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腰椎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取出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3年8月63例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后取出椎弓根螺钉系统的患者,随机分为后正中入路组和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其中行后正中入路取出患者30例,行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患者33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数字法评分(VAS)及住院时间,并行组间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椎弓根螺钉系统均完整拆除,无明显并发症。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手术时间(38.1±5.8)min,术中出血量(52.4±7.8)mL,术后24 h及72 h患者腰背部VAS评分为(2.5±0.3)分和(0.6±0.1)分,住院时间(4.0±0.5)d。后正中入路组手术时间(76.0±8.8)min,手术出血量(186.1±25.4)mL,术后24 h及72 h患者腰背部VAS评分为(7.4±0.4)分和(2.4±0.2)分,住院时间(9.1±1.8)d。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腰背部VAS评分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旁肌间隙入路组优于后正中入路组。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有减少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和损伤较小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2月—2012年2月胸腰椎骨折患者102例,分成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组(肌间隙入路组)51例和后正中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组(传统切开组)51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后凸(Cobb角)矫正率、椎体塌陷矫正率等指标。结果:治疗胸腰椎骨折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与后正中入路组比较,椎体塌陷矫正率、后凸(Cobb角)纠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减少了椎旁肌的骨性剥离,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切口内残腔体积及术后引流量,明显减轻术后慢性腰背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分析椎旁肌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入院治疗并获得随访的45例单节段LDH患者,分别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手术23例,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22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并发症,以及手术前后VAS和JOA评分。结果 椎旁肌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旁肌入路组术后3d、7d、1个月时腰背痛VAS评分低于后正中入路组(P〈0.05),两组术后3、6、12个月的VAS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12个月JOA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椎旁肌入路经椎间孔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法治疗单节段LDH,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胸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59例后路胸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取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组,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31例,传统后正中入路取出28例。分别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等,并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40.2±10.8)min,术中出血量(80.3±29.3)ml,手术后负压球引流总量(64.2±20.1)ml,无脑脊液漏和神经硬脊膜损伤。传统后正中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73.6±14.3)min,术中出血量(182±61.7)ml,术后负压球引流总量(210.1±70.5)ml,脑脊液漏1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手术入路优于传统后正中手术入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胸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具有时间短、出血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损伤较小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在胸腰段椎体骨折椎弓根钉一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用后路椎弓根钉一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45例,均为E级。随机采用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30-55岁,平均41.2岁;传统后正中骶棘肌剥离入路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26~45岁,平均37.1岁。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l天及术后1、6个月进行视觉模拟数字法(VAS)。结果肌间隙入路组与传统入路组手术时间明显降低;肌间隙入路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亦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且术后1、6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结论肌间隙入路相比开放入路具有置钉容易,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和对脊旁肌的损伤、干扰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7,(2):182-184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传统后正中入路组、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感染情况、JOA腰背痛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468、17.085、30.079,P<0.05),未发现两组感染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41,P=0.153),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患者JOA腰背痛评分明显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t=25.497,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观察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对照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obb角纠正率及椎体塌陷纠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符合现代微创治疗理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患者61例,无神经损伤症状,不需行椎板切除减压;手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26例,传统后正中人路35例,均进行随访.结果 61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感染,未出现断钉、断棒情况,椎体复位均较满意,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比较,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持续时间短、疼痛程度轻,未发生腰椎术后综合征.结论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5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按显露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椎旁肌间隙入路组28例与传统入路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参数、影像学指标及远期疗效.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及VAS疼痛评分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旁肌间隙入路组优于传统入路组;在Cobb角矫正、伤椎高度恢复、远期疗效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效果肯定,椎旁肌间隙入路具有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小切口治疗胸腰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53例,按手术入路分为椎旁肌间隙入路(A组,28例)和后正中入路(B组,25例)两组。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资料。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术后3d、1个月和6个月的VAS疼痛评分分别为(78.75±7.53)min、(97.86±37.76)ml、(95.71±34.90)ml、(3.28±0.90)分、(1.71±0.94)分和(1.57±0.92)分,明显低于B组的(85.80±6.87)min、(258.00±65.64)ml、(185.20±62.26)ml、(3.96±0.68)分、(2.28±0.89)分和(2.16±0.99)分(P<0.05);而两组后凸角(Coob角)纠正率和椎体塌陷纠正率相仿(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小切口与后正中入路相比,具有手术野清晰、置钉容易、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易松敏 《中国当代医药》2012,(32):27+29-27,29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8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前入路手术组、后入路手术组和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各26例,比较3组的疗效。结果 3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Cobb角恢复及ASIA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均有效,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经椎旁肌间隙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采用经椎旁肌间隙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36例采用传统术式,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伤椎Cobb角矫正率、椎体塌陷矫正率与拆除内固定后腰椎JOA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4.6±7.7)min,术中出血量为(113.4±5.8)ml,术后引流量为(53.2±6.1)ml,JOA评分为(25.3±1.0)分;对照组手术时间为(87.3±9.9)min,术中出血量为(312.3±13.1)ml,术后引流量为(363.8±16.9)ml,JOA评分为(19.3±0.6)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椎旁肌间隙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降低患者手术负荷,临床疗效与传统方法相同,术后疼痛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椎弓根螺钉棒系统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及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腰椎疼痛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55~110 min,平均75.8 min。术中出血量100~200 ml,平均120 ml。术后随访12~16个月,平均13.5个月。末次随访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至(90.2±4.6)%,后凸Cobb角矫正至(5.7±1.6)°,VAS评分(1.9±0.8)分,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病例未发现神经损伤、内固定失效及腰背部疼痛及腰椎失能。结论后路经椎旁肌间隙椎弓根螺钉棒系统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可有效保留脊柱后方肌肉复合体结构,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和降低术后腰背痛和腰椎失能发生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王喆  付勤  柳达 《中国当代医药》2013,(14):44-45,47
目的通过对34例腰间盘突出症行TLIF手术患者,分别采用Wiltse手术入路和后正中手术入路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从而总结Wihse手术入路的临床优劣。方法2012年3~12月对34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片用TLIF手术治疗,随机采用Wiltse手术入路和后正中手术入路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并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进行VAS评分和ODI评分。结果3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前VAS、术后3个月VAS、术前ODI及术后1周ODI筹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1周VAS、术后3个月O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iltse入路组优于后正中入路组。结论在腰间盘突出患者行TLIF手术的治疗过程中,Wiltse手术人路可明显降低对椎旁肌,特别是多裂肌的损伤,有利于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减轻术后腰背部疼痛,有助于患者脊柱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传统后正中入路与经椎旁肌间隙手术入路在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本院诊治的8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A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B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椎体前缘高度、伤椎Cobb角、腰背痛Denis分级及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A组,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1周及3个月腰背痛Denis分级1级的患者比例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均可达到理想的整复效果,但前者对机体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且患者疼痛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 选择接诊的80例腰胸椎椎体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行经Wiltse入路,对照组行传统后正中入路.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情况及在不同时间段影像学指标及VAS评分变化、并记录末次随访时0 DI评分.结果 观察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2组患者在在治疗前、后、内固定取出前、末次随访时伤锥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相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在术后1周、1月、6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在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OD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腰胸椎椎体骨折患者中行经Wiltse入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小,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且疼痛感轻,效果优异,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短节段钉棒系统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法、意义。方法采用肌间隙入路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和轻中度爆裂性骨折38例,了解术后内固定及疼痛情况变化。结果 38例患者均得到6~24个月随访。术后0周至末次随访时R值及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肌间隙入路短节段钉棒系统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