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人口老龄化是个世界性的变化趋势,无论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都会出现。我国现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阶段,而且因为我国人口众多,所以老年人口绝对数字大,居世界之最。老年人口的增加导致了高血压病、慢性肝胆病、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增加。为了解老年人的健康生活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提出相应改进措施,降低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病率,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我们于2006年3~8月对我院周边社区的部分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健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其他慢性病数目对中国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ADL)受损风险的影响。方法将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02年募集的未发生ADL受损的老年人10 563人的调查信息作为基线数据,基线数据主要包括老年人的个体特征、高血压和其合并慢性病数目情况,并将这些老年人分为不患任何慢性病、1种慢性病(指不包括高血压的慢性病)、≥2种慢性病、单纯高血压、高血压合并1种慢性病、高血压合并≥2种慢性病,共6个亚组。该老年队列人群ADL受损结局分别于2005、2008、2011、2014年进行随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高血压及合并其他慢性病对老年人ADL受损风险的影响。结果老年人10 563人中,基线调查时老年人患高血压1 577例(14.92%),随访结束时老年人出现ADL受损2 131例(20.17%),队列观察结束时ADL完好的累积概率为40.03%。调整混杂因素影响后,与不患慢性病的老年人相比,年龄≥65岁老年人单纯高血压可增加ADL受损风险38%(HR=1.38,95%CI 1.14~1.68),高血压合并1种慢性病增加ADL受损的风险42%(HR=1.42,95%CI 1.17~1.71),高血压合并≥2种慢性病增加ADL受损风险54%(HR=1.54, 95%CI 1.28~1.86),ADL受损风险随着高血压合并慢性病数量的增加而升高,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回归系数为0.09,P0.001)。结论高血压是导致老年人ADL受损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合并慢性病数增加导致ADL受损风险升高。  相似文献   

3.
跌倒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往往会导致多种严重后果。前庭功能障碍是导致跌倒的主要原因之一。多种慢性病对前庭功能造成影响,而老年人又是慢性病的高发人群。现就慢性病对前庭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跌倒风险评估和预防增加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增加与早期肾脏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引起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已成老年人死亡、致死最严重的疾病。高血压患者较正常人有更快的心率,且心率升高早于血压升高。静息心率增加的高血压患者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增加,可能是高血压患者死亡的独立因子^[1]。高血压病晚期可导致严重肾脏病变。现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增加与早期肾脏损害的关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Alzheimer病(AD)转归与外周免疫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32例处于痴呆前阶段的老年人(PD组)和其中发展为AD的11例老年人(PD1组)以及16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进行5项免疫指标(IgA,IgG,IgM,IL-1β,IL-2)的检测,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D患者IgA,IL-1β,IL-2浓度明显升高(P<0.05);AD患者与其处于痴呆前阶段时相比较,IgA,IL-2浓度明显升高(P<0.05),IL-1β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痴呆前阶段的老年人中,与未发展为AD老年人和正常老年人相比较,最终发展为AD老年人的IL-1β浓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 患者免疫功能改变是引发AD病的病因之一,对处于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人,当其免疫功能改变时(IL-1β明显升高),AD发病率会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慢性胃炎是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病变,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中年以上内镜诊断为慢性胃炎者占55%~75%,60岁以上者的萎缩性胃炎发病率为72.4%~92.5%。在内科慢性病中,老年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占有绝对多数,因此需予关注。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于2000年制订了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之后,又于2006年9月通过了“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下简称“共识”)。共识从病理组织学、内镜、病因学、诊断、治疗等多角度进行了更科学、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老年心血管功能不全病人的麻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心血管功能不全病人的麻醉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200001)孙大金王祥瑞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在手术病人中所占的比重明显增加。我院老年人占手术病人的25%左右,且有上升趋势,老年病人循环、呼吸系统合并症多,尤其心血管功能不全病人除有...  相似文献   

8.
潘立敏  徐新 《心脏杂志》2011,23(4):555-557
动脉僵硬度增加是血管病变的早期表现,随着对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机制的深入认识,动脉僵硬度增加被认为是收缩压和脉压升高导致心血管事件最重要的病理生理因素;动脉僵硬度是心血管事件独立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动脉僵硬度增加是血管病变的早期表现,随着对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机制的深入认识,动脉僵硬度增加被认为是收缩压和脉压升高导致心血管事件最重要的病理生理因素;动脉僵硬度是心血管事件独立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以出现气流受限的气道慢性炎症为特征.哮喘在所有年龄均可发病,随着全世界老年人口的逐渐增多,老年哮喘患者的数量将会相应增加.但老年人受独特的生理特点以及社会对老年人的重视程度的影响老年人哮喘往往面临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成都地区老年人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老年人代谢综合征(MS)及其代谢异常组分的流行情况。方法利用成都市慢性病防治项目的现况调查资料,分别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和2007年最新颁布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MS的诊断标准,分析60岁及以上老年人MS患病情况。结果依据CDS诊断标准,成都地区老年人MS的患病率为33.16%,其中男性26.22%,女性35.28%,59.71%的老年人同时有2种或2种以上代谢异常;依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诊断标准,MS的患病率为35.64%,其中男性29.17%,女性40.84%,65.07%的老年人同时有2种或2种以上代谢异常。各代谢异常组分中,高血压和高血糖发生率最高,均超过一半以上。老年女性MS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但MS患病率未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结论成都地区老年人群MS及其相关代谢异常患病率高,制定基于社区老年人MS的干预策略,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2.
心肌缺血和肥厚可增加致命和非致命性心脏事件的危险。心电图(ECG)心室复极的变化可能会反映亚临床心肌损伤。因此,心室复极异常的ECG变化,如STT变化及QT离散度(QTd)的增加可用以预测冠心病的发病率。然而,这些图段变化的测量比较繁琐,重复性差,且需分析全部ECG导联。由于T轴代表心室复极期的电活动,它也许可用作复极异常的测量。本文目的在于研究T轴异常可否作为老年人心脏事件危险性增加的指征。方法 来自鹿特丹的7129名55岁以上的老年人参加了本研究。资料包括各种公认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心血管药物使用情况、心血管…  相似文献   

13.
血管钙化和动脉僵硬度升高使慢性血流透析(HD)患者心血管预后恶化,致动脉粥样硬化因子以及血流动力学负荷变化均可改变动脉壁的功能和结构。慢性肾脏疾病(CKD)时心血管机制的关键成分——自主神经功能常常损害,透析昕致低血压(IDH)应引起重视,近年已证实其能增加HD患者的死亡率。压力感受器敏感性(BRS)对HD患者静息和生理应激下维持  相似文献   

14.
<正>老年人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危人群。据统计,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80%以上为年龄>65岁的老年人。高脂血症不但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其导致的心血管风险随增龄呈指数增加。因此,积极控制高脂血症,对降低老年人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他汀类  相似文献   

15.
人口老龄化带来了一系列的医疗保健问题,突出表现为:(1)老年人各种疾病患病率高,患病人数增加.(2)疾病谱变化,慢性病患病增加,老年人患病率高的前5种疾患是高血压、脑血管病、冠心病、骨关节病及呼吸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短臂离心机训练过程中增加前庭功能刺激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9名被试者分别完成不转头和间断左右转头45度两次人体短臂离心机暴露,足水平2 Gz,持续10 min,记录实验过程中被试者血压、心率等变化并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同时进行前庭功能评价。结果 在短臂离心机暴露复合前庭刺激时,被试者心率、舒张压、心率变异性低频功率、低频功率/高频功率较暴露前均显著升高(P<0.05,舒张压P<0.01),心率变异性高频功率显著降低(P<0.05);与单独短臂离心机暴露相比,舒张压显著升高(P<0.05),低频功率/高频功率呈现升高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 短臂离心机暴露复合前庭刺激可增强心脏交感神经兴奋性,改善心血管功能,有助于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与稳心颗粒治疗老年人室性早搏的效果及QT离散度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老年人室性早搏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及美托洛尔治疗。根据动态心电图以及疗效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治疗总有效率、平均心率、早搏数及QT离散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3%明显高于对照组73.8%;治疗后心率、室性早搏数、QT离散度均获得明显改善,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老年人室性早搏不仅疗效显著,而且能有效改善QT离散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易患慢性病,慢性病具有潜伏期长、病程长、治疗复杂等特点,为预防、控制慢性病,降低其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期监督,给予持续观察、护理以及康复指导。本文对延续性护理概念、国内外老年慢性病患者延续性护理模式进行阐述,旨在为我国推进老年慢性病患者延续性护理提供参考。本文明确我国老年慢性病延续性护理发展限制,提出我国应制定延续性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探索更多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慢性病延续性护理模式,充分发挥护士在延续性护理中的主导作用,重视对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组建多学科协作团队,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建设从医院过渡到社区或家庭的中间机构,确保护理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及预后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曾经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尤其是收缩压的升高,是一种衰老的良性表现,致使老年人有了高血压也不进行积极治疗。近十多年来,有关老年人(多在80岁以下)高血压大型临床试验表明,降压药物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混合型高血压都有益,能使致死性与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明显减少。与非老年人高血压相比,老年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大,降压治疗受益也更明显。因此,对60~79岁老年人高血压应该给予积极的治疗。有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20.
正肌肉骨骼疾病已经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最重要的慢性病。高龄后骨骼和肌肉均减少或称肌肉骨骼老化,随着脂肪浸润增加,呈现肌纤维和骨矿含量减少的复合进程[1]。肌肉骨骼老化的功能减低会导致平衡力降低、容易摔倒易发生骨折,进而增加老年人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目前,防治骨折的策略主要聚焦于骨骼和增加骨量上,却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