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筋膜蒂V - Y提升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 介绍应用筋膜蒂V-Y提升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手术疗效。方法 1999年10月至2002年6月,采用筋膜蒂V-Y提升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16例18指。该皮瓣最大可提升12mm,覆盖较大范围的指端皮肤缺损。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存活,12指术后随访6个月~3年,6指失访。修复后指腹的感觉均在S4级以上,外形满意,患者均恢复了原工作。结论 筋膜蒂V-Y提升皮瓣适合于指端横形缺损及指腹部皮肤缺损10mm左右的患者。该术式具有手术简便,外形及手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吻合神经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吻合神经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李卫平,朱向辉,王其海指端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临床上常见的手外伤。我们自1991年5月起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缺损共30例32指,外观和质地理想,但皮瓣感觉功能未能恢复至正常水平。为此,我们在施...  相似文献   

3.
邻指岛状皮瓣在修复指端缺损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指端缺损的修复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均具有其优点。一个好的修复法应具备两个条件:(1)指端所覆盖的皮肤良好的耐磨性。(2)良好的指端感觉。这是保障良好功能的基础。自1994年以来我们应用邻指侧方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9例,达到了上述效果。临床资料本组9...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采用改良Moberg岛状推进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皮肤缺损的适应证、疗效及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对Moberg皮瓣进行改良,于1998年6月~2003年2月应用带神经血管蒂的改良Moberg岛状推进皮瓣修复各种水平的拇指指端皮肤缺损72例,并进行长期随访。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指端缺损长度0.8~3cm。平均随访2年4个月,皮瓣在覆盖质量、感觉、耐寒程度及关节活动范围和捏力等方面疗效满意。结论采用改良Moberg皮瓣治疗拇指指端皮肤缺损相对于传统Moberg皮瓣适应证扩大,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拇指指端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是手外科的常见疾患,多见于手外伤、手指感染、瘢痕和肿瘤切除术后。其治疗原则是尽可能地恢复指端的外形和感觉。1999年以来,我们采用多种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现作回顾性分析,并探讨最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指端皮肤缺损的修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指端皮肤缺损的修复王广顺,李亚民,张文理,杨新顺,赵春梅自1986年6月~1993年12月对112例指端皮肤缺损采用三种皮瓣进行修复,收到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性75例,女性37例,年龄为2~62岁。致伤原因:压砸挤压伤44例,电刨电锯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局部转位皮瓣修复指端横型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4月-2011年5月采用指端局部转位皮瓣修复指端横型皮肤软组织缺损84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6个月,84例皮瓣外形好,耐磨,无色素沉着,皮瓣两点辨别觉6~10mm,平均8mm结论局部转位皮瓣是修复指端横型缺损的一种简便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张宝东,周雪峰,马在松,陈建常1992年5月~1993年10月,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创伤所致指端皮肤缺损,骨、关节、肌腱外露及陈旧性骨外露合并感染9例9个手指。年龄18~30岁,均为男性。右手7例,左手2例。食...  相似文献   

9.
游离指部微型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拇指、2~5指指端皮肤缺损,常用各种岛状皮瓣或局部转移皮瓣修复。但如因局部或邻近组织同时损伤,则难以应用这两类皮瓣治疗。1996年1月至今,我们应用吻合血管的手指侧方游离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5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一、应用解剖指掌侧总动脉来自手部掌...  相似文献   

10.
对伴有肌腱、骨或关节外露的指端、指背皮肤缺损,由于其周围可利用的组织较少,修复时有一定的难度。选用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是一种良好方法,但可能会影响伤指的血供。利用去上皮的邻指翻转皮瓣修复指背皮肤缺损虽是一个较好的方法,但当相邻手指同时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指端及指掌侧皮肤缺损疗效.方法 采用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指端及指掌侧皮肤缺损32例,观察疗效.结果 本组32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色泽正常,质地柔软,外形满意,功能良好.结论 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指端及指掌侧皮肤缺损疗效满意,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手部皮肤损伤受伤因素以及影响因素,2008年5月1日-2009年1月31日我们对就诊的5233例手外伤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主要统计其中的一些相对特殊的皮肤损伤,包括皮肤撕脱伤和套脱伤,以及以皮肤缺损为主的复合型损伤-指端缺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1985年以来,用V-Y皮瓣和游离指(趾)甲修复指端损伤8例14指,全部成活。用原指甲修复12指,切取趾甲修复指端损伤2指。随访6个月~5年,指端外形与正常相似,指端皮肤痛、温、触觉恢复正常。有指甲的指端在捏持小的针类物体时较灵活,稳定。手术方法易于掌握,成活率高,对指端软组织缺损者为一良好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用V—Y皮瓣和游离指(趾)甲修复指端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年以来,用V-Y皮瓣和游离指(趾)甲修复指端损伤8例14指,全部成活。用原指甲修复12指,切取趾甲修复指端损伤2指。随访6个月 ̄5年,指端外形与正常相似,指端皮肤痛、温、触觉恢复正常。有指甲的指端在捏持小的针类物体时较灵活,稳定。手术方法易于掌握,成活率高,对指端软组织缺损者为一良好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5.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指背末端皮肤缺损多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疗效较满意。2003年我科应用此法共修复指端缺损48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吻合神经的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吻合神经的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11例。结果 皮瓣外观、质地、感觉恢复好,功能满意。结论 该皮瓣血供可靠,创伤小,操作简单,供区功能损害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拇示指指端/腹较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 最大限度保留拇示指功能并恢复指端/腹的感觉。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 我科应用趾腓侧皮瓣联合第2趾胫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示指指端/腹缺损患者7例(11指), 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2.8cm×3.6cm~4.0cm×5.8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存活, 平均随访5.5个月, 指端/腹外观饱满、有螺纹、无明显瘢痕增生, 皮肤耐磨有弹性, 两点分辨觉6~8 mm, 持物时无异常滑动、无异常感觉;供区隐蔽, 不遗留功能障碍。结论采用趾腓侧皮瓣联合第2趾胫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示指指端/腹较大缺损, 能在最大限度保留功能的同时恢复指端/腹的感觉, 且供区隐蔽无功能障碍遗留, 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双皮下蒂V-Y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 双皮下蒂V-Y推进皮瓣修复39例39指指端缺损,指端皮肤缺损面积均小于或等于1.2 cm2.随访检测患指指腹外观、持物和关节活动度以及出汗情况、感觉等指标.结果 术后39指指端缺损皮瓣完全存活.术后1年随访,外观、出汗情况、持物稳定性、关节活动范围等令人满意.39指痛觉全部恢复,触觉迟钝者仅有7.7%,46.1%的患者两点分辨觉恢复到正常范围内,实体感觉综合能力恢复达优者占92.3%.结论 选择双皮下蒂V-Y推进皮瓣修复末节指端缺损是有效而简单的方法 ,并可获得良好的修复外形及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双皮下蒂V-Y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 双皮下蒂V-Y推进皮瓣修复39例39指指端缺损,指端皮肤缺损面积均小于或等于1.2 cm2.随访检测患指指腹外观、持物和关节活动度以及出汗情况、感觉等指标.结果 术后39指指端缺损皮瓣完全存活.术后1年随访,外观、出汗情况、持物稳定性、关节活动范围等令人满意.39指痛觉全部恢复,触觉迟钝者仅有7.7%,46.1%的患者两点分辨觉恢复到正常范围内,实体感觉综合能力恢复达优者占92.3%.结论 选择双皮下蒂V-Y推进皮瓣修复末节指端缺损是有效而简单的方法 ,并可获得良好的修复外形及功能.  相似文献   

20.
双皮下蒂V-Y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采用双皮下蒂V-Y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 双皮下蒂V-Y推进皮瓣修复39例39指指端缺损,指端皮肤缺损面积均小于或等于1.2 cm2.随访检测患指指腹外观、持物和关节活动度以及出汗情况、感觉等指标.结果 术后39指指端缺损皮瓣完全存活.术后1年随访,外观、出汗情况、持物稳定性、关节活动范围等令人满意.39指痛觉全部恢复,触觉迟钝者仅有7.7%,46.1%的患者两点分辨觉恢复到正常范围内,实体感觉综合能力恢复达优者占92.3%.结论 选择双皮下蒂V-Y推进皮瓣修复末节指端缺损是有效而简单的方法 ,并可获得良好的修复外形及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