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 鼻腔及鼻窦良性肿瘤中,据国内文献报道血管瘤为首位,占27.66%。我院8年来(1973~1980)共收治123例全身各部位血管瘤。其中鼻腔血管瘤7例,鼻咽部血管瘤只有1例,尚未见鼻窦血管瘤。海棉状血管瘤发生于上颌窦者较为少见,又因肿瘤发生部隐匿,早期不易诊断,极易出血,临床上常见由于大量鼻出血导致病人严重贫血、增加了治疗上困难。本文仅就一例上颌窦海棉状血管瘤因反复鼻出血合并继发性贫血,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碘乳油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肝海绵窦状血管瘤的机理、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48例经B超、CT或MRI及血管造影证实的肝海绵窦状血管瘤,做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介入栓塞治疗.栓塞剂为平阳霉素碘乳油、明胶海绵.结果 介入栓塞术后病人症状改善,所有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其中42例缩小50%,4例4年后检查瘤体消失,2例栓塞不成功手术治疗.结论 肝海绵窦状血管瘤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是一种有效方法.在平阳霉索碘乳油灌注基础上再用明胶海绵栓塞瘤体主供血血管可以提高疗效及减小栓塞次数.  相似文献   

3.
王细文  黄小兵  韩克强 《当代医学》2010,16(23):446-447
目的探讨新型三联栓塞材料在肝血管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肝血管瘤病人通过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应用平阳霉素、超液态碘油和生物微球embosphere组成的新型三联栓塞材料治疗肝血管瘤。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2月血管瘤的大小变化、临床症状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完成后所有患者在术后12个月复查CT,见瘤体营养血管闭塞不通。其内碘油沉积良好,15例患者出现血管瘤消失。47例病人中肿瘤缩小〉50%或消失者为28例,瘤体缩小30%~50%为16例,肿体缩小〈30%为5例。结论新型三联栓塞材料治疗肝血管瘤安全有效,是理想的肝血管瘤介入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在肝脏巨大血管瘤介入栓塞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经导管注入平阳霉素和碘化油混合乳荆栓塞治疗23例肝脏巨大血管瘤。结果所有患者经介入栓塞治疗后血管瘤均有缩小,其中,19例明显缩小,无复发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平阳霉素和碘化油混合乳荆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脏巨大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薛元领 《广西医学》2012,34(11):1536-1538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肝动脉插管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CHL)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CHL患者28例,采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行肝动脉插管充填栓塞供血动脉治疗,观察术后临床疗效、瘤体缩小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28例患者介入栓塞治疗均成功,术后0.5~1年、>1~3年、>3~5年有效率分别为84.2%、88.0%、92.9%,瘤体缩小率分别为66.8%、73.7%、76.9%,术后3~5年疗效最好,瘤体缩小率最高(P均<0.05)。结论介入疗法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安全性高,中远期疗效肯定且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716例皮肤和粘膜海棉状血管瘤患者共796个病灶的好发部位、发病时间、患血管瘤个数以及198Au胶体瘤体内间质注射治疗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发现:血管瘤患者多数(69.95%)为先天患病,出生后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降低;血管瘤主要发病于胸背以上部位(87.56%),而以头面部发病率最高(60.O%);90.95%患者患单个血管瘤;198Au胶体1次注射治愈46.64%(334/716),2次注射治愈73.88%(529/716),总有效率为99.72%(714/716);198Au胶体治疗效果主要与其用量和注射体积、血管瘤患病部位、患者年龄,两次注射间隔时间及注射手法等因素有关;胶体198Au注射治疗海棉状血管瘤疗效快,不留疤痕、无复发现象。  相似文献   

7.
肝血管瘤的栓塞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肝血管瘤行介入栓塞治疗观察其疗效。材料与方法 10 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行经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插管,用无水酒精碘化油乳剂或碘化油、明胶海绵条对瘤体进行栓塞治疗。结果 10 例患者肿瘤碘油沉积良好,大部分患者瘤体缩小,自觉症状减轻。结论 介入治疗肝血管瘤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复合栓塞剂治疗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平阳霉素、碘油、地塞米松混合乳剂对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介入肝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 通过对30例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血管的栓塞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的肿瘤大小变化、临床症状的缓解、生存时间、有无副作用.结果 30例病人治疗后症状缓解,肿瘤明显缩小,无严重并发症,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复合栓塞剂治疗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PYM)、碘化油和明胶海绵栓塞硬化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疗效及其DSA造影分型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53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经股动脉插管行PYM、碘化油和明胶海绵栓塞硬化治疗,随访1个月~12个月,按照肝血管瘤的分型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全部53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介入栓塞治疗。49例瘤体不同程度缩小,其中27例(50.9%)大于50%,18例(33.9%)不足50%,4例(7.6%)不足20%,4例(7.6%)稳定,总有效率92.4%。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对于瘤体较大不宜外科手术治疗的肝海绵状血管瘤病例,PYM、碘化油加明胶海绵栓塞硬化治疗效果明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董萍  匡淑芬 《河北医学》2001,7(7):624-625
1 临床资料选择 1998年 3月至 1999年 4月我院诊断入院治疗的咽喉血管瘤患者 10例。男 6例、女 4例 ,年龄 2 6~ 6 5岁 ,平均 4 8岁。其中舌根及咽侧壁海棉状血管瘤3例 ,表面光滑或呈桑椹卵石样。 2例表面有灰白色苔样物 ,色暗红或紫黑色 ,直径在 30~ 70 mm之间。咽侧壁纤维血管瘤 2例 ,会厌血管瘤 3例 ,喉室处毛细血管瘤 2例。血管瘤为球形、半球形 ,表面光滑 ,色粉红 ,直径在 8~ 6 0 mm之间。病程为 2个月~ 2年不等。其中痰中带血或反复咳血 3例 ,咽异物感 7例 ,含水音 4例 ,吞咽有挡感 2例 ,打鼾 4例等。病理诊断海棉状血管瘤 3例 ,…  相似文献   

11.
吴华生 《河北医学》2006,12(12):1293-1294
海棉状血管瘤多发生于面颊、口腔、唇等部位,较少发生于上颌窦。本文报道17例,均经病理证实。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7例中男11例,女6例,年龄最小为6岁,最大为72岁,其中19~50岁12例。病史1年内的9例,1~3年4例,4~10年3例,10年以上者1例。1.2主要症状和体征:上颌窦海棉状血管瘤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治疗肝血管瘤的近期局部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方法:16例肝血管瘤患者,病灶总数24个,RFA治疗22个病灶,以治疗后症状是否减轻和病变区范围是否缩小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6例中11例(68.75%)症状消失,5例(31.25%)症状减轻,经1~5个月B超或CT检查随访瘤体缩小29%~72%,平均61%。结论:RFA治疗肝血管瘤具有微创、有效、简单、安全和可重复等优点,选择合适的病例,肝血管瘤的RFA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对10例肝血管瘤进行介入栓塞治疗,手术成功率100%,术后随访1~4年,术前6例有症状者术后3个月至半年左右均完全消失,瘤体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提出术前心理护理,术中积极配合及术后栓塞综合征的观察护理,对肝血管瘤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曾俊仁  向述天  徐松  周芸  岳黎蓉 《当代医学》2009,15(23):435-436
目的评价和分析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介入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经腹部B超,腹部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确诊的大小不等、单发及多发肝海绵状血管瘤,瘤体直径最大30cm、最小4cm,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插管,导管超选入肝海绵状血管瘤供血动脉,缓慢推注平阳霉素16~24mg+碘化油8~15ml,最后用明胶海绵颗粒及条栓塞治疗,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12月;结果25例患者术后6到12月后复查,24肿瘤有不同程度缩小,1例患者变化不明显,有效率达96%;结论介入栓塞治疗为肝海绵状血管瘤治疗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介入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30例,应用介入方法施行肝动脉插管,并注入平阳霉素与超液化碘油混合乳剂,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肿瘤大小、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30例介入患者,肿瘤完全消失者8例,瘤体缩小者20例,瘤体无变化者2例;有效率达100%,未见不良反应的情况发生。结论肝海绵状血管瘤通过介入治疗效果显著,具有安全、简便、微创、费用低、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肝血管瘤治疗的一种理想疗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观察,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及明胶海绵经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症状性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对2006年4月-2011年5月在我科治疗的有完整资料的肝血管瘤患者52例,有症状的肝血管瘤患者行肝动脉插管注入平阳霉素与碘油乳剂栓塞硬化肝血管瘤体,并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瘤体供血动脉.结果 52例肝血管瘤患者介入治疗,一般者1次,肿瘤较大者做2次,本组中10例肝巨大血管瘤行两次栓塞治疗,全部患者均于首次术后随访1、6、12个月,行CT检查,其中显效26例,肝血管瘤缩小50%以上,上腹部不适、疼痛明显减轻,有效20例,肿瘤缩小30%,上腹部不适明显减轻.肿瘤缩小<20%者6例.有效率达88.5%.所有患者栓塞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动脉栓塞治疗巨大海绵状血管瘤临床疗效.方法 利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对18例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动脉栓塞治疗,术后3~6个月观察肿瘤大小变化及并发症.结果 肝血管瘤缩小大于50%者16例,大于30%者2例.结论 PLE经动脉栓塞治疗安全、有效、适应证广、并发症少,是治疗肝血管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栓塞材料在介入栓塞治疗肝血管瘤中的疗效,并进行分析比较。方法选取2004年3月~2008年6月在解放军第150中心医院治疗的76例肝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进行栓塞治疗,对照组用碘油明胶海绵颗粒混合剂栓塞治疗;评价两组术后有效率、瘤体缩小、肝功能受损及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34/38),对照组有效率58%(22/38);术后治疗组瘤体缩小率≥50%为86.8%,对照组瘤体缩小率≥50%为55.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肝功能损伤、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更佳,是种较为理想的栓塞材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肝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分析56例肝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41例行肝血管瘤包膜外剥离术,左半肝切除术2例,右半肝切除术3例,左外叶切除术7例,右半肝切除及尾状叶切除术1例,肝血管瘤包膜外剥离及尾状叶切除术1例,尾状叶切除术1例。结果:经手术治疗,5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手术死亡。结论:肝血管瘤包膜外剥离和规则肝切除术是较好的肝血管瘤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肝血管瘤CT影像学征象及在介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33例肝血管瘤患者,患者均进行彩超引导下肝血管瘤介入术,分析CT图像中肝血管瘤位置、大小、形态及增强扫描等特征及对病变的检出率。结果33例患者共发现45.个病灶,单发病灶23例,多发病灶10例。病灶直径133cm~10cm;病灶位置:肝左叶30个,肝右叶8个,肝尾状叶7个。病灶.形态:圆形21例,类圆形12例。CT平扫检出率为9111%,扫描可见境界清楚的低密度肿块。4例患者病灶中央有裂隙状的更低密度影,2例瘤内可见钙化,呈圆形.;3例呈高密度肿块影。CT增强扫描检出率为10000%。其动脉期可见病灶边缘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增强区域进行性向心性扩展;延迟扫描整个病灶变成均匀等密度,增强扫描呈典型“快进慢出”特征。结论CT检查可有效显示肝血管瘤的典型影像学特征,在彩超引导下肝血管瘤介入术中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