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男25例,女41例.年龄23~ 66岁,中位数44岁.髋关节无异常表现14例,髋部酸胀不适6例,髋部疼痛41例,跛行5例.66例患者摄双侧髋关节前后位X线片,28例患者行CT扫描,10例患者行MRI扫描.将所有影像学图像通过PACS系统传输至影像诊断工作站,并使用其测量工具对骨盆图像进行测量.按有无继发髋关节骨关节炎将66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分为无继发骨关节炎组和继发骨关节炎组,并对2组患者的年龄、CE角、Sharp角、髋顶切线角、髋臼指数、股骨头覆盖率、髋关节内侧间隙、髋关节上间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一般结果.单侧髋臼发育不良24例,双侧髋臼发育不良42例.Crowe Ⅰ期45例,Ⅱ期12例,Ⅲ期6例,Ⅳ期3例.CE角<20°者45例,Sharp角>45°者36例,髋臼指数<41.6%者30例,股骨头覆盖率<70%者55例,髋顶切线角≤0°者61例.Shenton线不连续53例,Calve线不连续61例.髋关节内侧间隙增宽51例,髋关节上间隙变窄18例.6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髋关节脱位(含半脱位和脱位)49例,髋臼及股骨头囊状改变24例.X线、CT、MRI检查对66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并发髋周骨囊变的检出率分别为36%、60%和100%.18例继发髋关节骨关节炎,其中男3例,女15例;双侧4例,单侧14例.66例成人AD患者中,继发OA组和无继发OA组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03,P=0.001).②影像学参数测量结果.继发髋骨关节炎组的CE角、髋顶切线角、股骨头覆盖率、髋关节上间隙均小于无继发髋骨关节炎组[(15.61°±4.41°),(19.63°±4.13°),t=2.030,P =0.025;(-9.31°±3.66°),(-4.48°±1.68°),t =2.942,P =0.002;(55.41±6.65)%,(65.54±6.90)%,t=3.351,P=0.001;(1.20±0.74)mm,(2.80±0.79)mm,t=4.845,P=0.001];继发髋骨关节炎组的髋关节内侧间隙大于无继发髋骨关节炎组[(12.40±1.07) mm,(10.85±1.08) mm,t=3.290,P=0.001];2组患者Sharp角及髋臼指数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02±4.17),(47.62±3.96),t =0.849,P =0.200;(37.05±4.81)%,(39.50±4.15)%,t =0.936,P=0.200]. ③X线表现.所有患者均见髋臼变浅、髋臼顶向外上方倾斜、髋臼对股骨头包容不足.髋臼顶密度增高5例;髋臼外侧缘增生6例,髋关节上间隙变窄18例;24例出现骨囊变,其中单纯髋臼囊变14例,股骨头和髋臼同时囊变5例,多呈对吻状,单纯股骨头囊变5例.④CT表现.患侧髋臼顶外侧骨质见不同程度发育不良,髋臼前后唇有不同程度发育不良,其中前唇发育不良18例,髋臼前、后唇均发育不良10例,表现为髋臼前后唇短,股骨头包容量小.髋臼唇缘的骨质硬化、变尖、骨赘形成4例;髋关节上间隙变窄2例;髋关节向外脱位5例;髋关节向前脱位2例;骨囊状改变17例,其中股骨头见囊状低密度透光区3例,髋臼见囊状低密度透光区6例,单发囊变1例,多发囊变5例,沿髋臼排列呈串珠状,髋臼和股骨头同时囊变8例,多呈单个或多个大小不一的囊性透光区.⑤MRI表现.MRI冠状位扫描均见髋臼顶唇短小,并向外上倾斜;轴位扫描见前后唇变短,髋臼对股骨头覆盖不全.4例股骨头向外上移位,3例关节软骨的表面不光滑、局部变薄,关节软骨可见异常低信号影,髋臼外侧缘出现低信号的骨质增生.2例髋关节出现积液,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10例均出现髋关节周围骨囊变,呈长T1、长T2信号,边缘光滑,周围有完整短T2信号环.结论: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髋骨关节炎多见于女性,以单侧多见,常合并髋关节周围骨囊变,其发病与年龄有关;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及其继发髋骨关节炎的有效检查手段,CT和MRI对诊断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并发的髋关节周围骨囊变优于X线片,MRI能早期显示软骨下小囊变和关节软骨的早期退变征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股骨头骨块重建髋臼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采用股骨头骨块结构性重建髋臼,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3例(27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其中男7例,女16例;左髋19例,右髋8例;年龄37~64岁(平均53.2岁)。CroweⅠ型3髋,CroweⅡ型8髋,CroweⅢ型11髋,CroweⅣ型5髋。髋臼均采用股骨头骨块结构性植骨重建,采用生物型假体。髋关节术前术后功能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é评分,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或血管神经损伤。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60个月(平均30.1个月)。改良Merle d’Aubigné评分由术前(8.9±1.3)分升高到(16.3±1.9)分。关节疼痛缓解,活动功能满意,无假体松动和翻修病例。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中采用自体股骨头骨块结构性重建髋臼的方法中短期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髋关节继发性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和手术方式。方法:2003年9月~2006年12月我科收治髋关节继发性骨关节炎患者80例(96髋),术前结合影像学明确诊断,其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FHN)56例(68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DDH)24例(28髋)。所有患者均行全髋置换术,对AFHN和DDH分别根据病理机制实施相应手术操作。比较手术前后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估人工全髋置换术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2年,Harris评分平均为86.3分,有1例假体失败行翻修手术,余患者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继发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术前应明确诊断,术中根据不同原发疾病采用相应的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程度与髋关节脱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男25例,女41例.年龄23 ~ 66岁,中位数44岁.髋关节无异常表现14例,髋部酸胀不适6例,髋部疼痛41例,跛行5例.对66例患者的双侧髋关节正位X线片图像进行测量.按有无并发髋关节脱位分为脱位组和无脱位组,对2组患者的CE角、Sharp角、髋臼顶切线角、髋臼指数、股骨头覆盖率、髋关节内侧间隙、髋关节上间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一般结果.单侧髋臼发育不良24例,双侧髋臼发育不良42例.CE角<20°者45例,Sharp角>45°者36例,髋臼指数<41.6%者30例,股骨头覆盖率<75%者55例,髋顶切线角≤0°者61例.Shenton线不连续53例,Calve线不连续61例.髓关节内侧间隙增宽51例,髋关节上间隙变窄18例.49例出现髋关节脱位,包括半脱位和脱位,其中29例为双侧脱位,20例为单侧脱位;向外脱位18例,向外上脱位31例.②影像学参数测量结果.脱位组的CE角、髋臼顶切线角、股骨头覆盖率、髋关节上间隙均小于无脱位组[(9.86°±3.73°),(20.07°±3.16°),t=10.086,P =0.001;(-9.48°±1.68°),(-2.50°±1.67°),t=19.547,P=0.001; (45.00±8.33)%,(70.25±4.50)%,t=11.87,P=0.001;(2.80±0.79) turm,(4.43±0.74)mm,t=7.445,P=0.001];脱位组的Sharp角和髋关节内侧间隙均大于无脱位组[(49.19°±2.58°),(45.25°±4.20°),t=4.564,P=0.001;(12.26±2.74)mm,(5.43±1.44) mm,t=9.758,P=0.001];2组患者髋臼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40±6.65)%,(41.75±2.64)%,t=0.811,P=0.200].结论: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易并发髋关节脱位,髋关节脱位与髋臼结构发育不良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成人发育性髋臼发育不良 (DevelopmentDysplastyofHipDDH)是发生髋关节退行性关节炎的主要原因 ,治疗较为困难。 1997~ 2 0 0 2年 ,我们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DDH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7例 8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7例 8髋 ,男 1例 1髋 ,女 6例 7髋。年龄 4 9~ 6 7岁 ,平均 6 2 .4岁。左侧 6髋 ,右侧 2髋。患髋均有明显骨关节炎表现 ,如不能耐受的疼痛、跛行、关节活动受限等。 6例行单侧关节置换术 ,1例行双侧关节置换术。按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分 ,2 0~ 5 5分 ,平均 4 1分。髋臼发育不良程度 ,Sharp角 …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严重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31例(31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严重骨关节炎患者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随访6个月~8年(平均46个月),优良率93.5%,无感染、无菌性松动和假体下沉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成人患者,如能制定严密的术前计划,选择好合适的假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02年1月至2008年2月,采用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20例21髋,均为女性.年龄36 ~58岁,中位数42岁.单侧19例19髋,双侧1例2髋.Trendelenburg征均为阳性.术前均行双侧髋关节正侧位X线及CT检查,确诊为Crow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髋关节疼痛、行走困难,均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术前Harris评分25~60分,中位数45分.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肢体短缩纠正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年,中位数4年.3例3髋术中发生骨折,其中2例2髋股骨小转子轻微骨折,行钢丝环扎固定后股骨假体稳定,骨折愈合良好;1例1髋股骨大转子不全骨折,行钢丝“8”字固定后股骨假体稳定,骨折愈合良好.l例出现坐骨神经刺激症状,1例出现股神经刺激症状,均于术后1个月自行恢复正常.均无感染、髋关节再脱位、假体松动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肢体短缩均得到满意纠正,基本达到肢体等长或短缩小于2 cm.患者无跛行或仅有轻度跛行.术后Harris评分79 ~96分,中位数85分.髋臼杯外展36°~60°,中位数41°.重建的髋关节旋转中心向内移位0~5 mm,中位数3 mm;向上移位0~5 mm,中位数2 mm.结论:采用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能基本恢复肢体长度,纠正肢体短缩,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法配合中药烫疗治疗小儿髋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小儿髋关节滑膜炎患者210例,所有患儿均予以手法治疗同时结合中药烫疗。结果:所有患儿治疗时间最短1天,最长12天,平均6.5天;治愈186例,好转24例,有效率为100%。随访复发23例,经治疗后痊愈。结论:使用手法治疗配合中药烫疗治疗小儿髋关节滑膜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张淑宁 《山西中医》2013,(11):16-17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施治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内服加外敷治疗肱骨外上髁炎56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6个月,治愈45例(占80.36%),好转8例(占14.28%),无效3例(占5.36%),总有效率94.64%.结论:中药内服并外敷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对髋关节滑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0例病人用中药内服外敷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痊愈25例,好转17例,无效8例,有效率86%。结论:中药内服外敷的方法对于治疗髋关节滑膜炎有着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中药外敷治疗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3年8月期间,临床诊断为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的病例86例,随机分为中药外敷治疗组46例和口服西药对照组40例,分别治疗3周后,运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表、VAs疼痛评分表和综合疗效等指标对治疗后1周、2周、3周、4周和3个月对观察对象进行评估。结果:(1)治疗后第2周开始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缓解疼痛(VAS评分)方面疗效相当,但治疗组综合功能恢复(Lysholm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2)3周后疗效,治疗组治愈率65.2%、总显效率84.8%,对照组治愈率32.5%、总显效率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月后疗效,治疗组治愈率84.8%、总显效率91.3%,对照组治愈率42.5%、总显效率7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结束后1周随访,治疗组有8例复发,对照组12例复发;治疗后3月随访,治疗组有4例复发,对照组有9例复发。结论:运用中药外敷治疗膝关节急性创伤性滑膜炎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手法复位外固定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肱骨髁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来自我院接受治疗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西医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及中医手法复位外固定联合中药内服治疗组各100例,西医切开复位内固定组采用西医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中医手法复位外固定联合中药内服治疗组采用中医手法复位外固定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方法,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中医手法复位外固定联合中药内服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00%,西医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5.00%~80.00%,中医手法复位外固定联合中药内服治疗组与西医切开复位内固定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手法复位外固定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肱骨髁间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的运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及中药内服治疗颈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用针刺及口服中药,对照组60例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及美洛昔康,2周为一疗程,1个疗程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7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药配合治疗颈性头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旋转斜板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19例采用旋转斜板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114例采用颈椎牵引治疗,2组均以治疗3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及疼痛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症状、体征及疼痛积分2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转斜板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较好的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寒证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B:激动剂、氨茶碱、糖皮质激素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感染,治疗组加用加味小青龙汤内服、中药穴位贴敷。均7天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3%,对照组73.33%,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加味小青龙汤配合中药穴位贴敷辅治支气管哮喘寒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陶瓷对金属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和临床体会。方法:2007年2月~2009年1月,采用陶瓷对金属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6例(31髋)髋关节疾患,男11例,女15例。年龄41~75岁,平均54.5岁。其中股骨头坏死14例17髋,髋关节骨关节炎4例5髋,新鲜股骨颈骨折(GardenⅣ型)3例3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3例3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3髋。结合手术前后患者髋关节X线检查、髋关节功能检查及Harris评分,对陶瓷对金属人工全髋关节的临床应用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患者伤口均一期临床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26例(31髋)获随9~12个月,平均随访10.5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关节假体位置正确,髋关节活动度大幅改善,Harris评分显著提高。结论:陶瓷对金属人工髋假体设计具有臼杯变形小、磨损率低、活动范围大、脱位发生率低等特点。其为治疗术后活动量要求较高的髋关节疾病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关节炎、股骨颈骨折、先天髋发育不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价值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56例随机分成两组各28例,两组均用西医非手术治疗,治疗组另用针刺、中药口服和灌肠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8%、对照组78.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口服和灌肠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髋关节滑膜炎的疗效。方法:通过对我院自2002年1月~2010年9月收治的47例髋关节滑膜炎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后并随访。结果:治疗后47例患者中有39例患者疼痛完全消失。在随访中1例患者因活动度较大出现疼痛、休息后症状减轻。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髋关节滑膜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药龙血竭在小鼠触须表皮修复中的作用。方法:4w龄雄性昆明小鼠,无菌条件下去除双侧触须部表皮,实验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龙血竭内服+外用组,每日观察创面结痂率,进行卡方检验。术后1d、3d、5d、7d取材,常规病理切片观察。结果:术后2d,三组结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以龙血竭治疗组最高。术后1~3d,各组创面以炎性反应为主,龙血竭内服+外用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炎细胞渗出较多,真皮层中成纤维细胞增生。术后5d,各组真皮层中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合成和分泌增加;龙血竭内服+外用组炎细胞消失,可见较多新生毛细血管。术后7d,龙血竭内服+外用组新生表皮分层明显,真皮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排列规则,表皮真皮连接紧密,基膜明显。结论:龙血竭在小鼠触须创面愈合早期能促进血痂尽早形成,抗炎作用明显,促进毛细血管增生,促进真皮及表皮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