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NO与IL-8、IL-10、IL-12和TNF-α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用比色法及ELISA法检测了25例急性肝炎,35例肝硬化和30例正常人血清及尿中NO、IL-8、IL-10、IL-12和TNF-α的浓度。结果 急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中IL-8和TNF-α明显升高,血清IL-10、IL-12和NO仅肝硬化患者升高。低白蛋白血症的肝硬化患者的IL-8、TNF-α和NO水平明显增  相似文献   

2.
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NO、TNF-α和IL-6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比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48例酒精性肝病三个不同时期(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NO、TNF-α、IL-6的浓度。结果显示: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6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NO、TNF-α及IL-6在酒精性肝病人酒清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的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联合检测对判断酒精性肝病病程及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丙型肝炎血清中IL-1α、IL-6、TNF-α、IFN-γ的含量及与临床关系,ELISA法对33例各丙肝患者检测血清中IL-1α、IL-6、TNFα并与健康人群对照,结果发现,丙型肝炎临床各型患者血清中IL-1α、IL-6、TNF-α与患者病情轻重呈正相关,慢性丙肝IL-6含量高;IFN-γ氏,IL-1α与IL-6呈正相关,认为IL-1α、IL-6、TNF-α、IFN-γ对丙肝患者病情观察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48例HFRS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尿液肿瘤坏死因子(TNF)、IL-6、IL-8进行动态检测。结果HFRS患者血清IL-6、尿液TNF、IL-6、IL-8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发热期已增高,低血压期继续增高,少尿期达峰值;其含量随病情加重而升高,各型间差异有显著性;血清IL-6与特异性抗体升高有明显关系,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均呈高度正相关;尿液IL-6与TNF、IL-8呈显著正相关(r=0.5621,P<0.005;r=0.3845,P<0.01)。结论HFRS患者病程中TNF、IL-6、IL-8均处于高活性状态,IL-6与体液免疫反应亢进所致的免疫病理损伤有关,IL-6、IL-8、TNF参与肾脏的免疫损伤,可作为判定患者预后和转归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检测50例乙型肝为后肝硬化患者腹水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结果显示;血清和腹水中IL-6,TNF-α水平均显著主地正常。腹水感染者血清和腹水IL6,TNFα水平高于非感染者,当感染控制后血清和腹水IL-6,TNF-α水平仅能降至非感染者水平而不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慢性肝病、肝癌患者IL-6、IL-8 和 TNF-α活性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对36例慢性肝炎(CH)、28例肝炎性肝硬化及2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IL6、IL8及TNFα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慢性肝炎患者IL6、IL8及TNFα活性分别为:180.54±9.68,160.88±6.16和230.74±89.04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肝炎性肝硬化患者IL6、IL8及TNFα活性分别为246.67±9.06,203.04±8.02和267.85±106.8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原发性肝病患者IL6和IL8活性分别为101.11±8.64和107.46±4.58pg/ml,与对照组比较,活性明显升高(P<0.05),TNFα活性为306.78±158.6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对上述三种细胞因子与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发展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患者血清一氧化氮与肿瘤坏死因子—α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肝硬化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 与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 的变化,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Griess 方法及放免法分别检测50 例肝硬化及30 例正常人血清NO 与TNF- α水平。结果 肝硬化患者与正常人比较,其血清NO 水平升高( P< 0 .001) ,有腹水患者较无腹水者为高( P< 0 .05) ,且NO 水平随Child - Pugh A、B、C 分级的次序而增加。同时肝硬化患者血TNF- α亦明显增加( P< 0 .001) ,并与NO 呈正相关(r = o .62 ,P< 0 .001) 。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NO 升高,有腹水者更高,且NO 水平随Child - Pugh A、B、C 分级的次序而增加,提示NO 可能参与了肝硬化高动力循环与腹水的形成,并能反映患者的预后。同时TNF- α亦升高,且与NO 呈正相关,为TNF- α诱导NO 生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口服乳果糖对肝脏病患者血清内毒素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乳果糖治疗对急、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水平及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在89例急、慢 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中,49例口服乳果糖20日,检测两次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胆红素及转氨酶。结果:治疗前,3组 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有差异,肝硬化患者最高(69.3pg/ml± 23.6pg/ml),慢性肝炎患者最低 (2.4pg/ml± 7.9pg/ml),内毒素与TNF-α(r=0.555,P<0.01)、IL-6(r=0.531,P<0.01)、IL-8(r=0.440,P<0.05)、G-CSF(r=0.44 0,P<0.05)呈正相关,口服乳果糖组血清内毒素,TNF-α、IL-6、IL-8和G-CSF水平下降及肝功能改善较未服药者明 显。结论:急、慢性肝病时内毒素可能是TNF-α、IL-6、IL-8和G-CSF的诱导物,其共同参与肝脏炎症反应。口服乳果糖 可能通过降低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水平而对肝病患者有利。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细胞因子在病毒性肝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对59例各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进行检测,结果 中度慢性肝炎,急性肝炎,肝炎肝硬化和重症肝炎患者的肝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表达阳性细胞数高于非肝病组(P值〈0.001),肝癌时,癌旁肝组织中IL-6和TNF-α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非肝病组(P值〈0.01),而且高于其它  相似文献   

10.
一氧化氮与白介素2、8对肝硬化门脉系统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白介素2(IL-2及白介素8(IL-8)对肝硬化门静脉系统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IL-2活性;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8含量;应用荧光比色法检测血清NO水平;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系统血流量参数。结果:肝硬化患者血IL-2活性、血清IL-8与NO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其脾静脉血流量(SVF)与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量(SMVF)之和亦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的门静脉血流量(PVF)。结论:肝硬化患者血IL-2、IL-8增加可能为NO增多的诱发因素;肝硬化患者存在内脏高动力循环状态,NO增加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检测了30例囊虫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和IL-8的水平。结果显示,患者血清中sIL-2R量为447.12±113.37u/ml,TNFα为0.66±12ng/ml,IL-6为0.175±0.023ng/ml,IL-8为0.612±0.072ng/ml,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初步分析了这些细胞因子的水平与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非IgA系膜增殖性肾炎患者应用激素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其与尿蛋白的相关关系。方法30例非IgA系膜增殖性肾炎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患者按病理增生程度不同分为轻度增生组和中重度增生组,两组均在用激素前及用激素后4周及8周测定血清TNF-α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明显升高,且TNF-α水平与系膜增生程度有关,激素治疗后TNF-α下降,疗效与系膜增生程度及TNF-α水平有关。TNF-α与24小时尿蛋白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对非IgA系膜增殖性肾炎患者测定血清TNF-α可作为判断组织学损伤的非创伤性参考指标及判断激素疗效与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腹水中一氧化氮合成酶,一氧化氮及肿瘤坏死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研究不同腹水中一氧化氮合成酶(NOS)、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变化及其意义,用Griess法、酶联免疫法和比色法测定了72例不同性质腹水中NOS、NO及TNF。结果表明,在肝硬化患者的腹水中,渗出液中NOS、NO及TNF水平明显高于漏出液的水平。癌性腹水中NO及TNF水平介于肝硬化腹水的漏出液与渗出液之间。NOS活性在癌性腹水中最高。肝硬化腹水中NO水平高的患者24h尿量明显减少。该结果提示,检测腹水中NOS、NO及TNF有助于腹水性质的诊断。NOS与NO两者分离提示腹水为癌性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细胞因子对乙肝后肝硬化骨代谢的影响,采用RIA及ELISA分别测定36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IL-1β、TNF-α水平及骨密度测量,并与15例健康者对照。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血清IL-1β、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P〈0.001),其中骨质疏松(OP)组较非骨质疏松(NOP)组均升高明显(P〈0.001,P〈0.01),且两组间Child-PughA、C级同级分别比较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痰液白细胞介素8,6和肿瘤坏死因?…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3种细胞因子和炎症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例稳定期COPD患者、10名健康吸烟者(HS)和10名健康不吸烟者(HNS)的痰液。对痰液进行炎症细胞计数与分类检查,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痰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COPD组痰液IL-8、TNF-α水平及中性粒细胞分类(PMN)明显高于HS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可溶性Fas及相关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可溶性Fas/APO-(sFas)及相关因子的变化。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20名正常人和6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sFas及IL-6、TNF-α水平。结果 肾功能代偿期sFas、IL-6和TNF-α无明显改变;肾功能代偿期sFas开始增高,其升高与血甭BUN和Cr明显相关。IL-6及TNFα在肾功能失代偿期明显变化,进入肾功能衰竭期后显著升高。其中IL-6 关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IL-6、TNF-α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肝炎和肝硬化(LC)患者中的作用。检测了15例正常人,18例急性病毒性肝炎(AH),37例慢性肝炎(CH),20例LC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IL-6、TNF-α水平。结果以CH患者IL-6、TNF-α水平最高(血清及PBMC的IL-6水平分别为72.1±32.94U/ml,140.7±33.5U/ml;血清及PBMC的TNF-α水平为3.97±1.38ng/ml,6.35±1.41ng/ml)。恢复期或稳定期TNF-α和IL-6水平明显低于急性期或活动期(P<0.01)。CH患者肝组织学活动指数(HAI)分数与PBMCIL-6和TNF-α水平呈正相关(γ分别为0.89,0.68;P<0.05)。提示IL-6和TNF-α是肝脏损害重要的炎症介质,介导肝细胞损害。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患者血中一氧化氮水平及其产生机制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肝硬化普遍存在着高动力循环状态,一些血管扩张物质参与了这种异常状态的发生。为探讨扩血管物质一氧化氮在肝硬化时的水平及其产生机制,测定了38例肝硬化患者及15例正常对照者血浆中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2-/NO3-及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结果发现,NO2-/NO3-水平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与增多的内毒素、TNFα水平呈正相关,血中NO2-/NO3-水平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增加而升高。提示肝硬化时,一氧化氮合成增加,且与内毒素、TNFα诱导有关,前者可能是肝硬化血液动力学紊乱等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肝炎患者IL-8、IL-10水平与肝功能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7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IL-8、IL-10进行了测定。结果:各组肝炎患者IL-8检测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以CH-Ⅱ-Ⅲ组IL-8水平最高;CH-Ⅱ-Ⅲ、LC、SH三组IL-10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CH-Ⅰ组,在这三组中又以CH-Ⅱ-Ⅲ<LC<SH的顺序递增(P<0.05)。IL-8与肝炎患者的SB和ALT水平负相关。检测血清IL-8在判断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损伤程度上有一定价值,在重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联合检测IL-8、IL-10可以预测其预后。  相似文献   

20.
细胞因子对血吸虫病的免疫调节研究表明,IFN-γ,IL-2,IL-1,TNF-α,IL-4,IL-5等对血吸虫卵肉芽肿形成起重要介导作用。虫卵肉芽肿细胞可释放纤维化细胞因子,促进肝脏纤维化。IFN-γ,TNF及IL-4可能对宿主的保护性免疫发挥一定作用。IFN-γ激活的巨噬细胞产生TNF-α,IL-1和NO对血吸虫童虫有协同杀伤作用,IL-10对巨噬细包的活性产生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