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老年患者发病率高,组织器官严重退化、全身并发症多,临床特征多变,误诊率高,确诊时多处于分期较晚阶段,预后极差。目前一线化疗联合分子靶向治疗在老年患者中面临治疗不耐受、并发症多、易复发耐药等临床难点。针对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实践中的现状及难点,结合国医大师周仲瑛癌毒病机理论,系统阐释该病的病因病机、辨治要点、整合中西医治疗的优势及治疗策略,结合新药时代老年患者分层管理理念,以及本中心淋巴瘤真实世界临床干预实践,为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提供理法方药齐备的全程管理模式,以癌毒病机理论指导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整合治疗,建立更加系统的临床干预范式。从而改善患者脏器功能,控制并发症,减少复发,提高生命质量,发挥中医药减毒增效的独特优势、达到节约医疗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恶性淋巴瘤是一组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精准分层、靶向治疗是淋巴瘤新药时代主要治疗模式;耐药复发、并发症、不良反应管理是真实世界的主要挑战;减毒增效是中西整合的优势和目标。癌毒病机学说是周仲瑛国医大师倡导的肿瘤辨治体系;“态靶理论”是仝小林院士提出的现代中医辨治新模式,即“以病为参,以态为基,以症为靶,以因为先,以果为据”。通过中医辨证“宏观调态”,借助现代医学“微观打靶”,最终实现更高层次的中西整合。导师倪海雯教授以癌毒病机理论指导淋巴瘤临床实践,结合态靶理论的核心理念,创新提出“癌毒-态靶”结合的淋巴瘤中西整合临床辨治新模式,紧扣“正虚癌毒”的核心病机,以“消癌解毒方”作为核心靶方,扶正抗癌,贯穿全程;癌毒易损正,把握正邪交争,邪正消长的规律,区分不同阶段;癌毒多夹杂,多因复合,辨析“痰、热、瘀、虚”之夹杂,谨守病机,分别投以化痰、清热、化瘀、益气、养阴以调偏态;针对淋巴瘤常见症状施以对症靶药,结合分子机制进展,针对关键靶点投以相应“标靶”药以精准打靶。构建新药时代“癌毒-态靶”辨治模式,“态靶同调,病证结合”,优化中西整合淋巴瘤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周仲瑛教授“癌毒”学说,引入文本挖掘法,结合原始医案数据进行集内关联挖掘,形成医案解析,分析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症状、病机及用药规律。方法:采用优化的集内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医案解构分析。结果:本次研究涉及医案147则,患者147人次,主症25条,兼症26条,舌象18条,脉象12条,病机9条,药物30味。经集内关联挖掘规则,主症16组,兼症36组,舌象36组,脉象32组,病机36组,药物30组。结论:本中心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盗汗与发热、恶心与腹痛、咳嗽与咳痰、下肢水肿与神疲乏力,消瘦与纳差五组症状关联度最高。患者舌象多为舌质淡、红或紫,苔薄白腻,脉象多为弦、细、数,高关联病机为虚、毒、痰、热、瘀,高关联配伍用药为白花蛇舌草、茯苓、甘草、陈皮、黄芪、麸炒白术。  相似文献   

4.
郭天灏  周红光  霍介格 《陕西中医》2020,(10):1455-1457
肿瘤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以及生活质量,许多肿瘤患者长期受失眠等症状困扰。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首倡“癌毒”学说。经不断丰富完善,逐渐形成癌毒病机理论体系。在癌毒病机理论体系中,癌毒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本文结合临床典型病案,从癌毒理论角度浅析肿瘤患者兼见不寐的相关治疗,为运用癌毒病机理论指导相关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肠道菌群与细胞焦亡互作失衡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密切相关,浊毒内蕴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关键病机。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及中医学理论研究,笔者认为肠道菌群紊乱是浊毒内蕴的病理学基础,细胞焦亡为浊毒内蕴的微观体现,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肠道菌群—细胞焦亡”互作紊乱与溃疡性结肠炎“浊毒内蕴”病机相契合。本文从“肠道菌群—细胞焦亡”互作失衡角度探讨“浊毒内蕴”的病因病机,是将现代分子生物学与中医学理论相结合的初步尝试,旨在为临床防治溃疡性结肠炎提供新思路和突破点。  相似文献   

6.
“态靶理论”是仝小林院士提出的现代中医临床辨治新策略,将传统中医的辨证与现代医学的疾病认识相结合,将中医的宏观调态与现代医学的微观打靶相结合,针对疾病、症状、临床指标选取靶方靶药,建立整体观和精准化相融合的中西医整合新模式。导师倪海雯基于癌毒病机及态靶理论指导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诊疗,认为该病以肾虚癌毒为核心病机,夹杂“痰、热、瘀、虚”,多因复合;以补肾解毒、宣痹通络为治则,贯穿始终,创立验方宣痹消瘤方作为疾病之“靶方”;辨析“痰、热、瘀、虚”之夹杂病机,分别投以化痰、清热、消瘀、补虚以调态;针对骨痛、肾损等并发症分别施以对症之靶药;针对高黏滞血症、单克隆球蛋白增高结合施以标靶药物。探索“癌毒-态靶理论”指导下的中西医结合创新模式契合多发性骨髓瘤新药时代的诊疗实践。  相似文献   

7.
口咽癌作为头颈部恶性肿瘤, 病势凶险、病位特殊, 放射性疗法临床获益明显, 但易损伤口咽部黏膜及腺体造成口咽干燥症, 由此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阻碍治疗进程。故口咽干燥症病机: 先有正气亏虚、癌毒内生、蕴结弥漫阻滞于口咽经络, 后有热毒侵袭、伤津耗气、伏邪内藏以致脉络枯萎。因此以“三焦辨证”法为基础, 通过分期论治达到明确病程分期、辨析疾病病机、灵活用药、燥湿相济、攻补兼施、升降相宜, 其疗效颇佳。现将临证辨治思路及用药特点总结如下, 并结合案例进一步分析, 以兹借鉴。  相似文献   

8.
古代医家提出“浊”和“毒”的致病概念,现代学者基于前人理论并提出“浊毒”学说,成为中医病因病机主要内容。络病学说发展已久,源于《黄帝内经》,初形于东汉,繁盛于明清,发展至现代,理论内容较为完备。基于“浊毒”理论和络病学说,探讨“浊毒损络”病机观在肝细胞癌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合现代医学提出的肿瘤炎症微环境理论,进一步探讨“浊毒损络”病机观与肝细胞癌肿瘤炎症微环境的相关性,为中医药论治肝细胞癌提供新的诊疗思路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庞德湘教授认为直肠癌病机以正虚为本,与湿热、饮食偏嗜、癌毒相关,通过对病机的全面认识,在白头翁汤基础上进行认真加减,严谨组方,在临床上治疗直肠癌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在结直肠癌防治过程发挥作用的3个主要阶段包括癌前病变期、协同治疗期、临床康复期。癌毒病机理论认为,“虚、毒、湿、热、瘀”是结直肠癌的主要病理因素。脾虚毒蕴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脾气亏虚是发病之本,癌毒内蕴是病机关键。癌前病变期的基本病机为“湿热蕴结、脾气亏虚”,协同治疗期的基本病机为“湿热瘀毒、脾气亏虚”,临床康复期的基本病机为“脾肾两虚、湿热瘀毒”。针对结直肠癌3个主要阶段的病机及其证候特点,制定相应治则治法,构建基于癌毒病机理论的结直肠癌全程防治体系,对指导中医药在防治结直肠癌的全过程中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贾英杰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工作30余年,重视病证结合,认为恶性肿瘤病机是“正气内虚,毒瘀并存”,“虚”“毒”“瘀”贯穿疾病始终,总结出“癌浊”是恶性肿瘤发病的关键因素,易导致脾胃升降失常,三焦气化失司,倡导恶性肿瘤从“癌浊”论治,提出“黜浊培本”思想,提倡疏利三焦,治取中州,善用“理气法”治疗恶性肿瘤及相关并发症,在临床中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恒速输注华蟾素联合R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CD20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38例。研究组采用华蟾素联合RCHOP方案进行化疗,对照组单纯给予RCHOP方案进行化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73.9%)较对照组(52.6%)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髓抑制发生率、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大致相等,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蟾素延缓淋巴瘤细胞生长速度、促进淋巴瘤细胞分化、加速淋巴瘤细胞凋亡、提高免疫功能。华蟾素联合R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李迎巧  高二超  王茂生 《陕西中医》2022,(5):628-631,652
总结名中医杨淑莲教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经验。杨教授指出“虚”“毒”“瘀”为MM的主要病机特点,强调本病以肾虚为本,首辨虚实,邪毒、瘀血为标,杨教授针对本病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提出益肾、活血、解毒三法,结合现代医学研究以精准分层、分期论治、辨证辨病相结合,动态灵活运用三法,疗效显著。现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分期论治等角度对杨教授治疗MM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并在治疗过程中强调活血化瘀贯穿疾病始终,审时度势运用虫类药物以直达病所,发挥祛邪扶正之功效。  相似文献   

14.
徐巧笑  胡振斌  莫莎莎  张臻 《陕西中医》2023,(10):1431-1434
原发性肝癌(PL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极差,中医学认为虚毒瘀致病是阐释PLC发生、发展的重要理论,机体正气亏耗、外邪入侵所致气血阴阳失调,脏腑代谢等功能失常,痰浊、瘀血、癌毒内生结聚肝内形成肿块而发本病。现代医学则认为免疫微环境是正气亏虚的延伸,且炎症微环境、肿瘤外泌体、肠道菌群紊乱均为癌毒重要来源,现从“病机观”及“治疗观”出发,在阐述肝癌病机的同时对其治疗进行深度剖析,探讨瘀、毒、虚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致病机制及以攻补兼施、扶正祛邪为纲的治法治则,提高临床思辨能力,为中医治疗肝癌,改善肝癌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R-CHOP方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进行治疗。结果:本组24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9例,好转2例,无效2例(包括无变化患者和进展患者各1例),总有效率为83.3%。结论:联合应用利妥昔单抗和化疗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疗效满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史哲新教授基于多年临证经验,认为恶性淋巴瘤属中医学“络病”的范畴,以正虚为发病根本,以痰毒为核心病机,是痰毒阻滞络脉的动态病理循环过程。其在临床过程中通过分阶段、分层次辨证对恶性淋巴瘤进行分型论治,擅长以“涤痰通络”为主要方法,“涤”以祛除痰邪,“通”以通行气血予邪出路,并以扶正祛邪为根本,攻补兼施,以通为用,临证喜用辛香通络、虫蚁搜剔之品治疗该病,收获良效,附病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7.
总结江一平对癌性疼痛病因病机的见解以及运用中药外敷癌瘤方治疗癌性疼痛的经验。江一平认为痰瘀互结、癌毒壅滞是癌痛的基本病机,癌毒壅滞为病机关键,“痰”“瘀”“毒”三者贯穿疾病始终,故治疗上以祛痰化瘀、解毒散癌为主要原则,祛瘀化痰为治疗根本,解毒散癌为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CHOP方案治疗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1月期间60例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选择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CHOP方案,对照组选择CHOP方案治疗,比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CHOP方案治疗后能够将其缓解率提升,用药具有较强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代谢是指生物体内发生的所有化学反应的总称,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中医学认为肿瘤的总病机为正虚邪实,并以此确立扶正治癌的临床大法。从代谢的角度,将正气与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及癌毒联系,将肿瘤“正虚邪实”病机拓展为“整体元气虚损,局部毒聚邪实,瘤周虚实夹杂”,以此病机指导治法,由“扶正治癌”拓展为“调元扶正,解毒治癌”。文章尝试对“正虚邪实”总病机及其“扶正治癌”学术思想进行继承创新,或可为肿瘤多学科治疗充分体现中医药综合调节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大肠癌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医药在其治疗中有一定优势。杜怀棠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基于“百病皆由气生”的理论,认为大肠癌的病机与“气”密切相关,正气亏虚,癌毒滋生是发病之本,气机紊乱,毒结留滞是致病之源;气滞、痰凝、血瘀、毒结,胶结留滞肠道,壅聚不散,日久生积是大肠癌产生的基础;遵循“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结合大肠癌的病机特点,强调在大肠癌的治疗中应以“调气为要”,法当“调气通腑”;对大柴胡汤进行再认识,认为其兼具“调气”与“通腑”功效,将其灵活变通、加减化裁应用于大肠癌的不同治疗时期中,可获佳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