢体肿胀稍消退,症状有所减轻,1例支架内血栓形成。无肺栓塞发生,无滤器内血栓残留。1例术后1个月对侧肢体发生DVT。结论: 本法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是治疗下肢DVT较好的选择,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研究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与年龄、术侧肢体制动时间、凝血功能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内科行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41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行双下肢超声多普勒检查排除深静脉血栓,术后12 h采用床旁超声检查作为筛查病人是否存在深静脉血栓。根据床旁超声检查结果分为DVT组和无DVT组,分析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DVT的发生与年龄、术侧肢体制动时间、凝血功能的相关性。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DVT的发生与年龄、术侧肢体制动时间、凝血功能的分析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DVT的发生率为3.8%(16/417)。其中80岁以上的患者8例,占50.0%(8/16),与无DVT组13.5%(54/4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66,P=0.002);术侧肢体制动时间24 h的患者8例,占50.0%(8/16),与无DVT组2.2%(9/4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二聚体增高异常的患者9例发生DVT,占56.3%(9/16),与无DVT组2.7%(11/4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前和术后要检测凝血功能,尽早做好预防,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尽早进行术侧肢体被动和主动活动,是预防和减少DVT发生的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14.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48例的治疗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治疗。方法 1985-01/2000-12我院收治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48例(男52,女96)例,年龄26-78(平均45)岁,对左下肢129例,右下肢14例,手术治疗23例,保守治疗1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结果 治愈55例(37%),基本治愈82例(55.4%),好转10例(6.7%),无效1例(0.7%)。结论 发病时间≤48h者手术取栓效果满意,尿激酶是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5.
左髂静脉解剖学异常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左髂静脉解剖学异常在左下肢静脉曲张及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52例单侧左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实施静脉造影,对33例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急诊顺行取栓,左额静脉探查术。结果:左髂静脉闭塞或明显狭窄61例。结论:左髂静脉解剖学异常在左下肢静脉曲张和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蒋岚杉 《西部医学》2012,24(7):1308-1310
目的探讨多方法多途径个体化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时机、方法及疗效。方法本组180例病人中52例选择经惠肢足背静脉用药;60例选择患肢胴静脉插管用药;15例采用患肢股动脉插管用药;43例采取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Fogarty导管取栓术;10倒采用髂静脉成型或palma转流术。结果180例中显效155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死亡2例。显效率为84%,总有效率为97.5%。结论多方法多途径个体化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针对病人的不同情况个体化优选适合的治疗方案,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1年10月间收治5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2例患者肢体肿胀、疼痛症状均缓解出院。药物治疗52例发生1例有症状肺栓塞,经溶栓抗凝治疗后好转;无其他出血并发症。1例股青肿合并Cockett手术取栓加PTAS,术前置入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cava filter,IVCF),患者恢复满意,足背动脉博动恢复。41例随访1~50个月,平均12.4个月。结论尿激酶辅以低分子肝素钙在下肢DVT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严格抗凝溶栓可降低PE。IVEF的置入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介入联合手术治疗股青肿合并Cock-ett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动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经彩超证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于下腔静脉内置入滤器,然后经患肢的足背静脉推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疗效,并随访肺栓塞的发生情况。结果34例患者下腔静脉滤器均展开良好,无移位。其中,痊愈6例,显效24例,有效4例,无效0例。随访1-12月未发现肺动脉栓塞发生。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可有效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合并肺栓塞(PE)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3年6月收治的1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8例,女10例,平均年龄57.5岁。双下肢DVT3例,左下肢DVT8例,右下肢DVIv7例,12/18例双下肢不对称,膝上15cm大腿周径差。均值4.3cm,4/18例无下肢水肿,2/18例患径小于对侧。全部病例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阳性,3/18核素肺灌注示多段肺栓塞,仅1例核素双下肢深静脉扫描示有血栓,男2例未见异常,与同期B超阳性率比有差异。本组病例中,有肿瘤、长期卧床史、术后卧床、制动史12例。18例确诊病人经抗凝、溶栓治疗,5例猝死,1例因其它并发症死亡,总死亡率38.9%死亡病人多系手术科室患者。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肺栓塞的直接原因,长期卧床、尤其术后制动为DVT的直接诱因,术后DVT并肺栓塞猝死率高,双下肢彩超及时监测有助早期诊治,规范抗凝、溶栓治疗对减少死亡率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重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血管内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对31例重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分别采用导管捣碎抽出血块、球囊导管扩张术、机械性旋切导管血栓旋切术、狭窄段静脉支架种植术和下腔静脉滤器种植术等方法治疗。结果31例介入治疗术后3~36个月跟踪观察,治疗有效率为96.77%(30/31例),其中下肢功能恢复良好24例(77.42%),残留瓣膜功能异常6例(19.3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是治疗重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