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治疗毒蜂螫伤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方法。方法使用日本JMS公司生产的SDS-20血液透析机和株海丽株医药公司生产的HA型血液灌流器及福州尼普洛公司生产的FB150A透析器对2例毒蜂螫伤病人进行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治疗。结果2例病人均抢救成功,肾功能恢复正常,痊愈出院,无1例死亡。结论应用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治疗对毒蜂螫伤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蜂螫伤中毒是内科急诊,多发于夏秋之际,病情危重,患者常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极高。随着血液净化研究的日趋成熟,血液净化治疗成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方式的选择尚无定论,且机制不明。本研究旨在验证蜂螫伤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IL-1,II-6,TNF-α,IL-10浓度的变化,探讨连续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串联血液灌流( hemoperfusion,HP)治疗对炎性细胞因子的清除作用及机制。  相似文献   

3.
血液净化治疗蜂毒中毒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蜂蛰伤多发于山区,秋季较为常见,毒蜂尤为黄蜂蛰伤可并发过敏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损害,危及患者生命,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蜂毒中毒的死亡率也有所下降,为提高蜂毒中毒的治疗成功率,本文重点就血液净化治疗蜂毒中毒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蜂螫伤分为黄蜂螫伤和蜜蜂螫伤,农村地区在夏秋季较多见,以黄蜂螫伤较多。螫伤后一般只有局部疼痛,数小时后清退.无全身症状。我院1997~2006年收治重症黄蜂螫伤患者5例,其中群蜂螫伤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螫伤后20d发生迟发性肾功能衰竭1例;全身荨麻疹,颜面上肢水肿2例;  相似文献   

5.
总结连续性血液净化在救治重症黄蜂螫伤致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的观察和护理要点.用PRISMA床旁血滤机对10例重症黄蜂螫伤致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及生化指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注意有无水肿、心衰现象发生.有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不宜进行全身肝素化,注意有无喉头水肿及休克发生.10例患者,死亡4例,痊愈出院6例.  相似文献   

6.
夏秋季节户外活动时有被蜂螫伤,特别是在山区农村,被群蜂螫伤更是多见,群蜂螫伤后其蜂毒易致多脏器衰竭,特别是急性肾功能衰竭,病情严重,若不及时救治常导致死亡。我院急诊科2000-01~2006—12共收治群蜂螫伤1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连续性血液净化抢救黄蜂螫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9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蜂螫伤是鄂西北山区较多见危急重症。近年来,笔者成功抢救了多例重症黄蜂螫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通过临床观察,笔者发现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在抢救重症黄蜂螫伤致MODS患者中发挥较好疗效,但费用昂贵。笔者就具体机制、治疗时机、治疗时限、减轻医疗负担等进行了相关的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1例蜂螫伤致急性溶血及多脏器损害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蜂螫伤在临床曾有报道,但螫伤中毒发生严重并发症者较为少见,其原因与蜂毒腺内毒液介质及病人的过敏体质有关。2000年9月我科收治1例蜂螫伤中毒合并急性血管内溶血及多脏器  相似文献   

9.
蜂螫伤是较常见的一种生物性损伤.我院每年夏秋季均会收治蜂蜇伤患者,特别在8~10月,其发病率明显增加.我院通过采用外科综合治疗及血液净化治疗蜂蜇伤患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2003年12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蜂蜇伤的患者的治疗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蜂螫中毒致多器官损害病人的抢救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蜂毒属生物毒素,其中毒多见于外出活动时被蜂螫伤引起。中毒程度与个体毒素的敏感性有关,中毒时间长、程度重可导致广泛的多器官功能损害,特别易引起心、肝、肾功能的损害和消化道出血,其中中毒性心肌炎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总结了我院抢救11例蜂螫中毒并发多器官损害患者的护理体会,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患者,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29~57岁。1.2发病情况及临床表现:11例患者均为外出活动不慎碰及马蜂窝致蜂螫2~20次,入当地医院救治,病情逐渐加重,于发病后 36~96 h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百草枯中毒所致的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方法:将我科2006年6月~2011年8月收治的18例百草枯中毒患儿采取血液灌流+血液滤过技术进行治疗和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0例患儿治愈,2例好转,6例患儿死亡。结论: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和护理百草枯中毒所致的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血浆置换抢救12例蜂螫伤致急性重度溶血性贫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E)抢救蜂螫伤致急性重度溶血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对12例确诊为蜂螫伤致急性重度溶血性贫血患者,在糖皮质激素应用的基础上进行PE,并观察其治疗反应。结果:12例病人中,10例病人经1-2次PE,在运行过程中及结束时中毒症状很快缓解,血氧饱和度上升到90%-95%,住院10.5天,溶血基本控制,血红蛋白尿,高胆红素血症消失,减少了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有效率83%。结论:PE能快速有效地清除蜂毒素及红细胞溶解产物,可阻断因溶血及蜂毒素导致的脏器功能衰竭,是抢救蜂螫伤危重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蜂螫伤中毒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蜂螫伤中毒患者血清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09例蜂螫伤中毒患者分成轻度、中度、重度中毒三组,并根据预后分成死亡组、非死亡组。另选取35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GM-CSF和TNF-α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IL-8水平,同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蜂螫伤轻度中毒组患者血清GM-CSF、TNF-α、IL-6、IL-8水平仅轻度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度中毒组和重度中毒患者血清GM-CSF、TNF-α、IL-6、IL-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中度中毒组患者血清GM-CSF、TNF-α、IL-6、IL-8水平较轻度中毒组明显升高(P<0.01),重度中毒组患者血清GM-CSF、TNF-α、IL-6、IL-8水平较中度中毒组明显升高(P<0.01)。死亡组血清GM-CSF、TNF-α、IL-6、IL-8水平明显高于非死亡组(P<0.01)。APACHEⅡ评分与血清GM-CSF、TNF-α、IL-6、IL-8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血清GM-CSF、TNF-α、IL-6、IL-8R可能协同参与了蜂螫伤中毒患者病情的发生、发展过程。动态观测血清GM-CSF、TNF-α、IL-6、IL-8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对于判断蜂螫伤中毒患者病情轻重与估计预后可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应用细胞因子拮抗剂或抑制剂对防治蜂螫伤中毒患者的发生发展、降低病死率可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蜂螫伤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比值(NEU%)的变化。方法根据螫伤针数及就诊时间不同,分析315例蜂螫伤患者WBC及NEU%,与健康人群比较。结果蜂螫伤患者WBC及NEU%的变化较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螫伤针数在20针以上与3针以下的患者,其WBC及NE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螫伤后3h内就诊的患者WBC与其他时间就诊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蜂螫伤后WBC及NEU%会明显升高,且与螫伤针数及就医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9例急性铊中毒病例的分析,评价血液净化治疗对急性铊中毒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10-12月住院的9例急性铊中毒患者(年龄最小者2岁,平均25.5岁)。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及早行血液灌流、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床旁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床旁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串联血液灌流的不同血液净化方式,观察其对血铊、尿铊下降幅度的影响。结果: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中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治疗可显著降低血铊及尿铊浓度,降低血铊及尿铊浓度速度最快,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其他副作用。结论:血液净化治疗对降低铊中毒患者血铊及尿铊浓度迅速且效果显著,配合基础治疗安全有效,此方法可成为铊中毒的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妊娠急性脂肪肝的可行性.方法:对2例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在应用常规保肝治疗时,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观察血液净化前后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2倒患者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后,各项指标有不同程度好转,病程得到及时的干预.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可有效地干预妊娠急性脂肪肝所造成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17.
我国山区常有毒蜂蛰伤发生,蛰伤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发生率达74.1%[1],严重威胁患者生命.随着血液净化技术尤其是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的应用,使得患者预后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治疗在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中的应用时机和方法。方法:2008年至2010年符合急性重度药物或毒物中毒诊断标准的患者65例。根据病情选择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或床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评估Glasgow评分,机械通气使用率,住院天数,治愈率,死亡率,以及血液净化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首诊时Glasgow评分为5.4±2.2。血液净化治疗开始的时间为首诊后2.3±0.8h。平均血液净化治疗的次数为2.7±0.5次。患者痊愈出院50例(76.9%),自动出院7例(10.7%),死亡8例(12.3%)。平均住院天数5.6±2.2d。结论:在常规内科对症对因治疗的同时,尽早、综合、大胆应用血液净化治疗,显著提高急性重度中毒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减少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9.
黄蜂螫伤是鄂西北山区多见的内科急症。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其可导致肾、肝、血液系统、神经系统、胃肠、心脏、皮肤损害 ,引起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目前其发病机理不清楚。通过对 30例患者观察 ,分析黄蜂螫伤后肾、肝功能、血红蛋白、心肌酶学、肾脏影像学、病理变化及临床治疗。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1989年~ 2 0 0 1年 3月我科收治的蜂螫伤致MODS患者 30例 ,MODS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参考文献[1],其中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10~ 5 6岁 ,平均 2 6 5岁 ,均为山林作业时撞上蜂包 ,患者自诉为黄蜂螫伤 ,…  相似文献   

20.
42例毒蜂螫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总结42例蜂螫伤患者的急救护理经验,重点介绍处理螫刺、中和毒液、解除疼痛的具体方法,强调做好严密的病情观察,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依据实验室检查,配合医生做好对症治疗,加强心理护理和预防宣教,是抢救蜂螫伤患者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