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血清抗幽门螺杆菌(Hp)IgG(抗Hp-IgG)阳性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对患者肝组织进行Hp特异性基因检测,探讨Hp在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中共纳入502例HBV感染患者和性别、年龄相匹配的429名健康对照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进行血清抗Hp-IgG检测.同时用针对螺杆菌菌属特异性16S 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对其中56例肝穿刺活检组织进行基因扩增,并对该基因阳性者进一步应用Hp cagA、vacA和glmM基因特异引物进行扩增.结果 HBV感染患者血清抗Hp-IgG阳性率为63.9%,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43.4%,P<0.05),其中肝癌组的阳性率最高(29/36,80.6%),其次为肝硬化组(64/83,77.1%),两组均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228/383,59.5%,P<0.01).56例行肝穿刺活检患者中,35例肝组织中发现螺杆菌菌属特异性16S rRNA基因,其中肝硬化组17例,肝癌组7例,慢性乙型肝炎组11例.进一步的扩增结果 证实35例中21例为Hp DNA.结论 HBV感染患者血清抗Hp-IgG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HBV感染患者肝组织中除存在Hp DNA外,可能还存在其他螺杆菌DNA.螺杆菌在慢性乙型肝炎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强  张瑞彪  孟霞 《山东医药》2008,48(1):29-30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80例脑梗死患者和8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以及6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Hp-IgG以及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抗体IgG(CasA-Hp-IgG)阳性率,同时检测血清TC、TG、Apo-A、Apo-B、HDL-C、LDL-C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及TIA组血清Hp-IgG阳性率分别为65.40%和67.90%,cagA-Hp-IgG阳性率分别为52.56%和50.23%,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47.15%和35.20%(P<0.05).脑梗死Hp-IgG阳性与阴性者间TG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p感染与TIA发作及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并可能影响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2013年我院收治的EH患者150例为EH组,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IMT)、幽门螺杆菌抗体(Hp-IgG)、血脂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根据CAIMT和Hp-IgG检查结果将EH组患者分为CAIMT增厚组89例和CAIMT非增厚组61例,Hp感染组67例和Hp非感染组83例。EH组CAIMT1.0 mm者所占比例(59.3%)和Hp-IgG阳性者所占比例(44.7%)均高于对照组(12.0%,28.0%)(P0.05)。CAIMT增厚组Hp-IgG阳性者所占比例(55.1%)高于CAIMT非增厚组(29.5%)(P0.05),Hp感染组CAIMT1.0 mm者所占比例(73.1%)高于Hp非感染组(48.2%)(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AIMT增厚与Hp感染率呈正相关(r=0.787,P0.01)。Hp感染组血清TG、TC、LDL-C、HCY、hs-CRP高于Hp非感染组,HDL-C水平低于Hp非感染组(P0.01)。结论 EH患者CAS的发生与Hp感染有关,Hp感染可能通过影响机体炎性反应、血脂代谢及HCY水平促进CAS的发生和发展,清除或预防Hp感染可能是防治EH患者发生CAS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叶酸联合幽门螺杆菌(Hp)根除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84例,其中Hp阳性90例,阴性94例.Hp阳性患者分为A组43例和B组47例.A组予标准三联Hp根除治疗后再予叶酸治疗3个月.B组和Hp阴性者均予叶酸治疗3个月.各组治疗前、口服叶酸1个月、口服叶酸3个月时分别进行临床症状评分并行t检验.各组治疗前及停药3个月时分别接受胃镜检查,并就胃镜下评分、病理评分行t检验.治疗前及停药3个月时分别抽取55例Hp阴性者静脉血并以ELISA法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及胃泌素17水平.结果 所有患者经叶酸治疗1个月时的临床症状评分(1.55±0.04)与治疗3个月时(1.15±0.0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8,P<0.01).治疗结束时,A组临床症状评分(1.06±0.04)低于B组(1.56±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0,P<0.01).所有患者治疗前胃镜下评分(1.57±0.95)与治疗后(1.00±0.7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2,P<0.01).所有患者治疗前后黏膜炎性反应、活动性、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分级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5.51、6.90、7.53、6.34、2.90,P值均<0.01).55例Hp阴性者治疗前血清PGⅠ水平[(1.03±0.19) nmol/L]低于治疗后[(2.24±0.33) 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P<0.01).55例Hp阴性者治疗后胃泌素17水平[(0.86±0.05)nmol/L]较治疗前[(0.47±0.05)nmol/L]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3,P<0.01).结论 叶酸联合Hp根除治疗对萎缩性胃炎的转归有利,可促进血清PG及胃泌素的分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山东胃癌高发区10年来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Hp)后的内镜下变化.方法 1996年在山东烟台地区自然人群中整群抽样选择1006名成人,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试验方法,将其中Hp阳性的552例均分为治疗组(T组)和安慰剂组(P组),T组口服奥美拉唑、羟氨苄青霉素和克拉霉素1周,P组给予安慰剂对照.停药1个月后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两组入选者再按Hp根除情况重新分为Hp根除组(246例)和HP未根除组(306例),分别于1、5、8、10年后进行内镜复查并对结果进仃比较.结果 1、5、8、10年内镜追踪复查的实际应答率分别为89.13%、83.11%、80.38%、75.90%.行根除治疗前T组和P组的RE检出率分别为2.17%和0.72%.根除Hp后1、5、8、10年T组和P组的RE检出率分别为1.65%、0.40%、7.21%、5.88%和16.10%、13.62%、27.57%、21.24%.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根除Hp后10年,T组RE新发病例数高于P组.随访期间Hp阳性和Hp阴性组RE发病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p根除前及根除后5、5、8、10年RE患者的平均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女比例1.1∶1至3.2∶1小等.结论 根除Hp对RE发病无明显影响.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男性发病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在儿童再发性腹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海珍 《山东医药》2008,48(13):77-77
检测200例5周岁以上再发性腹痛(RAP)患儿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Hp-IgG),并对Hp-IgG阳性患儿行14C尿素呼气试验("C-UBT)检查.结果 RAP患儿中Hp-IgG阳性率为41.0%;男性高于女性,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学龄前儿童Hp-IgG阳性率为10.0%,学龄儿童为31.0%,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Hp-IgG阳性患儿行14C-UBT检查的阳性率为87.8%.认为血清Hp抗体检测适合于儿童RAP的Hp感染检查.  相似文献   

7.
几种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几种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的差别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斑点金免疫渗滤法(DIGFA)检测患者未梢血及唾液中的抗Hp-IgG抗体,同时用快速尿素酶试验(RUT)、PCR-Hp-DNA检测胃粘膜活检组织中的Hp感染情况.结果100例患者诊断Hp检测阳性率分别是末梢血抗Hp-IgG法84%,唾液抗Hp-IgC法58%,RUT59%,PCR-Hp-DNA法62%,几种方法诊断Hp现症感染的准确性分别为72.72%,90%,91%,92%,敏感性分别为94.64%,85.71%,87.50%,94.64%,特异性分别为35.29%,97.06%,97.06%,91.1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0.67%,92.31%,92.45%,94.6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0%,86.84%,89.19%,91.18%.结论DIGFA法检测唾液中抗Hp-IgG和胃粘膜RUT两种方法检测Hp现症感染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相近,为非侵入性、简便、快速、价廉的方法,适合于临床推广;血抗Hp-IgG检测适合于流行病学调查;PCR-Hp-DNA法适合于科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内镜表现及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化对照研究,观察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入组的慢性胃炎患者,分为Hp阳性根除组、Hp阳性不根除组和Hp阴性组,均予以8周的胃黏膜保护剂治疗,对比各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炎症的变化.结果...  相似文献   

9.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通过长期随访观察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后功能性消化不良(FD)者的症状能否得到缓解,阐明Hp与FD的关系.方法60例Hp感染的FD患者参加本次研究.运用改良的Glasgow评分表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评分(范围0~10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三组抗Hp治疗.A组口服RBC(雷尼替丁枸橼酸铋)400mg、阿莫西林1g和呋喃唑酮100mg各每日2次.B组口服阿莫西林1g和呋喃唑酮100mg各每日2次.C组口服RBC400mg、克拉霉素250mg和甲硝唑400mg各每日2次.总疗程均为7d,治疗后随访2年.在治疗后第4周及随访2年后行13C-尿素呼气试验,并于随访末再次对症状评分.结果全部患者完成治疗.42例Hp得以根除,18例抗Hp治疗失败.2年后54例完成复查,6例失访.其中39例为Hp根除者(39/54).另15例为抗Hp治疗失败者,其中7例在2年中曾自行接受追加的抗Hp治疗后为阴性,8例仍Hp阳性.39例根除者中未发现复发病例.大部分的患者症状评分均有改善,但持续感染者评分高于根除者.在根除者中,平均症状评分从4.90减为2.38,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持续感染者从5.00减至3.0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长期随访,我们发现根除Hp可在较长时间内仍改善FD症状.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形成的关系.方法对临床有症状、经纤维内镜检查并送病理以1%甲苯胺兰滴染法做Hp检测的215例病例统计,其中男136例,女79例,男女之比为1.71.年龄26岁~79岁,平均50岁,41岁~70岁135例占总数63%.临床均有上消化道症状,部分按消化性溃疡治疗有效,但停药后症状重现,反复性强.病史2mo~4a,平均5mo.纤维内镜检查以胃窦、体部粘膜红白相间、呈花斑状,部分可见出血、糜烂、水肿改变.合并有胃溃疡24例,球溃疡26例,复合性溃疡15例.组织活检以溃疡中心及周边组织、胃窦、体部分别咬检送病理及Hp检测.结果本组215例病例中Hp阳性者175例占81.4%,按病理及Hp阳性率分组淋巴细胞样改变占88%(15/1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占81%(155/191例),伴出血、糜烂、水肿占79%(68/86例),不典型增生占78%(18/23例),肠上皮化生占72%(26/36例),胃癌占71%(5/7例).按年龄组及Hp阳性率为<30岁占80%(17/21例),31岁~40岁占84%(21/25例),41岁~50岁占84%(49/58例),51岁~60岁占83%(30/36例),61岁~70岁占79%(31/39例),>70岁占75%(27/36例).与其他学者报道Hp感染率最高为淋巴细胞样改变一致.其病理组织学改变存在着Hp感染-慢性炎症-腺体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形成的模式.传播方式与社会卫生环境有关,以"口-口”、"粪-口”二种方式传播,消化科医生是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患者和带菌者.结论Hp感染是引发消化道炎症病因之一,也是导致胃恶性肿瘤的启动因素,社会存在很高的感染概率,尤其在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肝硬化患者57例,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Warthin-Starry银染色及抗Hp-IgG法测定来判断Hp感染。结果肝硬化门脉高压组Hp感染率为31.3%,显著低于慢性胃炎组(65.5%,P<0.05)和消化性溃疡组(83.3%,P<0.05);Hp感染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无显著性相关(P>0.05);Hp感染率随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增加而下降(无食管静脉曲张者Hp阳性率为57.1%,有食管静脉曲张者Hp阳性率为21.0%,P<0.05;轻度食管静脉曲张者Hp阳性率为32.4%,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者Hp阳性率为10.75%,(P<0.05)。结论Hp感染不是PHG的主要致病因素;肝硬化门脉高压影响Hp感染率;Hp感染与患者肝功能分级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的关系。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于2017年9月至11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及同期8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的VEGF水平和Hp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的Hp-IgG阳性率对照组,阴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Hp-IgG检测阳性血清VEGF水平和Hp-IgG检测阴性血清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Hp感染情况具有密切的关系,冠心病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与Hp感染几率均高于正常人群,通过对VEGF水平与Hp-IgG进行检测,能够对冠心病的病情诊断及发展提供相关检测指标,对冠心病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各种因素对内镜医师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09年1月至12月间行内镜检查的10 765例慢性胃炎患者,分析内镜下充血渗出、糜烂、胃溃疡、胆汁反流、胃息肉病例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CAG内镜及病理诊断的影响.结果 病理检查CAG的诊断率为69.41%,内镜检查CAG的诊断率为54.27%,两者符合率为62.30%.Hp阳性者2575例(23.92%),Hp阳性者的CAG内镜和病理诊断符合率是Hp阴性者的90%(β=0.1067,P<0.05).年龄和符合率成正相关.年龄每增加1岁,内镜和病理诊断符合率增加了0.01倍[OR=exp(0.00855)=1.01];每增加10岁符合率增加了0.09倍[OR=exp(0.0855)=1.09].胃黏膜充血渗出和符合率成负相关.有充血渗出者的CAG内镜和病理诊断符合率是无充血渗出者的40%(β=-0.9044,P<0.01).结论 内镜下对CAG的判断有一定主观性,需结合病理分析方可确诊.患者年龄、Hp感染、内镜下充血渗出会影响CAG的内镜和病理诊断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门脉高压胃病(PHG)的临床一般资料、内镜下表现、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以及小剂量心得安联用吉胃乐治疗PHG的疗效及作用机制作一粗浅的探讨方法对42例PHG患者全部行内镜检查,并行14C-尿素酶呼吸试验(14C-UBT).后者示阳性结果11例,接受抗Hp"三联”治疗.其余33例随机分治疗组(A组)17例用心得安+吉胃乐治疗;对照组(B组)14例单用吉胃乐治疗结果Hp感染率占42例PHG的26%,与国内戴立里等报道PHG组感染率(27%)几乎一致;内镜下总有效率和综合临床症状改善率均显示A组高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上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PHG的粘膜病变与门脉高压因素直接有关.运用降门脉压药物心得安加抑酸、保护胃粘膜药物吉胃乐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扩大病例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乐托尔对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作用.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最佳途径.方法随机选择1999-06/2000-02经内镜、病理证实Hp感染阳性的胃、十二指肠、胃炎及十二指肠球炎的门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二组①单纯乐托尔抗Hp加胃粘膜保护剂治疗组(L);②抗Hp+抑酸组(G+R);服药后观察①患者临床症状恢复的情况;②检测胃粘膜Hp感染的组织病理学、尿素酶快速实验及13C-呼吸实验的感染情况;③血清观察幽门螺杆菌(Cag-Hp)IgG抗体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结果①治疗4wk症状缓解率乐托尔组为100%(12/12),G+R组为94.6%(18/19),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溃疡愈合率两组患者经治疗后4wk内镜检查,观察溃疡面愈合情况,治疗组愈合率及有效率分别是61.9%,76.9%,对照组溃疡愈合率及有效率分别是61.9%,95.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③Hp阴转率在4wk末分别是60.0%(16/24)和72.8%(33/44),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④两组PU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了血清学CagA+基因表达IgG的ELISA检测治疗前大约有60%的Hp阳性者中有抗CagA+IgG表达,治疗后,检测阳性结果为30.09%初步的结果显示在微生态制剂治疗中有Hp产毒株的抑制.结论乐托尔作为微生态制剂在抑制Hp和调解机体免疫方面有与目前治疗溃疡病用药有相同的效果,并且有不影响胃酸和可以长期用药的作用,是临床上抗Hp感染治疗的极有前途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转座子插入元件IS606在中国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Hp)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HP致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方法,将82例临床分离培养的HP菌株,分成IS605阳性(32株)和IS605阴性(50株)两组,扩增IS606中的1000bp片段,同时设立阳性对照及阴性对照.结果IS606在中国人群感染Hp的82例中全部为阴性.结论作为转座子插入元件的IS606在中国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等不同疾病来源的Hp中均不存在提示中国人群感染的Hp几乎无IS606插入,IS606与中国人群感染HP的致病性似乎关系不大,且不存在IS605与IS606的双插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毒力蛋白CagA和VacA抗体分型检测方法在Hp感染者精准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消化内科门诊、住院患者和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共计9 408例,采用免疫印渍法进行抗体分型检测,结合胃镜下病变表现,观察不同人群Hp感染率和毒力因子CagA/VacA阳性与胃镜下胃部病变的关系,评估CagA/VacA毒力抗体检测在Hp精准治疗中的价值。结果住院/门诊患者组Hp感染阳性率为37.31%(1133/3037),与健康体检组的21.13%(1 346/6 3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感染者中毒力抗体(CagA/VacA)阳性率住院/门诊组为30.98%,与健康体检组的46.5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患者中行胃镜检查165例,糜烂、溃疡、胃癌等严重病变发生率Hp感染组占60.20%(59/98),Hp阴性组占28.36%(1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行胃镜检查的98例Hp感染者中,毒力抗体CagA/VacA阳性27例,CagA/VacA阴性71例,严重胃部病变发生率分别为20例(占74.07%)和39例(占54.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体检人群中行胃镜检查148例,严重胃部病变发生率Hp阳性组为42.7%(32/75),Hp阴性组为41.1%(30/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组胃镜下显示严重胃部病变者中CagA/VacA抗体阳性占37.50%(9/24),CagA/VacA抗体阴性占45.10%(23/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门诊患者Hp感染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在住院/门诊患者中Hp感染与胃镜下严重胃部病变有关,但在健康体检人群中Hp感染与胃部严重病变未见明显相关。在门诊、住院、健康体检人群中,CagA/VacA抗体阳性与胃部严重病变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毒力蛋白CagA和VacA抗体分型检测方法在Hp感染者精准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消化内科门诊、住院患者和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共计9 408例,采用免疫印渍法进行抗体分型检测,结合胃镜下病变表现,观察不同人群Hp感染率和毒力因子CagA/VacA阳性与胃镜下胃部病变的关系,评估CagA/VacA毒力抗体检测在Hp精准治疗中的价值。结果住院/门诊患者组Hp感染阳性率为37.31%(1133/3037),与健康体检组的21.13%(1 346/6 3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感染者中毒力抗体(CagA/VacA)阳性率住院/门诊组为30.98%,与健康体检组的46.5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患者中行胃镜检查165例,糜烂、溃疡、胃癌等严重病变发生率Hp感染组占60.20%(59/98),Hp阴性组占28.36%(1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行胃镜检查的98例Hp感染者中,毒力抗体CagA/VacA阳性27例,CagA/VacA阴性71例,严重胃部病变发生率分别为20例(占74.07%)和39例(占54.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体检人群中行胃镜检查148例,严重胃部病变发生率Hp阳性组为42.7%(32/75),Hp阴性组为41.1%(30/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组胃镜下显示严重胃部病变者中CagA/VacA抗体阳性占37.50%(9/24),CagA/VacA抗体阴性占45.10%(23/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门诊患者Hp感染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在住院/门诊患者中Hp感染与胃镜下严重胃部病变有关,但在健康体检人群中Hp感染与胃部严重病变未见明显相关。在门诊、住院、健康体检人群中,CagA/VacA抗体阳性与胃部严重病变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原发性胃淋巴瘤(PGL)内镜活检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2-黏膜相关淋巴瘤转位基因1(API2-MALT1)融合基因检测的可行性,探讨该融合基因在PGL的表达及其在PGL诊断、治疗等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疑诊为PGL者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和黏膜活检,活检标本分别进行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和用荧光定量RT-PCR测定API2-MALT1融合基因。总结、分析诊断明确的PGL中API2-MALT1融合基因的表达以及该融合基因与PGL诊断、分型和治疗等方面的关系。结果32例疑诊PGL者中14例经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为PGL,其中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11例,胃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3例。API2-MALT1融合基因检测阳性5例,均为胃MALT淋巴瘤,约占胃MALT淋巴瘤(5/11)的45%。3例DLBCL患者API2-MALT1融合基因检测均阴性。API2-MALT1融合基因阴性组病变浸润深度和淋巴结浸润状况较阳性组严重。5例API2-MALT1融合基因阳性者中幽门螺杆菌(Hp)阳性2例,9例阴性者中Hp阳性5例。API2-MALT1融合基因阳性组5例行抗Hp治疗皆无效,但化学治疗有效;阴性组中5例Hp阳性者完全缓解2例,4例Hp阴性者抗Hp治疗无效。结论 API2-MALT1融合基因是胃MALT淋巴瘤的常见遗传学异常。内镜定位活检标本通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该融合基因在临床上是可行的,该融合基因的检测对PGL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均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和上消化道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肝硬化患者160例,内镜检查了解食管静脉曲张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情况及出血的原因,同时胃粘膜活检作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Hp).结果Hp阳性组消化性溃疡发生率(64.1%)明显高于阴性组(37.8%,P<0.01).出血率在Hp阳性组(38.5%)也明显高于阴性组(22%,P<0.05).结论Hp感染和肝源性溃疡发生有关,Hp感染者的肝源性溃疡发生率增高及胃粘膜活动性炎症可能导致出血率升高,根除Hp有可能降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