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结刘建和教授从三焦论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经验.刘教授认为,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喘、满、肿、瘀、小便不利等症状与三焦壅塞不利引起的水液代谢障碍病变相似,故三焦壅塞不利是CHF的基本病机之一,并根据三焦理论采用通利三焦、化气行水法治疗CHF,获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和解少阳通利三焦法治疗急性肾损伤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10例急性肾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各55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予和解少阳通利三焦法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肾功能完全恢复发生率23.63%、总恢复率65.45%,观察组肾功能完全恢复发生率36.36%、总恢复率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治疗后2周、4周、3个月肾功能和肢体浮肿、纳差腹胀、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积分上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和解少阳通利三焦法能降低急性肾损伤危害性,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对三焦(部位三焦、脏腑三焦)理论进行探讨,认为三焦壅塞不利、功能失常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基础,其治疗当注重温阳散寒、通达上焦,消痰化饮、通畅中焦,温阳利水、通利下焦.  相似文献   

4.
通腑泄浊法是运用"下"法使大便通利、积滞消除从而达到调畅气机,通利三焦的一种治法。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我们发现许多心血管病患者同时存在便秘、脘腹胀满的症状,通过通腑泄浊使三焦通利后症状好转,尤其大便秘结、腹胀、  相似文献   

5.
一部分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喘、满、肿、胀并见,这与文献记载的三焦病理表现一致,文中从三焦生理病理的角度探讨这部分心衰的病因病机,结合临床以方验证,得出三焦壅塞痰瘀水停证是慢性心力衰竭的一个重要证型。  相似文献   

6.
杨祥坤  华新宇 《中医药学刊》2006,24(11):2013-2014
一部分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喘、满、肿、胀并见,这与文献记载的三焦病理表现一致,文中从三焦生理病理的角度探讨这部分心衰的病因病机,结合临床以方验证,得出三焦壅塞痰瘀水停证是慢性心力衰竭的一个重要证型。  相似文献   

7.
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宣畅气机,清利三焦,用于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病症。临床用于治疗淋症和水肿,虽是不同病症但均属湿重于热的证型,临床辨证,随证加减,灵活变通。淋症属湿热下注膀胱,加入清宣之药清热利湿,导湿热从小便出,淋症自除;水肿病症在肺脾肾,湿热壅塞三焦,加入重浊之药泄下消导利水消肿,通利三焦,泄下湿热从二便出,利水消肿。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急性疾病,运用中医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痛苦,起到治病求本的目的。根据医籍文献对三焦功用的记述(三焦为"总司全身气机,为气血运化的通道"),总结为三焦气机不利,导致气机运行不畅,出现结胸症状及阳明症状,这与临床上急性胰腺炎所表现出的症状有诸多相似之处。通过中医理论指导,总结胰腺炎的治法为"通利三焦法";结合临床实践,在治疗此疾病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故可以运用中医中药在治疗急性胰腺炎上发挥独特优势,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认为,慢性心力衰竭加重期常表现为三焦壅塞,气、痰、水、瘀内停为主的本虚标实证.根据“辨证论治、整体治疗、复杂干预、动态调整”原则,将慢性心衰加重期以标实证分类,寒热分治(寒瘀水结、热瘀水结型),可迅速缓解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减少其发作.临证时将中医学“急则治其标”“治未病”等思想贯穿于慢性心衰论治的整个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口服方药中辅助应用通利三焦法的临床增效作用.方法:将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根据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脾肾两虚三种证型分别给予Ⅰ号方、Ⅱ号方、Ⅲ号方口服,治疗组患者口服汤药原方基础上合用通利三焦法代表方剂五苓散,服药时间均为一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综合疗效、中医症候积分、肠镜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 0.05或P<0.01).治疗组能明显改善脓血便、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结论:通利三焦法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临床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临床应用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时发现多数患者均有喘满、二便不通、水肿等三焦气机通降失常的表现,故以通利三焦气机为基本治则,以痰饮、血瘀、积滞等为着眼点,辨证施治,邪在上焦者宣降肺气,邪居中焦者健运脾胃,邪留下焦者通腑理气,使其气机通降有序、三焦通利,临床诸症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12.
中医著作中虽无慢性心力衰竭病名,但是根据其临床特征属于"喘证""水肿""心胀""心痹""心水"等疾病范畴。通过对古代的文献研究,认为慢性心衰为本虚标实之证,即正虚为本,瘀水为标;虚以气(阳)虚为主,阴阳并损,标以瘀水痰湿为标,并可以累及它脏。故在临床治疗心衰时,应以扶正为主,消补兼施为原则。  相似文献   

13.
提出脂代谢紊乱在中医当属于三焦病范畴;三焦气化失司是脂代谢紊乱等三焦病的主要病机;通利三焦法是脂代谢紊乱等三焦病的主要治法等观点。在拓展高脂血症传统中医病机的同时,为中医药治疗脂代谢紊乱等三焦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三焦"首见于《灵枢·本输》,三焦通畅是保障机体正常运转的基础。三仁汤是治疗湿热型消渴的常用方,是"通利三焦"治法的体现。文章以"通利三焦"治法为理论基础,论述了三仁汤治疗湿热型消渴的三焦分消走泄机制,并举病案以佐之。  相似文献   

15.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心脏疾病发展至一定的严重程度,导致静脉系统瘀血,出现水液代谢紊乱,重要脏器及组织灌注减少的疾病.<难经·六十六难>云:"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可知三焦是气和水之升降出入的通路.由此我们联想到三焦功能紊乱, 导致水道不利,出现水液代谢紊乱,静脉瘀血,而出现心衰的理论.经过十几年的临床应用和验证,我们发现从"通利三焦"立法治疗心力衰竭有良好的效果,特报道验案3 则如下.  相似文献   

16.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病机的三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新宇 《光明中医》2010,25(11):1963-1964
利用三焦理论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特点,提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过程为心气虚→心阳虚→三焦失利,气水代谢失常→水不循常道,水停脏腑→三焦壅塞,痰瘀水停→脏腑阴阳俱虚与三焦壅塞虚实夹杂,其中三焦失利、气水代谢失常是病机关键,强调疏导三焦行气利水当贯穿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多系统萎缩是一种散发性、快速进展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通过一则验案介绍了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补气活血通络、通利三焦为治疗原则,采用针药联合方法综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分消走泄法是叶天士《温热论》中治疗湿热病的主要方法。分消是因势利导应用开上、畅中、渗下的方法祛除湿邪,通过祛湿使阳气通达;走泄是指用行气之品,宣通气机,使气行湿去。湿热病常以脾胃为中心,脾胃纳运结合,升降相因,燥湿相济共同完成着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转输。湿热最易损伤脾胃,而脾胃功能失调也最易内生湿热。湿为有形之邪,湿热相合,热蒸湿动,就会弥散三焦,湿性黏腻,又很少传变,难以清除,必然导致三焦气机不畅,气化不行,水道不通,水液代谢障碍等变化而出现相应症状,治疗当从祛除湿邪,通利三焦水道入手。所以叶天士提出"分消上下之势"的治法。临床凡是内伤杂病属痰、饮、水、湿类疾患,都可以此法变通应用。三仁汤、甘露消毒丹、黄芩滑石汤、温胆汤等临床应用即其实例。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阶段,慢性心衰病程长,病情复杂,但必有三焦功能失常,从三焦论治慢性心衰,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现代研究也表明,调理三焦对于治疗慢性心衰可收到较好效果。因而,从三焦论治慢性心衰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及发展。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功衰竭,在祖国医学古典医籍中并无明确记载,按其症状似与关格、癃闭、肾风等证有关。其病多为湿毒壅塞三焦,清气不能上升,浊气不得下降而致。目前仍无理想的治疗方法,预后较差。由于大量的氮质代谢产物在体内潴留,临床首先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