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2 毫秒
1.
体外反搏治疗突发性耳聋10例报告阮萍,蒲章杰,李萍(附属医院体外反搏室耳鼻喉科教研室,256603)关键词体外反搏;突发性耳聋;病例报告突发性耳聋系指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一种感觉神经性耳聋。我们采用体外反搏治疗40例,临床疗效满意。现将资料完整的10...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体外反搏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方法突发性耳聋患者444例,随机分为3组。A组100例,体外反搏治疗。使用广州产WFB—V型正负压体外反搏装置。每天治疗1次,每次1h。B组244例。体外反搏加药物治疗。体外反搏治疗同A组,药物治疗同C组。C组100例,药物治疗。主要以扩血管、营养神经、吸氧、抗感染等不同方案组合。分别酌情使用烟酸、能量合剂、丹参制剂等。部分患者使用抗病毒药。疗程最短10d,最长36d。结果A组有效率显著高于C组(P〈0.05)。B组痊愈占43.9%,显效占48.0%,显著高于C组(P〈0.01)。结论体外反搏对突发性耳聋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对体外反搏加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 40例和单纯药物 (或药物加高压氧治疗 ) 43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 ( P <0 .0 5 )。并分析了体外反搏对耳蜗血流量的影响 ,认为体外反搏对突发耳聋有效  相似文献   

4.
体外反搏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观察辽宁省劳改工作干部熊岳疗养院(115200)吴炳海我院1988~1992年间应用体外反搏(ECP)治疗突发性耳聋10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20岁,40岁以...  相似文献   

5.
<正>为探索突发性耳聋最佳治疗方案,我们于1992年6月至1997年6月观察治疗102例突发性耳聋。随机分:第一组为药物治疗;第二组为药物治疗+体外反搏治疗;第三组为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
江陈设 《中级医刊》1995,30(11):37-38
本文采用体外反搏治疗突发性耳聋49例(51耳),有效率为86.27%,用能量合剂辅以血管扩张剂药物治疗47例(49耳),有效率为65.31%,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1)。本文结果表明体外反搏治疗突聋是一种改善内耳微循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体外反搏治疗突发性耳聋49例(51耳),有效率为86.27%,用能量合剂辅以血管扩张剂药物治疗47例(49耳),有效率为65.31%,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1)。本文结果表明体外反搏治疗突聋是一种改善内耳微循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体外反搏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方法,近年来试用治疗突发性耳聋。本文应用血管扩张剂及血管扩张剂加体外反搏之方法治疗126只突聋患者,其结果显示,突聋患者之听力提高dB数,耳聋的治愈率,显效率及耳鸣的治愈率,显效率均为血管扩张剂加体外反搏组明显高于单纯血管扩张剂组。  相似文献   

9.
<正> 在临床上突发性耳聋较为常见,且病因较复杂,治疗上也很棘手。根据体外反搏的原理,我院自1991年8月起对突发性耳聋的患者进行体外反搏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共20例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16~20岁2例,21~65岁18例,其中单侧耳聋16例、双侧耳聋4例,共24耳。伴有耳鸣、眩晕的8例,有上呼吸道感染、疲劳等诱因的7例,其余无明显的诱因。治疗前纯音测听  相似文献   

10.
体外反搏加罂粟碱治疗突发性耳聋6例附属医院耳鼻喉科米洋本组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26~54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8天。纯音测听均属感音性耳聋,听力损失最重者达65dB,最好30dB。均为单耳聋,其中伴眩晕者1例。每天体外反搏1小时,另用罂粟碱6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探讨EECP治疗突发性聋的机制.方法 将220例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成体外反搏组(120例)和单纯药物组(100例),治疗前后做纯音测听判断疗效.同时收集50例突发性聋患者(体外反搏组30例,单纯药物组20例)治疗前后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静脉血清,采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各血清中NO3-和NO2-的含量(反映NO的浓度),用比色法测定MDA和SOD的含量,并进行各组分析比较及NO、MDA和SOD相关性分析.结果 体外反搏组总有效率(86.67%)优于药物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反搏是突发性聋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突发性聋患者呈血管内皮功能失调,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状态.增强型体外反搏可促进NO的释放,从而调整内皮功能,并降低MDA的产生,促进SOD的释放,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这可能是增强型体外反搏在临床上治疗突发性聋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体外反搏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方法,近年来试用治疗突发性耳聋(突聋).本文应用血管扩张剂及血管扩张剂加体外反搏之方法治疗126只突聋患者,其结果显示:突聋患者之听力提高dB数,耳聋的治愈率,显效率及耳鸣的治愈率、显效率均为血管扩张剂加体外反搏组明显高于单纯血管扩张剂组.其机理为体外反搏能够补偿血管扩张剂所致内耳微循环灌注量减少及提高心舒张期之内耳血流量,以致达到有效治疗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采用体外反搏疗法治疗32例突发性耳聋,总有效率为56.3%。经观察疗效与病程有关,如反搏治疗前病程在30d以内,则总有效率可达90.9%,病程超过30d者,疗效不佳。两者比较,P<0.05。此外,用脑干诱发电位检查,发现经体外反搏治疗后2例听觉反应阈值下降  相似文献   

14.
突发性耳聋为常见病,占耳鼻咽喉科初诊病例的2%.,也有报道高达17%者.目前本病病因不明.治疗主要是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内耳微循环,辅以抗过敏及营养神经等药物.其疗效不确定.近来有人报道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提高疗效.本实验就单纯药物治疗,药物配合高压氧治疗及药物配合体外反搏治疗三种疗法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体外反搏辅助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勇  陈锡辉  明亮  方铭达 《广东医学》2007,28(7):1075-1076
目的 探讨体外反搏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分为体外反搏组(85例)与对照组(94例).对照组采用金纳多、弥可保、胞二磷胆碱等药物治疗,辅以每天2 h的中流量吸氧;体外反搏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体外反搏治疗.以纯音测听结果(250~6 000 Hz各频率平均听阈)评价听力恢复效果,并比较两组间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体外反搏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8.9%和85.9%,优于对照组的29.8%和73.4%;两组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未见副作用.结论 体外反搏是突发性聋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体外反搏治疗突发性耳聋6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ECP)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广州华南医疗器械厂生产的WFB-V型反搏仪进行治疗。结果:6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经ECP治疗后,经纯音测听,听力提高5 ̄53db,平均29±8.7db,除8例听力提高不足15db算无效外,52例有效率达86.7%。结论:ECP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明显,且病程越短,ECP治疗越早,疗程越长,则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7.
报告体外反搏治疗缺血性疾病74例,其中缺血性脑病2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26例,眼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10例,冠心病9例,突发性耳聋5例。采用WFB-Ⅳ型反搏仪,四肢加臂部序贯正压反搏,气囊压力为0.04MPa/cm^2,耳脉监测。每天一次,每次50min,12天为一疗程,均治疗一疗程以上。结果:痊愈24例(32.43%)。显效21例(28.38%),好转27例(36.49%),无效2例(2.7%),总有效率为97.30%。并对体外反搏治疗上述疾病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陈碧莲 《广西医学》2004,26(7):973-974
目的 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 6 2例 ,在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体外反搏治疗组 (32例 ) ,与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 (30例 )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两组病人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比较 ,反搏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体外反搏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例确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给予相似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组(A组)仅接受药物治疗;加用体外反搏治疗组(B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每人每天接受体外反搏治疗1次,每次持续1小时,治疗30天,观察入选患者治疗前后24h心绞...  相似文献   

20.
近年体外反博(ECP)治疗心、脑缺血性疾病及其它缺血性疾病疗效肯定,受到国内外学者认同,并已广泛应用临床,国内外报导甚多。我院施用体外反博治疗冠心病、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心肌炎、心脑供血不足、突发性耳聋等病症已有10余年历史,治疗了上千例病者,收到良好效果。近期我院施用体外反博治疗冠心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2例患者,收到可喜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