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护理对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能力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冠心病介入术后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心脏康复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后的依从性。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肺功能、左心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以及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的评估结果。结果观察组出院后准时复诊、康复训练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最大心率(HRmax)均显著低于干预前,而最大摄氧量(VO_2max)、LVEF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HRmax显著低于对照组,而VO_2max、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6min步行距离均显著长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6min步行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ESCA、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ESCA、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舒张功能不全与运动耐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08-2018-08于我院就诊的HFrEF患者83例,在1周内完成心肺运动试验(CPET)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运动耐量及左室舒张及收缩功能,按左室舒张功能分为舒张功能正常组和舒张功能降低组,比较两组运动耐量。结果:与舒张功能正常组比较,舒张功能降低组峰值摄氧量(Peak VO_2)、峰值摄氧量预计值百分比(Predicted peak VO_2%)和氧脉搏(VO_2/HR)均更低(均P0.01),心脏超声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右室内径(RVD)均明显扩大(均P0.05),肺动脉收缩压(PASP)更高(P0.001),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P0.01)。将心脏超声指标与CPET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比(E/e')与Peak VO_2(r=-0.38,P0.001)、Predicted peak VO_2%(r=-0.40,P0.001)、VO_2/HR(r=-0.29,P=0.01)均呈负相关,与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_2 slope)呈正相关(r=0.28,P=0.01);二尖瓣环室间隔与左室侧壁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与Peak VO_2呈正相关(r=0.33,P=0.003);三尖瓣最大反流速度(TR)与Peak VO_2(r=-0.24,P=0.03)、VO_2/HR(r=-0.33,P=0.003)呈负相关;LVEF与Peak VO_2无相关性。将上述心功能指标与Peak VO_2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e'是Peak VO_2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HFrEF患者运动耐量降低与LVEF无关,而与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相关。E/e'与运动耐量指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是HFrEF患者运动耐量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及训练次数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肺功能、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明确康复训练的最大获益的训练次数。方法入选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于北京瑞华心脏康复中心康复训练的患者,均在心内科接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心功能Ⅰ~Ⅱ级(NYHA分级),随机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n=20)康复训练12次,B组(n=20)康复训练24次,C组(n=20)康复训练36次。患者在运动前后行运动心肺试验、SF-36问卷调查,对照三组康复前后及不同训练次数组间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心肺功能在运动后均有提升,C组与康复前指标对比,VO_2@peak(峰值摄氧量)、VO_2@AT(无氧阈摄氧量)、WR@peak(峰值负荷)、O_2/puls(氧脉博)、METs@peak(峰值代谢当量)值均有明显提高(P0.05),B组与康复前指标对比VO_2@peak、WR@peak、METs@peak值均有明显提高(P0.05),A组康复训练前后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对比运动康复后C组与A组对比,VO_2@peak、VO_2@AT、WR@peak、O_2/puls、METs@peak值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康复治疗后生活质量SF-36问卷大部分维度得分均有升高,特别是RP,RE得分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A组康复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组间对比,运动康复后C组与A组、B组对比,RP、RE得分明显增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PCI术后患者心肺功能、生活质量均较前降低,心脏康复可明显提高其心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康复训练次数与获益程度之间存在较强的"剂量-反应关系",建议心脏康复最佳次数不小于36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运动训练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肺功能、运动能力及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2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行PCI的冠心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基于症状限制性心肺运动试验(CPET)结果的心脏康复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及训练4周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指标[包括峰值摄氧量(VO_(2peak))、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VO_(2peak)%pred)、无氧阈(AT)、峰值氧脉搏(VO_2/HR_(peak))、峰值代谢当量(METs((peak))、峰值功率(Work_(peak)]及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指标[包括静息收缩压(SBP_(rest))、静息舒张压(DBP_(rest))、峰值收缩压(SBP_(peak))、峰值舒张压(DBP_(peak))、静息心率(HR_(rest))、峰值心率(HR_(peak))及试验结束后1 min内心率恢复值(HRR1)],并观察两组患者训练期间不适发生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训练前VO_(2peak)、VO_(2peak)%pred、AT、VO_2/HR_(peak)、METs_(peak))、Work_(peak)及训练4周VO_2/HR_(peak)、Work_(pea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患者训练4周VO_(2peak)、AT大于对照组,VO_(2peak)%pred、METs_(peak)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训练前SBP_(rest)、DBP_(rest)、SBP_(peak)、DBP_(peak)、HR_(rest)、HR_(peak)、HRR1及训练4周DBP_(rest)、DBP_(pea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患者训练4周SBP_(rest)、SBP_(peak)、HR_(rest)、HR_(peak)低于对照组,HRR1快于对照组(P0.05)。(3)训练期间康复组中1例患者出现不适。结论心脏康复运动训练可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PCI后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改善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康复运动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运动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两组给予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干预组进行为期20 w的康复运动。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6 MWD)、血浆脑钠素(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利用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表(MLHFQ)测定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结果康复运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6 MWD、BNP、LVEF、LVEDD和生活质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康复运动治疗20 w后,康复运动组6 MWD增加,BNP水平显著降低,LVEF明显升高,LVEDD下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康复运动能有效降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BNP水平,调节并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治疗对射血分数保存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运动耐力、舒张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了100例NYHA心功能Ⅱ~Ⅲ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保存心衰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运动康复组和对照组。运动康复组采用踏车运动康复,训练强度为基线水平症状限制性心肺运动试验测得的峰值氧耗量(peak VO_2)50%~80%。每周运动3次,每次40min。在基线及12周随访结束时通过心肺运动试验测peak VO_2,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slop),无氧阈氧耗量(VO_2AT),最大运动功率和最大运动时间;超声心动图仪检测并计算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比(E/e'),左房容积指数(LAVI),左室肌重量指数(LVMI),LVEF;测试6 min步行距离;测血浆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通过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问卷表(MLWHFQ)评估生活质量。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运动康复组及对照组随访12周后peak VO_2、VO_2AT、最大运动功率、最大运动时间及6min步行距离均较前增加(P0.05);VE/VCO2slop、E/e'、LAVI及MLWHFQ总分均较前下降(P0.05),但运动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LVMI、LVEF及NT-proBNP组内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治疗改善了LVEF保存心衰患者的运动耐力、左室舒张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6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运动训练组(n=32)和常规治疗组(n=32),均接受12 w相同的冠心病药物治疗,运动训练组同时给予运动训练。另选择30例健康老年人为正常对照组。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室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试验(6MWD)评估运动耐量。结果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左室舒张参数A明显增高(P0.05),E、E/A比值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的6MWD均显著短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均在正常范围。治疗后,常规治疗组和运动训练组患者E、A、E/A参数均有所改善,运动训练组参数E、A、E/A比值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两组患者的步行距离均有增加,运动训练组较常规治疗组增加更显著(P0.01);两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运动训练能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和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3-01~2015-11收治的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患者48例,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静脉溶栓治疗及常规药物治疗。运动组治疗2周后进行程序性有规律运动治疗。对照组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在运动治疗开始及第6个月时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检测脑钠肽(N-terminal-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6 min步行距离(6 minutes walking distance,6MWD)、运动耐量(exercise capacity),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随访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运动组NT-pro BNP显著降低,LVEF和运动耐量明显提高,6MWD增加(P均0.01)。结论运动疗法可以明显改善AMI患者的心功能及运动耐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运动对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脏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心内科成功进行首次PCI的冠心病病人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两组PCI术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于术后开始进行为期3个月的运动康复训练。于运动治疗前、运动后第1个月、第3个月,比较两组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和运动耐力[6 min步行距离(6MWD)、峰值摄氧量(VO_2peak)、无氧阈值(AT)];PCI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LVEF、LVEDD、NYH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观察组LVEDD低于治疗前,NYHA分级低于治疗前和同时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观察组LVEF高于治疗前和同时间对照组,LVEDD、NYHA均低于治疗前和同时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6MWD、VO_2peak、A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对照组6MWD高于治疗前,观察组6MWD、VO_2peak、AT均高于治疗前和同时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对照组6MWD高于治疗前,观察组6MWD、VO_2peak、AT均高于治疗前和同时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支架内再狭窄、心绞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运动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病人心脏功能、运动耐力并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早期运动康复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急性发作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的11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早期运动康复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周、出院3月后心功能指标、血B型脑钠肽(BNP)、去甲肾上腺素(NE)、运动耐量、生活质量变化以及安全性指标。结果 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3周和出院3月后心率(H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期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BNP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改善(P 0.05),两组出院3月后6分钟步行试验(6MWT)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在LVEF、 NE、6MWT明显改善;出院3月后,观察组HR和LVE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BNP和NE水平明显下降; 6MWT和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随访3个月内心力衰竭加重、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运动后住院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71、0.303、0.170、0.001、1.502、0.303,P 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早期运动康复可显著改善CHF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和运动耐量,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运动负荷试验评价PTCA术的即刻效果,为患者进一步康复提供参考.方法:所有患者行常规PTCA术,达到完全或基本完全血管重建,患者于PTCA术前及术后1周分别进行亚极量自行车运动试验.结果:34例患者成功的进行了PTCA术并分别于手术前后进行了运动试验,PTCA术后患者运动中最大心率(HRmax)非常明显提高(P<0.0001),运动最大负荷明显增加(P<0.0001).运动所诱发的病变冠状动脉相应导联心电图ST段压低明显改善(P<0.002).运动中每分钟通气量(VE)、二氧化碳的产生(VCO_2)明显增加(P均<0.002).运动中最大氧耗量(VO_2max)明显提高(P<0.02).结论:PTCA成功后可使患者运动时VO_2max、HRmax、VE、VCO_2明显提高,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明显改善,运动耐量明显增加,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步行运动训练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的康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步行运动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康复的效果,探寻合理的运动方式。方法:621例Ⅱ~Ⅲ级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3组:A组(212例):按设定的运动处方进行康复训练;B组(203例):鼓励患者多做运动,但无运动处方;C组(206例):不改变原有生活方式,不限制日常活动。经过6个月的随访,对比各组的血压、静息心率、6min步行距离、心脏超声检查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末内径(LVEDd)等的变化。结果:运动训练前3组间一般情况、血压、静息心率、6min步行距离和左室功能无明显差异,6个月后各组死亡情况没有显著差别;A组总再次住院例次和心血管疾病再次住院比率明显低于B、C组(P均0.05);A组与运动训练前及B、C组比较静息心率明显下降,6min步行距离和LVEF显著增加(P0.01);3组血压和LVEDd无明显变化。结论:按运动处方进行步行训练方式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康复是有效,并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有氧康复运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基础药物治疗前提下,根据有无实施有氧康复治疗随机分为2组:A组60例为有氧康复治疗组,B组60例为未实行有氧康复治疗组即对照组.A组患者自入院开始即开始康复运动,心功能Ⅱ级以上者严格按照有氧康复运动方案进行锻炼.比较两组入院及1年后NYHA心功能分级、BNP、LVEF、LVED、6min步行试验距离、再住院率及死亡率.结果 A、B两组组内比较,1年后NYHA心功能分级,BNP、LVEF、LVED均较入院时好转(P<0.05).A、B两组组间比较,人院时NYHA心功能分级,BNP、LVEF、LV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A组患者明显优于B组患者(P<0.05),且6min步行距离较B组明显增加(P<0.05),再住院率及死亡率下降(P,<0.05).结论 有氧康复运动作为药物治疗的补充,安全有效,适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二级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心肺运动试验评估制定的运动处方指导下的有氧运动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ur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20例COPD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20例,入组评估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和6分钟步行试验(6 minute walk test,6MWT)。测得6分钟步行距离(6MWD)、最大摄氧量(VO_2max)、最大代谢当量(METs)、无氧阈(AT)、功率负荷(Work rate,WR)、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FEV1/pre%等指标。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和日常活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CPET评估,制定运动处方,根据AT值确定运动强度,训练12周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观察组康复训练12周后,各项指标结果与干预前比较显示:6MWD增加105.56m,VO_2max增加253.99ml/min,代谢当量增加1.25METs,AT值增加148.15ml/min,WRmax增加19.34W,上述各项值与干预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PET评估心肺功能,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指导稳定期COPD患者康复运动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训练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82例老年冠心病CHF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接受CHF常规治疗)和运动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运动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6MWD)及NYHA心功能分级的变化,随访12月,比较两组因CHF再次住院率和心源性死亡率。结果:治疗前两组SV、LVEF、6MWD及心功能分级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SV、LVEF和6MWD均显著增加,NYHA心功能分级均显著降低,P均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后运动康复组SV[(50.8±5.9)ml比(58.6±6.2)ml],LVEF[(44.9±6.7)%比(50.2±7.2)%]和6MWD[(139.7±18.9)m比(175.2±21.4)m]显著增加,NYHA心功能分级[(2.1±0.5)级比(1.7±0.6)级]显著降低,P均0.01。随访12个月期间,运动康复组因CHF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9.8%比26.8%),P0.05。结论:运动康复训练可改善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运动耐力,改善预后,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训练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左室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102例冠心病患者被随机分为冠心病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1例,另有高血压病患者51例(高血压康复组)。冠心病康复组和高血压康复组进行有指导的康复运动训练,对照组未进行运动训练。运动训练前及24周后查血压、血脂、心脏超声、颈动脉超声、心电图平板负荷试验、6 min步行试验等项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康复组和高血压康复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66.2±6.26)%:(69.53±5.04)%:(68.41±5.08)%,P0.05],颈动脉斑块明显缩小[左斑块(2.14±1.62)mm:(1.21±0.87)mm:(1.35±1.35)mm,右斑块(1.81±0.93)mm:(1.01±0.89)mm:(1.12±0.95)mm,P均0.05],6 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359.27±89.58)m:(457.12±62.05)m:(426.45±52.68)m,P0.01],自感劳累分级减少[(14.84±0.78):(14.35±0.66):(14.39±0.60),P0.01]。上述指标冠心病康复组和高血压康复组间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复运动训练可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利患者回归社会和家庭。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与美托洛尔治疗慢型克山病及对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对比。方法 153例慢型克山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C三组,各51例。C组施以利尿剂、洋地黄类制剂等常规药物治疗,A组在常规基础上施以卡托普利治疗,B组则改用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结果 A、B两组在心率、Tei指数、舒张压、BNP、异位心律消失率及LVEF值方面均显著优于C组(P0.05);B组在心率以及ST-T改变的消失率方面较之于C组存在显著优势(P0.05);A、B两组在ST-T改变的消失率、心率、Tei指数、舒张压、BNP、心率、异位心律消失率及LVEF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和卡托普利能有效改善慢型克山病患者心脏功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心脏康复治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心室复极指数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4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作为观察组及50名年龄和性别与观察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作为对照组。通过普通12导心电图比较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和健康对照者心室复极参数,包括最大QT(QT_(max))间期和最小QT(QT_(min))间期及校正最大QT(cQT_(max))间期、校正最小QT(cQT_(min))间期和离散度(QTd)、校正离散度(cQTd),JT间期和校正JT(cJT)间期,Tp-e间期和校正Tp-e(cTp-e)间期,Tp-e/QT和Tp-e/cQT比值。通过比较心脏康复前后心电图、运动耐量试验(MET、VO_(2max))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疾病活动度评分28(DAS28)、健康评定问卷(HAQ)评分差异,并评价6周心脏康复治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影响。结果与健康对照者比较,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cQT_(max)和QT_(min)间期、QTd、cQTd、Tp-e和cTp-e间期、Tp-e/QT和Tp-e/cQT比值增高。心脏康复治疗后,除QTd外,其他各项心室复极指标均降低;CRP、DAS28和HAQ降低(P0.05),MET和VO_(2max)升高(P0.05)。结论应用心脏康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助于改善病人与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相关的心室复极指标,运动耐量试验参数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特征指标变化可能有助于改善心脏康复结束时心室复极指标cQTd、cJT和Tp-e间期。  相似文献   

19.
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运动心肺功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3例女性RMVD患者进行踏车负荷递增试验,并以10例正常女性作对照。结果发现RMVD组最大运动受限于下列心脏因素:最大有氧代谢能力VO_2max/kg,无氧阈VO_2AT/kg、VO_2AT/VO_2max pred及氧脉搏(VO_2/HR)max明显减低。而VO_2AT/VO_2max则高于对照组。表明RMVD组AT出现较早,且不能耐受无氧代谢而终止运动。此外HR-VO_2/kg图示低氧耗高心率。VO_2/HR-VO_2/kg曲线趋于低平。有氧代谢能力减损FAI增高。呼吸储备正常,呼吸困难指数Dl在50%时,已由上述心脏因素而终止运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运动心肺功能参数指导轻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康复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轻度COPD患者85例,随机分为运动康复组45例和常规康复组40例。运动康复组根据检查参数选择适当运动康复方案,常规康复组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锻炼,疗程为半年。治疗前后两组行静态或运动心肺功能、心脏彩超检查,比较两组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左室射血分数(LVEF)、最大摄氧量(VO2max)、6 min步行距离(6 min WD)、最大负荷功率(LPmax)的差异。结果半年后两组FEV1/FVC、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运动康复组VO2max、LPmax、6 min WD较常规康复组均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轻度COPD患者基于运动心肺试验参数指导下的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